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編輯推薦: |
小学生全彩插图版“说文解字”
★建立汉字知识体系,归类整理,拒绝碎片化学习
上册主打意符类汉字,下册主打声符类汉字,每册之内还会按照不同意向、主题将汉字分类整理,架构清晰,一目了然。先分类、再学习,从根源杜绝容易混淆的偏旁部首,学习汉字事半功倍。
★梳理汉字演化进程,追溯字义源头,“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
字形演变图:厘清汉字发展脉络,重现一个字如何经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演变。
释义:追溯汉字意义的源头,再现字义引申的过程,将干枯的文字还原为丰盈的语料,引经据典,不仅讲汉字本身,更旁征博引,拓展更多传统文化知识。
如:“鱼”字本身的意义很简单,就是指在水中游动的各种鱼类。但是为什么在古诗词中,“鱼”会指代消息和书信呢?如“鱼书锦字无消息,秋草闲门又夕晖”“到而今、鱼雁沉沉无信,天涯常是泪滴”。这是因为鱼能够在水中自由往来,克服舟行水上的各种不利,所以就像大雁一样,鱼也被古代人视为信使,并写入各种诗词。
★学会一个字,认识一类字:如何从305个汉字出发,认识3500个汉字
每个基础字都是一颗种子,可以“长出”更多常用字,本书切中“305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针对小学生的“说文解字”。作者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常用字表为范围,将字表中的3500个常用汉字进行数据分析,离析构件,筛选、提炼出305个汉字。这305个汉字是日常习用中常出现的高频构件,也是构成众多汉字的基础字,相当于汉字世界中“元素周期表”。认识这些基础字,不仅可以从字形上打通3500个汉字,也可以在意义上实现对一组组汉字的贯通理解,为理解汉字、汉语文化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为无障碍阅读大部分中文读物提供极大的支持。
《上册:意符篇》共收录127个汉字,这些汉字在作为字头使用时,通常用作意符。本册内部按照义类划分为几个小类编排,分别是人体篇、自然生活篇、社会生活篇、动植物篇。《下册:声符篇》共收录178个汉字,这些汉字在作为字头使用时,通常用作声符。本册内部按照主要韵母a、o、e、i、u、u?来编排,每个韵母内部则按照音序排列。
|
關於作者: |
吕俐敏: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从学术形态到教育形态”,结题鉴定为优秀等级。
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延续课题“‘字本位’理论观照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高频字研究”。
主持“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转化应用”教学研究项目,获2021年北京市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2021年北京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北京市名师工程语文工作室首席导师,京苏粤浙卓越计划工作室小学语文负责人。
《爱上汉字课》主编。
在CSSCI、北大中文核心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
目錄:
|
上册:意符篇
人体篇
自然生活篇
社会生活篇
动植物篇
下册:声符篇
a
o
e
i
u
u?
|
內容試閱:
|
上册意符:人体篇
人
人,象形字,看着像侧立的人形。人能言,善用工具,能思考,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性的一个类别。人里面最高级的是“圣人”,这种人品德高尚,智慧高超,我国的孔子就被认为是圣人。“人”在春秋时代,指的是贵族、统治者,跟“民”对立,这些贵族里,又分了君子和小人,小人在才德、知识方面比君子少或差一些,但仍然是“人”,跟“民”还是对立的阶层(关于“人”和“民”的关系,详见第53 页“民”字的说解)。
以“人”作为偏旁的字,大多跟人的意义相关。
伤:繁体写作“傷”,是来自外力的伤害,也是对身体表面的伤害,如创伤、伤口、伤痕等。“伤”还用来指对人精神的损害,如伤神、物伤其类等。
何:甲骨文字形为,就像一个人挑着什么东西,读作hè,后来就写成了“荷”,表示负重、负担,如荷枪实弹、“带月荷锄归”等。而“何(hé)” 被借用表示疑问代词,如何人、何地、何事等。
催:意思是叫人赶快行动,如“欲饮琵琶马上催”“留恋处,兰舟催发”等。“催”还表示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如催化剂、催泪弹、催产、催眠等。
促:古汉语解释为“迫也”,这个“迫”,既可以指时间紧张,也可以指空间狭窄,如急促、紧促、促狭、局促、促膝谈心。“促”也跟“催”一样有“催促”的意思,如促进、促使。蟋蟀又名“促织”,古语说“促织鸣,懒妇惊”,“促织”有催促纺织之意。
保:甲骨文字形为,就像是大人背着孩子,保护孩子,这个字形看起来充满温暖和安全感。由“保”字组成的一系列词语都有这样的感觉,如保护、保卫、保全、保育等。
导读《美丽的汉字》
一、本书涉及的概念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涉及汉字字体、繁简汉字以及“六书”等概念。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丰富的书写载体和书写工具。先民的这些创意,为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出土的甲骨、青铜重器、刀币、符节、兵器、漆器、简牍、帛书等;地面上的碑刻、石刻、瓦当、玺印等;传世的手写本、印刷本等。不同的书写工具或者书写方式,如刀刻、模范铸造、毛笔书写……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汉字字体。
一般认为汉字的形体演变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古文字主要包括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秦代的小篆。今文字包括汉隶至今的文字。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周两代均有甲骨,只是殷商时代的甲骨出土量较大,因此以甲骨文作为殷商时代文字的代表。这个时期的汉字象形性强,图画意味重,字形结构不固定。
比如,“牢”字,在甲骨文字形中有几个异体字,其中的“牛”字,也会写作“羊”或“马”。
“渔”字也有好几种写法,有用渔网捕鱼的、用鱼钩钓鱼的,还有用抄网捞鱼的。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的总称,流行于商周或秦汉时期。因为书写载体和工具的变化,金文字形看起来肥厚粗壮、圆浑丰润。根据学者们的研究,金文阶段出现大量形声字,这也标志着汉字构形系统正在走向成熟。
战国文字是战国时代周王室和各诸侯国使用的所有文字的统称。这个时期,社会动荡,诸侯割据,出现了“文字异形”的局面,地域分歧较大,即便是同一个国家或地域内的文字也会出现多种写法,字形变化较为随意,简化倾向明显。也因此,本书在字体演变的编排中,没有放入战国文字。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后,为了实现对六国遗民的统治,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采用的字体,是在秦国文字基础上省改的文字。小篆已形成一个相对严密的汉字构形系统,我国第一本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说文解字》,就是以小篆为分析对象的。小篆也是文字发展史上首次由官方推行的规范字体,结束了战国文字混乱的局面。
隶书包含秦隶和汉隶,有学者认为秦隶是属于古文阶段的汉字,汉隶是属于今文字阶段的汉字。秦隶是篆文的速写体,汉隶经过充分的发展,形成了蚕头燕尾、扁方平正的书写特点。汉字也就是经过“隶变”在书写上做了大量简化之后,摆脱了古文字婉曲的线条,象形意味减弱,正式进入今文字阶段。
楷书因其结构严谨,堪称楷模,故称楷书。从楷书成熟迄今的一千多年中,汉字再没有产生新的字体。这主要受制于印刷术的发展,楷书在印刷体的加持下,形成了固定模式,约束了形体的变化。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繁体、简体)等主要字体的流变过程进行汉字的溯源。这样的编排,主要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看到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以古文字为桥梁,理解汉字形体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本书也普及了一定数量的古文字知识。
本书在字体溯源和字形说解中,经常会涉及繁体与简体字形。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其表意的特点、求区别的特点,要求汉字不断繁化,而汉字书写求简易的特点又要求汉字不断简化,纵观汉字发展史,就是一个在繁化和简化中不断调整的过程。
本书涉及的繁体字在书中有以下三点作用。
第一,解释字体发展的过程。比如“马”字,从小篆到隶书再到楷书,如果一下子简化为“马”,在字形的传承上看不到联系,所以呈现繁体的“馬”字,作为过渡字形。这样的安排,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繁体字,而是感受汉字字体的传承。
第二,解释部分多音字的来源。简化汉字和繁体字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经常会一简对多繁,比如,“发”对应“發”和“髪”,反映在简化汉字中,“发”是个多音字,还原其历史字形,代表“發”时读作 fā,表示发射;代表髪时读作fà,表示头发。这样的繁简对应,可以通过来源和语境促进学习者记忆多音字读音。
第三, 通过繁体字形联系语义特点。比如,“ 釆” 字头下有“番”“释”“悉”“审”等几个字,“审”字由于简化,与“釆”在字形上没有联系,但通过还原繁体字,可以看出“审”在字形上与“釆” 的联系,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个字的意思中依然包含有“釆”字携带的语义特点。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还用到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术语。这些术语属于“六书”的内容,除了上述四种之外,还有“转注”和“假借”。清代学者戴震通过对“六书”的分析,认为前四书是造字法,后二书是用字法,有“四体二用”说。“六书”中,“象形”是基础,清代学者孙诒让认为“六书微义象形始”,也就是说其他的几种构字类型都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这也符合早期汉字与图画联系紧密的事实。早期的象形字是对自然界物象特点的描绘,通过象形字可以看到造字之初人们对自然观察之细致,以及为了凸显汉字求区别的特点,在捕捉事物典型特点方面做出的努力。比如,牛角是向内的,羊角是向外的,“牛”“羊”二字的显著区别就在角的部分;又如,月亮虽然也有圆的时候,并且圆月总是被人们赞美,但是在记录“月”字的时候,使用的是月缺的状态,因为这是月亮呈现的常态。
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进行形体描绘,对于非直观的、难以图画的事物如何造字?于是就产生了“指事”“会意”“形声”等办法,在象形的基础上添加一些符号。比如,“刃”字,是在“刀”的基础上加点;再如,“上”“下”二字,以一条线作为衡量基准,在线上加点为“上”,线下加点为“下”,这是“指事”的方法。把一些图形合在一起,共同记录一件事情,或者一个场景,这是会意的方法。比如,“寇”字描绘了一个手持打击物到人家里打一个人的头部的场景,以此表示侵略;又如,“逐”字,在甲骨文中用一只脚表示追赶的步伐,用“鹿”“豕”“兔”等代表被追赶的动物,以此表达“追逐”的意思。也就是从这种方法开始,人们开始组合象形符号表达意思。
“会意”的方法,使表意更加具体准确了,但是,这也使汉字形体变得日益复杂,表意的抽象性不足,聪明的人们又开始琢磨新的办法。世界万物是可以归类的,如果用一个符号代表一类字的意义,一个符号代表一类字的声音,组合起来,一个字既有意义又有声音,并且这样的组合,可以广泛发生,就实现了用有限的符号创造无限的汉字。所以,我们看到“水(氵)”可以跟很多声符组合成汉字:波、涛、汹、涌、江、河、湖、海…… ;而这些字中,比如“波”字中的“皮”,可以跟很多形符组合成汉字:破、颇、坡、陂、披、疲、蚾、被、波……如此不断地创造,就产生了大量的汉字,可以满足日益复杂的书面表达。形声字,是人们进行高层次抽象思维的结果。
关于“六书”,历代研究者基本都认为是古人造字的方法,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小篆字形所进行的分析,就是采用了这套分析体系。近年也有学者经过审慎的分析考证,提出异议,认为“六书”是古人的汉字教学体系,《说文解字》的分析,跟“六书”不能对应。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因此对于历代确定的字形,采用了“六书”的说法,对于部分汉字则采用了构件功能解释的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