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一本书助你全方位掌握人力资源用工风险与防范!
|
內容簡介: |
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中小企业,几乎所有员工都会涉及应聘面试、入职、福利待遇、劳动风险等情况,那么人力资源(HR)部门如何才能正确处理相关的情况,既能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又能保护企业利益不受损失呢?
《人力资源用工风险与防范一本通 :从招聘到离职全案例解析》用10章内容,从员工招聘、新员工入职、员工试用、员工培训、员工在职管理、员工保险福利、员工离职、特殊员工、工伤处理、劳动争议等方面详细介绍了100多个具体的典型案例,并进行了案例解读,给出了关联的法条,提出了防范要点建议。可以说,这些案例来源于企业,具有很好的实际指导意义,相关从业人员只要参考相关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处理相关事件即可提供工作效率。
|
關於作者: |
朱礼华
----------------------------
朱礼华,东华大学工学硕士,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师、中国广告协会特聘讲师。2020年起在今日头条、快手、抖音、小红书、千聊、B站、视频号、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上开始发布有关人力资源用工规范方面的内容,目前已累计关注者超过20万。目前开设多门针对企业HR管理层的培训课程,获得学员们一致好评。曾担任多家大型企业副总经理、COO、总经理等职。
|
目錄:
|
目 录
推荐序 1
序言 2
第1章 招聘环节法律风险防范 19
1.1 虚假招聘的法律风险 19
1.2 就业歧视的法律风险 22
1.3 背景调查的注意事项 25
1.3.1 调查拟聘用者的劳动关系主体资格 25
1.3.2 调查拟聘用者是否属于竞业限制期人员 32
1.3.3 调查拟聘用者的简历及相关资料是否真实 36
1.3.4 调查其它信息 38
1.4 录用应届毕业实习生可能构成劳动关系 40
1.5 录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的风险防范 44
1.5.1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是否还存在劳动关系 44
1.5.2 录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的风险防范 51
1.6 入职通知书的法律效力 58
1.7 先入职后体检的法律风险 61
第2章 入职环节法律风险防范 64
2.1 面试/入职登记表的注意事项 64
2.2 入职后何时订立劳动合同为合适 67
2.3 不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69
2.4 高管未签劳动合同能否主张二倍工资赔偿 72
2.5 与小股东是否也需要签订劳动合同 75
2.6 如何应对劳动者故意拖延签订劳动合同 77
2.7 劳动合同条款缺失的法律风险 80
2.8 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条款的法律风险 82
2.9 就业协议的法律效力及法律风险 84
2.10 如何避免劳动合同上的“萝卜签名” 87
2.11 装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 89
2.12 订立保密协议的注意事项 91
2.13 订立竞业限制协议的注意事项 96
2.14 兼职用工及订立劳务合同的相关法律风险 101
2.15 非全日制用工的相关法律风险 106
2.16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是金饭碗吗 111
2.17 特殊岗位能否收取押金或风险金 115
第3章 试用期环节法律风险防范 118
3.1 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法律风险 118
3.2 试用期可以延长吗 121
3.3 员工患病或非因工受伤可以延长试用期吗 124
3.4 试用期后一天解雇新员工的法律风险 126
3.5 试用期满前几天解雇新员工的法律风险 129
3.6 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雇新员工的法律风险 131
3.6.1 何为录用条件 131
3.6.2 如何设定录用条件 131
3.6.3 “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法律风险 133
3.7 离职员工再入职可以再次约定试用期吗 137
3.8 试用期工资可以打折扣吗 139
3.9 能否只订立试用期劳动合同 141
3.10 试用期能否以经济性裁员解雇新员工 143
第4章 员工培训法律风险防范 146
4.1 入职培训考核不合格可以立即辞退吗 146
4.2 对员工的所有培训都能约定培训服务期吗 149
4.3 培训服务期和劳动合同期限不一致如何处理 153
4.4 如何约定培训服务期的违约金 155
4.5 当试用期遇上培训服务期谨防人财两空 160
第5章 员工在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 162
5.1 员工的工资到底由哪几部分组成 162
5.2 用人单位能否限制或禁止员工兼职 167
5.3 加班费如何计算 170
5.4 加班费的法律风险防范 174
5.5 周六周日上班必须支付加班工资吗 178
5.6 出差的加班工资如何计算 181
5.7 值班和加班的区别 185
5.8 年薪制的法律风险防范 188
5.9 年中离职员工能享受年终奖吗 190
5.10 调岗调薪的相关法律风险 193
5.11 带薪年休假的相关法律风险 201
5.12 病假/医疗期的法律规定及工资核算 207
5.13 婚丧假的法律规定及工资核算 214
5.14 产假/计划生育假的法律规定及工资核算 220
5.15 如何防范员工虚报病假及泡病假 225
5.16 依据“不能胜任工作”解雇员工的法律风险 229
5.17 如何合法辞退严重违纪违章的员工 235
5.18 员工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该如何扣罚 240
5.19 员工履职中受网络诈骗造成损失如何赔偿 244
5.20 员工急辞工能否扣发当月工资 246
5.21 员工违反规章制度能扣钱吗 252
5.22 慎用“末位淘汰制” 256
5.23 旷工就能开除吗?考勤能否作为旷工依据 259
5.24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重大损害”界定技巧 263
5.25 考勤记录不让员工签字确认的法律风险 268
5.26 规章制度的相关法律风险 270
第6章 员工保险福利法律风险防范 276
6.1 何为“五险一金”和“三险一金” 276
6.2 试用期内是否需要缴纳社会保险 277
6.3 刚入职还没缴社保就受伤该如何处理 280
6.4 非全日制用工是否需要缴纳社会保险 283
6.5 能否给员工发社保补贴代替缴纳社会保险 285
6.6 如何应对员工不配合缴纳社会保险的情况 288
6.7 按基数/不足额缴纳社保的法律风险 291
6.8 如何合法地降低社保成本支出 294
6.9 是否必须给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 300
第7章 员工离职环节法律风险防范 302
7.1 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 302
7.2 劳动合同终止/解除情形及“四金”对照表 309
7.3 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310
7.4 企业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313
7.4.1 员工过错性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313
7.4.2 员工无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314
7.5 经济性裁员的操作要点及法律风险 315
7.6 员工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321
7.6.1 什么情况下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321
7.6.2 员工的辞职申请未获批准能离职吗 321
7.7 多付一个月工资就能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吗 324
7.8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终止的法律风险 326
7.9 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后能否终止 330
7.10 “四金”的相关法律问题及计算 334
7.11 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340
7.12 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操作不当的法律风险 341
7.13 必须给离职员工开具离职证明吗 344
第8章 特殊员工法律风险防范 349
8.1 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风险 349
8.1.1 派遣单位不具备资质的法律风险 349
8.1.2 “逆向派遣”的法律风险 352
8.1.3 超比例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 355
8.1.4 劳务派遣用工的“三性” 358
8.2 业务外包的法律风险 360
8.3 聘用外籍人员的法律风险 363
8.4 员工应征入伍的处理方法 367
8.5 聘用退役军人的相关问题 370
第9章 工伤相关法律风险防范 372
9.1 可以认定为工伤的7种情况 372
9.2 可以视同工伤的3种情况 379
9.3 不得认定工伤的3种情况 381
9.4 和员工签署工伤赔偿和解协议书的法律风险 382
9.5 工伤认定申请材料及有效期 386
9.6 工伤赔偿的项目有哪些 388
第10章 劳动争议处理法律风险防范 389
10.1 如何界定劳动争议 389
10.2 调解协议书一经达成就必然生效吗 390
10.3 劳动争议仲裁的相关问题 392
10.3.1 能否不申请仲裁直接起诉 392
10.3.2 如何认定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地 393
10.3.3 劳动争议仲裁中的举证责任归属 395
10.3.4 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问题 397
10.4 劳动争议诉讼的相关问题 408
10.5 领取/签收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的技巧 410
10.5.1 用人单位所在地和劳动合同履行地在异地的情况 410
10.5.2 用人单位所在地和劳动合同履行地在同城的情况 412
|
內容試閱:
|
推荐序
企业劳动用工与法律风险防范类的书,自2008年至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律师出的、仲裁
员出的、法官出的不在少数。但是,企业管理者出的较少,
企业管理者以人力资源管理线条和工具为逻辑撰写的更少。
通过详细阅读本书大家能看到,本书将劳动法律知识与
人力资源管理的环节进行了糅合,淡化了劳动法律解读,强
化了劳动法律与人力资源的结合;淡化了法律风险,强化了法
律在管理应用上缺位的风险;淡化了对稀奇古怪案例的解读,
强化了案例的实用性与管理的融合性。
本书从管理者的视角,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关于劳动用
工与风控的解读版本,适合没有法律基础,也没有人力资源
管理经验的从业人群系统学习。同时,本书也借助了相关的
文本与工具,将本书的实用价值化,值得学习与借鉴。
白话劳动法创始人 白永亮博士
序 言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
当年的劳动争议案件就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2012年,全国人大又对《劳动合同
法》进行了修订。十余年来,劳动争议案件整体呈现逐年快速递增的趋势,根据人
社部的统计,2021年度全国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
263.1万件,同比增长了18.62%。这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合同法》的宣传普及不断
深入;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80后”“90后”尤其是“00后”普遍法律意识比较强,
注重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下劳动用工市场
已经从买方市场逐渐转变为卖方市场,劳动者挑选工作的余地大了很多,不会再
因为害怕丢了工作而对企业在用工方面的违法行为“忍气吞声”。
在各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败诉的占到大
多数。同时,用人单位采取“息事宁人”的方式,给付劳动者各种经济补偿或者
赔偿而达成和解、撤诉结案的更是不胜枚举。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劳动争议审理结案的案件数量为711 044件,而用人单位获得胜诉的案
件数量仅为82 541件,不足12%。
都说在劳动纠纷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但实践中案件处理又为何会出现如
此戏剧性的结果?我认为,在劳动纠纷案件中,企业败诉的原因大多是用工不规范,
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企业劳动法律意识薄弱。
一方面,和大型企业不同,广大中小企业普遍管理相对不太规范,大多数中
小企业甚至没有设置人力资源部门,也没有专职处理劳动用工方面的人员,就更
别谈法务部门了。再加上老板们劳动用工相关法律知识的匮乏,一旦发生劳动纠
纷,往往是措手不及。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不断完善,
一旦用人单位和员工之间的劳动纠纷到了诉讼阶段,就会进入信息公示系统,这
对用人单位以后的人员招聘、业务拓展无疑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很多新的
用工形式,如互联网平台、共享经济,由此而引发的劳动纠纷也呈现快速增长的
趋势。如何预防此类纠纷的发生,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更为重要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抵御竞争风险能力原本就相对薄
弱的中小企业更加举步维艰,尤其是一些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如旅游、餐饮、
酒店、商业服务等,经营效益更是断崖式下跌,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劳资纠纷,
比如,拖欠工资、单方面调岗降薪、违法安排待岗,甚至是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
合同(关系)等。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
议调解仲裁法》)对于劳动仲裁的审理时限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自受理之日起
长不得超过60日,但在一些劳动纠纷的“重灾区”,从提交材料到做出裁决,往往
需要6个月以上的时间。
我参加工作20余年,担任过大型集团和知名企业的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
总经理、COO、CEO等职,虽然这些企业中都有专职的人力资源部门和法务部门,
但劳动用工方面的事务我都会直接分管和参与。在过往的工作阶段,我所在的企
业也发生过和员工的劳动纠纷,但终企业败诉的几乎没有。究其原因,就在于
我们从招聘开始就做好了风险防范。
从2018年开始,我主要从事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接触了数千
家中小企业。每次培训课上,我都会花一点时间给学员简单梳理一下劳动用工方
面的风险防范问题。几乎所有学员都非常感兴趣,也不断有学员提出,希望我能
将这些内容整理成文字,好是出一本工具书,以便他们能够系统地学习和运用。
坦率地讲,《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非常多,如果系统、全面地进
行阐述,估计能写成一部长篇著作。即便是我写出来了,估计大多数中小企业的
老板和HR也没时间看。而且,市面上系统、全面的关于《劳动法》的书籍可谓是
多如牛毛,多我一本不多,少我一本也不少。
但我在研读过十余本相关书籍后发现,市面上大多数相关书籍要么是着重法
条的解读,要么是着重案例的分析,却很少有教大家具体如何做才能规避劳动用
工的法律风险的。举个例子,都知道企业不能随便扣员工的工资,但如果员工因
为工作失误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了,企业该怎么办?不扣,达不到惩戒和警示的
效果,老板当了冤大头;扣,很可能违反《劳动法》,被劳动者主张经济补偿,还
容易造成员工流失。
终,我决定从实战出发,将我20余年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经验,以及近几
年的授课内容整理出来,编写成一本劳动用工风险防范的工具书。
基于本书为工具书的定位,加之篇幅限制,本书未对相关法条做过多的解读,
而是着重在如何做才能限度地规避劳动用工方面的法律风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劳动用工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政策文件具有较强的
时效性,本书的所有内容都是基于书稿完成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若法律、法
规有所调整,那么可能会带来相应操作方式的变化。此外,部分省市还有一些地
方性的政策和实施细则,如婚假、产假、工伤待遇等。因此,还请读者朋友能够
以的法律、法规及当地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内容为准。除此之外,劳动纠纷纷
繁复杂,对于同样的纠纷,在全国不同的省份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裁判口径,各
位读者务必结合各自省份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
本书比较适合各类企业的管理者、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和法务人员阅读和参考,
也适合普通的求职者阅读和参考。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博大精深,而且存在很多有争议的环节,加之我
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存在疏漏或不足的地方,还请各位读者朋友多加批评和
指正。
朱礼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