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內容簡介: |
本书重点论述“小儿脊柱畸形”、“下肢常见不同部位骨与关节畸形”、“下肢罕见骨病肢体畸形”、“骨骺及骺板损伤相关肢体畸形”、“脊柱裂相关下肢畸形”及“弛缓性瘫痪肢体畸形”和“脑性瘫痪相关下肢畸形”等临床数据与特色的诊疗经验、技术创新,有关小儿上肢—手的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内容归于《上肢形态与功能重建》分册内。本书在既往小儿矫形骨科的基础上,*次将进化论、发育学、时空观、对称平衡等自然哲学概念,结合现代矫形外科临床技术做了阐述。全书分12章,术前检查评价、临床决策、手术方法尽可能用真实病例图展示,加入了小儿肢体畸形大数据分析,应力调控与牵拉再生重建等新研究成果。附有手术视频,文字尽可能简练,避免泛泛而谈。本书适于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医学院校学生和研究生阅读,尤其适应于临床骨科、小儿外科、整形外科医师、神经外科等医师参考。
|
關於作者: |
主编简介
秦泗河
国际知名矫形外科专家,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矫形外科主任、名誉院长。截至 2021 年底,主持各类肢体畸形残疾手术 36 664 例,创建了相关手术病例数据库,形成了秦泗河医学理念、诊疗风格、四肢畸形残疾手术重建技术体系。发表论文 400 余篇,主编专著 12 部,英文专著Lower Limb Deformities 在国际骨科学界引起广泛关注。
现任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学会(ILLRS)及国际 Ilizarov 技术应用与研究学会(ASAMI)中国部主席;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肢体残障功能重建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委员会(CEFS)名誉主任委员、肢体延长与重建学组组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脊柱裂学组组长;第六届世界肢体重建大会(北京 2024)组委会主席;俄罗斯国家 Ilizarov 科学中心荣誉教授。
郭保逢
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骨二科(矫形骨科)副主任医师。师从著名矫形外科专家秦泗河教授,主要从事四肢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髋、膝、踝关节疾病的阶梯性治疗,尤其擅长小儿下肢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的临床治疗及研究。发表论文 50 余篇,参编《肢体延长与重建》《Ilizarov 技术骨科应用进展》《外固定与足踝重建》等专著。2017 年获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残疾预防及康复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仉建国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脊柱畸形和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研究,尤其是早发严重脊柱畸形的临床治疗及研究。已完成 4000 余例脊柱矫形手术,并构建了世界最大的单中心半椎体切除病例数据库,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截骨联合生长棒技术治疗重度早发性脊柱侧凸。在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Spine、European Spine Journal 和 Spine Journal等杂志发表论文 40 余篇。参与创立特发性脊柱侧凸协和分型(PUMC 分型),2005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 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现任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脊柱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总干事,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学组及脊柱畸形学组副组长;《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常务编委,《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常务编委,《脊柱外科杂志》常务编委。
李 旭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儿童骨科学组第一、二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儿童骨科学组主任委员。
2011—2018 年任南方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童骨科主任;后与金大地教授共同创建汕头大学广州华新骨科医院,2021 年始任院长至今。
AO 中国小儿骨科讲师,在国内率先提出“肱骨髁上骨折零切开”理念,并对传统“Salter 骨盆截骨术”进行了原创性改良。2014 年成为中国第一位“APPOS-POSNA(亚太 - 北美小儿骨科学会)”访问学者奖学金获得者。2016年被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CAOS)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 20 位骨科医师”之一。
|
內容試閱:
|
前言
从 1741 年法国儿科医生 Nicholas Andry 提出“orthopedics”(小儿畸形矫正)概念算起,经过 280多年的发展,orthopedics 已经成为矫形外科 / 骨科的代名词。经典肢体畸形矫正技术相关的理论指导、手术指征、技术手段以及医疗流程都出现了颠覆性改变,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数字模拟、精准评价、系统思维、应力调控、模仿自然、再生修复、个体化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阶段。然而,目前我国掌握现代小儿肢体重建外科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医生仍然较少,许多肢体畸形残缺患者不得不四处奔波求医,甚至延误治疗。其中很多脑性瘫痪、脊柱裂后遗症、低磷性佝偻病、髋关节脱位、严重脊柱畸形、弛缓性瘫痪后遗症、罕见骨病致肢体畸形患者只有由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技能高超的矫形外科专家诊治,方能得到恰当救治,重塑人生轨迹。
小儿上肢的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在本系列丛书《上肢形态与功能重建》分册中有详细叙述,本书不再涵盖上肢重建内容。本书主要介绍下肢和脊柱的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残缺的外科治疗。
脊柱重建作为本书的重要部分,特别邀请了仉建国、张学军、田慧中、梁益建、邱勇等脊柱矫形外科大师编写;髋关节脱位与髋部相关畸形重建部分,邀请了李旭教授呈现佳作。其他所有下肢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的临床数据、病例资料、理论创新与技术体系阐述,来自秦泗河矫形外科。
本书各个章节的作者都是各自领域的优秀专家,他们将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技巧与决策智慧,贡献给读者。根据中国小儿肢体畸形的发病率、病情特点、医疗需求和经济状况,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肢体重建外科技术体系和医疗模式,是我们应承担的使命。
由俄罗斯医生 G. A. Ilizarov 创立的张力 - 应力法则与微创牵拉成骨技术,是 20 世纪骨科发展的里程碑之一,它使小儿各种复杂四肢骨与关节重度畸形的治疗效果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本书对现代骨外固定(Ilizarov 技术)在中国的转化、发展,以及对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做了重点叙述。
人类肢体畸形的发生发展与直立行走的数百万年进化过程有很大关系。应力调控下组织再生重建的基础是遵循仿生学的原理,驱动生命自然之力重建残缺的肢体。本书对“直立行走与人类肢体畸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性阐述,期望指导临床医师宏观地看待、评价肢体形态与功能,然后再逐级分析局部畸形残缺对全身功能的影响。
2021 年 10 月,美国《科学》(Science )周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作者通过调查出生后 8 天到 95 岁之间 6400 多名研究对象的数据证明,人体的新陈代谢率(能量消耗速度)实际上会经历四个不同的生命阶段:小儿期(7 岁前),发育成熟前期(7 ~ 20 岁),持平期(20 ~ 60 岁),持续下降期(60岁之后直到死亡)。从有机体的代谢类型分析,个体的四个生命阶段相当于四个完全不同的人,这给骨科医生带来的启示是:对待同一个人,纵然是相同的肢体畸形残缺,不同年龄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医疗决策与技术方法。
本书为“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丛书”之一,建议青年医生通读本丛书(共 6 册),并观看相关视频,储备综合知识,形成辩证思维,养成探索真实世界、为患者服务的优秀医师情怀。
秦泗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