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目前市面上以“成语”或“历史”为主题的读本并不少见,有“成语故事”,也有“少儿历史”,还有“成语 历史片段”,但是,“成语 通史”的组合,《成语说<资治通鉴>》是第一部!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是连通文史的钥匙,短小精悍的形式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资治通鉴》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B读书,里面的成语成千上万,其中很多成语的原始出处就来自这部史书,如口蜜腹剑、老奸巨猾、大有人在、为所欲为、请君入瓮、罄竹难书,等等。
《成语说〈资治通鉴〉》共8册,通过成语这个载体把卷帙浩繁的大部头史书变成引人入胜的连续故事。它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按照时间的顺序,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头尾衔接,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整套书读下来,就像在看精彩的连续剧,让孩子们在获得海量历史知识、掌握大量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的同时,又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而故事开始前的“成语出处”和故事结束后的“成语学习”板块,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语境,从而更好地掌握并运用到当下的日常表达和写作当中。
除了历史、语文,还有地理!这套书还精心嵌入上千处
|
內容簡介: |
《成语说〈资治通鉴〉》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通过成语这个载体,用358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鲜活地演绎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共1362年的朝代更替、历史兴衰、人事沧桑。全书共8册,本书为第2册——《大汉雄风》。
秦朝只存在了短短14年,就因暴政被人民推翻。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病逝后,吕后专权,大臣周勃、陈平等人发动政变,拥立汉文帝即位。文帝和儿子景帝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然而,汉武帝虽雄才大略,却穷兵黩武,使得西汉开始走向衰败,尽管之后在昭帝、宣帝的励精图治下,出现中兴局面,但外戚和宦官势力的兴起,最终将西汉推向末路。
本册通过45个精彩故事,将这一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鸿门宴、暗度陈仓、韩信背水一战、项羽不肯过江东、七国之乱、漠北大决战、张骞“凿空”西域、苏武牧羊等,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
關於作者: |
刘娟,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多年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后进入出版行业,做了五年童书编辑,同时从事专业写作,代表作为百万字少儿历史普及读物《少年读<资治通鉴>》(全20册)。另著有《中华成语故事》《国学启蒙经典》等。
|
目錄:
|
1.计将安出:先入关中为王
2.忠言逆耳:项伯密会张良
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
4.被坚执锐:刘邦火烧栈道
5.国士无双:韩信拜将
6.暗度陈仓:还定三秦
7.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彭城之战
8.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灭赵国
9.分一杯羹:项羽要煮刘邦的爹
10.四面楚歌:不肯过江东
11.运筹帷幄:田横五百士
12.六出奇计:陈平一画退匈奴
13.无出其右:该死的贯高
14.多多益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5.使羊将狼:高祖还乡
16.攻苦食啖:“人彘”事件
17.萧规曹随:周勃诛吕安刘
18.虎而冠:“捡漏”当皇帝
19.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千古仁君
20.随风而靡:张释之秉公执法
21.为虎添翼:被“宠杀”的淮南王
22.视同儿戏:真将军周亚夫
23.钳口不言:晁错有没有杀错
24.忽忽不乐:天子也有戏言
25.侧目而视:储君之争
26.轻徙鸟举:马邑诱敌战
27.宫车晏驾:两个外戚的“内斗”
28.招之不来,麾之不去:社稷之臣汲黯
29.发蒙振落:一场胎死腹中的谋反
30.封狼居胥:漠北大决战
31.夜郎自大:张骞“凿空”西域
32.飞将数奇:迷路将军李广
33.奋不顾身:将军百战声名裂
34.不知所出:太子真的不好当
35.小心谨慎:聪明的少年天子
36.斧钺汤镬:苏武归汉
37.拭目倾耳:惊心动魄的二十七天
38.斗鸡走狗:从牢狱里走出的天子
39.芒刺在背:霍氏之祸
40.是古非今:石显逼死帝师
41.以功覆过:陈汤矫诏出征
42.朋党比周:王凤擅权
43.矫枉过正:“红颜”终成“祸水”
44.浆酒藿肉:哀帝断袖
45.衣不解带:伪装者王莽
|
內容試閱:
|
出版前言
为响应国家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伟大战略,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到少年儿童群体中,我们倾力打造“成语说史”系列图书,最先推出的便是这套《成语说〈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300多万字,与《史记》合称“史学双璧”,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B读书,虽已经司马光之手,“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但仍“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令人望而生畏。而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是连通文史的钥匙,短小精悍的形式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积淀千年的智慧和核心价值观。为了让孩子们读懂并喜欢上《资治通鉴》,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语境,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成语,我们精心制作了这套《成语说〈资治通鉴〉》。
《成语说〈资治通鉴〉》共8册,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通过成语这个载体把卷帙浩繁的大部头史书变成358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活地演绎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朝代更替、历史兴衰、人事沧桑。
考虑到少年儿童的认知水平和阅读特点,在尊重历史的大前提下,这套书对史料进行了科学的剪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把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在这里,历史不是一个个事件和人名组成的,而是有着丰富的细节。
为了避免让整个历史读起来碎片化,这套书尤其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按照时间的顺序,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帮助少年儿童真实、立体地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进而树立“通史”意识:历史是连贯的,有继承,有发展。
一千多个成语既是帮助读者打开厚重“通史”之门的钥匙,也是记录历史故事的载体,甚至是历史故事本身。“成语 通史”的组合,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探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形式。
此外,这套书还针对重要的历史地名做了相应的注释,帮助少年儿童从空间坐标上更好地理解时间坐标上的历史。
简言之,这套《成语说〈资治通鉴〉》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以成语为媒介,循序渐进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面貌。“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让孩子们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史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时序意识和时空观念,获得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
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一类知识,更是一种定义,了解历史对个人乃至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通过这套《成语说〈资治通鉴〉》,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夜郎自大 《资治通鉴·汉纪十一》
于是汉以求身毒道,始通滇(diān)国。滇王当羌谓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译 文
这次汉朝使者为寻访前往身毒国的道路,才首次到达滇国。滇王当羌问汉使:“汉朝与我国相比,谁大呢?”汉使到达夜郎时,夜郎王也向他们提出相同的疑问。因为地处偏远,道路阻塞,西南各少数民族都霸占一方为王,对汉朝的广大毫无概念。
张骞“凿空”西域[1]
十三年前,即建元二年(前139年),二十六岁的张骞率领一百多人,由胡人奴隶甘父引路,从陇西郡出发,走北道[2]前往西域的月氏国。谁知,张骞一行刚出玉门关,就被巡逻的匈奴骑兵逮住,押到匈奴的王庭。
当年用月氏王的头颅做酒具的老上单于已经去世,继位的是他的儿子军臣单于。军臣单于得知张骞要去大月氏,便犯起了嘀咕:“俗话说,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汉朝这是想联系我的仇敌来对付我呀。”
想到这里,军臣单于有些恼怒,质问张骞:“大月氏在我们北边,汉朝怎么能派使者前去呢?就好像我们若要派使者去南越,难道汉朝会允许吗?”
这话听起来没有半点儿毛病,张骞很无奈。不过,军臣单于不敢明目张胆地杀害汉使,只是将他们囚禁起来,并威逼利诱张骞投降匈奴。
为了让张骞安心留下,军臣单于还给他娶了一名匈奴女子为妻。一年后,这位匈奴妻子给张骞生了一个孩子。从那时起,张骞似乎真的安下心来,他结交了很多匈奴朋友,每天跟他们一起打猎,还经常邀请他们来家中做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然而,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张骞就会拿出汉使的符节,一遍一遍地摩挲,并暗中发誓:“我一定要逃离此地,完成出使的任务。”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张骞的孩子都能骑马放牧了,匈奴人觉得张骞已经死心了,因此放松了对他的看管。这天,张骞乘匈奴人不备,率领部下逃了出来。
可是,张骞被扣留匈奴的十几年间,西域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月氏的敌人乌孙[3]在匈奴的支持下,西攻大月氏,大月氏人被迫继续西迁,进入妫(guī)水[4]地区,并征服了大夏国,在妫水之北建都,作为王庭。打听到这一情况后,张骞毅然折向西南方向,准备穿越沙漠,翻过葱岭[5],寻找大月氏。
经过几十天的长途跋涉,张骞一行终于走出茫茫草原,进入人迹罕至的沙漠地带。滚滚热浪仿佛要将人烤化了,偶尔遇到旋风,将黄沙高高卷起,打着转追着人跑。由于出逃匆忙,物资准备不足,张骞一行尝尽各种艰辛。干粮吃完了,就靠善射的甘父射杀禽兽充饥,水喝完了,就挖窟攫冰,不少人因饥渴倒毙在途中。
几个月后,张骞一行来到葱岭脚下。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张骞等人沿东边的峡谷溯河而上,经过终年积雪的山口,再翻越崎岖的山脉,终于看到了山脚下的袅袅人烟,一个热闹繁华的城市在他们眼前徐徐展开:城郭依山傍水,树木郁郁葱葱,草地上牛羊成群。
张骞兴奋极了,狂奔下山,发现这里的男人鼻梁高挺,眼窝深陷,瞳孔碧蓝,满面胡须。女人则眉眼如画,皮肤白晳,身姿曼妙,个个能歌善舞。张骞原以为这就是月氏国,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国家叫大宛[6]。
大宛王早就听说东方有一个富庶的汉朝,一直渴望与汉朝通使往来,却没能实现。所以,见到张骞后,大宛王十分高兴,问他:“你怎么会到这里来呀?”
张骞就对大宛王说:“我为汉朝出使大月氏,却被匈奴扣留了十几年。如今逃出匈奴来到这里,希望大王派人引导我们前往大月氏。若能到达大月氏,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一定会赠送给大王数不尽的财物。”
大宛王顿时肃然起敬,热情地款待张骞一行,又安排了向导和翻译,准备护送他们经康居国[7]到月氏国。
临行前,大宛王命人牵来一匹马。那马身材瘦削,头细颈高,毛色却有着金属般的光泽。张骞上前抚摸了一阵,不由得啧啧称奇:“大王,您这马神俊挺拔,是什么品种啊?”
大宛王骄傲地说:“这可是我国的国宝,它能够耐受沙漠的酷暑与高温,日行千里,人称千里马。最奇特的是,它的汗从前肩流出,像血一样红,所以又叫汗血马[8]。骑上它,你一定会很快到达目的地。”
在大宛国和康居国的帮助下,张骞终于到达苦寻多年的大月氏国。张骞手执汉使的符节,向大月氏王呈上出使证明,并说:“大汉皇帝让我转达他对您的问候。目前,大汉正在抗击匈奴,皇帝派我出使贵国,是希望与大王您联手,夹击匈奴。”
“尊贵的汉使,你们远道而来,先好好休息吧。此事以后再商议。”大月氏王微笑着说道。
张骞一愣,疑惑地问道:“难道大王不想赶快报仇雪耻了吗?”
大月氏王淡淡地说:“今时不同往日,我们现在过得挺好的,上一辈的恩怨就忘了吧。”
原来,大月氏征服大夏后,就定居了下来,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极少有外敌入侵。生活一安逸,大月氏人就把报仇雪耻的事淡忘了。
张骞不甘心,便在大月氏国住了下来,一边继续游说大月氏王联合抗击匈奴,一边交朋结友,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并向大月氏人传播汉朝的文化与冶铁技术。
这天,张骞在一位商人朋友的带领下,越过妫水南下,来到大夏的蓝氏城。大夏人善于经商,售卖的商品也五花八门,有异香扑鼻的香料、琳琅满目的玉石、饱满诱人的葡萄,等等。看到汉人长相的张骞,大夏人拼命向他们兜售商品。张骞向他们点头致意,买了不少当地的特产。逛着逛着,张骞突然看到有人卖汉朝邛(qióng )山出产的竹杖和蜀地的布匹,大为惊讶,问大夏人:“这东西从哪里得来的?”
大夏人说:“从身毒国买来的。”
“身毒国?”这是一个张骞闻所未闻的国家,他一下子来了兴趣,追问道,“它在哪里?”
“在我们大夏东南约几千里之外,和我们生活习惯差不多。只不过,身毒国的地势更低,天气更炎热。还有呀,我们骑马打仗,他们则骑着大象打仗。”
此行给张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他又访问了月氏西边的安息国[9]。安息方圆数千里,大小城镇有数百座。跟汉人一样,安息人种水稻和麦子,也出产葡萄酒。他们做生意是用车和船装运货物,有时运到附近的国家,有时运到几千里以外的地方。安息人用银做钱币,钱币铸成国王的样子,国王死去,就改换钱币。他们在皮革上画横作为文字。
旅行中,张骞还了解到于阗[10](tián)、奄蔡[11]、条支[12]等国的风土人情。由于大月氏王一直没给明确答复,张骞滞留一年多后,便启程回国。
这次,张骞吸取来时的教训,想避开匈奴,走南道,通过羌人的居住区归汉。没想到,羌人也归附了匈奴,张骞等人又被匈奴人捉住,拘留了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年),匈奴军臣单于死了,他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并进攻军臣单于的太子於单,於单不敌,逃到汉朝投降。张骞就趁匈奴内乱,回到长安。
张骞当初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离开汉朝十三年,最终只有他和甘父二人得以生还。张骞这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成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目标,但让汉廷了解到华夏之外的西方世界。武帝非常高兴,嘉奖了张骞,任命他为太中大夫。
打那以后,汉武帝就经常召张骞讲西域的风土人情,常常听得入迷。这天,张骞想起大夏人提到的身毒国,就对武帝说:“既然大夏在我国西南一万两千里外的地方,而身毒国又在大夏东南几千里外,且有我国蜀地的东西,说明身毒国距离蜀地不太远。”
武帝连连点头:“你有什么建议?”
张骞想了想,说道:“可以派使者经由蜀地前往身毒,再到西域。这应该是一条通往西域的直路。”
“好极了!这样就可以避开匈奴和羌人居住区!”武帝非常兴奋,心想:“如果能不通过战争让西域各国归附中国,大汉的疆域就可以扩大万里,天子的威德将遍布四海。”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命张骞主持出使身毒国一事。张骞派出使者,分四路从西南地区出发,前往身毒国。不料,北路被氐人阻挡,南路遭到滇国人拦截,另外两路也无功而返。因为地处偏远,道路阻塞,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都各霸一方为王,他们不知道汉朝有多大。所以,滇王当羌听说汉使到来,就好奇地问:“汉朝与我国相比,谁大呢?”无独有偶,夜郎国王也向汉朝使者提出相同的疑问。使者回到长安后,向武帝报告了这一情况。武帝抚须大笑:“一个弹丸小国,竟敢与大汉相提并论,真是夜郎自大呀!”
元狩四年(前119年),被汉军驱逐到漠北的匈奴人,依靠西域诸国的人力、物力,再次与汉朝对抗。武帝就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游说乌孙东归,以断匈奴右臂,同时劝说西域各国与大汉联合。
由于道路畅通,张骞的使团顺利到达乌孙,乌孙王听说汉朝广大,就同意建交,后来还娶了汉朝公主为妻。张骞又派副使分别与大宛、康居、大夏、安息、身毒等国联络,进一步扩大了汉王朝的影响。
张骞的两次出使,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此后西域的葡萄、苜蓿(mū xu)、核桃、石榴等农作物陆续传入汉朝,中国出产的丝绸则经南北两路西运,销往世界各地。人们就把张骞开辟的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称为“丝绸之路”。
成语学习 夜郎自大
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造 句:清朝闭关锁国,陶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真是夜郎自大,可笑至极。
近义词:妄自尊大、不可一世
反义词:虚怀若谷、谦虚谨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