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深圳(龙岗):滨海客家图文志

書城自編碼: 386786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地域文化
作者: 杨宏海、杨耀林、安国强、吕莉、万磊,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737297
出版社: 深圳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 2022-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7.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纲鉴易知录评注(布面精装  全8册)
《 纲鉴易知录评注(布面精装 全8册) 》

售價:HK$ 572.7
官商跃迁:中国古代政商关系简史
《 官商跃迁:中国古代政商关系简史 》

售價:HK$ 101.2
当代学术·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修订本)
《 当代学术·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修订本) 》

售價:HK$ 101.2
了不起的中国冠军:讲给孩子的奥运故事
《 了不起的中国冠军:讲给孩子的奥运故事 》

售價:HK$ 78.2
海外中国研究·北京的六分仪:中国历史中的全球潮流
《 海外中国研究·北京的六分仪:中国历史中的全球潮流 》

售價:HK$ 78.2
霍比特人(插图典藏版,150余幅精美全彩插图,原作地图首度汉化为简体中文,2024年全新译本)
《 霍比特人(插图典藏版,150余幅精美全彩插图,原作地图首度汉化为简体中文,2024年全新译本) 》

售價:HK$ 124.2
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旧制度下的欧洲(1660—1789)
《 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旧制度下的欧洲(1660—1789) 》

售價:HK$ 158.7
穿透估值:读懂估值中的共识与博弈
《 穿透估值:读懂估值中的共识与博弈 》

售價:HK$ 90.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6.2
《寻访北京的名人故居》
+

HK$ 78.3
《北京文化探微一脉相承:北京中轴线》
+

HK$ 71.3
《人文西藏丛书-藏地风土:西藏民俗趣谈》
+

HK$ 181.8
《杜诗学与重庆文化》
+

HK$ 85.0
《巴蜀文化志》
+

HK$ 53.7
《长江文明之旅-文学艺术:古典诗词》
編輯推薦:
1.由深圳本土著名文化学者杨宏海、杨耀林、安国强等联袂推出,是研究“滨海客家”的部专著,为“客家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
2.挖掘和提炼以深圳龙岗地区为主的滨海客家题材,以文字、照片等图文并茂的形式阐述滨海客家渊源、风貌及历史人文内涵。
內容簡介:
本书聚焦从大山来到滨海的客家人,梳理了滨海客家人在深圳地区三百多年的开辟史和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史。全书共九章,探讨了滨海客家的定义、内容与研究的缘起,介绍了滨海客家的迁徙路线、客侨文化、人文脉络、建筑特色、民俗风情和艺术创新,滨海客家与人文湾区建设。通过对深圳历史文化渊源和脉络的梳理,由今察史,以史鉴今,为深圳历史文化寻找“根”与“魂”。为讲好深圳故事、繁荣文艺创作提供重要内容资源,从而提升深圳人对自己的城市文脉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觉,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的建设。
關於作者:
杨宏海,广东梅州人,深圳首批文艺名家工作室——“深圳市杨宏海客家文化 与艺术工作室”领衔人,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原主任,深圳市文联原专职副主席,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深圳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深圳城市文化、客家文化研究和文创策划,发起创办“深圳客家文化节”,参与《文化深圳》等学术专著和《祖国,深圳对你说》《月照围楼》等歌舞剧创作,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鲁迅 文艺奖”、广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等奖项。 现为广东省政府省情专家库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龙岗区委、区政府“鹤湖智库”专家。
杨耀林,广东兴宁人,1976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历任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员,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馆长,研究馆员。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深圳市博物馆协会顾问、南山博物馆外聘专家、深圳市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首席专家。出版专著《深圳近代简史》、《南粤客家围》(作者,获广东第七届鲁迅文学艺术奖)、《客家围屋》(第二作者)、《深圳考古发现与研究》(副主编)、深圳博物馆基本陈列《深圳改革开放史》(主编),公开发表考古报告、文博论文 60 余篇。
安国强,甘肃天水人,东北师大在读教育博士,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校长。历任梅州市政府办公室副科长,梅州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梅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梅州市东山中学校长、党委书记,深圳市坪山实验学校校长。曾荣获全国社科优秀工作者、叶剑英基金优秀校长、“创新坪山”先进个人、深圳市优秀督学等称号。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主编出版 《梅州历史与社会》《客都梅州》,出版专著《从陇右到岭表》《为了攀登更高的山》《梅州两千年》《南粤文化纵横行》《客家大迁徙》等。
吕莉,山东文登人,毕业于吉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剧本作家,深圳市作协会员,深圳市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总监,晋江网络文学城十五年签约作家。主要作品有校园教育剧本《客家人》《文化大营救》、客家歌舞剧《望天涯》。发表《客家文化名城河源》《深圳客侨文化初探》等论文多篇。被称为“红色剧本杀游戏进高校人”。
万磊,祖籍江西九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特聘摄影师。出版个人画册《点亮——万磊个人摄影艺术作品集》《围屋——摄影师的山里客家记》。他采用类型学纪实摄影的方式,长期关注并拍摄江西省“三南”客家地区的民居建筑,为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明遗存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影像档案文献。
目錄
章? 绪论:“客家学”的新思考? ? /?3
节 梅州客家研究的历史回望 / 4
第二节 方兴未艾的深圳客家研究 / 14
第三节 “滨海客家”命题的缘起 / 20
第四节 “滨海客家”的理论基础及定义与范围 / 26
第二章? 滨海客家的迁徙路线? ? /?33
节 向南向南,奔向新安 / 34
第二节 合建围村,立足扎根 / 42
第三节 龙岗中心,客家复兴 / 45
第四节 坑梓黄氏,创业传奇 / 49
第五节 走向联合, 民系凯歌 / 52
第六节 香港神话,深圳崛起 / 54
第七节 开枝散叶,走向世界 / 57
第三章? 滨海客家的深圳故事? ? /?63
节 复界垦殖,开基创业 / 64
第二节 九龙海战,抗英勇将 / 68
第三节 李朗开放,书香世家 / 71
第四节 庚子首义,反清义士 / 73
第五节 东纵抗日,文化营救 / 77
第六节 蛇口试管,敢闯敢试 / 81
第四章? 滨海客家的客侨文化? ? /?87
节 客家华侨播迁四海的历史原因 / 90
第二节 深圳地区的客侨概况 / 91
第三节 滨海深圳的客侨文化 / 95
第五章? 滨海客家的人文脉络? ? /?113
节 耕读传家,学籍之争 / 114
第二节 罗氏家风,崇文重教 / 122
第三节 虔贞女校,西风新学 / 125
第四节 振能学校,教育奇葩 / 128
第五节 新式学堂,蔚为大观 / 132
第六节 光祖中学,家国情深 / 138
第七节 林学泰斗,教育树人 / 141
第八节 版画名家,革命美术 / 144
第九节 教坛前辈,高风亮节 / 146
第十节 手握相机,留下记忆 / 148
第十一节 以文证史,桑梓情怀 / 151
第十二节 客家方言,大浪留声 / 154
第十三节 特区教育,蓬勃发展 / 159
第六章? 滨海客家的建筑特色? ? /?165
节 城堡式围楼 / 166
第二节 围村 / 181
第三节 客侨围屋 / 188
第四节 炮楼排屋 / 193
第五节 滨海客家围的文化意义 / 202
第七章? 滨海客家的民俗风情? ? /?209
节 天后宝诞祭典 / 210
第二节 大鹏太平清醮 / 212
第三节 大万祭祖 / 213
第四节 甘坑客家凉帽 / 215
第五节 丰富多彩的山歌 / 217
第六节 龙岗皆歌 / 220
第七节 沙头角鱼灯舞 / 222
第八节 龙岗舞龙 / 225
第九节 深圳舞麒麟 / 227
第十节 爱联白眉拳 / 230
第十一节 客家大盆菜 / 230
第十二节 香肉宴 / 232
第十三节 酿蚝豉 / 233
第十四节 九簋菜 / 235
第十五节 深圳早兴起“新民俗文化” / 236
第十六节 “非遗”文化与深圳新民俗 / 239
第十七节 滨海客家的新民俗风情 / 242
第八章? 滨海客家的艺术创新? ? /?249
节 老宝安客家艺术话当年 / 250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客家艺术繁荣发展 / 253
第三节 两岸文化交流促成创办客家文化节 / 257
第四节 《月照围楼》对客家歌舞进行创新尝试 / 259
第五节 从交响山歌、“客家流行风”到《岭南三韵》 / 263
第六节 新编《客家家训》 / 268
第七节 从“大美客家”到阳台山全国山歌邀请赛 / 272
第八节 甘坑客家小镇的华丽蝶变 / 282
第九节 “中国油画村”的大芬油画村 / 285
第十节 世界版画集聚地之一的观澜版画村 / 290
第九章? 滨海客家与人文湾区建设? ? /?297
节 岭南文化,兼容并蓄 / 298
第二节 滨海客家,勇立潮头 / 302
第三节 “以侨为桥”,联通四海 / 303
第四节 深港同心,携手共进 / 306
后?记? ? /?311
內容試閱
据深圳客家研究会创办人、深圳大学张卫东、刘丽川教授回忆:“2007 年 12 月 26 日,第二届客家文化节期间在深大举行了首届滨海客家研讨会。这个会是杨宏海先生主持召集的,会名也是他提的,我们认为不错,都同意,于是就叫开了。”“滨海客家”命题提出 15 年来,杨宏海先生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颇丰,在学界和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激发了一批客家学人的研究兴趣,引起相关区域行政领导的关注。
杨宏海先生以客家学创始人罗香林大师的理论为基础,经多年的研究 实践,得出滨海客家的地域概念,分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广义是指自罗香林先生提到的客家人第四次大迁徙以来,从山区逐年到滨海的客家迁入地,包括广东、广西、海南、港澳台等地,亦包括下南洋、闯世界的客侨地区;狭义是指“迁海复界”后形成的客家人在深圳、香港的聚居地,兼及惠州、东莞邻近区域,即历史上惠、东、宝这一区域的民系共同体。他还概括出滨海客家的文化特质——开放、多元、兼容、进取。
杨宏海先生对客家文化研究执着不渝。他就读大学时受其父杨冀岳先生影响,立初心向罗香林前辈学习,潜心研究客家文化。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时任《嘉应师专报》执行副主编的杨宏海,力主在该报增开了《客家民俗》专版,掀起了一股研究客家文化热。到深圳后,他敏锐地发现并提出“滨海客家”命题,以此成立客家工作室,从理论研究到艺术创作与文创活动,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老骥伏枥,年近七旬的杨宏海先生应聘鹤湖智库,邀约工作室同人参与编撰《深圳(龙岗):滨海客家图文志》一书,涉及滨海客家的迁徙路线、客侨文化、人文故事、民俗文化、民居建筑、艺术创新、滨海客家与人文湾区建设等内容,并有近 200 幅图片,力图通过理论思考与艺术实践,助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共建人文湾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发展目标,为“客家学”研究提供学术增长点。
我们研究滨海客家的同时,不能不了解滨海广府人。
广府人的底色是古越族,也就是说广府民系形成的基础或源头是古越人。“汉越杂处”是广府民系终形成与定型的主要方式。越、汉融合,“秦汉时期是一个划时代的时期”。一是赵佗建立的南越国时期,是为次大规模“汉越杂处”,越人处于高势态的位置上,表现在赵佗入乡随俗“魋结箕踞见贾”;第二次是汉武帝平定南越,汉军留守落籍,以及贵族官僚的流放、人民避乱等。秦汉四百年间陆续南迁的中原人民,带来了铁制农具、生产技术(牛耕、制砖瓦等)和多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他们在长期“与越杂处”的过程中,对南海诸郡的早期开发,对封建经济文化的扩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广府民系的“汉化定型”无疑也起到了重大的、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三是永嘉之乱,“永嘉世,天下荒。余广州,皆平康”,北人纷纷南渡(如孝子黄舒迁徙宝安),东晋咸和六年(331 年)建立东官郡宝安县,深圳发现大批东晋南朝墓就是例证;四是南北朝时期俚人渠帅冼夫人促进俚人上层社会与汉人融合,现粤西粤次方言区人士尊崇其为“岭南圣母”;五是唐代张九龄开通大庾岭;六是宋元时期南雄珠玑巷“中转站”的移民,中原移民会合到一起,再度大规模南下珠江三角洲。这可算作广府民系的又一次整合过程。查现今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的族谱,80% 以上的姓氏都记录他们的开基祖来自南雄珠玑巷。
宋元时期徙居今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府人要比大批量客家人迁入早四五百年。珠江三角洲肥沃的平原、滨海之地皆为广府人耕种,他们拥有海上交通贸易和渔、盐、蚝之利,是岭南海洋经济文化的开拓者。清初海禁迁界,给广府经济社会以沉重的打击,复界后原居民回迁者不及半。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重建,广府人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复界招垦后,大量客家人入籍,致使广府民系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争土地、山林、水源,甚至争风水宝地,由此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矛盾,甚至械斗。为了自保,客家人筑起坚固的城堡式围楼,建立乡约联盟组织,广府民居排屋也筑起了围墙、炮楼,成了围村。
客家人历经无数次迁徙,磨砺出特立独行、坚忍不拔的人文精神,每到一个新徙居地,尽管生存条件变化,但只要有一抔土、一瓢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激活他的优秀基因,就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山里来到海滨的客家人,以其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怀,与广府人交融互鉴,学会驾船出海撒网、灌卤制盐,掌握了向海洋索取食物的技能,耕山耘海,在传承农耕文化的同时向海洋文化迈进。如:坝岗盐灶蓝氏,不仅学会晒盐、下海捕捞、海上运输,还能潜入海底采珊瑚礁烧灰建楼房,创造了赶海“踩膏蟹”的绝活;沙头角吴氏,缘于海洋而生成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灯舞”……
深港地区有八百多年的广府移民史、三百多年的客家移民史。当代移民潮涌深圳,深圳人口从经济特区建立前的 30 万,到如今已超过 2000 万。移民带来的文化流、物质流、知识流、科技流汇集深圳,在这里碰撞、融合,创新发展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新老移民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迎来重大机遇,文化承担着特殊使命。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共建人文湾区将促进湾区文化繁荣,塑造湾区共同精神内涵,增强湾区各民系的家园意识,促进岭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杨宏海先生组织同人探讨滨海客家课题,可谓正当其时。然而,滨海客家研究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其内容不仅有客家源流运动、客家人的精神文化特质、家国情怀,还有广府与客家交融互鉴、客家文化与现代化等重大课题。《深圳(龙岗):滨海客家图文志》是滨海客家研究的部专著,可算作开山之作吧,既是开山之作,就“远未有穷期”,期盼有更丰硕的研究成果出现。
深圳博物馆原馆长、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杨耀林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