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4.9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8.7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7.7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102.4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6.4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9.4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8.3
|
編輯推薦: |
★竺可桢
20世纪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心怀仁爱,吐纳四海风云,肩担民族道义
笔诠求是,穷格天地万物,尽显理性光辉
★竺可桢日记
在竺可桢生前,其日记是秘不示人的
作为史料宝库,如今以全貌公之于世
历史因细节而生动
往事因亲历而鲜活
38年连续记述,1000余万字完整存世
一代宗匠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本卷收录1944—1945年的竺可桢日记
抗日战争后期,竺可桢用大量篇幅记述了中国和世界战局的进程,时有评论。在烽火岁月中,他沉潜于考辨世界天文学史中的一大难题——“二十八宿的起源”,从日记中可见这一研究过程的脉络与细节。抗战胜利后,竺可桢迅即投入学校复员工作,勾画未来蓝图。
|
內容簡介: |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9卷,收录1944—1945年的竺可桢日记。
1944年,同盟国军队在世界战场上处于反攻阶段,中国人民已经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浙江大学,除了在这一年年末因日军自湘入桂迫黔遭遇了一场突发事变造成的危局之外,总体上说是在战争困境中保持着继续崛起的势头。当时主持中英科学合作馆的李约瑟,曾于4月和10月两次访问浙大,他给出了这样的评语:“浙江大学是与在昆明的著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齐名的学术机构,可能在中国的大学中排名最高。”
1944年5月,竺可桢推荐由赵九章出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代所长。从此,他得以放心倾力于浙大校务,中国现代气象科学事业由此进入了以动力气象学为主导的新阶段。他在日记中写道:“物理为气象之基本训练,日后进步非从物理着手不行,故赵代所长主持,将来希望自无限量。”同月,竺可桢在《思想与时代》杂志上发表了天文学史方面的力作——《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论证二十八宿最早起源于中国,此文大致平息了百余年来国际学术界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
1945年8月11日凌晨,传来抗战胜利消息,欣喜若狂的浙大学生曾把竺校长高高抬起以示庆祝。竺可桢开始部署在杭州接收校产事宜。在重庆参加全国教育善后会议之后,他飞赴南京、上海和杭州,为气象研究所和浙江大学的复员重建做准备,并在杭州主持了浙江大学的开学典礼,报告“八年来之经过情形”。
|
關於作者: |
竺可桢(1890—1974),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
|
目錄:
|
第9卷目录
前言…………………………………………………………………………………… 3
关于竺可桢日记……………………………………………………………………… 9
日记编例 …………………………………………………………………………… 13
第9 卷说明 ………………………………………………………………………… 15
1944 年
日记…………………………………………………………………………………… 1
本年事要………………………………………………………………………… 256
读书笔记………………………………………………………………………… 262
通讯录…………………………………………………………………………… 265
收支一览表……………………………………………………………………… 271
本年度在校中移借及归还账目………………………………………… 284
卅三年梅儿账目………………………………………………………………285
卅三年彬、宁账 ……………………………………………………………285
杂记……………………………………………………………………………… 286
1945 年
日记………………………………………………………………………………… 287
本年事要…………………………………………………………………………602
通讯录………………………………………………………………………… 607
读书笔记……………………………………………………………………… 614
收支一览表……………………………………………………………………640
默君小孩账目…………………………………………………………………652
学校账目………………………………………………………………………653
梅、彬、宁账目……………………………………………………………653
卅四年秋天各地物价………………………………………………………654
浙江大学卅四年预算…………………………………………………… 654
附录一 第9 卷人名简释表……………………………………………… 657
附录二 竺可桢家系人物表……………………………………………… 675
附录三 张侠魂家系人物表……………………………………………… 677
|
內容試閱:
|
竺可桢,字藕舫,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890 年3 月7 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 1974 年2 月7 日病逝于北京。
进入20 世纪之前的中国,科举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1898 年维新派主张改革教育制度,新风所被之处,绍兴东关镇也办起了新式学堂。竺可桢由此得以在家乡读完小学,到上海读中学,之后又进了唐山路矿学堂,打下了较为扎实的新学基础。1910 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批留美“庚款生”,先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攻读新兴的气象学, 1918 年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自传教士利玛窦入华算起,历经三百余年,断断续续,波波折折,直到20 世纪初,才通过新学制把现代科学知识体系全面引进中国的课堂。随后的留学大潮又把现代知识分子群推上了新世纪的舞台。幸逢如此历史机缘,加上自身勤奋有恒,竺可桢终能跻身于中国第一代科学家的行列。
1915 年中国留美学生创办“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帜志”的《科学》杂志,发起成立了“以联络同志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的中国科学社。竺可桢汇入到这股科学救国的洪流中,成为该社的第一批社员和《科学》杂志的早期编辑。以此为起点,他一生中始终坚持向民众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利用各种机会呼唤全社会注重科学事业的发展,倡言“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勇于担起天下兴亡的社会责任。
回国后的竺可桢,先后在武昌和南京任教,在东南大学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为日后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早期专门人才。在推动科学教育升级转型的同时,他长期参与中国科学社的领导工作,被推选为继任鸿隽、丁文江、翁文灏之后的第四任社长。在1915 年至1927 年期间,中国的科学体制处于团体化组织自流发展的状态,而吸纳科学家最多、学科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中国科学社,成为居于中国科学界首位的代表性组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