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內容簡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向未来,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顺应居民消费新趋势,从供需两端发力,积极培育重点消费领域细分市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引导形成合理消费预期,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书深入分析了新时代消费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主要特征,细致解析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体制、机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动力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为促进我国消费可持续增长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消费型社会提供可信的经验证据。
|
關於作者: |
石明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市场与商品流通、消费经济与服务经济、经济改革与机制设计,曾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多项研究课题。
|
目錄:
|
第一章导论
一、选题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二、本书的逻辑框架和内容安排
三、主要研究结论和观点
第二章有关消费研究的理论和文献回顾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消费研究
二、二、西方经济学有关消费函数研究
三、三、我国有关消费增长的研究
第三章我国居民消费的总体特征考察
一、数据来源与数据统计描述
二、我国居民消费的总体结构特征
三、我国居民消费的世代特征
四、我国居民消费的地区特征
五、我国居民新消费特征
第四章 消费升级与城乡异质性
一、简短的文献述评
二、理论分析框架和基础模型
三、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经验证据
四、我国乡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经验证据
五、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异质性
第五章 城镇居民服务消费分层研究
一、简短的文献述评
二、城镇居民服务消费分层的基本分析
三、城镇居民服务消费支出意愿的分层
四、城镇居民服务消费增长的行为特征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 制约居民消费持续增长的深层因素Ⅰ:住房资产价格 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
一、典型事实与问题的提出
二、简短的文献述评
三、住房的资产效应、财富效应及其异质性
四、异质性家庭购房行为对消费的影响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七章 制约居民消费持续增长的深层因素Ⅱ: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
一、简短的文献述评
二、基本模型与主要变量定义
三、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经验证据
四、老龄化对不同消费分项和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
五、老龄化影响居民消费的宏观加总效应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八章 制约居民消费持续增长的深层因素Ⅲ:社会流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研究
一、简短的文献述评
二、社会流动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机制
三、社会流动影响居民消费的经验证据
四、社会流动影响消费支出结构的经验证据
五、相关理论再回顾与现实含义分析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九章 居民消费均衡发展研究Ⅰ:我国居民消费不平等问题
一、简短的文献综述
二、我国居民消费不平等演变趋势
三、我国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分解
四、我国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因素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十章 居民消费均衡发展研究Ⅱ:消费不平等与主观幸福感
一、简短的文献述评
二、计量模型、变量定义与数据处理
三、消费不平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四、消费不平等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效应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十一章 居民消费均衡发展研究Ⅲ:新型城镇化政策与消费平等
一、简短的文献述评
二、新型城镇化政策与消费平等的经验证据
三、新型城镇化政策促进消费平等的作用渠道
四、新型城镇化政策促进消费平等的区域性差异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十二章 流通创新与消费促进Ⅰ:数字经济与消费新模式
一、马克思有关经济循环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资本循环理论基础
三、消费新模式的典型案例回顾
四、消费新模式创新本质:以数字化零售创新为例
第十三章 流通创新与消费促进Ⅱ:线上线下融合对消费的促进
一、线上线下融合、市场均衡与消费者福利
二、线上线下融合与消费促进的经验证据
三、线上线下融合促进消费增长的作用渠道
四、线上线下融合与消费促进的异质性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十四章 新时代促进居民消费持续增长的动力机制
一、我国居民消费发展特点:消费升级与消费分层并存
二、明确
|
內容試閱:
|
一、选题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面向未来,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顺应居民消费新趋势,从供需两端发力,积极培育重点消费领域细分市场,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引导形成合理消费预 期,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先后印发实施,对“完善促进消 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从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发展情况看,过去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随着消费者自我意识的强化、消费需求的细化,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居民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创新供给均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一代信息技术给消费者带来了智能化和场景化的消费新体验,新消费蓬勃兴起。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消费仍然存在着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 发展问题,居民消费率长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不同群体之间、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消费不平衡,人口老龄化、房价上涨等叠加因素对消费形成冲击影响。在此现实背景下,促进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成为“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成为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立内需驱动发展模式、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均衡稳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
深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特征及增长动力机制研究,有助于深层次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新任务。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内在稳定性有效提升,但宏观经济发展中制约经济持续向好的结 构性、深层次问题仍然突出。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建立健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显得尤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用好需求侧管理这个重要工具,使供给侧改 革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 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作为内需的关键支撑,在外需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和投资拉动边际效果波动的情况下,始终发挥着经济增长压舱石的重要作用。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增加经济运行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举措。如何有效激发居民消费需求、找准扩大内需的政策切入点和着力点,是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升到“基础性作用”的高度,并首次 将“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 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