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大美国学 左传

書城自編碼: 389901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文心工作室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742728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8.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欲望与家庭小说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惜华年(全两册)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HK$ 244.2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77.0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1.6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1.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3.5
《大美国学 唐诗》
+

HK$ 78.7
《大美国学 庄子》
+

HK$ 115.9
《孔子如来》
+

HK$ 336.2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全套5册):中国文化常识+书法常识+唐诗宋》
+

HK$ 46.4
《中国的冠婚葬祭(世说中国书系)》
+

HK$ 68.2
《中国好家风:历代传世经典家训》
編輯推薦:
名句名篇 品读经典
专以文学为目的,《左传》亦应在精读之列。
——梁启超
我们要读古代的中国史,我们便应该拿这部《左传》作我们研究的一个基准。
——钱穆
內容簡介:
精选左传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糅合现代风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以下板块:【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完整段落。【完全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事、历代的品评。【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情境。
關於作者: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季旭昇总策划,文心工作室编著。文心工作室部分成员简介林宛蓉,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曾担任小学教师、杂志采访编辑,现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进修。胡云薇,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毕业,现就读台湾大学历史博士班。曾任国中、高中代课老师。翁淑玲,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毕业,目前从事资讯业,平日喜爱阅读,并对上网接收资讯有狂热,同时需要一个宗教的怀抱,在那里撇下所有的有知和无知。
目錄
目录导读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左传》001
哀乐失时,殃咎必至(隐公元年—庄公三十二年)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
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师克在和,不在众
苟信不继,盟无益也
慎守其一,而备其不虞
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
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不知其本,不谋;知本之不枝,弗强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妖由人兴也
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不以礼假人
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闵公元年—僖公三十三年)
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酖毒,
不可怀也
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
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
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僔遝背憎,职竞由人
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师直为壮,曲为老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文不犯顺,武不违敌
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文公六年—成公十八年)
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
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
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仁而不武,无能达也
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
知难而有备,乃可以逞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欲勇者贾余余勇
明德,务崇之之谓也;慎罚,务去之之谓也
信以行义,义以成命
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
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
为也
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德、刑、详、义、礼、信,战之器也
唯圣人能外内无患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襄公元年—襄公三十一年)
称其雠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
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让,礼之主也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夫上之所为,民之归也
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
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
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昭公元年—昭公三十二年)
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虽有饥馑,必有丰年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
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
不道,不共;不昭,不从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从善如流,下善齐肃
数典而忘其祖
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
为罪滋大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使民不安其土,民必忧,忧将及王,弗能久矣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夫举无他,唯善所在,亲疏一也
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
礼也者,小事大、大字小之谓
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夫有所有名而不如其已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定公元年—哀公二十七年)
大事奸义,必有大咎
启宠纳侮,其此之谓矣
困兽犹斗,况人乎
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
人各有能有不能
尤人而效之,非礼也
三折肱知为良医
富而不骄者鲜,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
是其祸也
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
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內容試閱
导读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左传》
《左传》的全名为《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左传》既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阐释《春秋》微言大义的思想著作。《春秋》为中国最早的编年史,记载了鲁国自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二百四十多年间的史实,相传为孔子所修。《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但它仅以简括的历史大纲记下事件,精微的义理、复杂的史事都不易领会。《左传》则是以完整的结构、详细的叙事及生动的笔法来阐释《春秋》。《左传》与《公羊》、《谷梁》合称三传,与《春秋》互为表里,三传的内容主要在于解释《春秋》的经文。不过,《左传》除了侧重历史叙事外,有时也与《公羊》、《谷梁》一样解释经文的意义,因此,《左传》可以说是结合了“以史传经”与“以义传经”的特点。
一、《左传》的作者
《左传》的作者历来争议颇多,主要有两派说法,一派沿袭司马迁《史记》之说,认为《左传》的作者为鲁君子左丘明,汉、魏之人如班固、杜预,对此均无异说。不过,到了唐代,反对《左传》的作者为左丘明的看法开始出现,唐人赵匡首先怀疑《左传》并非左丘明所作,左丘明应该是孔子之前的贤人,如周文王时史官史佚、商朝贤史迟任之流。宋郑樵认为《左传》里叙述晋国和楚国的事情最为详细,左丘明可能是楚国人,而非鲁国人。清代不少大儒主张左丘明作《左传》,如俞正燮、刘师培、章太炎等;不过,姚鼐认为《左传》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但应与吴起有关,后来章炳麟和近人钱穆先生也都支持吴起作《左传》之说。晚近学者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意见仍显分歧。有人从《左传》关于魏事的叙述、预言的应验、秦事记载的减少三项理由,推测《左传》应是战国初期魏人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左传》作者既不是《论语》里的左丘明,也没有另一位左丘明,《左传》作者可能受孔丘影响,但应是儒家别派,这是由于“子不语怪、力、乱、神”。更有人提出,看待《史记》中这段有关左丘明的记载,在没有拿出强有力的反证之前,我们不能过度怀疑古籍,这是处理文献资料的基本原则。近二三十年,愈来愈多的地下出土文物证明,古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会被后人添加或修改,因为这些后人的添加或修改的部分,就怀疑传统旧说,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二、《左传》的成书年代
《左传》的成书年代也是众说纷纭,大致上可分为两种说法:一是春秋时期,二是战国时期。
同意司马迁说法的人,大多肯定《左传》成书于春秋时期。相反地,反对《左传》的作者为左丘明的人,则认为《左传》的成书年代当在战国时期。晚近学者有人根据《左传》内容的叙述,判断《左传》的成书应在魏开始强大、赵的内乱未定、秦和东方诸国隔绝的时期,约公元前四世纪的初期。有人从预言被证实的,乃是作者亲眼所见;预言不灵验的,为作者来不及亲眼看见,据以推测《左传》成书于公元前403年魏斯为侯之后。还有人比较《左传》文法与战国时期、汉初书籍的文法,判断可能成书于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00年之间。
《左传》的成书时期,与作者的问题同样,我们可以理解为:《左传》著于左丘明之手,但可能在左丘明之后还陆续有人添补,并不全部是左丘明一人及一时之作。
三、《左传》的思想内容
贯穿《左传》全书的内容,主要是借由历史叙事强调“德”与“礼”的重要性,并从中展现“崇德重礼”与“民本”思想之重要性。
庄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62年)提到:“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这段话说明国之兴亡与神的关系并不大,神的出现只是一个契机,关键落在有“德”与否,反映周人赋予“德”品性意义,并且与上天的庇佑联系起来,认为若能“敬德”、“修德”,即可“配命”、“保民”。于是,西周初年,崇德与否成为评判是非的准则。
又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若不以民为心,终将招致灭亡,这是由于“神”是聪明正直的,依人的道德而给之,这就是西周初年以来“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的继承及发扬。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礼”成为国家存在、社会秩序的支柱,维系个人生命,“礼”可以说是一个总括性的道德规范,当中包括“仁”、“孝”、“忠”、“义”、“信”等道德纲目。在《左传》叙事里,经常可见强调“德”与“礼”的重要性。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卫国的孙文子前来鲁国聘问,同时答谢季武子聘问卫国的话,重温以前孙桓子与鲁国结盟的友好关系,行聘礼时,鲁襄公登上殿阶一级,孙文子同时登上一级,并肩而上。穆叔曰:“孙子必亡。为臣而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表示孙文子身为下臣,竟与国君并肩而行,此乃无礼的表现,未来必定遭致灭亡。
有礼、无礼常作为人是否有德的依据,有了过错而不知悔改,这是灭亡的根本原因。“德为礼之本,礼为德之则”,“崇德重礼”不仅构成《左传》的主要思想内容,也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内涵。
四、《左传》的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左传》是一部完备详密的编年体史书,这种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相关历史事件,能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关系,按时间顺序记载史事的方式,也成为后代编年体史书的先河。《左传》叙述对象涵盖五伯、诸侯、忠臣、乱贼,叙述范围之广,涉及了古代各种古史传说、礼仪风俗、名物食货、天文地理等,这些无不成为后世史书中本纪、世家、列传、书志之体的源头。《左传》除了具有史学价值外,同时在经学、子学、文学方面也同样极具价值,并有几项贡献,影响后世深远:
(一)《左传》具有羽翼六经的功劳
《左传》叙事常引用《诗》、《书》、《易》等经书,融合了古代先哲的思想,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由于《左传》常引用中国古代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内容,使得《六经》原本简略且堂奥的内涵,变得容易为后世所理解,为此,后人称《左传》有羽翼六经的功劳。
例如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楚庄王讨伐陈国,陈国的夏姬被俘虏到楚国,楚庄王为夏姬的美貌所倾倒,有意纳她为妾,此时楚国大夫申公巫臣引《周书》“明德慎罚”的古训,表示发扬德礼的美德,要致力于崇尚美德;慎用刑罚,甚至要致力于不用刑罚。申公巫臣即是以这番话力劝楚庄王不要为此留下淫荡的罪名,打消纳夏姬为妾的念头。《周书》“明德慎罚”之古训正由于有楚庄王这样的历史故事为这句话下了注脚,也因此让我们更明白古训所要传达的意义。
(二)《左传》有助于对子学思想之认识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种子有些在《左传》里即已萌芽,透过《左传》历史事件的发展与陈述,有助于后人理解子学思想深刻的义理。《左传》叙事记言多以儒家道德为准绳,例如“让”的概念。齐国发生内乱,其中有陈、鲍两家想借机瓜分另外栾、高两家的财产,但晏婴听到后对陈桓子说,财产一定要交给国君,并且说:“让,德之主也。”谦让,是德行的主干。“让之谓懿德。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让给别人叫做美德。凡是有血气之人,都有争夺之心,所以利益不能强取,想着道义就能胜过别人。“义,利之本也。”道义,是利益的根本。于是,陈桓子听了晏婴的话,将栾氏、高氏的财产都献给了齐景公,然后自己告老退休隐居在莒地。面对人性争夺之心,晏婴正是以谦让、道义等美德,打消卿大夫的一己私欲,从而维护了国家应有的利益。后来《论语·里仁》亦云:“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当中亦即体现儒家“让”的道义思想。
(三)《左传》是叙事文学的典范
《左传》的叙事语言,无论在战役叙述、人物形象、外交辞令的表述上,均成为后世叙事文学的典范。
一、战役叙述
《左传》特别重视人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不但借此预示战役的结果,并呈现每场战役的独特叙事面貌。同样叙述战争,《左传》写僖公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时,除了将两国交战的情况形容得绘声绘色之外,对于楚国统帅楚子玉为人骄矜、治兵刚暴的态度也着墨不少;写僖公三十三年秦晋殽之战时,则将笔墨落在秦国趁人之危、劳师远袭的关键上,以蹇叔哭师预示战败的结果,并以秦穆公素服郊次、自悔己过的态度,表现出秦穆公大业未竟的遗憾。
二、人物形象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例如叙述“郑伯克段于鄢”,通过大臣祭仲、公子吕多次规劝的对话中,烘托了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祭仲认为郑庄公的弟弟段请京地不合法度,并以蔓草比喻段,要郑庄公赶紧除之,郑庄公表面上佯装孝子声称不敢违逆母亲之意,其实他对于段的意图了然于胸,也明白“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因此他对祭仲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一个“待”字反映出他内心早有预谋。当公子吕用激将法力谏必须立刻除掉段时,郑庄公说:“无庸,将自及。”二度进谏,庄公又答:“不义,不昵,厚将崩。”可见郑庄公已暗自盘算好对付段的方式,只是欲擒故纵地等待一举歼灭的时机,好让段自毙、自崩。若太早向段动武,段可能有所警戒而不敢轻举妄动,如此一来便出师无名,难以成功。于此可见《左传》善于透过言行举止的特点,将人物性格刻画得鲜明生动。
三、外交辞令
所谓“辞令”是指应对的言语,而“外交辞令”则是指国际外交场合常为顾及许多因素,含蓄深刻、进退得宜的说法。《左传》在外交辞令的表述上留下不少成功的言论,“烛之武退秦师”即是一例。
僖公三十年,由于当年晋文公流亡在外时,郑国国君没有以礼相待,加上城濮之战时,郑国出兵协助楚国,于是晋国便联合秦国出兵围郑。郑国大夫烛之武身段柔软、能言善道,向秦穆公逐条分析若郑国灭亡,对秦国而言实有百害而无一利,遂使秦穆公打消了围郑的念头,还与郑国订立盟约,派人戍守郑国。正因为烛之武出色的外交辞令,从局势与利益观点的层层剖析,郑国因而免于灾祸,借此能看到《左传》表现在外交辞令上的高明之处。
近代学者梁启超说:“专以文学为目的,《左传》亦应在精读之列。”又说,《左传》为两千年前最可宝贵之史料。当代史学大师钱穆先生也说过:“我们要读古代的中国史,我们便应该拿这部《左传》作我们研究的一个基准。”足见《左传》实为先秦时代相当重要的史学著作,值得我们阅读再三。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1害?”对曰:“姜氏何厌2之有?不如早为之所3,无使滋蔓!蔓,难图4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隐公元年
1辟:避。2厌:同“餍”,满足。3所:处所,地方。4图:谋取、对付。语译:郑庄公说:“这是母亲姜氏的意思,我又怎能避开祸害呢?”(祭仲)说:“姜氏的欲望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日将您的弟弟处理好,不要使得事情无限制地蔓延!事情若是蔓延开来,日后就会难以应付了。荒野间滋生的蔓草,尚且除不尽,更何况国君您的弟弟所引发的事件呢!”郑庄公说:“一个人若总是做不正当的事情,时间一久,一定会遭遇到失败的命运,你就等着看吧。”
翻开《左传》,第一个影响深远的事件便是“郑伯克段于鄢”,发生在鲁隐公元年。《左传》记载了在此之前的事,清楚交代事件始末。
周天子东迁后,郑武公为王室卿士,辅佐有功,郑国在他当政时期强盛起来。郑武公尚未登基前,迎娶申国的姜姓女子,她嫁给郑武公后,按照当时习惯称为武姜。武姜生第一胎时,因胎位不正几乎难产,好不容易才生下孩子。据说婴儿是脚先从妈妈的身体露出来,武姜便不喜欢他,取名寤生,表示出生时与他人不同。
三年后,武姜再次临盆,顺利产下另一名男婴,取名段,人们也称其大叔段。武姜偏爱这个小孩,屡次向郑武公请求封大叔段为继承人。这样做违反宗法制度,郑武公并未答应。郑武公过世后,嫡长子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武姜不死心,屡次以母亲的身份,请求郑庄公封一块地给大叔段。一次,武姜替大叔段请命,希望将制邑封给大叔段,郑庄公说:“这块地是军事重地,以前虢叔战败死于此,是块凶地,不适合赏赐给弟弟。还是请母亲选择其他地方。”不久,武姜再次请求将京邑封给大叔段,这次郑庄公表示同意。
大叔段有了自己的封地后,逐步发展自己的势力,并大肆扩建旧城。大臣祭仲得知后,劝谏郑庄公说:“一个国家中,每个城邑都有一定的建造规模,像京邑这样的都城,只能是国都的三分之一。大叔段违反规定,扩大城邑,我怕他会带来祸乱啊!”郑庄公听了却说:“将这块地封给他,是母亲的意思,他仗着母亲的力量行事,我也没办法啊!”祭仲进一步劝道:“武姜的贪念不会有满足的一天。不如早点制止您弟弟的行为,以免后患。”郑庄公说:“坏事做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的,你就等着看吧!”
不久,大叔段将势力发展至京邑附近其他地区,迫使当地居民臣服。郑国大夫公子吕也来劝谏郑庄公:“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不然您的威信一定会减弱。国君若想将权位交给大叔段,那我只好去侍奉他。若不是如此,请您赶快制止,不要让人民手足无措啊!”郑庄公回答:“以后他会自食恶果的。”
又过一段时间,公子吕见大叔段的行为更加放肆,再次提出谏言:“现在应可出兵讨伐,不然他的势力将与您抗衡了!”郑庄公答道:“他的领地看似愈来愈大,但他行为不轨,不会得到人民支持,领地再大也没用!”郑庄公仍按兵不动。直到大叔段完成谋反的准备,与母亲武姜串通好,一内一外,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君位。然而郑庄公早有准备,暗中布署好,等大叔段一有行动便歼灭其势力。大叔段的政变宣告失败,他也逃离了郑国。
“多行不义,必自毙”,指摘武姜与大叔段违反了身为人母、臣子的伦常。然而身为兄长与国君的郑庄公,没有及时纠正大叔段,反而有意让弟弟一步步陷入大错,酿成伦常悲剧。作为《左传》首篇,透过人物的言行,显现各自内心的“算计”,除了反映普遍的道理,也刻画郑庄公冷血无情的一面,令人深思。
《论语·述而》中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公孙丑上》有:“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荀子·王霸》云:“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足见儒家贤哲是羞于与不义之行为伍的。
但想要说服春秋战国时期野心勃勃的君主并不容易,他们经常打着“义”的名号发动战争,把侵略他国土地视为收服诸侯的正义之举。向来主张反战的墨子,不忍百姓终日处于战祸中,故在《墨子·非攻下》提出:“督以正,义其名,必务宽吾众,信吾师,以此授诸侯之师,则天下无敌矣。”希望各国君主能秉持公正去督导别人,以道义立名天下,务必宽待自家百姓,信任自家军队,以此援助他国诸侯的军队,这样就可以天下无敌了!显然地,对墨子而言,君主只有做出对国家百姓有利的事,才算是行真正的义。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1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2,永锡3尔类’,其是之谓乎。”
——隐公元年
1施:延伸。2匮:竭尽。3锡:赐。语译:君子说:“颍考叔真是一位非常孝顺的人啊!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影响更及于庄公。《诗经》上说:‘只要孝顺的人没有消失殆尽,孝顺之心将长久赐予你们宗族。’就是在说颍考叔啊!”
在“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事件中,不只是郑庄公与大叔段之间的权位争夺战,其中和他们的母亲武姜,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郑伯打败了亲弟弟之后,郑庄公便依国君的权力来惩处武姜与大叔段两人。大叔段在兵败后,已逃离郑国;郑庄公对母亲的处置是终身囚禁。由于庄公对于母亲武姜的叛变行为十分不满,因而在发落囚禁时,甚至发下毒誓说道:“除非死后大家都在黄泉之地,不然今生绝不再与你相见!”(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日后,郑庄公自觉话说得太重,但碍于君无戏言,也只能暗自后悔,无可奈何。
当颍考叔听闻郑庄公囚禁武姜这件事后,决定献策帮庄公解围,于是前来向郑庄公请安问好,郑庄公也宴请他一起用餐。席间颍考叔刻意将肉类食物留着不吃,郑庄公见状颇感意外,问道:“你怎么都不吃肉呢?是不是这肉煮得不好吃?”颍考叔回答道:“不是的,国君。不是厨师煮得不好吃,而是我母亲还没尝过国君赏赐的肉羹,我想把它带回去给母亲享用。”此话一出,便让郑庄公想起囚禁武姜之事,叹了一口气,说:“你有母亲,我却没有啊!唉!”颍考叔听完,便装作不知情,问道:“怎么会呢?武姜不是国君您的母亲吗?”于是郑庄公将母亲与大叔段谋反以及自己囚禁母亲的事情,从头说了一遍。颍考叔便顺势献策道:“国君您不用烦恼了,只要挖掘地道至有泉水的地方,在地道内母子相见,便不算违背誓言,您又何必感叹呢?”郑庄公听完,觉得甚有道理,便采用颍考叔的计策,挖了地道与武姜相见,母子言归于好。
由于颍考叔的献计,解除了郑庄公的难处,又让郑庄公与武姜恢复母子关系,《左传》便记录了有德君子的评论,称赞颍考叔的大孝之功。其中“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一句,语出《诗经·大雅·既醉》,原指只要宗族间保有孝顺的传统,便能继续繁衍而不坠。在这里,其意义不限于宗族之间,而是扩及整个社会国家。由于颍考叔的孝心,进而牵动了郑庄公的孝心,于是郑庄公与武姜得以团聚,显示出孝道具有移风易俗的一面。
《孔子家语·困誓》中记录了一段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有一天,子贡向孔子请示说:“最近我常常觉得平日读书、做人处世都遇到了瓶颈,我想要辞去大夫的职位,不知道可不可行?”孔子便说:“《诗经》有句话说:‘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无论早晚,对于自己该做的事都要秉持恭敬的态度去完成。这就是人臣侍奉之道中最难能可贵且不易做到的事,今天你不但没有尽力完成,反而想去逃避它,这怎么可以呢?”子贡又问:“我能力有限,可不可以放弃事亲这一件事呢?”孔子说:“同样地,《诗经》又有句话说:‘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只要孝子永远都在,就可以长保宗族的命脉。这就是指事亲之道中,孝顺是最难能可贵且不易做到的事,今天你不但没有尽力完成,反而想去逃避它,这怎么可以呢?”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无论事君或事亲,皆要尽力而为,不可中途而废,而孝道不只是对父母的奉养,更重要的是内心永怀孝顺的心意,如此才称得上是事亲之道。
此外,《论语·学而》记录了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的一段话:“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其意是说:一个言行合乎孝、悌规范的人,很少会做出逾矩之事;至于言行合乎孝、悌规范,行为不逾矩,却喜欢制造社会动乱的人,根本不可能存在。短短数语之间,说出孝道与国家社会安定的关系。有子还接着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说明只要奉行孝、悌之道,就有机会成为仁人了。有子这一番话,也为“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作了很好的注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