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98.6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4.6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編輯推薦: |
本书从中医理论出发,摘录国内外相关实验探索与发展,旨在拓展并启迪读者实验中医学探索和创造性思维,沟通古今、学贯中西,并希望有助于普及实验中医学理念,促进和推动实验中医学发展。
|
內容簡介: |
本书介绍了18个有代表性的实验中医学案例,包括肾虚证及其物质基础、阴阳之气及其物质基础、卫气与外感热病、卫气与内伤杂病、杂气与致病微生物、风气与过敏、实验动物辨证论治方法学的探索与创建、同病异证及其物质基础的揭示、内外伤辨惑与流行病学、诊法及其现代化研发、活血化瘀及其物质基础、原发性肝癌中医药防治的探索、糖尿病及其防治、针灸及其物质基础、针刺镇痛和针麻及其物质基础、中药药性的检测与评价、青蒿素的发现与贡献、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以及附录。
|
關於作者: |
方肇勤,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分会全国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学分会主任委员;教学团队“中医基础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基础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任实验中医学教研室主任。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学名师、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4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中医实验教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所负责的“实验中医学”先后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上海市精品课程,所负责的课程建设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有《实验中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中医药研究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全国统编教材,指导研究生50余人。
所主持的国家到地方的各级科研项目十数项;所主持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实验动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国家及部级科技奖励。主编《中医辨证论治学》、《大鼠/小鼠辨证论治实验方法学》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
|
目錄:
|
案例一肾虚证及其物质基础1
案例二阴阳之气及其物质基础9
案例三卫气与外感热病19
案例四卫气与内伤杂病29
案例五杂气与致病微生物38
案例六风气与过敏45
案例七实验动物辨证论治方法学的探索与创建52
案例八同病异证及其物质基础的揭示63
案例九内外伤辨惑与流行病学78
案例十诊法及其现代化研发88
案例十一活血化瘀及其物质基础97
案例十二原发性肝癌中医药防治的探索104
案例十三糖尿病及其防治117
案例十四针灸及其物质基础125
案例十五针刺镇痛和针麻及其物质基础131
案例十六中药药性的检测与评价140
案例十七青蒿素的发现与贡献158
案例十八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168
|
內容試閱:
|
自20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中医药事业恢复生机,蓬勃发展: 中医药高等教育兴起,中医药从业人员医学知识和诊疗水平大幅提升;中医古籍整理与出版;常见证候发生与对应治法方药物质基础的揭示;针灸与针麻作用机制的阐发;中药动植物资源调查、常用中药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发现与开发;大型中医综合医院和中药企业发展;中医药在我国常见病、重大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等。但与此同时,西医学延续着自19世纪中叶以来的蓬勃发展势头,医药研发总量不断扩大,医学知识迅速增长,诊疗水平持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与挑战下,中医药如何继承和发展,是许多仁人志士所关注和担忧的问题。
长期以来,医学界,包括中医界在内,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 或否定中医药疗效,或夸大其疗效;或主张中西医汇通,或割裂中西医。究其原因,是一些学者的目光停留在国内外医学发展的某个时间点、某个局部,不了解或不关心国内外医学的历史和全貌;僵化、孤立地看待国内外医学,而不是用联系、发展、变化、演进的视角看问题。
一、 中医学曾在国际上长期领先
(一) 外感热病救治案例
案例一: 美国,乔治·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和位总统)于1799年12月12日策马到其家庭农场巡视,这天恰逢天降大雪,他的衣服淋湿,着凉;次日,出现声哑,他没在意,继续去农场干活,当晚出现发热、咽痛、呼吸困难;拂晓,他的私人医生和朋友克雷克等过来,发现他病情严重,遂请当地两位医生会诊,两人先后给华盛顿放血4次,累计放血量达5品脱(美制1品脱= 473.18mL)。但终因治疗无效,于1799年12月14日病故[1]。
案例二: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父亲肯特公爵爱德华·奥古斯都亲王在大风下散步后,发热身痛,接受了两次放血治疗无效;再请梅顿大夫放血和水蛭疗法,累计放血量达3L。但终因治疗无效,于1820年1月23日病故[2]。
而同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中医治疗的主流是中药复方;在外感热病治疗方面,温病学说开始盛行,成为继伤寒论之后又一重要的学术发展,形成了丰富的对外感热病有效的治法。追溯上去,早在700多年前的12世纪初,对相似疾病,如外感发热咽喉肿痛闭塞,已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治疗经验。例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110)[3]记载有“风热毒气上攻咽喉,咽痛喉痹”,“咽喉肿痛”“(咽喉)肿塞妨闷”“风毒壅塞,热盛喉闭……或至闷乱不省人事”等方证,收载有吹喉散、如圣胜金铤、如圣汤、硼砂丸、玉屑无忧散、硼砂散、五香散、荆芥汤等方。如:
吹喉散。治三焦大热,口舌生疮,咽喉肿塞,神思昏闷,并能治之。蒲黄、盆硝、青黛。用生薄荷汁一升,将盆硝、青黛、蒲黄一处,用瓷罐盛,慢火熬令干,研细。每用一字或半钱,掺于口内,良久出涎,吞之不妨。或喉中肿痛,用筒子入药半钱许,用力吹之,无不立效。
如圣胜金铤。治急喉闭、缠喉风。硫黄、川芎、腊茶、薄荷、川乌、硝石、生地黄。
这些处方配伍精当,剂型多样,代表着那个年代的主流医疗水准,并广为流传。
即便是放血,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已有许多记载,涉及放血疗法的适应证、放血点的选择及放血量等。其中,放血量多在黄豆大小一滴,而不是“5品脱”或“3L”!
(二) 实验探索是中医学长期领先的重要引擎
《实验中医学》[4]列举了一些我国古代学者开展临床与基础实验的案例。
1. 在临床医学方面
(1) 如名言“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其中所谓“寒之不寒”讲的是采用寒凉治法治疗热证(寒之),没有取得预期的疗效,热象未见缓解(不寒)。在这隐含了个假说,即采用寒凉治法是可以治愈该患者的热证的。但是,临床治疗/试验的结果却未能符合预期——不寒。如何看待这样的结果呢?作者进一步分析道,“是无水也”,即推测该患者的热象不是由于单纯邪热造成的,而是其体内阴液不足所引起的(是无水也),是阴不制阳,阴虚则热,而不是阳胜则热。应改用滋阴泻火的治法,从而隐含着第二个假说。因此,这短短8个字,蕴含了先后两个临床试验的假说,开展并得到了一个临床试验的结果。有假说、有实验、有结果、有分析。
(2) 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序中说,“盖一方一论,已试而后录之”。即只有那些在临床试验中确认有效的处方才被收录。
(3) 宋代林亿等在《伤寒论序》提及,汉代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用之多验”是指张仲景的处方在后世临床试验中屡屡取效。
2. 在基础医学方面
如西汉《淮南子》在“修务训”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描述了神农作为自愿受试者,开展了大量植物药(百草)药效与毒性的试验。
此外,《黄帝内经》中记载的有关解剖、生理知识等均反映出当时所开展的基础实验研究与探索。如《灵枢·平人绝谷》记载:“肠胃之长,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谷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肠胃所受水谷之数也。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故肠胃之中,当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后,后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谷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3. 在医学交流方面
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有着长期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历史。如中药中的一些动、植物药及其功效主治,从域外引入,收载入历代中药、方书中,融入了中医理论;在宋代,甚至连产自阿拉伯的成药也有引入的记载。
总之,基于这样的不懈实验探索,包括中西方学术交流,保证了中医学学术与治疗水准长期位于世界医学领先水平。
二、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医学发展迟缓而西医学高速发展的成因
在经历了漫长的医学知识和技术积累后,19世纪中叶以来,在短短的100多年中,欧洲,以后迅速延伸至北美洲,医学知识迅速增长,诊疗水平极大提高。
例如,寄生虫、致病菌、病毒等致病原的发现,大多传染病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及其流行现象和规律的揭示,人工免疫与抗生素的发现与普及等,使长期困扰人类的感染性疾病(外感热病)得到控制与医治,医疗水平迅速提高,极大提高了人均寿命。以上案例一、二,若发生在一个半世纪后,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救治的。再如,营养学科的奠基与发展;诊断学科的发展,如医学影像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引入;外科技术,包括麻醉、输血、无菌概念、支持疗法等,其间,揭示和发展了大量的基础医学知识,基础医学学科纷纷创建、发展与分化,而生命科学的探索及多学科的介入,不断拓展着医学发展的空间、效率,优势扩大,取得了赶超和领先。
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欧美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
(1) 欧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收入增长,给医学探索研究创造和奠定了经济和文化基础。
(2) 欧美工业、技术及制造业的发展,给医学基础研究和诊疗水平的探索和提高,提供了设备和技术保障;同时,给医疗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3) 医学高等教育的普及,医学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的改善,以及各学科高等教育的发展,给医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泛的人才资源。
(二) 实验医学的奠基与发展
其时,欧美实验医学及其理念的兴起与扩展,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例如,在那个时期的维也纳医生,其从业期间所解剖的尸体数量累计可以达到6000例,足见欧洲当时医学研究与观察的巨大投入),学术上探索和创新的文化形成,知识迅速突破与增长,文化和传媒的发展使医学学术交流便利与频繁……经历了长期的医学积累、大量的医学观察、研发效率提高,导致医学知识迅速突破与膨胀。
(三) 同期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全面萎缩,致使中医学发展迟缓
反观这一历史时期,即19世纪中叶以来,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乃至倒退,制造、技术水平发展落后,医学高等教育缺失,医学探索与积累萎缩,导致中医学在总体上丧失了发展与竞争力、丧失了诊疗优势。同时,在西医学的冲击下,中医学自然探索和发展的空间被占据。因此,把中医发展现状归结为中医学学科特色使然,是缺乏史实依据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收入的增长、工业及技术的发展、医学等高等教育的普及,国内外学术交流便捷,清末以来限制我国医学包括中医学发展的因素消失了,而加大中医学实验的探索、投入,成为当代中医学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 实验中医学的兴起与现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学焕发出生机,而实验中医学的兴起,则在中医药继承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 实验中医学现状与趋势
1. 实验中医学[4]
实验中医学是用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和发展中医学的一门科学,是中医学新兴发展的一门学科。
科学实验是指科学上为阐明某一现象而创造特定的条件,以便观察它的变化和结果的过程。实验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1) 实验要求前期设计,控制条件,消除或减少研究时额外因素的干扰,采用适当的方法与技术,模拟事物的过程甚至变革事物本身的自然过程,去主动观察什么将会发生、为什么发生,检验以前研究的结论与理论、并对其现象作出判断与分析。由于实验控制了条件和研究对象,排除了其他复杂因素的干扰,使结果,包括主动干预的结果,更准确、更可靠、更便于分析。
(2) 实验不同于自然观察(包括临床观察)。自然观察是被动观察和记录所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情况,不能干预,而且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实验则可以人为去创造条件、主动干预、控制研究对象,达到自然观察难以实现的观察结果。
(3) 实验的效率高。由于实验采用了实验动物、细胞,以及大量先进、高效的实验技术,使研究周期缩短、研究效率极大地提高。
(4) 实验突破了临床的限制,可以广泛开展实验动物等创伤性检测和毒理研究、人类细胞的体外研究等。
因此,实验中医学可以弥补古典中医学主要依赖临床观察、直觉领悟的不足,丰富中医理论,促进中医现代化。
2. 实验中医学现状与趋势
(1) 中医学的现状: 与西医学相比,当前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存在以下特点。
1) 我国中医学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仍远远落后于国内外西医,且其差距还在加大。
2) 中医药高等院校所培养的不同层次的中医人才,已具备中医和西医两套知识体系,中医药从业人员从整体上已实现了医药知识的现代化、中西医结合。
3) 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人才队伍大多来自中医药高等院校毕业生,但队伍规模较小。
(2) 实验中医学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医学发展壮大,形成了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3支人才队伍。我国政府对中医药实验研发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实验中医学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诸如,揭示出常见古典中医理论的物质基础,验证了常用中医药疗效及揭示出作用机制,部分中西医结合研究还提高了临床的疗效。通过研究,汇通中西,丰富了当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基础知识,提高了诊疗水平。
(3) 实验中医学的趋势
1)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技术、制造、教育等的发展,中医学及其医疗和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等的规模和水平会继续提升,国际交流频繁。
2) 实验中医学及其探索和研发将继续发展,成为中医药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其探索和研发是站在国内外西医和中医进展基础上的,积极参与国际探索与竞争,以及继续探索与发挥、发扬古典中医药理论与方法的优势。
3) 鉴于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复杂性,实验中医学的探索和研发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二) 实验中医学及其案例教学
自20世纪90年代,实验中医学课程在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纷纷开设,其教学目的是加强大学生中医药科学研究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初步掌握中医实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具备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中医学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此后陆续分化出实验中医学的理论课(介绍系统的理论知识)、中医学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探索)、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技能培训)等课程。
实验中医学系列课程开设以来,暴露出学生在批判性阅读、知识的交叉渗透与融会贯通、归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创新和实验设计、知识获取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不足。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PBL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于1870年首创,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把真实的事件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学生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是一种多方位的学习,它允许不确定性、偶然性和冲突,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是鼓励做出更加合适的方案[5]。
四、 本书的结构与阅读建议
(一) 本书案例按中医有关理论和领域分类
(1) 脏腑。案例一 肾虚证及其物质基础。
(2) 气血阴阳。案例二 阴阳之气及其物质基础、案例三 卫气与外感热病、案例四 卫气与内伤杂病。
(3) 病因与发病。案例五 杂气与致病微生物、案例六 风气与过敏。
(4) 证候与辨证。案例七 实验动物辨证论治方法学的探索与创建、案例八 同病异证及其物质基础的揭示。
(5) 识病。案例九 内外伤辨惑与流行病学。
(6) 诊法。案例十 诊法及其现代化研发。
(7) 治法。案例十一 活血化瘀及其物质基础、案例十二 原发性肝癌中医药防治的探索、案例十三 糖尿病及其防治。
(8) 针灸。案例十四 针灸及其物质基础、案例十五 针刺镇痛和针麻及其物质基础。
(9) 中药。案例十六 中药药性的检测与评价、案例十七 青蒿素的发现与贡献、案例十八 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
(二) 案例的选择
本书所选择的国内外案例,系中医药或与之密切相关的西医药领域案例,包括20世纪以来以诺贝尔奖为代表的案例,代表了医学现代化探索和发展的进程,并由此逐渐影响和改变了医学的面貌和知识体系。由于19世纪中叶以来的探索和发展集中在欧美,被国人视为西医,而实际上是人类医学知识的自然延伸和拓展,并已广为当代中医药学所采纳。希望这些案例有助于拓展实验中医学探索的思路与空间。
(三) 案例学习的建议
(1) 首先应理解案例教学的理念(如上所述)。
(2) 通篇或选择有兴趣的案例研读,并思考一些问题: 该案例相关领域的背景、成就、存在问题,以及后续该如何探索、发展和提高。
(3) 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相关知识、文献,诸如教材、行业指南,了解国内外权威综述所介绍的背景、成就、进展、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依据关键词等检索近年来有关领域的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等。
(4) 依据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假说、实验研发方案。思考所拟定的研究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性如何,是否在因人、因时、因地各方面是的,前景如何,近期和远期的目标是什么等。
(5) 在以上学习中,鼓励团队学习、头脑风暴。在学习中,沟通古今,拓展和启迪参与者的实验中医学探索和创造性思维。参考文献
[1]埃利斯.华盛顿传[M].陈继静译.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7.
[2]贝尔德.维多利亚女王[M].陈鑫译.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3]陈承,裴宗元,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4]方肇勤.实验中医学[M].3版.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5]埃利特.案例学习指南——阅读、分析、讨论案例和撰写案例报告[M].刘刚,等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编写说明编写说明|INTRODUCTION
实验中医学是用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和发展中医学的一门科学,是中医学新兴发展的一门学科,也是中医基础学科的重要课程。《实验中医学案例》系实验中医学系列课程之一,主要介绍一些实验中医学的代表性案例及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按脏腑(肾虚证及其物质基础)、气血阴阳(阴阳之气及其物质基础、卫气与外感热病、卫气与内伤杂病)、病因与发病(杂气与致病微生物、风气与过敏)、证候与辨证(实验动物辨证论治方法学的探索与创建、同病异证及其物质基础的揭示)、识病(内外伤辨惑与流行病学)、诊法(诊法及其现代化研发)、治法(活血化瘀及其物质基础、原发性肝癌中医药防治的探索、糖尿病及其防治)、针灸(针灸及其物质基础、针刺镇痛和针麻及其物质基础)、中药(中药药性的检测与评价、青蒿素的发现与贡献、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等分类,涉及国内外相关实验探索与发展。
中医学曾在国际上长期领先,但因近代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技术落后,限制了其探索与发展,而同期西医学却呈现突破性地高速发展并持续至今,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先进的实验医学兴起和大量的投入。自20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技术迅猛发展,实现赶超,中医药事业也恢复了生机并蓬勃发展,实验中医学的兴起,给当代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创造了机遇。本书收集了其间的一些代表性案例,及与这些案例知识密切相关的国内外案例,包括20世纪以来的部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案例,这些案例代表了国内外医学探索和发展的进程,并由此影响和改变了医学的面貌和知识体系,研读这些案例将有助于拓展实验中医学探索和创新的思路与空间。
总之,本书的编写目的是提高当代中医药大学生中医药实验探索与发展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沟通古今、学贯中西,并希望有助于普及实验中医学理念,促进和推动中医学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限于篇幅,本书难以充分反映实验中医学及相关学科大量丰硕的成果;而且,限于作者的水平,有些学术观点和看法并非完美无缺,这给今后的探索和发展留下了余地。我们殷切地期待得到有关专家和读者的批评与指正,使本书内容不断地发展、充实、完善。
《实验中医学案例》编委会2023年2月于上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