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編輯推薦: |
本书系“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新发展研究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荣获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本书有助于法学学者和语言学学者继续进行法律话语相关研究,并吸引更多的年轻力量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为学者们提供更多维的研究视角和更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从而对法律话语研究领域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和创新。
|
內容簡介: |
本书梳理中外法律话语研究的发展脉络,特别是近十年来法律话语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揭示法律话语在具体的法律实践中的研究现状,尤其是在司法领域中的话语现状及其话语分析研究,探讨其对法律实践的意义与价值。构建一个立体的司法法律话语研究框架,勾勒出一幅法庭审判中各个诉讼参与者的角色话语图像,探讨其特征和规律性的现象,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期客观地反映法律实践的现状,并进一步指导实践,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出建设性借鉴意见。
|
關於作者: |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语言学。出版专著译著多部,主编参编教材多本,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持国家、 、司法部及北京市社科项目多项;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等。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
1.1 法律话语研究的意义 1
1.1.1 助力法学研究 3
1.1.2 丰富语言学研究 6
1.1.3 助推法治建设 8
1.2 法律话语的研究对象 9
1.2.1“法律语言”与“法律话语” 9
1.2.2 司法领域中的法律话语 24
第2章 法律话语国内外研究概述 27
2.1 法律话语研究的缘起 27
2.1.1 理论基础:语言学的发展 28
2.1.2 方法论基础:研究方法的更新 32
2.1.3 实践基础:司法领域本身的需求 35
2.2 国外法律话语研究的发展阶段 40
2.2.1 初创期(20世纪70年代) 41
2.2.2 发展期(20世纪80~90年代) 42
2.2.3 深化期(21世纪以后) 47
2.3 国内法律话语研究的发展阶段 52
2.3.1 酝酿期(20世纪90年代) 53
2.3.2 初创期(21世纪前十年) 54
2.3.3 深化期(2010年以后) 57
2.4 法律话语研究的平台 68
2.4.1 专业学会与会议 68
2.4.2 专业期刊 72
第3章 法律话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77
3.1 法律话语研究的理论基础 77
3.1.1 语言学理论 78
3.1.2 法学理论 90
3.1.3 其他理论 93
3.2 法律话语研究的方法 95
3.2.1 语言学方法 96
3.2.2 法学方法 108
3.2.3 其他方法 110
第4章 警察话语研究 115
4.1 近十年警察话语研究综述 115
4.1.1 国外警察话语研究综述 115
4.1.2 国内警察话语研究综述 117
4.2 警察话语的话语特征与话语策略 121
4.2.1 警察话语特征 122
4.2.2 警察话语策略 124
4.3 警察话语研究范例 130
4.4 警察话语研究新发展 135
第5章 法官话语研究 141
5.1 近十年法官话语研究综述 141
5.1.1 国外法官话语研究综述 141
5.1.2 国内法官话语研究综述 147
5.2 法官话语特征与话语策略 153
5.2.1 法官话语特征 153
5.2.2 法官话语策略 154
5.3 法官话语研究范例 156
5.4 法官话语研究新发展 169
第6章 检察官话语研究 173
6.1 近十年检察官话语研究现状 173
6.1.1 国外检察官话语研究综述 173
6.1.2 国内检察官话语研究综述 175
6.2 检察官话语的话语特征和话语策略 184
6.2.1 检察官话语特征 184
6.2.2 检察官话语策略 187
6.3 检察官话语研究范例 195
6.4 检察官话语研究新发展 207
第7章 律师话语研究 211
7.1 近十年律师话语研究综述 211
7.1.1国外律师话语研究综述 211
7.1.2 国内律师话语研究综述 213
7.2 律师话语的话语特征与话语策略 215
7.2.1 律师话语特征 216
7.2.2 律师话语策略 219
7.3 律师话语研究范例 222
7.4 律师话语研究新发展 229
第8章 证人话语研究 233
8.1 近十年证人话语研究综述 233
8.1.1 国外证人话语研究综述 233
8.1.2 国内证人话语研究综述 236
8.2 证人话语的话语特征与话语策略 238
8.2.1 证人话语特征 239
8.2.2 证人话语策略 242
8.3 证人话语研究范例 245
8.4 证人话语研究新发展 248
第9章 近十年法律话语研究新发展:展望与思考 251
9.1 法律话语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252
9.1.1 理论基础 252
9.1.2 研究方法 253
9.1.3 研究视角 254
9.2 法律话语研究展望与思考 255
9.2.1 多模态司法话语研究 256
9.2.2 基于语料库的司法话语研究 259
9.2.3 批评性司法话语分析 263
9.2.4 跨文化视角的司法话语研究 264
9.2.5 司法领域中的法律修辞研究 266
9.2.6 结语 270
参考文献 271
术语表 295
|
內容試閱:
|
语言是法律的表现形式,法律是语言的具体运用,法律与语言密不可分。作为新兴交叉学科,法律语言研究不仅是语言学理论在法律语境中的具体应用,也是从语言、社会及文化等层面为司法建设提供指导的迫切需求。鉴于法律与语言的密切关系,深入研究法律语言对于发展语言学和法学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语言学研究成果运用到法学研究中来,既是法学家们对自身研究范式的突破和创新,也是法学研究的新路径,更是语言学为法学研究提供的重要智力资源;同时,作为语言学新的研究领域,法律语言学也必然会丰富和启发更多语言学研究。2021年4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语言,法律话语是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法治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法律话语的运用和实践。在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新时代背景下,对法律话语的系统研究将更具现实意义。
法律话语是法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实践当中、使用当中的法律语言,尤其是法律话语研究领域的话语。国外的法律话语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是随着西方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话语分析方法以及语音识别、笔迹鉴定等研究手段的成熟而诞生的,也是为了顺应司法实务界对于专业语言专家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我国法律话语研究源于20世纪90年代外语界学者对西方法律话语研究的引介,并于21世纪的前十年结合国内司法实践进行了本土化探讨;近十年来,国内法律话语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无论是研究的广度还是研究的深度,都有新的突破。
纵观国内外司法话语研究,可以发现国外学界对司法领域法律话语的关注度较高,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视角较广,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相较之下,国内法律话语研究起步较晚,并且侧重对静态的立法语言的分析与研究,对司法话语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且研究内容较为单一。虽然司法话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具有广阔前景的研究领域,但目前的司法话语研究,尤其是国内的司法话语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视角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未来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书以司法领域中的法律话语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法律话语的理论与实践。本书首先梳理法律话语的肇始和发展沿革以及法律话语的研究方法,然后根据司法领域中法律话语的生产和使用过程进行主体话语研究,最后展望法律话语尤其是司法领域中法律话语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法治中国建设献言献策。具体而言,本书包含九章内容:第1章为绪论,概述本书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2章为法律话语研究概述,系统梳理法律话语研究的源起、法律话语研究的重要发展阶段以及法律话语研究的最新发展;第3章为法律话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从语言学、法学及其他学科视角系统论述法律话语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4章至第8章基于不同的法律话语主体,分别探讨警察话语、法官话语、检察官话语、律师话语和证人话语,综述近十年来不同主体法律话语研究现状,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法律话语主体的话语特征和话语策略;第9章为结论,总结司法话语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司法话语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尽管新时代法律话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确实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书也提供了未来法律话语研究的可能方向及思考,以供参考。
法律话语研究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我们写作本书的初衷是通过介绍法律话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让读者了解司法程序中话语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我们也希望本书能有助于法学学者和语言学学者继续进行法律话语相关研究,并吸引更多的年轻力量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为学者们提供更多维的研究视角和更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从而对法律话语研究领域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和创新。
本书由中国政法大学张清教授、赵洪芳副教授以及甘肃政法大学赵永平副教授共同完成,其中,第1章、第5章和第9章由张清撰写,第4章、第7章和第8章由赵洪芳撰写,第2章、第3章和第6章由赵永平撰写,最后由张清统稿,对全书的内容、格式、参考文献等进行了统一和调整。在本书的资料收集、整理、写作以及统稿过程中,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汤文华、刘冬梅,硕士生高嘉楠、司雨晴和徐港给予了诸多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将本书列入“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新发展研究丛书”,感谢王立非教授和张法连教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特别鸣谢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
本书付梓在即,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作者字斟句酌,根据专家及编辑的修改建议不断完善,虽不想“示人以朴”,但如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同仁和读者不吝指正,以便将来进一步充实与完善。
本书获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也是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2FY75003)的研究成果。
张清
2022年年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