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李浩学术文集·流声:中国姓名文化

書城自編碼: 392318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李浩
國際書號(ISBN): 9787224150346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8.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工程机械手册——农林牧渔机械
《 工程机械手册——农林牧渔机械 》

售價:HK$ 457.7
夜幕之下(5、6套装)
《 夜幕之下(5、6套装) 》

售價:HK$ 126.5
国际艺术品市场A-Z:风俗、习惯和惯例的基本指南
《 国际艺术品市场A-Z:风俗、习惯和惯例的基本指南 》

售價:HK$ 78.2
忧伤的群岛:查戈斯人的流散与抗争
《 忧伤的群岛:查戈斯人的流散与抗争 》

售價:HK$ 90.9
现代自建小别墅VR效果图 实用的自建小别墅指南 帮你解决设计难题
《 现代自建小别墅VR效果图 实用的自建小别墅指南 帮你解决设计难题 》

售價:HK$ 156.4
语义学(下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语义学(下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156.4
迷人的珊瑚礁(迷人的科学丛书)
《 迷人的珊瑚礁(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24.2
夜幕之下.5:极恶都市
《 夜幕之下.5:极恶都市 》

售價:HK$ 63.3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1.8
《历史学家的技艺》
+

HK$ 119.6
《新史学(第十六卷) 历史的尘埃:微观历史专辑》
+

HK$ 52.5
《唯物史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1919-1949)》
+

HK$ 79.2
《钱穆:中国史学发微(一部探索中国历史原委的史家经典)》
+

HK$ 485.6
《《左传》全文通识读本(全6册)》
+

HK$ 186.4
《风尚、社会与风雅:十八世纪东西方的共时性》
編輯推薦: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著名学者李浩学术代表作
“中国好书”入选图书
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与信息时代碰撞之下
汉语姓名的文化基因
以大历史视角,透视传统姓名学
重新阐释姓名文化
內容簡介:
本书作者从汉语姓名的起源、姓名的构成、命名的方式、姓名文化的内容、人工智能时代姓名文化的新功能以及姓名文化的价值等几个侧面,移形换步,透视汉语姓名中所积淀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作者敏锐地关注到姓名符号在当下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与微妙变化,将人们习焉不察的各种称谓和识别方式与姓名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学理性考察,遂使得本书与坊间已有的姓名读物有了明显的区别。
關於作者:
李浩,陕西靖边人,现为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等。著有《唐诗的文本阐释》《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摩石录》《唐园说》等学术类著述。
目錄
引论1

第一章姓名的起源16
一、姓名的含义19
二、姓名的产生21
三、姓名的复杂性31

第二章姓名的构成52
一、姓辨血缘55
二、氏别贵贱80
三、名以正体86
四、字以表德99
五、号以美称107

第三章命名的方式137
一、命名方式的多样性139
二、根据字义命名146
三、根据字形命名152
四、根据音韵命名155

第四章姓名文化的内容160
一、姓名民俗161
二、姓名传统176
三、姓名文学187
四、姓名与名章艺术216
五、姓名与学术研究221
六、姓名学史研究述要241

第五章人工智能时代姓名文化的新功能251
一、数字技术类252
二、生物技术类256
三、加密技术类261
四、姓名大数据262

第六章姓名文化的价值269
一、肉身生命的人文徽号271
二、缩微的博物馆和档案馆278
三、文化心理的折光镜288
四、指号功能的转型300

主要参考及征引文献308

陕版后记313
第一版后记315
第二版后记317引论引论
內容試閱
自序

姓名是人类社群组织中个体的识别性符号。
人类早期的姓名符号具有很强的区别性作用。对于某些阶层的成员,姓名甚至是个体的唯一性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个体可能被赋予多种称号,不同的个体也可能会有类似甚至完全相同的称号,于是姓名的唯一性被破坏,姓名的区别性功能被减弱,但它的丰富性、复杂性、人文性、技术性却在不断增加。
进入现代社会,由于社会交往量的增加,社会管理需要对个体成员的流动进行精准的统计和管理。依靠传统的姓名,只能做模糊的统计和管理,但现代组织利用各项专门科学和技术的进步,通过对个体姓名的精细标注和系统处理,形成了个体区别和识别的一系列新方法和新技术,于是姓名的民族性在减弱,而时代性、普适性、技术性在迅速增加。
当前,世界各国都可以通过姓名的数字编码、生物特征识别、基因与化学识别、感应与光学识别等技术,实现对人类个体唯一性的精准标注、编辑和跟踪。传统的隐姓埋名、改名换姓已全然达不到隐遁的目的。在电子探头和虹膜扫描仪面前,更换衣服与换马甲都没有用,易容与换肤也未必能逃脱追踪。从理论上说,传统姓名的作用在不断减弱,人工智能时代的个体能够在全球畅行无阻,精准便捷地获得各种贴心的服务,其实依靠的不是识别文字书写的姓名,而是通过搜索姓名文字和字母后台的那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大数据系统。
宇宙大爆炸之后,由爬行动物演化而来的智能生命的人属分支是如何获得群体徽号姓氏,并进而被赋予每个个体的区别性符号?又是如何形成超人文的数理编码、遗传数据?未来人类的姓名是否会消失?机器人是否会有姓名?硅基生命未来是否不需要姓名,仅用数据编码或体纹特征来识别?随着奇点临近,大数据滞涨,姓名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有何新特征和新作用?这是笔者在阅读传统姓名文献、关注姓名古今变化现象时所思考的一些问题,读者朋友如对这类问题也感兴趣,就请随我开始这一趟姓名文化之旅吧。

坊间的姓名学和姓名文化读物已经不少了,仅以汉语姓名文化来说,诸如萧遥天先生的《中国人名的研究》,爬梳钩稽,资料富赡;纳日碧力戈先生的《姓名论》,尝试从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观照姓名现象,独出机杼,新意不少。其他专题著作更多,如姚薇元先生的《北朝胡姓考》,林宝撰、岑仲勉校记、郁贤皓等整理的《元和姓纂》(附四校记),不仅仅是姓名学,同时也是古代文史研究的案头书。我在撰写本书过程中及上一版修订中已经吸收了不少,在相关叙述中也向他们表达了致意。
既如此,我为什么还要写这一册小书,并不断地修改增订呢?
首先,本书的写作缘起是很早以前的事。我在本书三联版后记中已经如实交代,本书原稿应该是我著述生涯中成形的第一部书稿。当时是应一部丛书编委会的邀请,按照丛书的体例编写的。彼时处于改革开放前期,文化建设也像一个基建工地,大干快上,但整体都比较粗放匆忙,包括本书在内的文化类著述,也留有那个时代的一些痕迹。随着时代的推进,本书也与那个时代一样逐渐淡出。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的文化热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热方兴未艾,本书的三联版推出后引起各个方面的关注以及读者的热情,出乎我的意料。有感于此,对这部还有一些市场的小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修订,是一个作者应尽的责任。
其次,目前的姓名读物,包括本书的原版,仅仅立足于对古典姓名文化的介绍。也有些出版物重点是向普通读者兜售取名的技巧和改名的方法。对于多层级的文化消费市场和需求各不相同的读者来说,乐此不疲地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也值得肯定。
但笔者不想与时俱变,再赶这个热闹。在这一版修订时,笔者敏锐地意识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认为应该从当下信息革命来看姓名文化的现状和发展,用现代信息学和编码学来统摄古典姓名学和大数据视野中的姓名文化。这种认知,对于处身于后全球化时代的国人,似乎未觉得有什么新意,但对于姓名学本身以及姓名文化研究来说,这还不仅仅是三千年未有之巨变,更是从人类有血缘的人文徽号以来,指定和识别系统即将要发生另外一次重大变革的前夜。“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语),笔者和这一代学人有幸或不幸生活于此际,将时代文化和最新科技的内容囊括到姓名学学科中来,重新透视受到信息学、符号学、编码学、基因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学以及大历史学冲击的传统姓名文化,是一个学人的正常学术反应。

作为专名学的两个分支姓名学和地名学,其实也与我个人的学术成长息息相关。
犹忆早年在大学时期,曾修习过历史地理学和都城学之类的课程,后来撰写硕士研究生论文,关注作品中的地名以及作家交游的地理空间问题。撰写博士论文时,便进一步从文化地理学和文学地理学思考地域文学和家族文学问题。此外,我早年就开展的唐代园林文学研究,也是从辑录唐代文献中出现的园林别业地名入手的。当时碰碰磕磕,瞎打瞎撞,以为自己是在不同的领域作战。老来忆旧,回顾起来,实际上是一个领域的不断拓展。
我对姓名学的研究,起步于帮助大学时代老师做一部有关姓氏的童蒙读物的注释,随后就是应编辑之约撰写了本书的原稿。今天看来,这两项工作都是一些通俗普及类的工作,学术意义很有限,所以我也没有特别在意。但后来由此萌蘖出家族文学和士族文学研究,就进入了我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我目前新开拓出的新出石刻文献研究,研究内容仍与姓名学、家族学丝丝蔓蔓,剪不断,理还乱,因早年在这方面曾下过一点功夫,故进入这一全新的领域,虽然小心翼翼,稳扎稳打,但也不是特别恐惧害怕。
我自己一生治学,兴之所至,跌跌撞撞,貌似佚出文学的畦径,但回顾起来,实际上仍是游走于专名学的两端,借了一些新理论、新方法来激活古典国学中的基本内容,在现代语境中做了一些新的梳理和解说,如此而已。我在此坦诚地解剖自我,一是希望不断反省和自我总结,另外也想将自己的肤浅认知捐献给当代学术史实验室,作为一个标本,供进入此领域的更年轻的朋友随意解剖,希望年青的一代能规避我的不足和缺憾,在自己专攻的领域做出更大的成就。

本书的修订和补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本书的关键和主旨的适当调整。由原来客观叙述传统姓名文化内容,调整为以信息学、符号学、基因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学以及大历史学为光束,透视传统姓名学,重新阐释汉语姓名文化,对于由作为区别符号的姓名所衍生出的各种新的识别方法、识别工具和识别技术也给予高度重视。
二是补写了自序和第五章,改写了第四章和第六章。
三是对全书的叙述内容和文意,根据新的主旨做了梳理,对于一些生僻的史料做了删节,对于一些烂熟的例证做了更换,另外新补了一些书证和例子。

在中国文化看来,名字所指称的不仅是有形的人(肉体),更重要的是无形的人(精神)。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的并不是人的肉身尸骨,而是名字及其所存储的信息体,是绵延的精神,是不朽的生命。
古人早就认识到这个层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但只要你在有生之年能有所作为,那么,“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更进一步说,姓名中蕴含着灵动的生命,而意义不过是领悟其生命的桥梁。中国人对命名的重视,包含着对生命的关注和焦灼。有关姓名的许多风俗和禁忌中,实际上就包含着这样一种隐微的心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姓名其实也是中国人生命的一种造影。
中国古人一方面尊朴尚实,以厚德载物为愿念,但另一方面又极度关注“名”,从屈原的“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到杜甫钦羡的“诸葛大名垂宇宙”,都是对美好名声的属意和致敬。南朝梁任昉《为武帝追封永阳王诏》:“亡兄德履冲粹,识业深通,徽声善誉,风流籍甚。”《魏书·李彪传》中也说:“是以访童问师,不避渊泽;询谋咨善,不弃刍荛。用能光茂实于竹素,播徽声于金石。”徽声与善誉对举,表明对美好名声的重视。
退而求其次,不一定要有修名美名,只要留名即可,俗语有“人过要留名,雁过要留声”,类似的说法还有“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侧重点是留声、留名,而没有强调一定要留徽声美誉。桓温的名言更雷人:“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刘义庆撰,徐震堮校笺《世说新语校笺·尤悔第三十三》,又见房玄龄等,《晋书》卷九八《桓温传》,是对此俗语最坦白露骨的说明,也是乔玄评价曹操“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刘义庆撰,徐震堮校笺《世说新语校笺·识鉴第七》。但是,在以物理光年和地质时间为单位的宇宙长河中,肉身实体固然不能不朽,美名令誉也无法永恒,就是那些以恶行暴政刻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名字,也不可能永远占着历史的头版头条。自然史和人类史都有一种纠错和纠偏的能力,一旦纠正了错误,车轮又在康庄大道上奔驰向前,包括曾经有过恶行的恶人,他们的恶名也会慢慢被人淡化,也无法永远置顶姓名存储器的上端,最终都会成为数据云端中的一组语码数字。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