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本书追溯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让读者了解其发展的根本动因。
本书讨论了如何引导舆论,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迷雾。
本书讨论了正能量的建立,弘扬了正确的历史观。
|
內容簡介: |
历史虚无主义是发源于西方的一股社会思潮,近代传入中国以后逐步演变为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错误的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解构主流价值观,严重威胁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本文从历史、理论、方法三个层面或维度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批判,从学理上进一步认清这种错误思潮的历史来源、理论基础、现实危害,有助于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有利于从意识形态方面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關於作者: |
范文文(1991—),山东临沂人,2019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曾主持福建省教育厅、贵州省教育厅等地厅级课题3项,在《凯里学院学报》《改革与开放》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
目錄:
|
目 录
绪 论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梳理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历史虚无主义相关概念及理论阐释
一、虚无主义内涵及分类
(一)虚无主义内涵
(二)虚无主义分类
二、历史虚无主义概念内涵和特点
(一)历史虚无主义概念内涵
(二)历史虚无主义特点
三、历史虚无主义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一)理论基础:唯心史观
(二)方法论:形而上学
第二章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与演进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与传播原因
(一)近代中国的落后与发展迟滞
(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渗透
(三)发展过程中的负面问题和效应
(四)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和传播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演进与流变情况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肇始(20世纪20—30年代)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再兴(20世纪80年代末)
(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演进(20世纪90年代)
(五)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流变(21世纪)
第三章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与危害
一、历史虚无主义表现与传播特点
(一)历史虚无主义表现
(二)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特点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一)扭曲历史观
(二)影响政权稳定
(三)消解“四个自信”
(四)解构主流价值观
第四章 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与应对
一、历史虚无主义批判原则
(一)政治性
(二)实践性
(三)理论性
(四)斗争性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应对
(一)加强理论学习研究
(二)治理新兴网络媒介
(三)加强“四史”学习教育
(四)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五)坚持历史辩证法
(六)坚定“四个自信”
第五章 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经验与启示
一、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经验
(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立场
(二)开展学理研究,提高批判能力
(三)严肃党纪国法,加强法治建设
(四)加强思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五)加强网络治理,引导网络舆情
(六)强化价值导向,引领社会思潮
二、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启示
(一)坚定政治立场,敢于亮剑交锋
(二)开展红色教育,注重实践养成
(三)加强历史教育,建构政治认同
(四)健全机制体制,形成强大合力
(五)运用科学方法,实现破立并举
(六)强化舆情管控,弘扬社会正气
结 论
一、汲取历史经验,反对和平演变
二、尊重历史文化,涵养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绪论 (节选)
历史虚无主义是发源于西方的社会思潮,近代传入中国以后逐步演变为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错误的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试图解构主流价值观,严重威胁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本书从历史、理论、方法三个层面或维度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批判,从学理上进一步认清这种错误思潮的历史来源、理论基础、现实危害,有助于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有利于从意识形态方面维护国家安全,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问题提出
“虚无主义”是一个舶来词,起源于西方古典哲学发达的德国,故有学者把“虚无主义”视为“德国现象”。唯心主义哲学家雅各比最先提出和使用了这一概念,“虚无主义” 意为否定人生、否定存在,后来尼采等人又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解读,消解传统的虚无主义色彩更加明显。这些学者用西方现代性推崇备至的理性精神,否定历史传统和道德原则,推翻历史逻辑基础,否定人的基本价值,使人在理性精神面前陷入动摇、极度空虚和虚无的境界。尼采提出:“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 因此,在西方哲学界,“虚无主义” 是指人的信仰丧失状态下的悲观绝望的生存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虚无主义经过流变和发展,形成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分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