新書推薦: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本疑问之书,探索了人的认知局限,是一本梳理自我、认识社会、探寻自然、遥望星空的有趣的轻松读本。
|
內容簡介: |
关系纠缠——作者看世界的新维度。
世界是由系统构成的。系统间发生复杂的关系纠缠,叠加成一个新的系统。系统一旦形成,便有了自己独立的属性和法则。人类生活在其中的一个系统里。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逐步的、渐进的,这种相对全局的认知局限,形成了偏见。认知,让我们对世界拥有掌控感,同时又把我们困在意识之茧里。我们因拥有非凡的意识而骄傲,同时也因意识的局限而困顿。可以说,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大都来自认知局限。
|
關於作者: |
徐九庆,走过100多个国家,拜访过约1000所大学,办过10多个企业,从事高等教育20多年,写过10多部作品。自认为是可以麻将,可以书斋,可以江湖,也可以安静的人。明白很多小道理,也想懂得一点大道理。每天看3小时书,也可以和小孩子一起玩耍。起步草根,又心望庙堂。
一个另类,一个已经财富自由还想精神自由的人。
|
目錄:
|
目录
自序:认知困惑/1
换个维度看世界/1
多维:一种认知模型/7
模型依赖:认知局限的天花板/13
偏见:成因与意义/20
哲学:复活的价值趋势/26
系统纠缠:熵增与秩序化/33
系统本质:非线性纠缠/40
纠缠:形态与层次/46
纠缠内涵:能量与信息流动/53
脆弱性:关系纠缠的命门/57
相关性:人类系统纠缠/64
希腊衰落:一个纠缠样本/68
短命秦朝:纠缠的东方样本/71
间质:一种认知启发/75
神话与故事:人类认知基石的现实困境/80
谵妄:人类的角色错位/85
易经:被误读的宇宙模型/91
植物纠缠:另一个灵性世界/97
行为模式:人类与动物比较/104
万物真相:常识与悖谬/111
机会主义:生存策略新解/116
病毒真容:人类认知挑战/122
昆虫消失:生态链的断裂/126
弗洛伊德:一个世纪的喧嚣与落寞/131
战争:目的与手段的矛盾/136
公平正义:一种伦理学局限/140
审丑偏好:人性之镜/144
人才属性:从工具到心灵回归/148
3.0版教育升级的现实悖论/154
教育本质:有用性与心灵成长/160
商业:行业污名化的困境/165
生与死:互为因果的生命镜像/172
生命孤独:放弃和逃跑的正反馈/178
喜悦或虚无:自我实现的路径分歧/185
生命意义:不可或缺的信仰挂钩/190
执念:困住生命的铁笼/195
成功:一种小格局的执着/201
角色选择:悲伤还是大笑/207
成长或防御:命运模型两种/215
自我与秩序:边界意识的意义/222
意义缺失:现代人的困境/229
渴望确定:现代焦虑症病灶/235
亲密关系:婚姻与爱情/240
文字会消失吗?/246
跋:我自故乡来/252
|
內容試閱:
|
自序:认知困惑
一个凉爽的秋夜,我在学校附近的乡间小路上信步闲走,满月的光辉洒满静谧的大地,我突然意识到,已经有很多很多年, 没有在月光下行走,没有抬头仰望星空了。
于是我停下脚步,在路边的一块巨石上坐下来。那时候,月亮还在东边的夜空中悬挂着,释放着柔软明净的光辉。我坐的方向,刚好正对着月亮,得以长时间地呆望这神奇的存在。在这无人打搅的山野,思绪很容易沉静下来,慢慢滑向灵魂深处一个隐秘之所——那里封闭着对宇宙、对生命的众多疑问,也堆积着众多无解的尴尬和痛楚。
然后,就有了这本小书。
这不是一本答案之书,而是一本疑问之书。这些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是我个人的,同时也应该是很多追求真理的学者的, 或许也是全人类的。这些疑问,基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种种乱象,以及对未来走向的普遍茫然和恐惧。
人类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拥有了上天入地的本事,但我们的心灵为何依然脆弱如斯?为何越来越长夜无眠?为何越来越缺乏信任、越来越失去爱的需求和能力?我们究竟是在向天堂高歌猛进,还是在向可怕的地狱一路狂奔?
这些疑问都指向一个终极之惑:人类认知。认知让我们对世界拥有了掌控感,同时又把我们困在意识之茧里。我们因拥有非凡的意识而骄傲,同时也因意识的局限而痛苦不堪。可以说,我们所面临的一切痛苦和恐惧,都来自无处不在的认知局限。这本疑问之书,正是对人类认知局限的一种探索。
对于认知局限,往往有两种的态度:一种是自大型,假装没看见;另一种是自卑型,认为人类根本就是无知的。在我看来,假装认知局限不存在,与坦承自己无知,本质上都是自卑的表达。人类依靠科学手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目共睹,但科学世界的种种局促也随处可见。因此,承认人类认知的伟大,同时也不讳言认知的种种局限,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也是科学应有的精神。
几百年来,科学习惯于把世界装进简单明了的模型里,然后宣称这就是终极真相。这些所谓的真相被后来者打破后,后来者又把世界装进新的筐子里,说:“你看,这才是世界的终极真相……”然而,这种打补丁的科学探索,终于有一天碰到了头顶上的天花板:科学走不动了。科学界关于大爆炸奇点的种种声音,以及对“黑洞那边”的种种难以实证的猜测,就是科学到达“认知边沿”的生动写照。科学就像一列呼啸前行的高速列车, 终一头撞在宇宙现实的坚硬大山上,虽然没被撞得粉碎,却也动摇了无数人的信心。
在我看来,问题恰恰出在科学对世界的简单化描述,这种无处不在的简单化描述不仅扭曲了世界的真相,更让人类认知陷入了简单化和扁平化的路径依赖,从而导致越来越严重的认知偏差和局限,直到远离真相。
真实的世界是异常复杂的系统,几百年来的科学认知却把这个复杂系统硬生生地装进简单的机械系统,并从理论上强力自洽。各种各样的定理、定律就是这类机械系统的代表作,它们往往有用,但未必是世界本来的样子。甚至可以说,这些线性的强调因果关系的定理和定律,不过是“科学家眼中的世界”,与真相无关。
世界的真相是复杂(已经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意识到这一点)。宇宙系统、生态系统、大气系统、人类系统、分子系统……这些宏观或微观的系统存在都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本质上就是一堆乱麻,在时间的维度上只有相关性而没有因果关系。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不就是世界复杂性的一种表达么?人类以其积累数百年的科学神力,目前也无可奈何这看不见的小小的病毒。这足以证明,相对于世界的复杂性,以简单模型为精神支柱的科学的影响力是有边界的。
真实世界的复杂性还表现在,虽然存在秩序,但世界总体说来处于无序化的混沌状态。人类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能使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有序,但在更大范围内,以及更深更广的维度上,混沌无序依然是世界的本质。不仅如此,世界不仅异常复杂,还异常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一个无比精密而又无比复杂的系统,一粒灰尘掉落在上面,也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科学所依赖的机械系统理论是基于实用主义需要,因此它有用而有限:它是世界局部的、三维的描述和表达,往往相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铁律。复杂系统理论却信奉世界的边界性和不确定性,相信认知的有限性和不完全表达。也就是说,在复杂系统理论者的眼中,谦卑是一种真正的美德。
事实上,在科学以外的广阔领域,无限膨胀的自信、野心和认知局限,导致人类发生了数不胜数的愚蠢行为。局限是人类的一种常态,它们无处不在,影响着人类的方方面面。
仰望高远的蓝天,遐想无限的宇宙深空,我们就会确信自身的卑微渺小,从狂热的喧嚣中短暂地冷静下来,思考身边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和混乱来自何方:它们究竟是“上帝”强加给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
认知局限的后果,往往就是偏见——这是这本小书的一个副题。事实上,局限与偏见就是孪生兄弟,它们以量子的方式发生纠缠,并心心相印,互为镜像。我相信,以人类非凡的大脑,总有一天会打破头顶上的天花板,进入更为高远多维的认知空间, 使人类多一些幸福感和安全感。
宿命和有限是生命的终极真相,但在宿命和有限的边界内, 建立一座温暖而美丽的小小花园,当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唯有打破当前的认知局限,消除种种偏见,这个微小而宏大的愿望才有可能实现。
这正是我写作这本小书的初衷。
是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