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7.9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57.7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7.7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102.4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101.2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8.7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編輯推薦: |
★竺可桢
20世纪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心怀仁爱,吐纳四海风云,肩担民族道义
笔诠求是,穷格天地万物,尽显理性光辉
★竺可桢日记
在竺可桢生前,其日记是秘不示人的
作为史料宝库,如今以全貌公之于世
历史因细节而生动
往事因亲历而鲜活
38年连续记述,1000余万字完整存世
一代宗匠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本卷收录1958—1960年的竺可桢日记。
|
內容簡介: |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15卷,收录1958—1960年的竺可桢日记。
在这三年中,竺可桢的新头衔有: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委员会主任、欧美同学会主任委员。新获得的学术荣誉有国际科学史学会会员和苏联地理学会外国会员。 两次代表中国科学院走出国门,一次是赴莫斯科出席黑龙江资源开发会议并签署中苏合作总决议,一次是赴平壤签订中朝两国科学院合作协定。还有一次是以全国科协副主席身份率团赴华沙参加第6次世界科协全会。
事有凑巧而并非出于刻意安排,本卷的这三年,在共和国历史上是用“大跃进”来概括的。在跃进声浪初现时,竺可桢也曾热情地向地理学工作者做过“向地球进军”的动员,而在实际工作中依然本其一贯之“求是”精神,真真正正在“脚踏实地”工作着。从日记中可以看出,这位老人的绵绵足迹留在了中国的边远荒僻地区,到天山南北做综合考察,到内蒙、宁夏、甘肃的沙漠地带考察治沙工作,到川滇山区考察南水北调……奔波之余,还撰写出他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论文《中国的亚热带》,判定了中国亚热带的北界和南界。
本卷日记中客观地记下了他在“大跃进”年代的亲见亲闻:诸如农业高产田、大炼钢铁、大搞超声波群众运动,以及科学院各研究所争相竞提科研高指标和节日献礼等场面,甚至在日记册中连连粘贴有关于农业放“高产卫星”的剪报资料。 然而,时入1960年秋冬之时,其日记文字中则透露出来举国狂热之后的种种悲哀:这位身任副部级高干的大科学家,在为国家大事奔忙外出时,竟然为“粮票”的入不抵出而犯愁;年底为记新一年的日记“买日记簿一本,纸作黄色,丑恶不堪”;老家东关镇“至今无电灯,市上萧条,米市街无米市,油车桥乏油车,鱼市桥不卖鱼……所以反不如前”。
|
關於作者: |
竺可桢(1890—1974),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
|
目錄:
|
第15卷目录
前言…………………………………………………………………………………… 3
关于竺可桢日记………………………………………………………………… 9
日记编例 ……………………………………………………………………………13
第15 卷说明……………………………………………………………………… 15
1958 年
日记…………………………………………………………………………………… 1
本年事要……………………………………………………………………… 268
杂记……………………………………………………………………………… 270
剪报……………………………………………………………………………… 281
1959 年
日记………………………………………………………………………………… 293
1—9 月事要 ……………………………………………………………… 531
读书笔记与杂记…………………………………………………………… 532
剪报……………………………………………………………………………… 543
1960 年
日记………………………………………………………………………………… 557
杂记……………………………………………………………………………… 791
剪报……………………………………………………………………………… 793
附录一 第15 卷人名简释表 …………………………………………… 801
附录二 竺可桢家系人物表……………………………………………… 807
附录三 张侠魂家系人物表……………………………………………… 809
附录四 陈汲家系人物表………………………………………………… 811
附录五 竺可桢日记中常见略语符号表…………………………… 813
|
內容試閱:
|
竺可桢,字藕舫,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890 年3 月7 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 1974 年2 月7 日病逝于北京。
进入20 世纪之前的中国,科举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1898 年维新派主张改革教育制度,新风所被之处,绍兴东关镇也办起了新式学堂。竺可桢由此得以在家乡读完小学,到上海读中学,之后又进了唐山路矿学堂,打下了较为扎实的新学基础。1910 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批留美“庚款生”,先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攻读新兴的气象学, 1918 年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自传教士利玛窦入华算起,历经三百余年,断断续续,波波折折,直到20 世纪初,才通过新学制把现代科学知识体系全面引进中国的课堂。随后的留学大潮又把现代知识分子群推上了新世纪的舞台。幸逢如此历史机缘,加上自身勤奋有恒,竺可桢终能跻身于中国第一代科学家的行列。
1915 年中国留美学生创办“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帜志”的《科学》杂志,发起成立了“以联络同志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的中国科学社。竺可桢汇入到这股科学救国的洪流中,成为该社的第一批社员和《科学》杂志的早期编辑。以此为起点,他一生中始终坚持向民众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利用各种机会呼唤全社会注重科学事业的发展,倡言“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勇于担起天下兴亡的社会责任。
回国后的竺可桢,先后在武昌和南京任教,在东南大学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为日后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早期专门人才。在推动科学教育升级转型的同时,他长期参与中国科学社的领导工作,被推选为继任鸿隽、丁文江、翁文灏之后的第四任社长。在1915 年至1927 年期间,中国的科学体制处于团体化组织自流发展的状态,而吸纳科学家最多、学科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中国科学社,成为居于中国科学界首位的代表性组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