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睡美人 湖(川端康成精选集)触动马尔克斯心灵的美丽作品 川濑巴水精美插图 资深翻译家叶宗敏全新译本

書城自編碼: 389160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作品集
作者: 川端康成 著,叶宗敏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795623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84.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更好的行为:给教师的指南(教师成长系列)
《 更好的行为:给教师的指南(教师成长系列) 》

售價:HK$ 78.2
闽南佛教寺庙建筑艺术与景观研究
《 闽南佛教寺庙建筑艺术与景观研究 》

售價:HK$ 181.7
烧掉你的船:将焦虑转化为积极行动的9个策略
《 烧掉你的船:将焦虑转化为积极行动的9个策略 》

售價:HK$ 68.8
虚无主义与崇高的后现代: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段艰难关系的历史(故事)
《 虚无主义与崇高的后现代: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段艰难关系的历史(故事) 》

售價:HK$ 90.9
图解昆虫学
《 图解昆虫学 》

售價:HK$ 572.7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典藏本)
《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典藏本) 》

售價:HK$ 147.2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售價:HK$ 78.2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售價:HK$ 227.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10.0
《卡夫卡小说全集》
+

HK$ 72.0
《阵痛:张翎作品集·长篇小说卷(一部长篇巨著,入木三分刻画女性》
+

HK$ 51.1
《夜行记》
+

HK$ 945.0
《契诃夫小说全集 (10卷)》
+

HK$ 42.6
《故事新编(插图本)》
+

HK$ 53.5
《小孩(大冰2019全新作品)》
編輯推薦:
1. 收入川端康成两部晚期重要代表作,剖解人性之幽微暗影。
2. 触动马尔克斯心灵,促使其创作《苦妓回忆录》。
3. 深受王家卫喜爱,被德国、西班牙等多国改编为电影。
4. 资深翻译家叶宗敏精心移译,以精准文字传神再现川端康成晚年精妙奇诡、洞察入微的极致文学风格。
5. 特别收录川端康成诺奖演讲词,剖解川端文学在日本文学与美学传统中的千年传承;以及三岛由纪夫评价长文,讲述同行眼中的川端其人其作。
6. 精致装帧,极致视觉与触觉体验:知名设计师金泉倾心设计,雅致精装,适中开本,手感舒适;疏朗版式,久读不累。
7. 收入据作品内容精选的日本近代版画巨匠川濑巴水代表画作,赋予作品别样色彩。
8. 附赠川端康成书法书签,从另一角度进入川端精神天地。
內容簡介:
本书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作品集,收入的两部作品均为其晚期代表作。
在《睡美人》中,六十七岁的江口老人经朋友介绍,来到一家独特的旅店。夜晚,身处旅店,旁边是陷入沉睡的年轻女子,已至人生末年的江口思绪不定,过往的情感、女儿的婚姻浮现于脑海,他在时间的流逝中与衰老相抗争……
《湖》中的银平踏上的是另一条挣扎之旅。年幼丧父的他成年之后,对于异性与美的渴慕难以自抑,却沉迷于尾行,发展出一种畸形的情感。面对难言的孤寂,银平在人生的路途之上无望徘徊……
關於作者:
川端康成(1899—1972)
日本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自幼丧失双亲,度过了孤独的少年时期。192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16日深夜自杀身亡,终年73岁。
川端康成文笔明净细腻,充满诗性,对美和死亡的探索是其作品的重要主题。他擅于用意识流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风格多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珠玉名篇。代表作《雪国》以前卫的笔法,婉转流动地表现了“日本之美”与“女性之美”,至今被认为是川端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他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古都》《千只鹤》等。
目錄
美丽日本中的我
睡美人

永远的旅人
——川端康成其人及作品
內容試閱
美丽日本中的我
川端康成

春花夏杜鹃,秋月冬凉雪。
这首和歌题名《本来面目》,为道元禅师(1200—1253)所作。
另有一首出自明惠上人(1173—1232)的和歌:
冬月出云伴我身,可染朔风寒飞雪?
受邀题字时,我常手书这两首和歌相赠。
明惠上人的这首还附有一篇堪称和歌物语的详尽长序,借以阐明诗中的心境。
元仁元年(1224)十二月十二日夜,天昏月暗,入花宫殿禅坐。渐至中夜,出定后, 自峰顶禅房返回下房。此时,月出云间,清辉照雪。虽狼嚎谷间,有月为伴,心无恐。至下房,起身再出,见月又入云。闻后夜钟声,重上峰房,月复出云,与我伴行。抵峰顶,将入禅堂时,月逐云而去,欲隐山后,似默随我身。
这首和歌后,还附有一段文字 :
至峰顶禅堂,见月斜山头。
吾向山端月亦随,诚愿夜夜作友陪。
明惠在禅堂彻夜修禅,或是于天明前再入禅堂时又作:
观禅间开目,但见晓月清光,照落窗前。身在暗处,举目遥望,心澈生辉,仿若与月光相映相融。
心明洞彻无遮碍,月见却疑清辉在。
西行素有“樱花诗人”之称,明惠则被冠以“咏月歌人”的美名。
皎皎皎兮皎皎皎,皎皎皎兮皎皎月。
他笔下的这首和歌天真无邪,只是简单地将感叹音连缀成诗,连同上述三首从夜半至拂晓的冬月歌,旨在“咏歌实不为 歌”(借鉴西行法师的说法)。它们坦率、纯真,把对明月的诉说朴素地化为三十一个日语音节。所谓“与月为友”,其实更是与月相亲,我见月即成月,月见我即成我,沉入自然, 与自然合一。拂晓前在昏暗的禅堂里打坐静思的僧人心澄烁烁,所以晓月以为那光就是自己的清辉。
正如长序所阐明的那样,明惠入山顶禅堂思索宗教与哲学,“冬月出云伴我身”一诗歌咏的便是心与月微妙地相呼相应的事。我之所以借它题字,也正是有感于诗中的温柔与怜悯。冬月啊,你在云间忽隐忽现,为我照亮往返佛堂的路,使我闻狼嚎也不生惧。冬月啊,可有风吹到你?可有雪打到你?你冷不冷啊?这首和歌饱含对自然和对人的温暖、深厚又细致的体贴,尽显日本人的柔心弱骨。
以研究波提切利闻名于世、博通古今东西美术的矢代幸雄博士将日本美术的一大特色归纳为“雪月花时最思友”。见雪之美,见月之美,见花之美,即当自己看见四时轮回的美景深受触动时,当自己因邂逅美而感觉幸福时,便会分外思念挚友,渴望与其分享这层喜悦。也就是说,美的感动会强烈地唤起思人的情愫。这里的“友”可以广泛地理解为“人”。所谓“雪、月、花”,表达的是四季变化之美,同时这三个字体现了将山川草木、森罗万象、自然中的一切,以及人类情感中的美凝结于字的日式语言传统。此外,日本的茶道也以“雪月花时最思友”为根本精神。茶会即“感会”,是良友于良时相聚的欢会。附带说一句,我的小说《千只鹤》,如果被理解为写的是茶道的精神与形式之美,那就错了;它更多地是一部否定性的作品,是对当今沦为恶俗趣味的茶道提出质疑,发出警醒。
春花夏杜鹃,秋月冬凉雪。
道元的这首和歌也是展现四时之美,它将日本人自古以来在春夏秋冬里最钟爱的四样代表性自然风物简单地排列在一起,可以说是一首再寻常、再通俗、再平凡不过的,不是和歌 的和歌了。不过,古代还有一首意境相似的作品,是僧人良宽(1758—1831)的辞世歌。
此去留何在人间?春花秋叶山杜鹃。
这首和歌与道元那首一样,将寻常物与平常话直白地,更确切地说是故意地排列组叠在一起,传达出日本的真髓。更何况,它还是良宽的辞世歌。
春烟淡荡日迟迟,伴童戏鞠至暮时。
风清月明中元夜,竟夕共舞惜残年。
非关远人世,独行更自怡。
良宽笃守着这几首和歌中所歌咏的精神与生活,住草庵,着粗衣,信步乡间野道,与孩童嬉戏,同农夫闲谈,不用艰晦的言辞品论宗教与文学的深奥,“和颜爱语”,言行高洁。他的诗歌和书法超越日本江户后期、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近代习俗,复臻古雅,迄今仍备受日本人的尊崇。这样的良宽咏下辞世的心境:自己无一物可留,也无意留一物。死后,自然仍旧美丽,就把它当作自己在尘世留下的唯一纪念吧。这首和歌中蕴含着日本自古以来的情怀,也传达出良宽的宗教精神。
切切盼君终得见,今朝相会别无念。
这样的恋歌同样出自良宽笔下,我很喜欢。年老体衰的良宽于六十八岁邂逅二十九岁的年轻尼姑贞心,收获纯洁的爱情。这首诗写的是得遇佳人的喜悦,也是苦等的恋人终于出现时的喜悦。“今朝相会别无念”一句,至朴至真。
良宽七十四岁圆寂。他生于雪国越后——与我的小说《雪国》写的是同一地方,即如今里日本北部的新县。西伯利亚的寒风越过日本海,长驱直入。他一生在此地度过,人渐衰老, 自知时至,内心澄明通悟。这样一位诗僧,在他“临终的眼睛”里,应该依然美丽地映照着辞世歌中所描绘的雪国风光吧。我曾写过一篇题为《临终的眼睛》的随笔,“临终的眼睛”一语引自芥川龙之介(1892—1927)自杀时的遗书。遗书中有句话格外打动我:“我正在渐渐丧失‘所谓的生活力’‘动物力’吧。”
我现在住在一个冰般透明的、病态的、神经质的世界。……何时我才敢决然自杀呢?这是个疑问。对这样的我 来说,唯有自然,比何时都美。你可能会笑我——既然钟情于自然的美,却又要自杀,这不是很矛盾吗?可是,自然之所以太美,正是因为它映在我临终的眼睛里。
1927年,三十五岁的芥川自杀了。我在《临终的眼睛》一文中写过:“不论多么厌世,自杀都不是开悟之姿。不论德行多高,自杀者距圣者之境,都还遥远。”芥川与战后的太宰治(1909—1948)等人的自杀,我既不赞美,也无共情。不过,我还有一位年纪轻轻就去世的友人,一位前卫的日本画家,他长年思量着自杀一事。“‘没有比死亡更高的艺术’,‘死即生’,这几乎是他挂在嘴边的话。”(《临终的眼睛》)他生于佛寺,毕业于佛教学校。我猜想,他对死的看法应该与西方人的死亡观有所不同吧。“心有牵挂的人,谁会想着自杀呢?”由此让我想到的,便是那位一休禅师(1394—1481)也曾两度企图自杀的事。
之所以在一休前加上“那位”二字,是因为他是童话中的机智和尚,连孩子都知道他;他不羁奔放,举止奇致,关于他的趣闻逸事广为流传。“稚童爬上一休膝头抚弄他的胡须,野鸟也 在他手中啄食”,可谓达到了“无心”的极致境界。他看上去是个亲切、慈悲的僧侣,其实是一位严肃、深谙禅宗的高僧。据说一休是天皇之子,六岁入寺,闪耀着天才少年诗人的光彩,又苦闷于宗教与人生的根本性困惑。“若有神明,便请救我;若无神明,沉我入湖,以饱鱼腹。”他正要投湖时,却被人拦下了。后来还有一次,一休所在的大德寺里一名僧人自杀,数名僧人因此牵连入狱,一休深感有责,于是进山不吃不喝,决心一死。
一休把他那本诗集取名为《狂云集》,也自号狂云。作为日本中世的汉诗,尤其是禅僧所作的诗,《狂云集》及其续集中收录着绝无仅有的、读来令人瞠目胆战的爱情诗,甚至还有公然描写闺房秘事的艳诗。一休食鱼,饮酒,近女色,超脱禅宗的清规戒律,通过解放自己来反抗当时的宗教形骸,立志要在因战乱而崩坏的世道人心中确立人的实存,恢复生命的本义。
一休所在的京都紫野大德寺,至今仍是茶道的中心,一休的真迹也被挂在茶室供人瞻仰。我也收藏有两幅一休的手迹。其中一幅写的是:“入佛界易,入魔界难。”我颇受打动,经常挥笔题写这句话。字间意味可作各式理解,若深究下去恐怕没有尽头。仅说在“入佛界易”后附一句“入魔界难”,禅心至此的一休就让我深受震动。对于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家而言同样如此, “入魔界难”中有渴望,有恐惧,这番祈愿般的心境,无论表露出来,还是暗藏心底,归根结底都是命运的必然吧。无魔界,便无佛界。况且,入魔界更难。意志不坚,是入不了的。
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这是世人皆知的禅语。若以“他力本愿”与“自力本愿”划分佛教宗派,那么主张自力的禅宗当然也有这般激烈严苛的言论。主张“他力本愿”的真宗亲鸾(1173—1262)曾说:“善人尚得往生,何况恶人哉。”这同一休的“佛界”“魔界”说有相通点,也有相左之处。亲鸾还说过“吾无弟子一人”。“逢祖杀祖”,“吾无弟子一人”,这恐怕也是艺术严酷的命运吧。
禅宗没有偶像崇拜。禅寺中虽然也供奉佛像,但是修行道场、禅坐静思的禅堂里不供佛像,不挂佛画,也不备经文,僧人只是长时间闭目打坐,不语,不动,进入无念无想的境界,去“我”成“无”。这个“无”并不是西方的虚无,相反,它是万有 自在的空,是无涯无边、无尽藏的心之宇宙。当然,禅修也要从师受业,与师问答以获启发,还要研习禅宗经典,但静思终究靠自己,开悟也只能借助自力。而且,禅不重理论,重直观,不重他人教诲,重内省。真理“不立文字”在“言外”。禅修甚至可 以到达维摩诘居士“一默如雷”的极致境界。据说中国禅宗的始祖达摩祖师曾“面壁九年”,九年间面对洞窟岩壁沉思默想,终得开悟。禅宗的坐禅,正是始于达摩祖师的坐禅。
问则答不问不答,达摩心中自有佛。(一休)
另外,一休还有一首道歌:
莫问何为心,墨间松风音。
这也是东方绘画的精神。东方绘画中的空间、留白、减笔都是水墨画的灵魂所在。正所谓“能画一枝风有声”(金冬心)。
道元禅师也曾说过:“未见否?竹声中悟道,桃花间明心。”日本花道的插花名家池坊专应(1532—1554)在他那本《口传》中讲到:“仅以小水尺树,呈江山万里之胜景,刹那顷刻间起千变万化之佳兴,犹仙家妙术也。”日本的庭院也同样象征着广阔的自然。西洋庭院大都建造得十分匀整,相比之下,日本的庭院 却以不匀整居多。这是因为相较匀整,不匀整更能象征丰富与广阔的事物吧。当然,这种不匀整也依靠日本人纤细微妙的感性保持着一种平衡。再没有比日本庭院更复杂、更多趣、更绵密、更繁难的造园方法了。所谓“枯山水”,只靠叠岩布石造景,通过 “布石”营造出并不存在的山川起伏、波涛汹涌之景。这种凝缩的方式走向极致,便是日本的盆栽与盆石。
“山水”一词,指山与水,即自然景色,它从山水画(即风景画)、庭院中甚至又衍生出“凄寂”与“寂寥、清寒”的意境。不过,“和敬清寂”的茶道所崇尚的“寂”当然蕴含的是内心的丰富;同时,极狭小、极简素的茶室中反而包罗无边的广阔与无限的雅致。一朵花,可以比一百朵花更美。利休也曾教诲说,插花不宜用盛开之花。直至今日,日本茶道仍遵循此训,茶室的壁龛中大多只插一枝,且是含苞的花蕾。到了冬天,便插冬令花,比如名为“白玉”“助”的山茶。不仅山茶的品种有讲究,还要从中挑选花小、色白、只有单个花蕾的一枝用来插花。没有色彩的白,最清丽,也最富色彩。而且,花蕾上必定沾有露水。清水几滴,润湿花朵。五月,青瓷瓶中插牡丹,就是茶道里最华贵的花艺。牡丹自然也是单枝洁白的花蕾,沾着露水。不仅花要点水,很多时候还要事先用清水润湿花器。
日本的陶瓷花器中,最高级也最昂贵的古伊贺烧(约十五、十六世纪)被水沾湿后,仿佛才苏醒过来,绽放出美丽的神采。伊贺烧由高温烧制,燃稻草,稻草灰与烟在瓶身上附着、流动,随着窑温下降,形成类似釉质的表面。这层釉面亦可称为“窑变”,多彩多姿的纹样并非陶工人为所施,而是由窑中的自然神工造就。伊贺烧的质地古朴、粗糙、坚硬,沾水便会呈现出明艳的光彩,与花上的露水交相呼应。茶碗在使用前也会用水濡湿,使之润泽,这被视为茶道的一种趣味。
池坊专应将“山野水畔自然之姿”(《口传》)作为全新的池坊流派的花道精神,残器枯枝亦成“花”,由花可得悟。“古人皆 由插花悟道。”由此可见,在禅宗的影响下,日本的美之精神苏 醒了。这同样是在长期内乱的荒芜中活着的日本人的精神。
日本最古老的歌物语集《伊势物语》(成书于十世纪)中有许多可被视为短篇小说的故事。其中有一段话,讲的是在原行平在宴客时插花的事:
行平乃风雅之人,瓶中插奇异紫藤。花蔓垂垂,长及三尺六寸。
花蔓长达三尺六寸的紫藤确实不可思议,甚至让人怀疑其真实性,可我有时却觉得这紫藤花是平安文化的象征。紫藤兼具日式与女性的优雅,花蔓低垂,微风中也袅袅生姿,纤细、端庄、轻柔,在初夏的新绿中若隐若现,颇显物哀风情。若花蔓长达三尺六寸,则更是华丽异常吧。约千年前,日本吸收唐代的文化,充分消化融合,催生出华丽的平安文化,确立了日本美学。这一过程恰似“奇异紫藤”的盛放,宛如一场非凡的奇迹。当时涌现出众多日本古典文学的上乘名作:和歌有第一部敕撰和 歌集《古今集》(905),小说有《伊势物语》、紫式部(约 970—约1002)的《源氏物语》、清少纳言(约966—1017)的《枕草子》等等, 这些作品建构起日本的美学传统,影响甚至主导了此 后八百年间的文学。尤其是《源氏物语》,它是日本自古以来最优秀的小说,时至今日也没有哪部小说可以与之媲美。这样一部颇具近代性的长篇巨作早在十世纪时便已问世,堪称世界奇迹,也因此闻名海外。少年时尚不通古文的我阅读了大量平安文学中的经典,《源氏物语》也自然而然地浸润至内心。《源氏物语》以后的几百年间,日本小说始终怀着对这部名作的向往,模仿它,改编它。和歌自不必说,从工艺美术到造园艺术,都深受《源氏物语》的影响,并不断从中汲取美的养料。
紫式部、清少纳言,以及和泉式部(979—卒年不详)与赤染卫门(约957—1041)等著名歌人都是宫廷女官。所以,平安文学 既是宫廷文学,也是女性文学。《源氏物语》与《枕草子》诞生于平安文化的鼎盛之时,即从璀璨的巅峰走向衰败倾塌的时候。因此,这些作品中弥漫着荣华将尽的哀愁,却也呈现出了日本王朝文化极盛时期的景象。
不久,王朝转衰,公家大权旁落,武士掌权,进入镰仓时代(1192—1333)。武家政治一直延续至明治元年(1868),历时近七百年。然而,天皇制和王朝文化并未灭亡,镰仓初期的敕撰和歌集《新古今集》(1205)相比平安时代的《古今集》在赋歌技法上更进一步,虽有玩弄文字游戏的弊病,但重妖艳、幽玄和余情,增添了感官幻想,与近代的象征诗相似相通。西行法师(1118—1190)便是横跨平安与镰仓两个时代的代表诗人。
相思一夜君入梦,若知是梦何堪醒。
相寻梦路长相会,不及醒时一逢君。
《古今集》中小野小町的这两首和歌,虽为咏梦,却直率又现实。《新古今集》过后,和歌变成了更为微妙的写生。
斜日疏竹群雀喧,夕影婆娑秋意浓。
庭飞荻花秋风瑟,落晖照壁影渐消。
这两首和歌出自镰仓时代末期的永福门院(1271—1342),象征着日本纤细的哀愁,非常贴近我的心境。
咏赞“秋月冬凉雪”的道元禅师以及心怜“冬月出云伴我身”的明惠上人,大致都是《新古今集》时代的人。明惠与西行以歌赠答,也一同谈歌。
西行法师常来与吾谈歌,曰:“吾咏歌,不行寻常。虽 寄兴于花、杜鹃、月、雪及天地万物,然凡有所相,皆为虚妄,不过妙声充耳、诸相盈目而已。所咏之句,皆非真言。咏花实不为花,咏月实不为月。唯随缘、随兴而已。如虹亘中天,虚空有色;如白日当空,虚空有光。然虚空本无光,虚空本无色。吾心似虚空,染万种风情,却无迹无痕。此歌即如来真身。”(弟子喜海《明惠传》)
日本或东方的“虚空”与“无”,其真意在这段话中得以言明。有评论家说我的作品是虚无的,然而它并不等同于西方的虚 无主义。两者的内涵有根本的不同。道元的四季歌也是一样,虽 题为《本来面目》,其实是在歌咏四时之美的同时,表达着深刻的禅思。

睡美人

“可不要恶意胡来呀,也不可把手指伸进睡着的女孩子嘴里!”旅店的女人提醒江口老人。
二楼恐怕只有两间寝室——一间是江口正与女人说话的这个八张榻榻米大的房间,另一间就在隔壁。看来在狭窄的楼下,似乎也没有客室,所以称不上是旅店吧。此处没有挂旅店的招牌。也许是因为此处的秘密而不能挂出那种玩意吧。屋内没有任何声响。这里只有如今仍在说话的这个女人,她到门口开锁迎进江口老人后,没见别的人影。首次来这家旅店的江口弄不清她是这家旅店的主人呢,还是雇来的女佣。总之,从客人的角度来说,最好还是不要打听闲事。
女人四五十岁,小个头,声音倒显年轻,好像故意用柔缓的措辞谈吐。说话时她几乎不张合那薄薄的嘴唇,也不大看对方的面容。她那乌黑的双眸不光具有缓解对方戒备心的色泽,而且显示出她自身也似乎不戒备他人的老练沉稳。放在桐木火盆上的铁壶里的水沸腾着。她用那开水沏了茶。这茶的品质也好,浓淡也好,都令人想象不出是在这种场所、这种场合泡出来的绝顶香茗,这也使得江口老人身心放松下来。壁龛里挂着一幅川合玉堂画师的作品——肯定是复制品,画面是枫叶如火的山村。这个八张榻榻米大的房间没有隐匿异常的迹象。
“您可不要弄醒女孩子啊。因为无论您怎么呼叫,她也绝不会醒来……女孩睡得很深沉,她什么也不知道啊。”那女人反复叮嘱,“她一直沉睡,自始至终什么都不晓得哟。也不知道同哪位先生一起睡觉……这点您不必顾虑。”
江口老人疑窦丛生,却没说出口来。
“这姑娘多漂亮啊。我们这里也只请令人放心的客人光顾……”
江口没有转脸去看那姑娘,倒是看了下手表。
“几点了?”
“十点四十五。”
“该是休息的时间了吧。上了年纪好像都是早睡早起,您就请便吧!”女人站起来,打开了去往隔壁房间的门上的锁。她大概是左撇子吧,开门时用的是左手。江口受开锁女人的诱导而屏住了呼吸。女人只把头探进门里瞥了一眼,准是她已习惯用这种方式来查看隔壁房间了。她的背影平淡无奇,可江口却发现了怪异之物。她腰带大鼓结上的图案是只怪异的大鸟,但不知道那是种什么鸟。如此装饰化的鸟为什么要添上写实风格的眼睛和腿脚呢?当然,那并不是令人生厌的鸟,仅是不适宜作为图案而已,可在这种场合中的女人背影,唯一会令人不快的则正是这只鸟。腰带的底色是近于白色的淡黄。隔壁房间似乎有些昏暗。
女人把门按原样关好,没有上锁,将那把钥匙放在了江口面前的茶几上。她的神情仿佛未曾查看过隔壁房间似的,语气语调也与刚才相同:
“这是钥匙,请松快地安歇吧!倘若难入睡,枕边放有安眠药。”
“有没有什么洋酒?”
“呃,这里不提供酒。”
“睡前一点酒也不许喝吗?”
“是的。”
“姑娘已在隔壁房间了?”
“她已酣睡了,在等着您。”
“是吗?”江口有点惊讶。这姑娘是什么时候进到隔壁房间里去的呢?又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呢?女人刚才把门开个细缝往里瞅,就是核实姑娘有没有睡着的吧?以前只从了解这家旅馆的老年好友那里听说,这儿有熟睡的姑娘待客,而且总是不醒等等,如今江口来此一瞧,反而觉得这情形令人难以置信。
“您在这里换衣服吗?”听这句话的意思,如果在这儿换衣服,好像这个女人是会帮忙的。江口沉默不语。
“这里会传来浪涛声,还有风……”
“浪涛声?”
“晚安。”女人说罢,走开了。
剩下江口一个人时,他环视了一下这个没有任何暗道机关的八张榻榻米大的房间,然后眼光落在了去往隔壁房间的门上。这是一扇近一米宽的杉木板门。它好像不是建造这所房子时就有的,而是后来装上去的。再仔细一看,才发觉墙壁原来也只是隔扇,为了改建成“睡美人”的密室,后来才砌成了墙壁。那道墙的颜色虽与四周协调,可仍感觉比较新。
江口将女人留下来的钥匙拿到手中看了看,这是一把极为简单的钥匙。照理说,拿了钥匙就应该准备到隔壁房间去,但江口并没有站起身来。女人也说过,这浪涛声凶猛。现在听起来就像浪头拍打着高高的悬崖,而这小小的房间仿佛就建在那悬崖边。风是冬天临近的声音。之所以感到这是冬天临近的声音,也许是因为这所房子的关系,也许是因为江口老人的心理作用,只要有火盆,就不会寒冷。更何况这土地还是温暖的。外面并没有树叶被风吹落的动静。由于江口是半夜来到这儿的,所以不知道周边的地形,却闻到了海腥味。一进大门,就感到这庭院远比房子的占地面积大,院中有好多高大的松树和枫树。映现在幽暗天空的黑松的松针刚劲坚挺。以前这里大概是别墅吧!
江口用拿着钥匙的手点燃了香烟,抽了一两口,就将这支仅仅燃了端头的香烟摁灭在烟灰缸中,接着又点燃第二支慢悠悠地抽起来。与其说这是他对些许忐忑不安的自嘲,倒不如说他所厌腻的空虚感甚为强烈。平时江口就寝前会小酌一杯洋酒,但仍睡得很浅,还经常做噩梦。有位因癌症英年早逝的女和歌吟诵者,在她失眠的夜里曾吟唱:“夜晚为我准备的是蟾蜍、黑狗、溺死者之类。”江口记住这段和歌后,便难以忘却了。如今想起这首歌,他便认为在隔壁房间熟睡的,不,是被强制熟睡的女人,不就属于宛如溺死者之类的姑娘吗?一想到此,江口对去隔壁房间也有些犹豫了。虽然没有询问姑娘是如何被弄熟睡的,但知道反正是在不自然的情况下陷入无意识昏睡状态的,也许那姑娘的肌肤像受麻药毒害似的暗浊,眼圈发黑,骨瘦如柴 ;或许她是软乎乎冷冰冰的肿胀躯体;或许她正露出令人生厌的肮脏紫色牙龈轻轻地打着呼噜。江口老人在其六十七年的人生中,当然也有与女人过夜的丑陋经历。而这种丑陋的事情反而更为难忘。这并非指女人的姿容丑陋,而是指由女人生性的不幸扭曲所造成的丑陋。江口活到这把年纪,决不想重蹈与女人丑陋幽会的覆辙。他从踏进这家旅店的大门起就是这么想的。然而,还有比想躺在被弄成沉睡不醒的姑娘身旁过夜的老人更加丑陋的吗?难道江口不正是为了追求这种老丑至极,才到这家旅店来的吗?
那女人曾说“令人放心的客人”,好像是指到这家旅店来的都是“令人放心的客人”。介绍江口来这家旅店的,也是这种令人放心的老人。他已经是个完全丧失了男性能力的老人了。这位老人似乎深信江口也同他一样进入了衰萎之年。旅店女人恐怕已经习惯于净招待这种老人,所以她既没有对江口投以哀怜的目光,也没有露出探询的神情。然而江口老人一直都乐于此道,所以还不是这女人所说的“令人放心的客人”,那种事情他还能做。这要视自己当时的情绪、场所和对象而定。在这方面,他觉得老年的丑陋已向自己逼近,形同这家旅店的老年顾客的那般悲惨也近在咫尺了。自己尝试来这里,也只能说是这种处境的标志。因此,江口丝毫不想打破这里老人们的丑陋或是可怜的禁忌。若不想打破就不打破,而要遵守老规矩。这里好像是一个秘密俱乐部之类,会员中老人似乎很少。江口来这里既不是为了揭露俱乐部的罪状,也不是想扰乱俱乐部的惯例。好奇心也不那么强烈涌动了,这正是他已经衰老的悲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