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作家榜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精装彩插珍藏版 收录导读、全彩年表 专为青少年打造 带给孩子受用一生的勇气)

書城自編碼: 390232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童書外國兒童文學
作者: [美]马克·吐温 著,黄天怡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731852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80.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售價:HK$ 227.7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售價:HK$ 124.2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售價:HK$ 135.7
历史的深度
《 历史的深度 》

售價:HK$ 66.7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售價:HK$ 181.7
晋朝的死结
《 晋朝的死结 》

售價:HK$ 101.2
文明的冲突: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交锋(第2版)
《 文明的冲突: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交锋(第2版) 》

售價:HK$ 82.8
神经形态光子学 Neuromorphic Photonics
《 神经形态光子学 Neuromorphic Photonics 》

售價:HK$ 194.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20.2
《苦儿流浪记(助力孩子好性格养成!译者陈伯祥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
+

HK$ 190.8
《作家榜名著:捣蛋鬼日记(与《爱的教育》《木偶奇遇记》并称意大》
+

HK$ 122.5
《作家榜:木偶奇遇记(意大利国宝级童书!孩子的成长宝典!全新未》
+

HK$ 422.5
《作家榜:森林报(给孩子的百科全书式自然科普经典!全四册全彩典》
+

HK$ 372.5
《作家榜:逃家小兔成长绘本系列(3岁+亲子共读!帮助孩子懂得情》
+

HK$ 248.8
《爱的故事》
編輯推薦: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版本众多,为什么有经验的读者选择作家榜版?8大硬核入手理由

1.全新译本,原汁原味:传奇译者黄天怡倾心翻译,忠实原著,原汁原味还原书中冒险世界。
2.内外双封,颜值爆表:国际插画师&作家榜设计团队精心打磨、量身定做内外精美封面
3.全新彩插,图文并茂:斯洛伐克插画师倾心创作108幅彩插,画风独特,干净细腻,精彩还原书中冒险之旅。
4.新增导读,引人入胜:特别收录译者精彩长文解读,帮助孩子无障碍阅读理解。
5.详实年表,拓展视野:特制年表带您快速了解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传奇一生。
6.全新版式,阅读舒畅:内文版式疏朗美观,行距适中,图文结合,适合孩子阅读。
7.全新装帧,值得典藏:全书精选用纸,还原插画绚丽色彩,阅读柔和不费眼睛。
8.精美赠品,免费赠送:随书附赠作家榜精心设计的精美贴纸1张、藏书票1张。

读经典名著,认准作家榜!
內容簡介:
白人少年哈克,为了摆脱酒鬼父亲的虐待和养母的严格管教,逃到了密西西比河。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为了逃脱被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
哈克和吉姆结伴而行,乘木筏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向着自由和未知的危险出发。一路上,他们见识了世间险恶,也感受到人心温暖。正直、善良、勇敢的种子,在哈克心中悄悄萌芽……
翻开本书,跟着哈克一起去密西西比河,开启自我成长的冒险之旅!
關於作者:
马克·吐温(Mark Twain, 1835-1910)
美国家喻户晓的作家、幽默大师、演说家,原名塞缪尔·兰霍恩·克莱门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和“伟大的幽默家”。
出生于密苏里州一个贫寒的律师家庭。4岁时举家迁至汉尼拔;12岁父亲不幸病逝后放弃学业,进入印刷厂担任学徒,通过自学开阔眼界,广泛接受新知并开始尝试写作、投稿。
22岁,实现了少年时期的梦想——成为一名轮船领航员;27岁,淘金致富梦破灭后,成为一名媒体记者,负责专栏写作,自此开启执笔生涯。
30岁,凭借幽默荒诞故事《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一举成名;38岁,发明的剪贴簿获得专利。他交友广阔,与海伦·凯勒、尼古拉·特斯拉等名流交情颇深。
49岁,开设出版公司发行自己的作品,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65岁,旅居欧洲近十年后重返美国,相继发表了多部锋芒毕露的时政作品,被推至文艺领袖的位置。
75岁,马克·吐温逝世。
马克·吐温一生著作颇丰,以幽默讽刺的语言写透社会现实,其作品融合民间幽默与严肃文学,开创了一代文学新风。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
2006年,他被美国著名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译者简介

黄天怡
武汉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系学士,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硕士。
曾担任张艺谋、林兆华、朱哲琴等多个国际级项目的执行导演、舞台监督与制作人,现象级黑马电影《驴得水》的出品人、制片人。
2018年起跨界成为专职译者,现为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
目錄
导读 把火焰放入大河??01
第一章 好地方和坏地方??001
第二章 汤姆·索亚帮??007
第三章 真的有阿拉伯人和大象吗???016
第四章 毛球给我算命??023
第五章 老爸重新做人??030
第六章 一通臭骂??036
第七章 我想出了好主意??047
第八章 与吉姆结伴??056
第九章 暴风雨和小木屋??072
第十章 碰蛇皮带来的霉运??079
第十一章 扮女孩打探情报??084
第十二章 夜探遇难船??095
第十三章 救援强盗??106
第十四章 所罗门不是聪明人??114
第十五章 浓雾?121
第十六章 错过开罗??130
第十七章 格兰杰福德一家??142
第十八章 可怕的世仇??156
第十九章 我们遇上了国王和公爵??173
第二十章 各显神通??185
第二十一章 莎士比亚与悲剧??197
第二十二章 私刑与马戏??214
第二十三章 “皇家异类”??223
第二十四章 新的坏主意??232
第二十五章 做作又肉麻??242
第二十六章 差点露馅儿??255
第二十七章 钱袋留在了棺材里??269
第二十八章 把真相告诉玛丽珍??278
第二十九章 真假继承人??293
第三十章 金子救了坏蛋的命??308
第三十一章 吉姆被卖了??313
第三十二章 我成了汤姆·索亚??326
第三十三章 两个骗子的下场??334
第三十四章 找到吉姆??346
第三十五章 “合规矩才是最要紧的”??355
第三十六章 设法救助吉姆??364
第三十七章 到底有几把勺子??372
第三十八章 悲伤题刻??381
第三十九章 最后关头??391
第四十章 漂亮的逃遁??400
第四十一章 “鬼都没这么聪明”??408
第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417
第四十三章 眼下的结局也不错??428
马克·吐温年表??431
內容試閱
导读 把火焰放入大河

泥石流与奠基石

马克·吐温可说是大家最熟悉的美国文学家。中学课本曾收录的《竞选州长》让我们认识了这位大文豪,作家在这个短篇里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讽刺功力,如同夏日骤雨,毫不留情地冲掉文明的虚伪,暴露出现实的荒谬。也因此,老舍将马克·吐温称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兰霍恩·克莱门斯,1835年出生在密苏里州。从小在密西西比河畔长大的他对这条大河有着深厚的感情,据说正是年少时做领航员的经历才催生出了马克·吐温这个笔名。河畔小镇哺育了他,也成了他钟爱的舞台。1876年,他以小镇为背景,结合自己和朋友们的童年回忆,创作了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塑造出了文学史上最经典的调皮小男孩形象之一—汤姆·索亚。热爱冒险、向往自由、挑战权威的汤姆·索亚唤醒了很多人的童年回忆,深受规矩所苦的“好儿童”们对他狂野不羁的生活方式羡慕不已。而这本书里还有一个人,他比汤姆更自由,更随心所欲。与他相比,就连汤姆都显得“循规蹈矩”。他就是“坏孩子”哈克贝利·费恩。
哈克贝利·费恩没有妈妈,爸爸是个酒鬼。无人照看的哈克以大木桶为家,整天漫无目的地在镇上游荡。因为他不必上学,汤姆这样的调皮孩子便羡慕起了他。没着没落的流浪生活在汤姆他们看来却是自由的象征。马克·吐温笔下的哈克虽然穿着破烂,没有受过教育,十分调皮,但他有着跟普通孩子一样的好奇和纯真,也有着一颗善良温柔的心。由此可见作者对这个角色怀着深厚的爱与同情。《汤姆·索亚历险记》出版后,马克·吐温便决定为哈克单独写一个故事。就这样,1884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问世了。
这本书的出版犹如往当时的美国文坛扔了一枚炸弹。据《波士顿文抄报》报道,当时马塞诸塞州康科德公共图书馆委员会迅速做出决议,《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书不得上架,因为委员们认为此书非但不好笑,用语更是粗俗不堪,只适合给贫民窟的人看。更有许多文学评论家对这部作品做出了严厉的批评。甚至直到1905年,纽约州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都还不肯让这本书进入馆内。
但是这些评价并没有打垮咱们的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甚至乐滋滋地对编辑说:“他们把哈克评定为垃圾,说只适合拿给贫民窟的人读,这话能让我们再多卖个两万五千册!”
为什么这本书会在当时引发如此大规模的批评呢?
《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问世的19世纪中后期正是美国文学从浪漫主义文学向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转型期。浪漫主义文学最早诞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发展到巅峰。法国文豪雨果于1862年发表的小说《悲惨世界》就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美国文学本就受到西欧文学的深远影响,因此浪漫主义文学也成了当时美国文学界的主流。然而,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美国的文学创作者们渐渐对讲究精致语言、大量使用象征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提出了质疑,他们希望能以更贴近现实的手法来记述真实的生活。从这个意义来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确有筚路蓝缕之功。
首先,哈克贝利的故事完全扎根于马克·吐温最熟悉的环境。作者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细致的观察,将密西西比河畔的风土人情勾勒得栩栩如生。除此之外,他还别出心裁地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借哈克的嘴,用“口述”的方式来讲故事,并假设哈克在讲故事时会去模仿他所看到的人、听到的话,由此非常自然地加入了各地方言。为此,马克·吐温特意在开头添加了一份说明:

本书使用了多种方言……这几种方言土语既非本人编造,也不是靠猜想写就,而是本人煞费苦心,凭借自身对这几种方言的熟悉和深入理解,还原而成。

这样一来,这部作品就变成了一部美国风情浓厚的“电影”,读者不但能看到极具特色的景物,还能听到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人们独树一帜的说话方式。这样的创作手法带来的最大感受便是“鲜活”,读者从书中看到的是有温度的人和生活。但是,鲜活必然也包含丑陋与肮脏,就像其中所描写的风景:

接着,舒服的小风来了,从远处吹到我们身上,真凉快,好清爽啊,还带着一股树林和花朵的香味。不过有时候也不香,因为有的人会把死鱼到处乱扔,针嘴鱼什么的,烂了以后特别臭。

写花香,也写鱼的臭味,正是这种粗粝的真实令当时的文学评论家们大感不适,纷纷形容马克·吐温的作品是“泥石流”。不过,也正是这些特点成就了这部“奠基之作”。海明威曾说:

所有美国现代文学都是从这部作品而来……这是美国最好的作品,是美式写作的源头,此前没有这样的作品,此后也没有哪部作品能与之比肩。


健全的心智与扭曲的意识

说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人们大多会想到“废奴”“改变种族歧视”等。那么在奴隶制早已废除的今天,我们阅读本书还有什么意义呢?
马克·吐温曾说:

比起训练不良的意识,一个健全的心智是更优秀的向导……我的作品让健全的心智和扭曲的意识相互碰撞,结果意识被打败了。

这句话点出了本书的核心矛盾,即哈克的“心智”与社会的“意识”之间的矛盾。
所谓的意识,我们可以理解为宗教习俗、规范等所谓“文明人”的那些讲究;而“心智”则是人的真实感受与直觉。马克·吐温希望人们不要因陈规陋俗的绑架而失去了真实的感受能力。他呼唤人们回归有血有肉的生活,倾听内心的声音,而不是以外部规则作为唯一的判断基准。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有很多来自不同阶层的白人角色,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社会宗教规则为准绳来衡量是非对错。比如那位虔诚的牧师,会自己出资建造教堂,但依然会把逃跑的黑奴像狗一样锁起来。又比如被哈克视为女神的玛丽珍姑娘,勇敢温柔,但依然会同意卖掉黑奴。他们都有自己善良的本性,但也都无法逃脱时代的局限—把奴隶制视为理所应当。
但是哈克不一样。他的教育缺失反而让他自己的真实感受未曾湮灭。在与黑奴吉姆结伴漂流的日子里,哈克始终能感受到“心智”与“意识”的冲突。在木排上,哈克能直观感受到吉姆对家人的思念和悲伤。这一体验与他从社会上习得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因此哈克说:

吉姆坐在那儿……他在想他的老婆孩子……他很难过,很想念家乡……我相信吉姆是很关心他的家里人的,和白人一样。听着有些不大可能,可我觉得真是这样。

故事发展到后来,哈克认为必须写信去告发吉姆,但内心真实的愧疚感却令他坐立难安,他说:

我继续胡思乱想,想着想着,就想到了这一路上的情形:我们沿着河往下,吉姆一直陪在我身边,白天也在,夜里也在。有时候我们披着月光,有时候遇到暴风雨,总之,我们一直在漂流,聊着天,唱着歌,一起大笑。
不知怎的,我想不出一点恨他的事,反倒是想起了不少别的事情。……他总是叫我“亲爱的哈克”,经常安慰我,只要是他想得到的事情,他都会帮我做。他一直那么善良。……这时,我眼睛往下一瞥,看到了刚才写的那封信。

最后哈克是怎么做的呢?在这里我还是保留一点点悬念吧。
总之,究竟是心灵的直觉重要,还是宗教与社会的教化重要,这是马克·吐温希望探讨的问题。他要说的不单单是废奴,也不单单是对种族主义的批判,更是呼吁真实人性和人类情感的回归。正如鲁迅所说:“向来如此,便对么?”指引哈克挣脱社会观念束缚的不是虚幻的“良心”,不是超越时代的“正义感”,而是他跟吉姆相处带来的真实体验。
现代社会已经告别了奴隶制,因此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荒谬,感到不可思议,但那只是因为我们跟随历史的车轮,站在了“上帝视角”。可实际上每个历史时期都存在需要更新的观念。而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跟故事里受限于时代的人们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陈旧的观念带给我们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它们往往已经内化成了你自己的标准,在不知不觉中指导你的行为。就像哈克,即使没有人在身边审判他,他依然会审判自己。所以马克·吐温才说,我们需要找回“健全的心智”。我想这就是这部作品永恒的意义。


幽默大师

我们都知道马克·吐温是文学界著名的幽默大师,他写的故事素以诙谐风趣见长。其实他在当年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著名的脱口秀演员。准确地说,当年还没有真正的脱口秀(或称单口喜剧)这样一种表演形式,马克·吐温只是以“演说家”的身份进行活动。但是根据当时的报道,他的演说实际上就是单口喜剧。那时美国许多著名的绅士俱乐部都付费邀请他前去演说,并盛赞其演说幽默风趣。十九世纪末,就连英国的绅士俱乐部也风闻马克·吐温的盛名,邀请他前去演说,并授予他荣誉会员的称号。该俱乐部还专门告诉马克·吐温,获此殊荣的只有三位绅士,其中一人是威尔士亲王。对此马克·吐温的回答是:“(能跟我并列)他肯定很高兴吧。”由此可见,咱们的大文豪真的是很顽皮。
关于脱口秀表演,最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笑话的界限”。有的观点认为,一些事是不能拿来开玩笑的,否则就是一种逾矩和冒犯。但在一些脱口秀大师的眼里,任何事都可以拿来开玩笑,万物皆可用来写段子,唯一的判断标准是是否足够好笑。虽然我们未能有幸见识到马克·吐温当年精彩的脱口秀,但从他的作品来看,我想他肯定同意后一种观点。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马克·吐温用来开玩笑的全是当时社会的禁忌:奴隶制、宗教、正义、君主权威……尤其是宗教。这一点我们中国读者的感受也许不会那么深刻,但是对有着深厚宗教传统的美国国民而言,书里那些拿宗教开的玩笑可以说让人如坐针毡。比如马克·吐温写哈克喜欢一首赞美诗,前面写这首赞美诗多么“温暖、快活、动情”,但后面笔锋一转,点出哈克喜欢它的真正理由是“一般唱这首歌的时候礼拜就要结束了”。类似这样漂亮的包袱在本书中不胜枚举。
马克· 吐温还擅长用幽默的笔法写悲惨的现实。他写哈克在寡妇家吃晚饭,对餐食发表评论:

非要说的话只有一点不好:它们都是分开做的。我原来老吃剩菜,就跟这种做法不大一样。剩菜桶里所有吃食都混在一起,还泡着点汤汁。我觉得那样更好吃。

可怜的哈克从没吃过正经饭菜,但却像美食家一样,一本正经地对寡妇家“分开做”的餐食提意见,让读者不禁感到又好笑又心酸。包括作者写哈克后来被老爸捉走,关在森林小屋里过着半软禁的挨打日子,哈克说:“我也就习惯了这种日子,甚至还有点喜欢—要是不被皮带抽就更好了。”拿不幸来调侃,在悲惨里融入幽默,马克·吐温用这样的笔法,把故事的讽刺意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最大的幽默,就在于整个故事颠倒的价值观,也就是前文我们所提到的“心智”与“意识”。没有受过教育、出身卑贱、小偷小摸的哈克,在故事里却是唯一一个看穿虚伪、执行真正的“正义”的人。而那些所谓的“文明人”,却一个比一个刁钻愚昧。故事不断在一种错乱的氛围中推进,一方面是哈克自认为的“干坏事就要干到底”,另一方面却是他通过这些行为展现出的金子般的心。读者不禁会思考:究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粗俗,什么又是文明?

鸿沟上架起的小桥

前文提到过本书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方言,它造就了原著,却难住了译者。方言俚语是一道翻译工作极难跨越的鸿沟。首先,方言本就不可译;其次,即使是当代美国人,阅读本书也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因为跨越一百多年,很多方言都已发生改变,成了过去的语言。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在翻译时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本书以哈克第一人称为视角,因此它不但是带有“口述”意味的故事,更是“哈克的口述”。哈克作为一个没受过多少教育的贫穷少年,其语言是具有一定特色的。因此在翻译时,我尽量避免使用艰涩、深奥、难懂或是带有“文人气息”的词汇(例如成语),而选用更贴近哈克身份的、具有口语化特点的词汇。这是本故事翻译的一个最根本原则:文字必须符合哈克的身份,因为是他在讲述这个故事。比如从哈克嘴里说出来的大河风光:

我躺在船里好好歇了一会儿,望着天空—上头一朵云也没有。在月光下躺着看天,天空显得好深好远啊。我以前都不知道。还有,原来在这样安静的夜里,能听到那么远的声音!

翻译这段时,我没有使用类似“万里无云”“深邃无垠”这样的词语,而是尽量贴近原文,用直白朴素的语言描绘风光。此外还加入了一些连词和语气词,以加深语言的口语化特点。
其次,虽然无法还原方言,但是风土人情是可以还原的。因此,我在细节上尤为重视保留原味,尽量避免“同化”原则,例如物品的名称,船舶的描述,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等等。我还用了大量的注释帮助读者构建生动的画面。比如有一段是哈克在跟小姑娘吹牛,他提到了一个词语叫“congress water”,直译过来就是“国会水”。什么是国会水呢?经过查阅资料,我才明白这里的“国会水”指的是“国会矿泉水”。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矿泉水是很现代的东西,但其实早在哈克所处的时代,矿泉水就已经是常见的日用品了,甚至由于当时自来水的卫生状况还很不过关,居民更习惯把矿泉水当成日常饮水。虽然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单词,但若是错过,整段对话就会多少有些令人摸不着头脑。
又比如哈克他们来到一个小镇,对布道营会的描写是这样的:

半小时后我们到了。我们走得满头大汗,因为那天天热得要命。方圆二十英里的人都来了这布道会,得有一千多人吧。林子里到处拴着牛车和马车。牛马在车子自带的饲料槽里吃着食,跺着蹄子赶苍蝇。林子里有不少竹竿搭出来的棚子,棚顶盖着树枝,里头有人卖柠檬水和姜饼,还摆着成堆的西瓜、嫩玉米等水果蔬菜。
布道也是在这样的棚子里进行的,只不过棚子更大,容得下更多的人。长凳是用竖着劈开的圆木做的,圆的那面钻上孔,把棍子插进去作凳子腿。这种凳子没有靠背。布道的牧师站在棚子一头的高台子上。女人们都戴着遮阳帽,有的穿着毛麻混织的连衣裙,有的穿着格子布连衣裙,几个年轻姑娘则穿着印花裙。有的小伙子光着脚,有的小孩浑身上下只有一件亚麻短衫。几个老太太在织毛衣,还有些年轻人在悄悄地向姑娘们献殷勤。

这是一段近乎于地方志的描写,忠实地重现了当年的典型场景。为了翻译这段看似简单的内容,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将里面谈到的饮食、家具的形制与人们的着装一一落实,务求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也要准确还原。
最后是人物对话。故事里的人物对话是全书亮点之一,靠着对话,作者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对话深具美国人的口语特色—散碎,没有正常的语法和结构。因此在翻译时,为最大限度地保留这种特色,我没有采用逐词翻译法,而是根据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对语序、用词等进行了大量的调整,以求呈现出谈话的气氛,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翻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实非易事,大量失传的方言、俚语、专有名词甚至各种故意拼错的单词……第一遍通读下来真有些头晕目眩。但是随着翻译工作的推进,通过查阅资料、抽丝剥茧,我眼前的画面变得越来越清晰,故事的内核也逐渐变得触手可及。
我希望我的译本能在中国读者面前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炽热故事。它带着密西西比河畔夹杂着花香和臭鱼味儿的风,带着夏天潮湿的温度,带着筏工们的吆喝与船橹出水的声音,一脚一个泥印地向你走来。你会看到它的破烂衣衫,也会看到衣衫底下露出的污垢和红疹,更会看到它纯净的笑容和眼睛里的星星。你将回到一百多年前,那个叫哈克的小男孩会牵起你的手,跟你讲他的故事,也许他还带着几分羞涩。渐渐地,你仿佛还能看到那个站在哈克背后、满脸笑容的大胡子,正是他怀着一颗顽皮又温柔的心,带着我们走进这一场大河之上的冒险。


黄天怡
2022年7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