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韩桂君教授根据二十多年的《论语》教学经验领衔撰写的一本关于《论语》中的逻辑与文学技巧探索的教材。该书逻辑严谨,在梳理《论语》相关要义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破除了《论语》是语录体、所以杂乱无章的说法。
|
內容簡介: |
该书逻辑严谨,在梳理《论语》相关要义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破除了《论语》是语录体、所以杂乱无章的说法。旨在通过本书的讲述,激发学生探究《论语》各篇内存在逻辑关系的兴趣,引导学生以中国儒家经典《论语》为窗口、多读经典,加深学生对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方面的了解,并进一步促使学生通过研读经典、陶冶高尚情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该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读性强,是一本令人受益终生的国学经典解读书籍。可作为各级高校的《论语》公共课教材,也可作为普通大众的课外读物。
|
關於作者: |
韩桂君,女,河南南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劳动者权益及其保护、实战型法律职业技能、诊所法律教育、论语、易经、道德经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自2007年起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援助与保护中心工作,发起并主持“法学本科生博雅教育”公益项目至今。在《中外法学》《法学评论》《云南社会科学》《月旦法学》《社会治理》《原道》等共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参编教材6部。
|
目錄:
|
前言
第一部分 《论语》原文
第二部分 《论语》篇序传
第三部分 《论语》的文学技巧
第四部分 《论语》之《学而》《宪问》篇内结构解析
第五部分 《论语》争议章新解
第六部分 《论语》“子贡方人”章新证
第七部分 《论语》“志于道”章重解
附录一 孔子年表
附录二 《史记 孔子世家》
附录三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节选)
|
內容試閱:
|
前 言
《论语》在成书以后,直到清朝末年废除科举之前,都是华夏历代读书人的bidu书目。研读《论语》有心得者,则著书立说,以求成一家之言。因此,两千多年来阐释《论语》的书籍如汗牛充栋。纵览这些书籍,可以发现对《论语》的有些章,因涵义相对清晰而争议不大,但是也未必符合逻辑从而可能不正确;对其中有些章,则存在众说纷纭的现象,令读者莫衷一是;有些章的释义则严重扭曲了孔子思想,造成真义淹没的不幸后果。更有甚者,基于歪曲《论语》中孔子话语的意思来批判孔子。造成《论语》研究不理想的现状,究其原因有三:第一,未抓住主题;第二,未遵循逻辑;第三,未能明白其所运用的文学技巧。此乃本书的缘起。
一、写作本书的目的
第一,揭示《论语》二十篇的内在逻辑结构。一方面,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破除《论语》是语录体,所以杂乱无章的说法;[ 李零:《丧家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自序第3页。]另一方面,激发有志之士探究各篇内逻辑结构的愿望。本书第二部分阐述《论语》二十篇的主题及其内在逻辑关系。
第二,揭示《论语》作者在编纂时所使用的文学技巧。在本书第三部分具体论证赋比兴以及其他文学手法在《论语》中的运用。
第三,揭示某一篇的内在逻辑结构,以为范例。在本书第四部分,以《论语学而第一》和《论语宪问第十四》为例,来彰显《论语》每一篇都有其主题和逻辑结构及文学技巧。
第四,希望读者对《论语》能形成整体感。《论语》上下部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论语》上部十篇之间、下部十篇之间也是有严谨的逻辑关系的。虽然《论语》大多数章都有其独立的涵义,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否认每一章都是服务于每篇的主题之目的。在我们对《论语》有整体而准确的把握之后,完全可以赋诗断章,灵活运用。
第五,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书,感受《论语》的文学之美、史学之智和哲学之思。
二、本书的结构安排说明
鉴于上述写作目的,本书不同于传统解读《论语》的所有著作。
首先,采取留白手法。并不对每一篇每一章进行无遗漏的解释,而是采取对争议大的部分章进行新解、新证、重解。一则对于没有争议的章,不做与前人相似的、重复性解释;二则为读者留下创新的空间。本书给出一些方法和路径,提供可靠的论证文献,为读者借镜。有些有争议的章,留给有志于发现孔子本义的后起之秀,作出创造性贡献。
其次,不破坏其篇章整体性。将《论语》全文置于开篇的首位而不用每章的解释将其割裂。一方面突出《论语》元典之重要性,引导读者亲近《论语》原文而不是被白话译文所误导;另一方面强调《论语》篇章的整体性和内容的连贯一致性。这样就避免了传统阐释《论语》在每章之下进行解释,破坏了章与章之间的内在韵味和逻辑关联。
第三,采取例证法。不论是《论语》的文学技巧、《论语》篇内结构赏析,还是《论语》争议章新证以及《论语》争议章新解、重解,都是一个范例。为读者提供一个模板,使有心的读者可以参考和超越。
第四,师生互动性。本书第七部分的论文,反映学生参加《论语》课堂的收获,并能“举一反三”,有自己的发挥和创造。正所谓“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礼记?学记》]
第四,坚信《论语》是一部有主题且逻辑结构严谨的作品。不接受前人关于“论语是语录体、无逻辑”的说法,以激发学人用力于发现其主题和内在逻辑。
寄望更多学人摆脱旧说的束缚,不以“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托辞而安于对《论语》不求甚解的现状,敢于迎难而上,真正破解《论语》真意的千古之谜。
三、给读者的建议
从作者的角度,向阅读本书的学人,提几个学习建议。总体建议是请按照顺序阅读,因为熟悉甚至能够背诵《论语》文本是较好理解和掌握后面内容的基础。具体学习各部分的建议如下:
第一,针对第一部分《论语》原文,从整体上一篇一篇地诵读而不急于查阅他人的阐释,避免先入为主和仅仅满足于肤浅的字面解释。他人的注释一方面将《论语》章与章割裂开来,机械地解读,使文意不连贯,另一方面可能误导读者走向歧途。读者自己完整地吟诵每一篇原文,形成整体感的同时,在熟悉文本到一定程度,就能领会文本背后的思想主题和语言逻辑,跨越两千年神交孔子与其弟子,其感受妙不可言。
在阅读原文时,自己要身心端正,不急不躁,轻声吟诵,虚心省察,从而能够亲近元典,获得教益。在诵读每一篇时思考几个问题:1、本篇的主题是什么?在哪一章集中揭示主题?2、本篇运用了哪些文学技巧?3、本篇每一章之间有什么内在的逻辑联系?4、本篇大概能划分为几个单元?5、每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各单元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6、本篇与前后篇之间的逻辑联系如何?如此研读,才能体察孔子思想的丰富和深邃。
第二,针对第二部分《论语篇序传》,应以谦虚的心态认真玩味而吸取其精华。该文破解了一个千古之谜——《论语》二十篇的内在编排逻辑,是一个巨大的智力贡献,值得读者反复琢磨。在全文阅读后,可以回头再提出一个问题:在承认了《论语》二十篇之间是有内在逻辑的前提下,还有没有其他解读模式?这样在前人思考的基础上,继续探究而有根据地创新。
第三,针对第三部分关于赋比兴的解释等《论语》的文学技巧,需要有耐心。《论语》的文学技巧与其篇内各章逻辑结构是相互联系的。一般人都不大注意《论语》的文学技巧,以致于机械地、支离破碎地解读论语,令人遗憾。而赋比兴在《诗经》中体现最为明显。因此,先以《诗经》中赋比兴为例,然后将其用于剖析《论语》是如何运用赋比兴的。所以,需要读者有耐心,先掌握了赋比兴,再学会通观《论语》每一篇,以发现《论语》编者巧妙运用赋比兴来呈现孔子思想的高明之处。
第四,针对第四部分《论语》篇内结构解析,需要尽可能地熟悉《学而第一》篇16章和《宪问第十四》篇45章的文本。以《学而第一》为范例,证明《论语》每篇都运用了赋比兴且章与章之间都是有内在严谨的逻辑联系的,因此读者需要事先熟悉《学而第一》16章的文本。在阅读本部分的同时,也可以带着一个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结构划分方式?以此强化阅读效果。《宪问第十四》亦同。在掌握了本部分内容及其方法后,读者可以用同样的解经方法去探究其他各篇的内在章序逻辑。
第五,针对第五、第六、第七部分,需要模仿这三部分的方法,进行习作,尝试解读《论语》某一章。对于已经完成了《论语》原文诵读甚至背熟的任务基础上,发现前人对某一章存在聚讼纷纭或者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时,在《篇序传》的主题限定下运用《论语》独特的文学技巧,展开独立研究,体验探索的意义和乐趣。每有心得,其乐无穷。
第六,第一部分原文每章前的数字涵义。每章前的数字,第一个数字是篇序,1就是《学而》,2是《为政》,以此类推;第二个数字是篇内的章序,1.1就是《学而》篇第一章,2.1就是《为政》篇第一章,以此类推。
第七,在断句上,与通行版本略有不同。例如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这是通行的断句,不太符合逻辑与常识。本书的断句: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因为《尧曰》通行本第一章太长了,将其分开而划分为八章,一则与其他篇保持大体的相同体例,每章内容合适;二则便于短句引用。
祝愿读者带着愉悦的心情开启智慧之眼,享受《论语》的逻辑思维之旅。
韩桂君
辛丑年戊戌月庚寅日乙酉时南湖之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