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8.2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78.1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98.6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6.4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66.6
|
編輯推薦: |
★30余篇诗意散文,记录普通人寻常人生的行与止,剖白跋涉者一路蹒跚的思与叹。
作者朱湘山以思考者的身份凝望大千世界,在游走中感知人生,并以深情的笔触,将沿途的发现与新奇,心中的敏感与追问缓缓写出。书中没有生活的琐屑悲凉、人生的浮华可笑和旅途的迷茫动荡,有的只是平凡人经历漫漫人生路后通达的云淡风轻。
★本书饱含历史与文化的厚度,带有浓郁的怀旧气息。
书中的文章大多是作者在行走中尝试以文学的方式对现实、历史和文化进行思考记录之后创作的,每篇文章,每句吟唱,都是作者悠悠经年后的告白。不论是写久远的历史与文化,还是写亲人与故乡,读者都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对历史的探索,对生命的歌唱和对人性的修斫。
★作者立足于当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捕捉自身生命中与万象、与诗意不期而遇的动人时刻。读他的散文,有如走进生动鲜活立体的诗意画卷,穿越时空,纵横开阖。
★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梅国云、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洁 作序推荐。
|
內容簡介: |
本书既是一本有着诗歌和小说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带着浓郁怀旧气息的“沉思录”。全书分为五部分:《金樯橹》《山中月》《天堂草》《青未了》《星河梦》。各个部分之下,是一篇篇能经得起大浪淘沙、被时光悄然打磨过的经典美文,每一篇都有一个让人亮眼的诗意标题,每一个字都值得我们含英咀华。作者立足于当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捕捉自身生命中与万象、与诗意不期而遇的动人时刻。读他的散文,有如走进生动鲜活立体的诗意画卷,穿越时空,纵横开阖。不论是写久远的历史与文化,还是写亲人与故乡,我们都可以看出他对于历史的探索,对于人性的修斫。
|
關於作者: |
朱湘山,笔名丹峦,豫籍海南人,毕业于荆州师专、华中师大中文系和湖北成人教育法学专业,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任职于国营五二五厂、荆门市人民检察院和海南省公安厅等单位,有作品见诸报刊媒体并在国内征文中多次获奖。作品见于《长江丛刊》《大江文艺》《检察日报》《人民检察》《当代检察官》《湖北法制报》《海南日报》《海南公安报》《海南农垦报》《荆门日报》《荆门晚报》及《收获》客户端和中国作家网等,作品入选高中语文试题和多种散文年选及精选,公开出版散文集一部。曾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先进个人”称号,立二等功一次,现定居海南省海口市。
|
目錄:
|
写在前面 梅国云
序 张 洁
第一辑 金樯橹
金樯橹 002
布衣 015
水乡变奏曲 034
在河之洲 046
犹怜草木青 055
乌蒙雨 062
第二辑 青未了
曲阜怀古 072
声声慢 081
海岸线 090
浮沉之叹 099
青未了 109
疑是故人来 116
东莱遗韵 127
第三辑 山中月
纪山之南 138
山中月 150
芦花似雪 162
八千里长路 171
馨香如故 179
莫愁光阴诗卷里 184
第四辑 天堂草
天堂草 190
阳关道 201
浊酒一杯家万里 210
曾是惊鸿照影来 218
达来呼布的夜 224
杏花疏影里 231
金陵之书 239
春风洛城 250
但见故乡远 260
第五辑 星河梦
高隆湾 272
星河梦 279
寂寞乡村 286
山海缘 294
碑 石 301
沧海归去 312
天涯苦旅 322
后记 334
|
內容試閱:
|
莫愁光阴诗卷里
一
又一次来到莫愁湖畔。
阳光透过湖岸垂柳的缝隙,金子般地落在水里,也把天空的颜色投射到湖面—那是一种贵族气的淡蓝,温润而又傲慢天空有着童话一般的神秘高远和无尽辽阔,几缕淡云恰似淑女照相时不经意抖动的轻纱,带出一种说不清楚的妩媚和诗意。
走过花草掩映的栈桥,莫愁古村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顺着一条小巷缓慢独行,一种暌违久矣的幽静诗意就扑面而来:刚下过雨,石板上还有积水,整条小巷像是镶嵌了无数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见逝去的光阴和走丢的故事,以及,往昔的苍凉和眼前的繁华……
沿着一条不长的小巷,我慢慢地走着,我不知道何时才能从小巷的这头走到终点。我走得很是缓慢,迟重的双脚踩在路上面,像沿着记忆的小巷重新走过自己的人生。
小巷里十分安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木制门楣被岁月打磨出凝练的柔光,古铜色的门环流淌着岁月的痕迹,充满水墨情调的民居建筑,全都整齐地坐落在古老的石头巷子两边。远远望去,既是一座厚重素朴的村落,又像一座民居建筑博物馆。古朴典雅中
又不乏自由洒脱的质感和厚重。
一只小花猫睡在门口,半天才懒懒地叫上一声。我静静地从它身边走过,不必惊动这里的每一寸光阴,也不必让喧哗的心事惊碎这难得的静谧。任微风拂过,任阳光洒落,于无声中静看花开花落,时光老去。
二
2 000 多年来,围绕风景名胜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以及《阳春白雪》和阳春台、白雪楼等,在古郢荆楚,流淌着很多美丽哀怨的故事,也伴随着钟祥人的乡愁记忆。
正是在这种乡愁记忆中,时光和时代前行的步伐隐隐可见。
荆楚多诗情,很多地名的保留,都会留下一些模糊的记忆。这记忆,足以唤起人们的想象,唤起怦然心动的文化灵气和画面感。
今天,历史的古村风月只能靠想象复活。在这样的想象空间里,依然透露着历史执拗的骄傲和文脉的延伸。汉语的美感即在于遐想空间的无限扩展,而“莫愁村”这三个字,早已穿透历史的拘谨,从桃花片片的古村里飞出,落在古朴巷口的青石和柔软的阳光里,落在莫愁古村的美好遐想中。于是,若干我熟悉的旧时光在这里得以保留、收藏,如同风干的标本。
我踏着一块一块的石板往前走,中果园、韩家街、古楼坡、子胥台……一个个熟悉的地名从我的脑海闪过,像黑白水墨画面般历历在目。那些台阶,那些窗格,那些木门的背后,都有我无法看透的岁月苍茫,当每天第一缕阳光照进小巷的时候,门窗里就会飘出缕缕青烟,会听到老人的咳嗽声和儿童的读书声,会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对着镜子的叹息……
我还想看到拐角处的那家充满诱惑的东方红照相馆。照相馆里的摄影师是一个我十分熟悉的女士,她的丈夫是与我很要好的农场的书记。我和太太的第一张合影照还是那位女士免费为我们拍的,那照片至今还留在我家的影集里,可惜摄影师的丈夫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我每次经过那个地方,都会想到那个金桂飘香的秋天,想到那位笑意盈盈的女士。当时,我还是一个在校的学生。
眼前小巷呈现给我的,只有它的寂寞和静谧,并且,它只是后人凭记忆复制的产物,真正的老街旧巷早已不复存在了。坐在小巷冰凉的石板上,我想到一位诗人的话:“在涛声中唤你的名字 / 而你的名字 / 已在千帆之外 / 潮来潮去 / 左边的鞋印才下午 / 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
一时间,我的内心充满失落,泪水模糊了双眼。
三
在莫愁村一个幽深的巷子里,当地一个诗人开了一间工作室,不远处还有一条文艺长廊,墙角的藤蔓摇曳着“庭草无人随意黄,落叶满地不开门”的伤感。
一个高大的戏台赫然立在眼前,虽然朱颜尽改,斑驳破碎,但又明明白白地透出高高在上的威严。戏台的旁边是一座青瓦覆顶的老房子,房前有几棵槐树修禅悟道般静默着,也有一些枯草样的藤蔓,在黑瓦灰墙的院落间攀爬附着。卷枯萎缩的叶子间,隐隐长出新绿色的青藤,院里是清一色的老式座椅,直觉告诉我,这是一家茶馆。
一株高大的香椿在风中呆立,枝条上都是春雨过后才站上去的嫩芽。这样的嫩芽是一种绝佳的食材,可以用来炒蛋。在钟祥的很多家庭里,春天的餐桌上都会有相同的一道菜:香椿炒蛋。但这株茶馆边的香椿,它的嫩叶居然无人采摘,被遗忘的美味挂在梢头,像埋没的诗情隐身于市,一任雨打风吹去。
时过境迁,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数字化时代,绝大多数老茶馆已经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是西餐厅和咖啡馆。因而,眼前这座老茶馆才像一具历史的活标本那样,吸引了游客的目光—当我要离开的时候,我发现,好几个穿摄影背心的人正捏着单反相机来来回回拍个不停。
老茶馆两面临街,青砖加木质结构的墙壁斑驳晦暗,如同抽象派的油画;屋舍宽大,地面却是一如既往的青砖铺地,临街的两端,木制的板门一块一块地抽下来。屋子正中,顶上是一扇天窗,春天的阳光就从这些地方漫进茶馆。几只白炽灯亮着,灯光昏暗而多余。像那些年代久远的老茶馆一样,这里也必不可少的有一口老虎灶,上面摆放着几只烧水的大铁壶。只是喝茶的人寥寥无几,茶炉上也没有冒着热气的大茶壶。
靠里间的一张桌子后面,茶馆老板正悠闲地坐在一张竹编的椅子上养神,他的旁边,放着一本颜色有些发黄的书。见我走进去,老板立即站起来笑脸相迎,问我:“要壶茶吗?”说话间,我再次看到了那本书,那是一本洛夫的诗集,书名《烟之外》。我问他:“你喜欢写诗?”老板笑笑,露出一口发黄的牙齿说:“早年出过一本诗集,现在已经不写了。”
交谈中得知,老板早年也是学中文的,在市里一家文化机构上班,后来恋上这里的环境,和朋友投资办了这家茶馆和文化长廊,定期接待一些文化社团在这里举办的活动,虽然效益一般,倒也乐在其中。
四
离开茶馆,游人开始增多,古村落的各个店铺开始了一天的繁忙,叫卖声不绝于耳。在村口的树下,几个游客围着一位老人不停地拍照,老人光着膀子,抡着木槌不停捶打着木墩上的大块麦芽糖,从他身上不时涌出浑浊的汗水。木槌落下的声音,仿佛历史深处的回声。走过一家家店铺,似乎听到了一座古村和一种生命存在方式的空寂与无穷无尽。
于是,寂寞的小街开始亢奋,一切似乎与飘浮在莫愁湖畔平稳古朴的空气不相和谐,然而它却是变革中古城活力延伸最真实的一个部分。
徘徊在莫愁村的街巷中,我似乎回到了后山的村庄里,落日、黄昏、小河、流水,不再是高高的城墙,也不再是木板墙的缝隙,眼前是满树的梨花,拨开花枝,能看到小桥流水、竹篱茅舍,能伸手触摸到真实的乡愁。
或许,文化之旅已经叩响古村的大门,古村正待敞开诗意的胸怀。
走出巷口,一阵风从湖面吹过,卷起片片梨花和墙头上绿色藤蔓的新叶,扑面而来的是春草的气息。湖上的游船已经靠岸,空中飘起了细雨,几个少女撑着红色雨伞袅袅婷婷走过古桥,风吹起她们的红裙,如同雨里一道夺人眼球的闪光。慵懒的小花猫不见了,它迅速窜进临街的店铺,躲在了门板的后面,睁着亮亮的眼睛,和游人一起欣赏着莫愁光阴的诗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