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編輯推薦: |
本书以《湖南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行动方案》为切入点,通过对系列实施方案与项目清单进行研究与分析,综合策划,精心选取了湖南省六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企业作为调研主体,深入企业开展调研,获取一手资料,了解真实需求;运用SWOT模型科学分析多样性语言需求,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借鉴他国外省在语言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对语言人才供给提出建议与决策咨询,使语言教育能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服务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企业发展的人才需要。针对“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出海企业的语言现实需求,创新提出语言培训的三个原则:需求为先、适用为要、联通为本。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湖南出海企业语言能力需求调研”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精心选取了湖南省六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出海企业作为调研主体,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分别进行了调研,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调查对象,覆盖海外事业部、人力资源部、业务部、市场部等相关部门,保证了数据的非集中性。在归纳员工需具备的语言能力以及企业为满足语言能力需求所采取的措施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分析供需矛盾的现状及原因;借鉴他国和外省在语言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分别从职后培训与职前教育两个时间线、企业在职培训与高校人才培养两个阵地探讨了面向“一带一路”需求的新外语能力提升机制。重点探讨了高校翻译专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培养改革策略:创新翻译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创新“智能 人工”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人才队伍,为提升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
關於作者: |
彭熠,湖南长沙人,副教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任教师。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美国卡梅隆大学教育硕士,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中南大学文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文学、高等教育管理。在大学从事英语教学与教育研究工作二十余年;国家公派美国访问学者(2008.7--2010.6),在美国中小学从事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工作两年。主持省级课题5项,其他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多次在省级英语竞赛中获奖。
|
目錄:
|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
第二节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第三节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第四节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调研概述与问卷设计
第一节调研背景与政策依据
第二节调研企业及其“一带一路”进程
第三节调研过程与问卷设计
第四节问卷参与人员基本情况
第三章出海企业语言能力需求调研与分析
第一节出海企业员工对语言能力的态度
第二节出海业务所需语言能力与存在障碍
第三节出海企业语种需求
第四节选派员工出海的语言要求
第四章出海企业语言人才培训调研与分析
第一节出海企业员工对语言培训的态度与评价
第二节出海企业语言培训的组织
第三节出海企业语言能力提升路径
第四节出海企业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第五章“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语言培训供需矛盾
第一节出海企业语言培训的需求
第二节出海企业语言培训的供给
第三节“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语言培训面临的问题
第四节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培训举措
第六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教育供给侧改革策略
第一节语言继续教育改革策略
第二节高校语言教育供给侧改革策略
第七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翻译人才培养改革策略
第一节我国翻译人才的需求与分布
第二节我国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
第三节创新翻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第四节创新“智能 人工”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湖南出海企业语言能力需求调研
|
內容試閱:
|
前言
“远渡重洋”的“一带一路”深耕企业面临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纷繁复杂的政策、制度、文化与语言等方面巨大差异所带来的挑战。出海企业不仅要持续不断地向海外派遣员工,也需要在东道国大量聘用当地员工,如何创新“一带一路”背景下语言教育模式,高效地开展员工的语言培训,促进中方员工与东道国员工在工作、生活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与融合,通过语言相通真正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出海企业亟须的语言服务,是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使命。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发展需要大批的语言人才,“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服务。相关的语言人才培养机制必须基于细致、全面、真实的需求调研。作为直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出海企业员工,其语言能力对于海外业务的拓展与各项工作的展开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者运用调查法与文本分析法,以《湖南对接“一带一路”倡议行动方案》为切入点,通过对系列实施方案与项目清单进行研究与分析,综合策划,精心选取了湖南省六家实施“走出去”倡议、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企业作为调研主体,分别是: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建五局、水电八局、隆平高科、建工集团与中联重科。
研究的核心内容为“湖南出海企业语言能力需求调研”,调查问卷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参与问卷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需求调研,即对出海企业员工需具备的语言能力进行调研;第三部分为供给调研,即了解出海企业为满足语言能力需求所采取的措施。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通过定量研究调查出海企业对语言人才的需求,以及语言能力培养与培训的现状和效果。随后,采用重点访谈与随机抽样的形式对15位企业高管与出海员工进行了座谈,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人才语言能力的深层次需求与对目前出海员工语言能力的满意度。访谈所得的调查结果作为问卷的质性材料,与定量研究结果结合起来构成了本研究的第二、三、四章。研究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调查对象,覆盖海外事业部、人力资源部、业务部、市场部四个与海外业务及人员招聘、培训密切相关的部门,保证了数据的非集中性。为保证问卷的效度,采用现场发放与回收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82份,回收80份,回收率为975%,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达100%。接着,第五章基于“湖南出海企业语言能力需求调研”有关语言能力需求与供给的数据与结论,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归纳“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语言培训的需求与供给情况,分析供需矛盾的现状及可能的原因,以期为解决语言培训供需矛盾提供依据。最后第六章和第七章,借鉴国外、外省在语言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对湖南省语言人才供给提出建议与决策咨询,对人工智能时代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使语言教育能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服务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企业发展。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倡议,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尤其大中型企业积极谋略在沿线各国投资办厂,建设工业园区,大力开展技术、资本与劳务输出。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教育业的相对滞后,这其中固然有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师资缺乏等客观原因,但时不我待,出海企业强烈的语言能力需求必将倒逼语言教育的改革,各级部门与各类学校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协同组织,创新语言教育的思路与机制,实现高校语言人才培养与在职员工语言培训双管齐下。语言人才的培养从培养的时间上看,可分为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两条时间线;从培养的责任主体上看,可分为高校语言人才培养和企业在职培训两个阵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基地,承担着在校人才培养和校外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研究分别从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两个时间线,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在职培训两个阵地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下语言能力建设的供给侧改革策略。
高校语言人才培养方面,通过新增急需的语言专业、调整外语体系建设规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外语学科转型、加强合作办学等路径,为我国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培养高质量的各类各层次语言人才。在职语言培训方面,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拓展教育渠道、创新高校社会服务模式、调动民间教育资源、运用信息教育手段等举措提高语言继续教育的成效。翻译人才培养方面,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单位应创新翻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创新“智能 人工”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求、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人才队伍,为提升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导论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与纽带。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的前提,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基础。语言相通,才可能谈及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访问法国和德国时曾说过:“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与人沟通很重要,国与国合作很必要。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
国相交、民相拥,首先要语相通。语言人才作为语言相通的关键资源,以语言为核心能力,服务于语言培训、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技术、语言艺术、语言创意、语言康复、语言会展、语言测评等九大业态,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疫情交织,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为语言人才高质量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第一节研究缘起
一、“一带一路”倡议标志着我国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倡议转型
2013年以来,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主席统揽全局、审时度势,在充分汲取历史智慧、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大势、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的基础上,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由“五通”搭建而成,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个领域齐头并进,互联互通,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走出去”倡议发展的重点,契合全球合作潮流与沿线国家与地区发展需要,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巩固大国地位习近平.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7-05-14(06).。“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实现我国与周边临国及亚欧国家发展倡议对接、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将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沿线国家得益于我国的发展,也使我国从共同发展中获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全球化时代中国整合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倡议决策,标志着我国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倡议转型。尤其在“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重大历史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和政治使命,海外业务提档增速已迫在眉睫。
二、“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企业海外业务蓬勃发展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9年,包括中国在内的沿线国家均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这一倡议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无到有、由点及面,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联合国、G20、APEC等重要国际组织成果文件。截至2022年3月底,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互联互通、投资、贸易、金融、科技、社会、人文、民生、海洋等领域,共建“一带一路”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已从中国倡议通达全球,成为国际共识。互联互通方面,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框架,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布局,打通了我国中西部地区联通世界的通道,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做增量。经贸合作方面持续取得新突破,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情况下,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仍逆市上扬,展现出强劲韧性。2013—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达11万亿美元,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5%提升至297%。2021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克服疫情等困难,不断走深走实,为全球开放合作、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新动能。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达到了1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4%;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2146亿美元,增长153%;自沿线国家吸收外资1125亿美元,增长36%。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97亿美元,占我总体比重达到579%。
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全面、持续、常态化的推进阶段,各项引导、支持、细化政策正在逐步落实,地方政府出台具体举措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互动,推动国内企业出海,不少沿线国家也积极响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借用中国资金和技术启动大项目。“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实现了从原来规则的践行者、到全球贸易的推动者和规则提供者的重大角色转变。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促进中国和沿线国家的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3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2%,较上年提升了35%,主要投向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越南、俄罗斯、阿联酋和柬埔寨等国家。对外承包工程方面,2017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7217份,新签合同额14432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44%,同比增长145%。持续加大的海外投资和逐步增多的海外项目均表明,在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重大历史背景下,海外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海外项目逐步增多。企业海外业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政治使命。
2021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在疫情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助力各国经济复苏回暖,也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6257份,新签合同额1340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9%;完成营业额8968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79%。一批“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稳步推进,并取得实质性成果,在国际合作中彰显“中国建设”品牌。
三、语言人才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国家之间的合作,也使语言需求丰富多样。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包含汉语在内一共有54种。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复杂多样性,语言翻译和语言技术可以突破语言障碍、实现语言互通、促进合作关系的建立,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大踏步前进。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形势下,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仍达到了937万亿元,其中,语言人才及语言产业的贡献不可忽视。
首先,语言人才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通过从事翻译、导游、主持等语言翻译、语言艺术等方面的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了巨大价值。以导游为例,精通多种语言的导游为“一带一路”旅游业作出了突出贡献。2017年中国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人数达2741万人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入境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赴中国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语言是宝贵的经济资源,语言翻译产品、语言技术产品、语言艺术产品、语言创意产品、语言出版作品等语言产品,也创造出语言红利。例如,成立于2008年的掌阅科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推动文化出海,2015年起开始开展海外业务,将优质的“中国故事”带向海外,目前,iReader国际版已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4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连续2次荣列“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成为文化出海企业的代表。
其次,语言人才有助于增进“一带一路”各成员国之间的教育交流。语言学习是国际教育交流的敲门砖,语言培训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语言测评则可以评定人的语言能力水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我国留学的学生人数众多,我国也有很多学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教 育 部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在我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比达54.1%。同年,中国与俄罗斯双向留学交流人员规模突破10万人。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增多,沿线国家的政府、企业、机构等人员通过学习语言进而学习先进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以“中文联盟”课程云平台为例,截至2020年,云平台提供的慕课、微课已超过7000课时,还有中文学习、汉语水平考试等板块具有语言培训和语言测评功能。
此外,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语言人才在增强沿线各国文化认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互通的深入发展,相关国家之间围绕语言会展、语言翻译、语言出版等语言产业业态的互动日益频繁,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认同提供了助力。例如,自2017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现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博览会专设“一带一路,语言铺路”展区,促进语言文化交流互鉴。
四、“一带一路”倡议决定了语言人才的需求变化
我国目前对“一带一路”的规划和讨论涉及经济、文化及政治等多方面内容,特别是在金融、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已有很多大手笔举措,但“一带一路”所有愿景与规划的实现,都要以语言沟通为基础。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语言相通,才可能谈及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
(一)“一带一路”倡议对语言人才的储备需求急剧增长
目前,语言产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人才资源基础薄弱。“一带一路”倡议对语言人才需求多种多样,因此,语言产业从业人员要成为“语言 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两种及以上的官方语言,还要具备语言产业所包含的九大业态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培训、出版、信息技术、会展、医疗等。当前,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两种及以上官方语言的人才已是供不应求,具备语言产业相关业态知识背景的人才则更是严重稀缺。通过国内外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发现,在“一带一路”人才需求方面,语言类人才分列国内媒体和网民关注度排名第一位、沿线国家媒体和网民关注热度排名第四位。其中,除英语、阿拉伯语等使用广泛的语种外,土耳其语、孟加拉语、波斯语等也受到媒体和网民的高度关注。国内外媒体和网民普遍认为,“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基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语言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十分短缺,语言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加强“一带一路”语言能力建设显得十分迫切。按照“一带一路”目前的规划路线,其沿线国家达到64个(不含中国)。据初步统计这64个国家所使用的国语及官方语言共78种,除去同一种语言作为多个国家官方语言的情况外,实际使用56种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涉及汉藏、印欧、乌拉尔、阿尔泰、闪-含、高加索及达罗毗茶等主要语系。在这56个语种之中,国内高校尚未开设的语种有11个,只有1所学校开设的语种也是11个,这还不算许多国家拥有繁多的民族语言。目前的统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的民族语言多达2400余种。以菲律宾为例,除了国语和官方语之外,至少还有100多种民族语言,其中使用人口超过百万的民族语言就有他加禄语、宿务语、伊洛卡诺语、希利盖农语、比科尔语瓦雷语、卡片片甘语、邦阿西楠语、马拉瑙语和马京达瑙语等;再如尼泊尔,从人口和国土幅员来看是一个小国,但语言种类却有118种之多,涉及印欧、汉藏、南亚和达罗毗茶四大语系。所以,就“一带一路”语言服务来看,需求非常迫切。
图1-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部分)
即使是我国已开设的语种,在“一带一路”宏大事业中,人才储备也明显不足。比如,某小语种人才数量本来在某企业的跨国经营中是可以满足的,但是“一带一路”倡议会催生成百上千个企业参与该国建设,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个体电商都可以参与到“一带一路”的经济循环中,这些都与当地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只能使用当地的民族语言,原有的小语种供需平衡就会被打破,语言问题就变得越来越突出了。
(二)“一带一路”倡议对语言人才的人文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外人文交流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电、媒体、旅游、妇女、青年、档案等多个领域,是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历史、政治、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异,且多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再加上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局不稳、战争频繁,对人文交流产生严重制约。因此,除了语言交际能力之外,“一带一路”倡议对语言人才的人文交流能力也提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在政府交流层面,语言交际的畅通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必然会深度介入到沿线国家老百姓的生活中去,如果不能掌握当地的语言,并了解语言背后的宗教文化内涵,那么许多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对当地百姓的宣传解释势必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带一路”工程最被看好的重头戏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其实施过程必然会牵涉到所在国大量拆迁问题。以高铁为例,铁路外沿线30米之内为铁路建设永久性用地,土地不可能返还,建设期间还要征用施工用地,这些永久性用地和临时用地的原有土地性质各异,房屋工厂、商店、农田林地等拆迁难度和费用各不相同,尽管所有工程的实施必然是经所在国和当地政府签约同意和大力支持的,但由于各方力量和利益之间的博弈,拆迁工作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宣传不到位,即使有很好的政策,仍有可能造成当地老百姓的怨恨。最近印度政府正在酝酿发布《土地征用法修正案》,虽然此草案提出政府将一次性按市场价给予失地农民补偿,并且每户农家将得到政府给予的就业岗位,但此草案一经推出即遭到各界反对,不少地方的农民举行抗议游行。因此,在“一带一路”共建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防止某些沿线国家将本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归咎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更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对当地老百姓的宣传解释工作,包括在各种媒体和发布会上的宣传解释工作。而在解释过程中使用当地语言是第一位的,这项工作不仅当地政府要做,中国方面也应适时主动择机用各种合适的方式参与。此外,在施工第一线配备一定数量的精通当地语言的协调员有利于解决各种临时纠纷。否则仅仅因为拆迁这一件事,就可能因语言沟通问题导致各类拆迁纠纷事件发生。
五、“一带一路”建设对国家语言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引进来”语言倡议聚焦于英语的普及和国民英语水平的提高,而“走出去”则亟须广泛的小语种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以及复合型英语人才。“一带一路”倡议覆盖大半个世界版图,沿线国家众多,地缘复杂,涉及至少65个国家和地区的40亿人口,53种官方语言,语言体系复杂、宗教文化差异巨大、话语体系对接困难,对国家语言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目前“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是国家语言能力建设问题。
语言能力是国家实力的反映,语言能力分为个人语言能力(母语能力、多语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各种职业、专业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行使国家力量时所需的语言能力,如在抢险救灾、反恐维稳、海外维和、远洋护航、联合军演、护侨撤侨及各种国际合作中,国家语言能力都起着关键作用),“一带一路”语言问题属于国家语言能力问题杨亦鸣.提高国家语言能力迫在眉睫[N].人民日报, 2015-11-24.。广义的国家语言能力的构成包括公民个人语言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狭义的国家语言能力指国家层面在处理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文化等各种国内外事务中所需要的语言能力。中国的语言能力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国家语言能力方面。“9·11”事件后,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与国家安全利益攸关的语言教育战略。美国于2006年开始实施“关键语言”倡议,确立了阿拉伯语、汉语、朝鲜语等多种“关键语言”,并设立了多个相关教育项目,鼓励全民学习国家需要的“关键语言”,其目标就是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发生事情,都能得到合适的语言支持。这是美国政府首次从国家安全与繁荣的角度看待外语教育李宇明.国家的语言能力问题[N]. 中国科学报,2013-02-25(007).。鉴于情报和外交工作的需要,英国也将东欧语言、汉语、波斯语、朝鲜语、索马里语以及西非语言、阿拉伯语方言等列为对英国国家安全和外交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语言谢倩. 当代英国语言战略探析及借鉴[J]. 外语界,2015,No.169(04):74-80.。这些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布的语言战略,对我国语言文化安全战略的实施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启示。要改变目前国家语言能力不足的现状,需要创新思维方式,改变培养机制,走协同创新之路。
国家语言能力体现在具体国民的语言能力方面,是作为直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出海企业员工,其语言能力对于“一带一路”各项工作的展开具有非常直接的作用。出海企业员工需要的语言能力从性质上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交际性语言能力,即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有助于出海企业的员工在“一带一路”各国能便捷、安全地生活;工具性语言能力,即高水平的语言应用能力,有利于出海企业能更顺畅、高效地与驻地国开展技术与经贸合作;语言的人文性,即深层次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实现人心相通,在项目合作的共建过程中,达成企业之间互利互惠、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的长远合作与发展关系。
六、“一带一路”建设出海企业员工语言能力严重不足
与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高歌猛进的海外业务拓展相对应的,是我国出海企业员工语言能力的严重不足,主要体现为:
(一)出海企业员工的英语交际能力不足
尽管英语作为通用语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占据绝对地位,费时长、投入多,但整体状况不理想。英孚全球成人英语熟练度(EF EPI)是测度各国成人英语水平成熟度的指标,据2022年英孚教育发布的《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国家与地区)排名第62名,位居亚洲第八,属于低熟练度 。腾讯网. 英孚在沪发布2022年EF英语熟练程度指标报告. 2022-12-13.“一带一路”出海企业的员工大多为专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工人,其英语交际能力普遍停留在大学或高中水平甚至还有倒退,缺乏在国外生活与工作所需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出海企业员工的英语应用能力不足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侧重于沟通能力与语言文学本身,与理工农医法商等学科专业的关联少,双语教学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中尚未普及,导致英语专业人才缺乏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英语表达能力的现象十分普遍。“一带一路”出海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担负着与驻地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政府官员沟通的重任,因此亟须“语言 专业”高水平复合型英语人才。
(三)出海企业员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宗教文化差异巨大、话语体系对接困难,出海企业员工如果对东道国文化不了解、不善于传达中国文化,文化冲突将会导致合作不畅、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四)出海企业员工的小语种能力不足
语言要铺路,翻译只能通话,而母语可以通心。如果只是用通用语进行交流,一般只能公事公办,而如果能用他的母语跟他交流,就可以进到他的社会网络与社交圈子里,效果将大相径庭连谊慧.“‘一带一路’语言问题”多人谈[J]. 语言倡议研究,2016,1(02):61-67.。我国现阶段非通用语人才数量严重匮乏,目前高校能开设的小语种仅五六十种,经常使用的仅十来种,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语言关注不多、师资准备不足,小语种人才在种类与数量上都远不能满足出海企业的语言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