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恰如其分的孤独

書城自編碼: 390060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百科
作者: 胡慎之
國際書號(ISBN): 9787500174394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1.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再见杨德昌:台湾电影人访谈纪事
《 再见杨德昌:台湾电影人访谈纪事 》

售價:HK$ 112.7
彩色图解传习录: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
《 彩色图解传习录: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 》

售價:HK$ 63.3
彩色图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
《 彩色图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 》

售價:HK$ 63.3
全彩图说中华典故: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
《 全彩图说中华典故: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 》

售價:HK$ 63.3
舌尖上的中国: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生活养生)
《 舌尖上的中国: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生活养生) 》

售價:HK$ 51.8
相泽沙呼作品集(心灵侦探城塚翡翠+城塚翡翠倒叙集)(共2册)
《 相泽沙呼作品集(心灵侦探城塚翡翠+城塚翡翠倒叙集)(共2册) 》

售價:HK$ 204.7
食光中的论语——孔府菜的美味秘境
《 食光中的论语——孔府菜的美味秘境 》

售價:HK$ 78.2
全球价值链测度理论、方法与应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 全球价值链测度理论、方法与应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

售價:HK$ 172.5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2.4
《成功的魔咒:成功的人为什么大多不快乐?》
+

HK$ 72.4
《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
+

HK$ 72.4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2:你是谁就会遇到谁》
編輯推薦:
·为什么认识很多人,但还是感到孤独?本书直戳当下年轻人的情绪痛点,为被孤独感笼罩的人们提供心理抚慰和实用建议。
·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的孤独课,助你重新理解孤独,建立恒常稳定的的内在自我,拥有关系但不依附关系!
·通俗易懂的心理学知识、生活化的案例、专业的自我探索练习,配合多种图表解读,助你抵达恰如其分的孤独!
·精致双封,双色印刷,超顺滑纸张触感,绝佳的阅读体验!
內容簡介:
当整个社会都陷入一场名为“孤独”的“流行病”,我们该如何自处?
身处人群之中,却仿佛从未离开过自己的世界;结束了欢声笑语的聚会,却在人潮散去后感到更深的落寞;在网络上维系往来,却不再乐意了解现实中朋友们的日常;渴望一段亲密的关系,却在一次次冲突中无奈失去了对爱情的期待……孤独本无罪,但内在稳定客体的缺失,让我们既无法妥善地处理关系,又不能自在地享受孤独,在自我拉扯中走向内耗。
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咨询经验,为被孤独感困扰的人们剖析了孤独感从何而来,以及如何摆脱负面孤独感,改善人际关系。
向内体察自我,向外感知他人,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抵达恰如其分的孤独.
關於作者:
胡慎之
关系心理学家,被评为中国具有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
拥有20余年的咨询实践经验,15 000余小时的个案经验,曾任CCTV《心理访谈》特邀嘉宾,湖南卫视《变形计》《奇葩说》等节目特邀知识顾问,《蔡康永的情商课》首席知识顾问。
在各大心理平台开设关系心理类人气课程。著有《走出原生家庭》《重建亲密关系》《如果父爱缺席》《在人际关系中成长》《与家人相处的秘密》《高情商沟通术》等作品。
目錄
目 录
第一章 如何看待自己
第一节 你对自己的定义,决定了你的关系 / 003
第二节 在关系中,你属于哪种模式 / 013
第三节 了解真实的内在自我 / 022
第四节 接纳一个完整的自己:自卑与自尊 / 034
第二章 如何看待他人
第一节 忽视 / 045
第二节 讨好 / 057
第三节 讨厌 / 070
第四节 嫉妒 / 078
第五节 厘清关系中间的角色 / 089
第三章 重新面对冲突
第一节 自我价值感冲突 / 103
第二节 内疚感冲突 / 111
第三节 安全感与控制欲的冲突 / 119
第四节 自给自足与被照顾的冲突 / 132
第五节 独立与依赖的冲突 / 141
第四章 重新认识孤独
第一节 为什么认识很多人,但还是感到孤独 / 153
第二节 为什么牺牲这么多,依然不被认同 / 165
第三节 建立有效社交,看见关系中的你我 / 176
第四节 告别无效社交,减少自我内耗 / 186
第五章 真正的自我接纳
第一节 如何从自我挑剔转向自我接纳 / 197
第二节 如何建立一段健康的关系 / 216
第三节 你如何爱自己,别人就如何爱你 / 223
第四节 如何做出人生的关键选择 / 233
第五节 如何寻找生命中的合伙人 / 241
第六章 心灵的慰藉
第一节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幸福 / 253
第二节 怎样的独处能让人获得滋养 / 262
第三节 如何与外在世界相处 / 271
內容試閱
孤独,是个伪命题,是个自相矛盾的概念。
在精神分析的视角下,除非你的内在有恒常稳定的客体,否则你无法抵达孤独,或者说安于孤独。但孤独本指独自一人,若是有了这样一个内在客体的存在,孤独又何以成为孤独?
这段话读起来有点儿拗口,也似乎有些哲学的味道,但这并不是一本哲学书,而是一本心理学读物。所以,下面我来试着解释一下上面这段话:人之所以能够忍受孤独,主要得益于在童年时获得了父母的积极照料,拥有如此体验的人最终会将这些照料内化为对自我的关爱与陪伴。
比如生活中你会看到一些照顾洋娃娃的孩子,他们会给洋娃娃穿衣喂饭,“哎呀,你冷了,那我给你盖被子”“哎呀,你生病了,那我带你看病打针”……这样的行为呈现,就代表这个孩子的内在已经有了一个照顾自己的客体出现,她正在将她妈妈和她的关系呈现在她和洋娃娃的关系上:在我照顾洋娃娃的那一刻,我是一个好妈妈,而洋娃娃是那个曾经被妈妈照顾的自己。
你可以观察一下,一般来说,妈妈如何对待自己,孩子便会如何对待洋娃娃。再往后发展,孩子对待洋娃娃的方式,也会成为孩子对待自己的方式。若是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方式也会成为她对待孩子的方式。如此传承下去,若是未经觉察和改变,这些无形的方式会像传家宝一样一代代传承下去。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抵达恰如其分的孤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一个好的客体来弥补曾经的缺失。我们纠结于过去,紧攥着曾经经历的一些创伤或痛苦不肯放手。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这里的“未被表达的情绪”,背后藏着“无法接纳的过去”。
我们缺乏对过去的表达,缺乏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所以我们拒绝拥有过去,但同时也很难拥有未来,于是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又时常想回避孤独,无法享受孤独,无法抵达孤独。
这也正是我研究关系心理学、从业心理咨询师的初衷:当我们能够在一段关系中,被一个鲜活的客体接纳与镜映,我们便能拥有前行的勇气与力量。我的另一本书《走出原生家庭》的封面上写着一句我很喜欢的话:“原生家庭带给你的是创伤还是礼物,取决于你的选择。”当有一天我们不再选择与过去纠缠,我们就获得了自由,就拥有了未来,就学会了善待自己,就获得了开篇所说的那个恒常稳定的客体。
这本书里有很多关于我自己的故事,也有很多我陪伴他人重新拥抱过去的故事。或许你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像所有传家宝一样,如果我们都能在自我探索的路上觉察与调整,并获得积极照料自己或他人的能力,那将是整个家庭的幸事,甚至是人类的幸事。
此书部分内容来自我直播课的分享,言之甚少,远不足以成为系统的知识类读物,更无法承诺读后有疗愈效果;但若能偶尔引你拊髀深省,那将是我的幸事。
愿你此生能拥有恒常稳定的他人,也愿你能成为别人心中恒常稳定的他人,终究有能力抵达恰如其分的孤独。
最后,感谢光尘及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们为此书做出的巨大贡献!

孤单与孤独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指出,人一生下来就要面对三件最重要的事:第一件是生命的意义,第二件是存在性孤独,第三件是对死亡的恐惧。我们暂且放下第一件事和第三件事,先来弄清楚什么是存在性孤独。
存在性孤独并不是指实际的寂寞、孤独,也不是指一个人内心中的孤寂荒芜,而是我们每个人作为单独的个体所存在的、与其他生命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简单来说,当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里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我们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没有人与我们是一样的。这种先天的差异,就注定了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与我们感同身受,也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地了解我们、理解我们和共情我们。就好像庄子的那句“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但是,这种孤独也并非完全无法解决和克服。解决它的唯一方法,就是与其他人建立连接,尤其是建立深度的连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密关系。当有人能在某些事情上给予我们些许回应时,我们的孤独感就会减少一些。
很多人把孤独等同于孤单,其实二者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孤单,更多说的是外在的形态,而孤独则是说内在的感受,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孤单是没人理我,而孤独是没人懂我。
举个例子,假如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场合,发现这里所有人都在热闹地狂欢,唯独你没有参与其中。你非常渴望能有人关注你,看到你的存在,或者热情地将你拉入他们中间,但他们都没有这样做。这一刻,你会感到特别孤单。这种感觉就像你在深夜想找个人说说话,可翻遍手机通讯录里的所有人,却发现无人可诉,只好独自感怀。
而关于孤独,心理学家荣格说:“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重要的感受。”你跟伴侣每天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不能敞开心扉跟对方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两个人形同陌路,没有任何有效的交流,每天只能重复一些关于“吃饭”“睡觉”等简单乏味的对话。遇到困难或者感到心情不好时,对方也不理解你、安慰你,你只能自己默默承担。这一刻,你会感到特别孤独。
在喧嚣嘈杂的世界中感到孤单或孤独,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的一种情绪体验,这与你认识多少人没关系。就算有人陪你一起看电影、一起吃火锅,但陪你的人你不喜欢,做的事情你不感兴趣,那么你仍然会感到孤独。
孤独的三种类型
我的一个朋友曾跟我说:“你知道吗?我有时明明身处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可仍然感觉很孤独。不仅如此,我还经常会感到失落,甚至会感到挫败、羞耻和绝望。周围那么热闹,我却完全像个局外人,根本无法融入其中。”
我的另一个朋友却告诉我说:“我下班后就想回家安安静静地待着,没有人打扰,在家里做做饭、看看电视,感觉好惬意。”
在你看来,这两个朋友谁是孤独的?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第一个朋友是孤独的,第二个朋友并不孤独。实际上,他们都是孤独者,只不过处理孤独的方式不同。
一般来说,孤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自我封闭性孤独、被动孤独和主动孤独。
自我封闭性孤独,也叫自我隔离性孤独,它的主要表现是性格自闭,不会主动抓住机会,也不会主动跟人产生关联,不愿意展开社交,只想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环境里。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跟人打交道,他们会说:“我跟那些场合里的人格格不入,不是一路人。”“他们的活动跟我没关系,我不想参与。”有些时候,即使别人主动跟他们打招呼,或者想跟他们叙叙旧、谈谈心,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很辛苦的应酬。他们更愿意一个人待在一旁,但内心又时常感到孤独。
关于被动孤独和主动孤独,我再举两个例子你就理解了。
一个周末的下午,午睡醒来的你发现窗外暮色昏沉,房间里空空荡荡,寂然无声。你四处摸了摸,在枕头下找到了手机,屏幕亮起,没有一条消息,那一刻你感觉仿佛被这个世界抛下了。你倍感孤单,甚至有一些失落和无助。虽然你感觉孤独,但不安于孤独,总想逃避孤独。
同样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你一个人关上房间的门,坐在透亮的窗前,捧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让自己彻底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同样是你一个人,但体会到的则是积极甚至极致的享受。这种安于孤独的状态,也就是恰如其分的孤独,恰到好处的孤独。
有人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当我们看到他人都处在关系之中,只有自己身处其外时,内心就容易生出一种羞耻感。而如果我们不能把完整的自己表达给别人,即使与他人建立了连接,这个连接也只是部分连接,并不完整。没有建立连接的部分同样会让我们产生羞耻的感觉,因为这部分是我们没办法展示给他人的,是我们想要藏起来的。这时,我们就会有一种被动的孤独感。
也有人说,孤独是最大的自由。相比于热闹和喧嚣,有的人更喜欢一个人独处时的轻松,即使有些乏味,也不会感到不安。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自愿选择的独处,是在远离无效社交,甚至是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极致享受。因为自己想要,所以选择孤独。这就是一种主动孤独。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孤独不太容易给人以“享受”的感觉,更谈不上是较高层次的生命状态,反而会带来一种不安的,或者说不舒服的体验。如果你也有此感受,那或许恒常稳定的客体还未在你的内在形成,此时,接纳这种不安,将是你接下来的功课。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