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陪孩子慢慢长大(父母的爱是孩子一生的铠甲。周国平、梁晓声、刘慈欣、王芳、尹烨等32位名家,关于家庭教育的心里话)

書城自編碼: 388082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童書中國兒童文學
作者:
國際書號(ISBN): 9787533971045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1.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近代早期海洋文化史
《 近代早期海洋文化史 》

售價:HK$ 112.7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

售價:HK$ 78.2
锦衣玉令
《 锦衣玉令 》

售價:HK$ 112.7
米沃什与布罗茨基:诗人的友谊
《 米沃什与布罗茨基:诗人的友谊 》

售價:HK$ 89.7
法国小史
《 法国小史 》

售價:HK$ 110.4
五凉王国的七张面孔
《 五凉王国的七张面孔 》

售價:HK$ 79.4
掌控生活,从掌控时间开始
《 掌控生活,从掌控时间开始 》

售價:HK$ 55.2
物理光学漫步——衍射计算理论及应用研究故事
《 物理光学漫步——衍射计算理论及应用研究故事 》

售價:HK$ 193.2

 

編輯推薦:
《陪孩子慢慢长大》,希望小孩和大人都慢慢长大。
因为陪孩子长大的机会只有一次。因为父母的爱是孩子一生的铠甲。

◆ 周国平、梁晓声、戴建业、陈丹燕、俞敏洪、孙瑞雪、刘慈欣、吴晓波、王芳、尹烨、陶勇、李松蔚等三十二位名家,关于家庭教育的心里话。
◆ 孩子只是需要你的关注和回应:“孩子的心灵比我们所认为的细腻得多,敏锐得多,我们千万不要低估。”
◆ 爱需要练习:“我要把对孩子的反应变成一种爱的反应,这就是爱的学习。”
◆ 学着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一个人变了,往往意味着全家人都要变。要在新的阶段保持平衡,需要新的技巧。”
◆ 当孩子走向独立和成熟,当陪伴的时光变得短暂,请别忘记:“看着一个孩子,你的孩子,从生下来只知道哭,到渐渐成长,找到她生活的意义,确定她生活的方向……这真是一种做母亲的幸福。”
◆ 在家庭教育的路上,心态比方法更重要。父母有好心态,孩子才会有好状态。推荐每一位年轻的父母,于清晨或午后,或睡前温暖的灯光下,翻开本书,读一封给孩子的信、一篇爱的日志、关于养育的肺腑之言,卸下焦虑,进而给孩子以从容。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一本给父母读的亲子教养散文集,从“不焦虑、不功利、陪孩子慢慢长大”的教育理念出发,将国内外三十二位名家的育儿体悟与教育观点汇编成册,从作家,如陈丹燕、刘慈欣,到企业家,如俞敏洪、吴晓波,从教育学家,如蒙台梭利、孙瑞雪,到心理学家,如李松蔚——每个家庭各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有闪光之处,丰富的角度带给父母以宽广的视野,帮助家长们卸下焦虑。孩子和父母真正相伴实际就只有几年的时间,要让家成为孩子永远的港湾。
關於作者:
周国平: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梁晓声:学者、作家。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戴建业:学者、作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丹燕:作家、电影导演、塞尔维亚旅游局中国形象大使,上海辰山植物园文化园长。她的上海系列非虚构作品获上海图书奖一等奖,长期畅销。她的青少年作品获奥地利国家文学奖金奖、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文学金奖,是中国青少年基础读物。
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民盟中央常委,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孙瑞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教育精神的创始人,“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长”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儿童敏感期理论”的创始人。
刘慈欣:科幻小说作家。2015年凭借《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长篇故事奖。
吴晓波:财经作家,“890新商学”“蓝狮子”出版创始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
王芳:主持人、电视节目制作人、作家。从事电视主持事业近20年。
尹烨:华大集团CEO,哥本哈根大学生物工程博士,基因组学研究员,科普作家。曾主持、参与近百个国际基因组合作项目,长期致力于科普事业。
陶勇:眼科医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眼科学博士,留学德国。
李松蔚:心理学家。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生毕业,曾在清华大学心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任教。目前是自由执业的家庭和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琦君:作家,尤以散文写作著称。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
刘墉:画家、作家、演说家、教育家、慈善家。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现任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在绘画和写作方面都颇有成就。
……
目錄
辑一 一生的目光
我们不是点亮星光的人,而是凝望星光的人。

在航班信息牌下长大的孩子 / 陈丹燕
不想长大 / 周国平
感觉让儿童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 / 孙瑞雪
给我的孩子们 / 丰子恺
小红象 / 鲁迅
我希望他不要成为一名作家 / [日] 三岛由纪夫
再认真观察一下她的眼睛 / [苏]B. A. 苏霍姆林斯基
在时间之河的另一端 / 刘慈欣

辑二 爱的流动
陪伴孩子的时间只有几年,要让家成为孩子永远的港湾。

笑着长大 / 王芳
你也不用记挂,什么都不怕 / 林徽因
女儿喊我吃饭了 / 海桑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 刘墉
你会明白,我对你的世界有多么了解 / [美]F. S. 菲茨杰拉德
爱的领悟 / [意] 蒙台梭利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 吴晓波
儿子的礼物 / 琦君

辑三 成长与分离
遥望你长大的背影,是我一生的功课。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 张晓风
孩子出“问题”,因为在长大 / 李松蔚
论孩子 / [黎巴嫩] 纪伯伦
儿女 / 朱自清
再论《我的儿子》 / 胡适
体恤儿子 / 梁晓声
尊重孩子的人才能获得为人父母的全部幸福 / [英] 伯特兰·罗素
有天她会再写信来 / [美]F. S. 菲茨杰拉德

辑四 未来的期许
这个世界,你要亲自去看看。

孩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 俞敏洪
写给一名高中生的信 / 陶勇
别把志向变成了桎梏 / 戴建业
别让任何人看轻你的爱 / [美] 约翰·斯坦贝克
从何而来的天赋 / [法] 让 - 亨利·法布尔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 梁启超
追求真理做真人 / 陶行知
小方子,你不能再玩了 / 曹禺
将孩子看作独立的生命个体 / 尹烨
內容試閱
不想长大 / 周国平
啾啾两岁的生日,早晨醒来,妈妈告诉她,今天是宝贝的生日,宝贝满两岁了。在为她唱了《生日快乐》之后,妈妈想检验一下她是否知道自己由一岁变为两岁了,便问:“宝贝几岁了?”她答:“两岁。”立即又发出表示反对的上声“嗯”,说:“不是两岁!”妈妈问:“三岁?”反对的“嗯”声更响了,一边使劲摇头。“一岁?”她点点头。“还想当小贝贝?”这回是表示赞同的去声“嗯”,表情很坚决。
三岁的时候,妈妈给她讲她以前的事,她听得入迷,说:“要是我还那么小就好了。”妈妈说:“你还那么
小,现在会做的许多事都不会做了。”啾啾对此不置可否,继续说自己的想法:“我长到两岁,就觉得一岁特别
好,长到三岁,就觉得两岁特别好。”我心中暗惊,岁月因失去而美丽,这样精微的体验,她小小的年纪就领悟
到了。
说起以后长大,她的口气常常是有些伤感的。妈妈问:“宝贝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可爱的?”我说:“宝贝从生
下来就可爱,可爱到现在,还要可爱下去。”她看我一眼,略带遗憾地说:“长大了就不可爱了。”然后转身问妈
妈:“妈妈,到我八岁的时候,你还会记得我特别小的时候的样子吗?”在她的小脑瓜里,八岁已经是长大了吧。
妈妈说会的,可是我知道,啾啾的担忧是有道理的。每当我迷醉于她可爱模样的时候,我也总是听见我的心在为眼
前的这个模样必将被时光带走而叹息。日子一天天过,孩子似乎无甚变化,有一天蓦然回首,童稚的情景已经永成
过去。
办公室里,妈妈在埋头工作,啾啾在另一张桌子前画画。因为保姆休假,妈妈带着她来上班了。她很乖,不去打扰妈妈。在画画时,她不时地抬头看一眼妈妈。画了一会儿,她爬下椅子,走到妈妈身旁,说:“妈妈,我觉得你好漂亮。”
妈妈说:“宝贝比妈妈更漂亮。”
她说:“妈妈,我不让你老,你老了就会不漂亮了。”
接着问:“外婆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那时候她漂亮吗?”
妈妈心不在焉地回答:“还凑合吧。”
她站着不走,妈妈留意了,抬起头来,问她还想说什么。她说:“我长得像你,你又像你妈妈……”停顿了一下,然后小声说:“我害怕!”
妈妈问:“怕什么?”
她说:“我不愿像外婆。将来我有了宝贝,我也不愿她像你。”
妈妈有点儿吃惊,问:“你这么爱妈妈,你的宝贝像妈妈不好吗?”
她坚定地回答:“不好,她像我就行了。”
啾啾四岁半,一天晚上,在饭桌上,她突然说:“我不想长大。”我悄悄观察她,她的表情是认真的,甚至是痛苦的。我知道讲大道理没有用,就用开玩笑的口气对她说:“那你就缩小吧,再变成一个小贝贝。”她说:“我也不缩小,就现在这样很好。”我说:“你想想,如果你总这样,你周围的小朋友都长大了,上小学了,他们会笑你的。”她语气坚定地说:“没有关系。”妈妈插话说:“以后妈妈老了,你还这么大,我都抱不动你了。”她闻言立刻放声大哭,喊起来:“我不想长大!我也不让你变老!”到这个地步,我和红别无他法,只好答应她:“好,宝贝不长大,爸爸妈妈也不变老。”她止哭了。为了逗她高兴,我和她拉钩,她学我反复地说:“拉钩拉钩,永远不老。”玩了一会儿,她破涕为笑了。
此后几天,我出差,她和妈妈在家里,她便经常要妈妈为永远不老和她拉钩,走到哪里,拉到哪里。妈妈开车,她坐在副驾驶座上,也伸过手去和妈妈为此拉钩。有一回,拉完了钩,她问妈妈:“你说拉钩管用吗?”我出差回来了,她一见我,也急忙问:“爸爸,拉钩管不管用?”我说:“管用,天上有一个神仙,他看见我们拉钩,他会听我们的。”这句话又让她思考了一些天,仍觉得不十分可信,悄悄问妈妈:“你说天上真有神仙看见我们拉钩吗?”
她将信将疑,心里一直在琢磨。也许是受了那天我让她缩小的戏言的启发,她产生了一个新的思路。她对妈妈说:“我不喜欢时间这么向前过,我想倒着过。”妈妈问她是什么意思,她说:“我不想今天过了是明天,明天过了是后天,我要从最后面过起,一直到后天、明天、今天、昨天,这样我就可以越过越小,最后又可以吃妈妈的奶,又可以回到妈妈的肚子里了。”妈妈说:“你回到了我的肚子里,再往后过,你就变没有了,妈妈也变回小姑娘了。”这个推理有点儿出乎她的预料,她想了一会儿,说:“我回到了你的肚子里,就停住了,不要再往后过了。”
我心中想:我的宝贝和我太像了,这么早就意识到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有限,在紧张地寻找一条出路。对于人生宿命的抗拒和接受,抗拒的失败,接受的无奈,这一出古老的悲剧已经在她的小小心灵里拉开序幕。
这些日子里,啾啾格外多愁善感,她变得很爱哭。
她从来恋妈妈,现在更恋了,寸步不肯离开。每当妈妈要外出,她就哭,坚决不让。她说:“我再也离不开妈妈
了,因为我变小了。”
一天夜晚,她背朝妈妈躺着,妈妈以为她睡着了,正想起来去工作,她突然转过身来,紧紧搂住了妈妈。妈妈发现她在流泪,惊慌地问她哪里不舒服。她说:“妈妈,要是你很老了,死了,别人会把你埋在地下吗?”马上接着说:“你很老了、快死了的时候,你就赶紧回家,死了留在家里,我就可以一直闻你的味儿了。”妈妈说:“人死了会臭的,味儿很难闻。”她说:“我还是喜欢妈妈的味儿。”说完泪如雨下,呜咽不止。
在一再宣布不想长大的同时,啾啾的身体出现了一个异常的情况。她早就学会了控制大小便,可是,在这大约一个来月的时间里,她突然又经常尿床、尿裤子,在幼儿园也如此,老师多次捎话,让我们带她就医。
我的判断是,这个症状很可能源自她的心病,是她潜意识里表示不肯长大的一种方式。不过,也有可能是尿道感染,我们仍决定带她去医院检查。
啾啾对于去医院总是很害怕的。这天下午,我们到幼儿园接了她,她坐在后座上,一听是去医院,马上哭了,嚷道:“直接回家!”妈妈向她解释说,今天去医院只是尿一点儿尿,让医生在显微镜下看一看,尿里面有没有病菌。尿尿可怕吗?她承认不可怕,就平静下来了。化验结果正常,医生认为症状是精神因素所致,正与我的判断相符。
在医院里,我们看见一个一岁多的农村小女孩站在二楼的厅里哭。她有时挪动一小步,不停地哀泣和用手擦眼睛下面,但没有眼泪。至少有半个多小时,无人来领她。肯定是她的母亲遗弃了她,我依稀记得刚才见过一个红衣农村妇女抱着她,就向院方报告,录像证实了这一点。她的嘴唇发紫,大约患有先天心脏病。我们站在那里守了很久,红不停地用餐巾纸给她擦鼻涕,啾啾也不时去抚摩她一下。红抱起她,她不哭了。红差不多动心要把她抱回家了,最后还是理智占了上风。
回到家里,我们仍在谈论这个小女孩。妈妈说:“要不是收养手续太麻烦,我真把她带回来了。”啾啾说:“她真可怜,以后成孤儿了。”我问:“如果带回来,她就是你的妹妹,你喜欢她吗?”她答:“喜欢,她挺可爱的。”我说:“可是,你现在已经四岁多了,还尿裤,她会笑你这个姐姐的。你想想,同班的小朋友还有没有尿裤的?”她当真想了一会儿,终于举出了一个例子,但承认那个小朋友只是偶尔尿裤。接着她申辩:“我不是要像现在这么大,我要回到妈妈怀里吃奶。”意思很清楚:吃奶的孩子可以尿裤。
啾啾要过五岁生日了,早晨一起床,她就宣布:“今天是我的生日,你们必须听我的。”接着宣布:“我不想办
生日。”当时正值“非典”流行,我们临时住在城郊的住宅里,红觉得她太寂寞了,就和她商量,只请小区里她刚认
识的几个小朋友到家里来吃蛋糕,她勉强同意了。没有料到的是,小朋友的妈妈们也都来了,而且在客厅里坐了三个小时仍无去意。已是晚餐时间,红临时决定带大家去餐馆吃饭。我在书房里,忽然听见啾啾的大哭声,到客厅看,只见众人正在朝外走,红拉着啾啾,啾啾一边哭一边奋力抵抗。我抱起啾啾,不客气地说:“改日吧,我们答应啾啾不办生日的。”妈妈们带着孩子悻悻地下楼去了。
在我的印象中,啾啾对于过生日从来不热衷,即使生日那天玩得快乐,隐隐中仍有一种抵触。这一次的生日,她是公开抵制,也许再加上客不投缘的因素,就大大地发作了一场。
生日后不久,一个朋友来家里,看见啾啾,问她几岁了,她答五岁。然后,我看见她站在那里若有所思,自语道:“我觉得四岁太快了,刚到四岁,就五岁了。”我顿时明白,这些日子她一直沉浸在岁月易逝的忧愁中。
上小学后,她好像把这种情绪克制起来了,但偶尔仍有流露。一个星期五的早晨,看她为上学而早起,我觉得心疼,就对她说:“宝贝,明天又是周末了,可以不上学了,我为你高兴。”不料她神色黯然地说:“我不喜欢。”说着眼睛红了。我问为什么,她答:“过得太快了,我不想长大。”
不想长大已经成为啾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心理症结。
她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不愿意陷在痛苦的情绪之中,自己在思考,试图找到一种能够说服自己的道理。
她问我:“你说,人会长大好,还是不会长大好?”
我答:“各有好处,也各有坏处。”
她表示赞同,马上谈不长大的坏处:“还是那么小,却满面皱纹……”
我说:“不长大就总是小孩的样子,不会满面皱纹的。”
她问:“也不会死?”
我点头。她动心了。我说:“可是也没有亲人了,因为亲人都会死。”
她提出异议,说:“亲人会有后代呀,所以仍有亲人。”
我承认她说得对,就换一个角度说:“爸爸已经长大了,知道长大了能够经历许多有意思的事,比如会有自己的小贝贝。你不长大,就永远不能有自己的小贝贝了。”
这个理由很有力量,因为她一直觉得有小贝贝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愣了一会儿,她说:“其实长大也可以,但不要老,我就是不想老。”
我说:“我也不想老。”
她说:“最好是又长大,又不会老。爸爸,你说有什么办法吗?”
我说:“从古代开始,有许多人在找这个办法,好像都没有找到。”
她叹了一口气,不说话了。
韶光流逝,人生易老,人们往往以为只有成年人才会有这样的惆怅,其实不然。我们总是低估孩子的心灵。我自己的幼时记忆,我的女儿的幼时表现,都证明一个人在生命早期就可能为岁月匆匆而悲伤,为生死大限而哀痛。不要说因为我是哲学家,我小时候哪里知道将来会以哲学为业。不要说因为啾啾是哲学家的女儿,她的苦恼与哲学理论哪里有半点关系。我要再三强调:孩子的心灵比我们所认为的细腻得多,敏锐得多,我们千万不要低估。
那么,当孩子对我们表露了这种大人也不堪承受的生命忧惧,提出了这种大人也不能解决的人生难题,我们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留心,要倾听,让孩子感到,我们对他的苦恼是了解和关切的。如果家长听而不闻,置之不理,麻木不仁,孩子就会把苦恼埋在心底,深感孤独无助。
其次,要鼓励孩子,让他知道,他想的问题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他能够想这样的问题证明他聪明、会动脑子。有一些愚蠢的家长,一听见孩子提关于死亡的问题就大惊小怪,慌忙制止,仿佛孩子做了错事。这种家长自己一定是恐惧死亡和逃避思考的,于是做出了本能的反应。他们这样反应,会把恐惧情绪传染给孩子,很可能从此就把孩子圈在如同他们一样的蒙昧境界中了。
最后,要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和孩子进行讨论,不知为不知,切忌用一个平庸的答案来把问题取消。你不妨提一些可供他参考的观点,但一定不要做结论。我经常听到,当孩子对死亡表示困惑时,大人就给他讲一些大道理,什么有生必有死呀,人不死地球就装不下了呀,我听了心中就愤怒,因为他们居然认为用这些生物学、物理学的简单道理就可以打发掉孩子灵魂中的困惑,尤其是他们居然认为孩子灵魂中如此有价值的困惑应该被打发掉!
其实,一切重大的哲学问题,比如生死问题,都是没有终极答案的,更不可能有所谓标准答案。这样的问题要想一辈子,想本身就会有收获,本身就是觉悟和修炼的过程。孩子一旦开始想这类问题,你不要急于让孩子想通,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宁可让他知道,你也还没有想通呢,想不通是正常的,咱们一起慢慢想吧。让孩子从小对人生最重大也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保持勇于面对的和开放的心态,这肯定有百利而无一弊,有助于在他的灵魂中生长起一种根本的诚实。孩子心灵中的忧伤,头脑中的困惑,只要大人能以自然的态度对待,善于引导,而不是去压抑和扭曲它们,都会是精神的种子,日后忧伤必将开出艺术的花朵,困惑必将结出智慧的果实,对此我深信不疑。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