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曾仕强国学智慧奥秘系列(套装全三册)

書城自編碼: 393091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人际交往
作者: 曾仕强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233393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23-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88.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探索清陵五十年
《 探索清陵五十年 》

售價:HK$ 1012.0
定鼎中原之路:从皇太极入关到玄烨亲政
《 定鼎中原之路:从皇太极入关到玄烨亲政 》

售價:HK$ 101.2
财之道丛书·如何让人投资你:股权激励融资全揭秘
《 财之道丛书·如何让人投资你:股权激励融资全揭秘 》

售價:HK$ 101.2
PyTorch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实践
《 PyTorch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实践 》

售價:HK$ 90.9
新任经理 100 天实战指南
《 新任经理 100 天实战指南 》

售價:HK$ 89.7
日本百鬼画谱
《 日本百鬼画谱 》

售價:HK$ 71.3
大明拐点 : 天启党争
《 大明拐点 : 天启党争 》

售價:HK$ 66.7
纲鉴易知录评注(布面精装  全8册)
《 纲鉴易知录评注(布面精装 全8册) 》

售價:HK$ 572.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9.6
《人际的奥秘:曾仕强告诉你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

HK$ 48.0
《魔鬼搭讪学:这样追女孩真的很容易(全新修订升级版)》
+

HK$ 69.6
《中国式的情与爱》
編輯推薦:
《人际的奥秘:曾仕强告诉你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西方人以“二分法”区分事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中国人早已摆脱“二分法”的陷阱,我们知道“错,绝对不可以;对,常常没有用”。对错之外,还牵涉是否圆通的问题。我们厌恶是非不分的人,也不欢迎是非分明而不圆通的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 是这个道理。中国人讲求“在圆通中分是非”,把是非分得大家都有面子,不得罪人,但也不讨好人,人际关系才可能良好。
《人性的奥秘:曾仕强谈人性的弱点》
研究人性的弱点,旨在正己正人,让自己快乐,他人也愉快,这样才具有正面的、积极的意义。若是心存不轨,盼望分析人性的弱点,据以攻他人于不备,达成自私自利的企图,那就大可不必,因为就算短期内谋有所成,也毫无长久价值。
《情绪的奥秘:曾仕强告诉你不生气的活法》
谈到情绪,很多人都会往负面的方向去想。其实,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人们对环境的一种反应。有情绪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看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它只是告诉人们:你的反应有点问题。如果有了这种意识,也变能够知道怎么去调整自己了
內容簡介:
世间最复杂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中国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微妙、更加难以把握。一方面,中国人认为“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靠不靠得住,就看关系如何。另一方面,中国人又希望凡事凭本事,讨厌“拉关系”。殊不知,一个毫无能力的人,是无法依靠人际关系而成功的。而如果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便能力再强,也无法顺利获得成功。
曾仕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人性颇有研究。他认为求生存、自私、求快乐是人性的三大弱点,但弱点并不等于缺点。通过阅读本书,找到正确认识自己、读懂他人的好方法,让弱点变成有点,就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本书旨在探索中国人人性的奥秘,内容直指人心,有“醍醐灌顶”之效。
曾仕强教授认为,生气、抑郁、焦虑等情绪只是人对环境的一种反应,没有好坏之分,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要了解情绪、接受情绪,并适度地调节情绪,才能更好地生活并与他人和谐相处。
關於作者:
曾仕强,被称为是“中国式管理之父”,是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国学大师。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中国管理哲学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曾仕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理论,学问渊深,世情洞达。他曾是央视《百家讲坛》最受欢迎的主讲专家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和中西贯通的渊博学识在中国管理界独领风骚,被著名国学专家钱文忠教授尊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天人之师”。
目錄
《人际的奥秘:曾仕强告诉你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引言
第一章 首先要了解中国人的特性
第一节 言——模棱两可,言不由衷
听话不如“看”话
“随便”并不随便
不反对并非赞成
第二节 行——谨慎小心,反求诸己
先弄清对方是谁
小心才不会上当
凡事都追求合理
第三节 心——追求圆通,善于自保
圆通而不圆滑
遇事先求自保
第四节 性——爱占便宜,死要面子
就怕吃亏上当
只爱占小便宜
自私又爱面子
第二章 建立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一节 正视自己
确定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
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以实实在在为做人的准则
第二节 善待他人
待人需要诚心
待人需要友善
待人需要礼貌
待人需有差别
第三节 三大禁忌
第三章 十大要领是人际关系的催化剂
第一节 一表人才
不要以貌取人
提升第一印象
正确认识自己
第二节 两套西装
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同样重要
人的外表应符合社会文化背景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朋友之间可以通财
第三节 三杯酒量
爱好并非是坏事
凡事要适可而止
酒桌交际的技巧
第四节 四圈麻将
赢到后来总是输
人际关系要经营
第五节 五方交游
多个朋友多条路
严于律己获益多
第六节 六出祁山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朋友之间可以通财
第七节 七术打马
多说恭维话
少去讨好人
第八节 八口吹牛
要自己肯定自己
让别人来赞扬你
第九节 九分努力
努力没有用
运气很重要
第十节 十分忍耐
会忍才能赢
欲速则不达
第四章 良好沟通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第一节 沟通的作用
第二节 沟通的现象
先说先死
不说也死
说到不死
第三节 沟通的艺术
使对方听得进去
要学会察言观色
站在对方的立场
第四节 沟通的层次
不沟不通
沟而不通
沟而能通
不沟而通
第五节 沟通的原则
第六节 沟通的方向
向上沟通
向下沟通
平行沟通
第五章 如何处理内部工作关系
第一节 老板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老板对自己要严格要求
老板对干部要恩威并施
老板对员工要关怀照顾
第二节 干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不要不三不四
建立主伴关系
要让老板放心
要让员工舒心
要让平级安心
第三节 员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成为受欢迎的员工
学会如何应对上司
要和同事和平相处
第六章 如何处理外部工作关系
第一节 老板的个人公关
注意自身的形象
构建互惠的网络
凡事以义气为重
第二节 企业的分工合作
合并不如合作
分工为了合作
委曲才能求全
第三节 安顾客为了生存
了解顾客的需要
和顾客搞好关系
保持定期的接触
第四节 安社会为了发展
善尽责任带来良好印象
为社会增加就业的机会
在社区营造良好的风气
第七章 家庭关系是终生学习的必修课
第一节 重视家庭
成家是生命意义的传承
家人是生活幸福的源泉
子女是成家立业的动力
第二节 夫妻和谐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基础
夫妻和睦是教养子女的良方
第三节 孝敬长辈
孝是传统美德
顺并不等于孝
敬是孝的根本
适时回报父母
心中牢记父母
第四节 教养子女
亲子关系其实是教养关系
教养子女从改变观念开始
父母是亲子关系的主导者
教育子女要从其立场出发
养育子女别追求物质奢华
《人性的奥秘:曾仕强谈人性的弱点》
前言 人性的弱点并非人性的缺点
第一章 人人都逃不开的人性弱点
人类有思想就会有弱点
求生存:活着才是硬道理
自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求快乐:快意人生人人向往
第二章 人类何以有弱点
生命有限而求长生
物质有限而谋利益
本能需求而逐快乐
因为有理想,所以有弱点
第三章 人类历史就是彼此利用弱点的历史
神权时代利用鬼神让人敬畏
君权时代利用纪律让人服从
民权时代利用观念控制自由
网络时代利用媒体渲染弱点
第四章 向错走,弱点就是缺点
有钱时想自己,无钱时想别人
得意时爱炫耀,失意时穷诉苦
位尊时耻闻过,位卑时善讨好
势强时欺侮人,势弱时很隐忍
体健时不爱惜,体衰时依赖人
年轻时显聪明,年老时逞固执
前进时得罪人,后退时不救人
为主时立威严,附从时爱逢迎
施舍时很小气,受益时易忘记
有理时不饶人,错误时常辩解
第五章 向对走,弱点也是优点
有钱时想别人,无钱时想自己
得意时不炫耀,失意时不诉苦
位尊时不虚妄,位卑时不讨好
势强时多助人,势弱时要自持
体健时应爱惜,体衰时多锻炼
年轻时要谦恭,年老时不固执
前进时想退路,后退时要救人
为主时不苛刻,附从时不逢迎
施舍时要舍得,受益时要感谢
有理时能恕人,错误时要坦承
人类最大的优点在于懂得根据目标选择策略
第六章 主动显示弱点还是技巧隐藏弱点
隐藏弱点有大智慧
主动示弱有大好处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做法
人性的弱点原本相近
利用人性的弱点要适度
了解人性的弱点改变自己的命运
《情绪的奥秘:曾仕强告诉你不生气的活法》
引言
第一章 中国人为什么爱生气
第一节 中国人为什么爱生气
中国人情绪变化特别大
中国人很容易发脾气
中国人生气时不讲理
第二节 四种因素影响情绪变化
主观感觉对情绪的影响
生理变化对情绪的影响
表情动作对情绪的影响
行为冲动对情绪的影响
第三节 情绪反应为人们敲起警钟
情绪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情绪促使人们正确因应内外情境
第四节 情绪有理性和非理性两大类
非理性情绪有两大类:夸大与不符合实际
理性情绪并非不动感情
第二章 自己是情绪负债的制造者
第一节 自己是情绪负债的制造者
情绪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自在
人类从小就背负情绪债务
情绪负债亦造就人自己
第二节 情绪负债源自三种性格
依赖型性格
控制型性格
竞争型性格
第三节 毒性教条加重了情绪的负债
家庭常见的毒性教条
学校里的毒性教条
社会上的毒性教条
人心理上的毒性教条
毒性教条即情绪负债
第四节 挣脱情绪负债的枷锁
有理想,生活才有色彩
改变自己,摆脱情绪负债
第三章 用理智来指导情绪
第一节 现代人具有极大选择力
选择力大,情绪不稳造成的破坏就大
用理智来指导情绪
对情绪要谋定而后动
第二节 人们经常无意识地选择
人们一直都在做选择
最好是有意识地选择
新的选择能力很重要
人类正在有意识地演化
第四章 自己才是情绪的主宰者
第一节 人们喜欢将责任推出去
人们觉得自己无法控制
人们觉得情绪不好是由外力引起的
人们拥有太多的“一定”
人们提出太多的条件
人最可靠的是改变自己
第二节 怨天尤人不如反求诸己
孩童时期种下的祸根
利用语言来保护自己
情绪遗产的干扰常挥之不去
培养合理的思考能力
找人出气不如自求合理
第三节 自己才是情绪的主宰者
道家主张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儒家主张无条件的快乐
给自己一个清晰的目标
感谢赐予你逆境的众生
让情绪跟着心情走
第四节 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人与人之间有个别差异
个别差异的主要来源
人们不全好也不全坏
人们深受环境的影响
第五节 改变自己就在影响别人
人是习惯的动物
没人愿意被别人控制
改变自己较具主动性
改变自己可改变别人
自己要有意识地演化
人人都要发挥参考力
第五章 人要“看开”,不要“看破”
第一节 管理情绪时常见的治标方法
几种常见的治标方法
让情绪变好并不简单
人要“看开”,不要“看破”
使用药品麻醉很可怕
调整心态,效果持久
治本和治标可以同时并进
第二节 如何觉察自己真正的情绪
不要过分注重向外看
要练习体会内在的感觉
注意情绪的“中间层”
明白情绪才能处理
第三节 情绪管理的理论
ABC理论简单明了
B是情绪反应的关键
事件不容易控制
观念可以自由调整
观念有理性与非理性
观念可以使情绪改变
合理运用ABCDE模式
第四节 摆脱二分法思维的束缚
摆脱是非分明的思维方式
二分法会产生非理性观念
运用三分法思维会更加快乐
第五节 管理情绪只有一条规则
改变观念,稳定情绪
不要把生气当成坏事
激烈的反应对身心有害
过分压抑会变成潜意识
与当地文化相结合进行学习
第六章 挖掘内心的自己,善待多变的情绪
第一节 放下愤怒与忧郁,适度管理情绪
造成愤怒的两个原因
愤怒伴随着各种不同的情绪
愤怒的三个真相
忧郁令人觉得不快乐
如何克服忧郁
第二节 正视难过与哀伤,激发适应性
难过是一种普遍情绪
难过经常与其他情绪交互出现
哀伤与难过的关系十分密切
哀伤是疾病的主要原因
发泄情绪要适可而止
第三节 莫要焦虑与害怕,一切顺其自然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
大部分焦虑源自害怕失败
害怕是一种自然反应
害怕可用来保护人类自己
第四节 甩掉无助感与无力感,重获力量
无力感是沮丧的表现
最好把消极转为积极
力不能及可诉诸能人
无助感是环境造成的
无助感最好是预防而非治疗
第五节 适度的羞愧感与罪恶感,助人成长
羞愧感具有内在驱动力
羞愧感是从父母、师长处获得的
过重的羞愧感很不好
罪恶感有三种感觉
勇敢面对罪恶感才好
內容試閱
《人际的奥秘:曾仕强告诉你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引言

中国人的思想源自伏羲氏,伏羲氏所创的八卦一直都对中国人有深刻的影响。中华文化是在《易经》的影响下形成的,《易经》的主要思想就是“人本位”,这与西方人所倡导的“神本位”截然不同。西方式的管理始终离不开“神本位”的思想,而中国式管理重视“人本位”,以人为本。
不要以为中国人的言行乱七八糟、模棱两可,如果用《易经》所阐述的道理来考察,就会发现,中国人的所作所为非常有道理。可惜近几百年来,我们经常用西方人的观点和标准来考察自己的行为,因此才会认为中国人的一切都是乱七八糟的。更有甚者,喜欢拿中国人的缺点与西方人的优点去对比,因而更觉得中国人一无是处。
这些做法大错特错。如果真要比较世界各个民族的优劣,首先要有一个公平的标准,不能拿自己的缺点去跟别人的优点比。这样做,不但有失公平,而且容易导致我们丧失自信心。
中国人有一套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别人学不去 ;我们也不能去学别人,否则只会自讨苦吃。所以,我一直强调,管理中国人要靠中国式的管理,而中国式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人际关系的管理。
正因为中西方的人际关系大不相同,才导致中西方的管理大相径庭。西方的人际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中国人则普遍认为人与人是不平等的,如果人人讲平等,那就是没大没小,而中国人非常讨厌别人没大没小。
现在有个怪现象,很多人喜欢看书,但是看的书越多,自己越倒霉,因为他们看的都是西方人写的书 :西方人的技术是值得学习的,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并没有错,科学无国界。可是与文化有关的东西,就要非常小心,否则很容易掉入西方文化的“陷阱”,离中国的实际越来越远。如果这些人从此生活在西方人的环境中,那问题不大 ;如果继续生活在中国人的环境中,就会发现自己时时吃亏、处处碰壁,这就好比在清朝末期,很多人留着长辫子却穿西装,到哪里都显得不伦不类。
中西方的人际关系大不相同
人际关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宇宙万物之中,人类的关系最为复杂,而且各地的风土人情不同,人际关系的表现也不一样。
一般而言,西方的人际关系以个人为主。西方人认为,社会由个人构成,个人自由独立,但是必须加以适当的规范,也就是实施法治,才能够维持整体的秩序。人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由、平等、独立,是西方的人际基础。
中国的人际关系以伦理为主。中国人认为社会固然由个人所构成,但是个人却很难离开社会而生存,个人的自由实际上相当有限。人与人的互动,也不能完全由法律来控制。人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衡情论理,以伦理来弥补法律的不足,才是我们的人际基础。
正因为中西方的人际关系基础不同,所以二者的人际关系存在很大差别,了解二者的差别,有助于认清我们的人际关系。中西方的人际关系差别如下:
第一,西方的人际关系是“神本位”的,中国的人际关系是“人本位” 的。西方人认为上帝高高在上,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中国人则不同, 伏羲氏一开始就让我们认识到,宇宙之间最了不起的不是神,而是人。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非得弄一个神来做自己的主宰呢?
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宗教,所有的宗教都是外来的。中国人只崇拜自己的祖先,而不去拜什么神——中国人不拜神、拜佛,而只礼神、礼佛,就是看到神、佛时,走过去打个招呼,如此而已。
第二,西方人以个人为单位,中国人以家庭为单位。西方人看到一个小孩,通常会直接问他叫什么名字 ;中国人看到一个小孩,通常会问他是谁家的小孩。中国人会根据小孩的爸爸来判断他的品性,而不是根据他自己。同理,要是小孩做错事,人们也通常会把错误归到他父母的头上,责怪他们不会教育小孩。
第三,西方人重视平等,中国人重视合理的不平等。西方人可以直呼爸爸的名字,因为大家是平等的。而在中国,这样做就是不孝,是忤逆。中国人不认同西方人那种“人生而平等”的观点,而认为人一出生就不平等,而且是合理的不平等。合理的不平等,大家都能接受。但是,过分的不平等,我们就会反抗。中国人不相信绝对的平等,资源有限,机会太少, 怎么可能绝对平等?
人与人之间合理的不平等所体现的正是中国人的伦理。爸爸与儿子、上司与下属、老师与学生……永远有高低上下之分,不可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没有哪个中国人敢站在上司面前说 :“我和你是平等的,所以你也要听我的话。”中国人对上的态度和对下的态度不同,你对下属敢讲的话,不一定敢对上司讲,这是很正常的。对上级是一种说法,对下级是另一种说法,这就是伦理的体现。
第四,受“神本位”的影响,西方人只讲权利和义务,而中国人讲彼此对待。西方人就算父子之间也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儿子 18 岁以前,靠父母养活;18 岁以后,就得靠自己。中国人不看重权利和义务,如果中国的父母一等孩子长到 18 岁就让他自生自灭,会被别人视为狠心的父母。
中国人所重视的彼此对待,就是说:你对我好,我没有理由对你不好;你对我不好,我也不会对你好。中国人会将心比心、投桃报李,这与权利和义务没有任何关系。在西方的企业里,上下级之间也只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你是我的上级,我就会按照规定向你报告。中国人却不这样,你虽然是我的上司,但我不认同你的时候,我就不会向你报告,你要是强迫我报告,我就会敷衍了事。

《人性的奥秘:曾仕强谈人性的弱点》
前言 人性的弱点并非人性的缺点

人性与习惯并不相同

首先,让我们把人性和习惯区分开,分别认识得更清楚一些。人的行为习惯,并不能代表人性。
譬如大多数人都喜欢讨价还价,这仅仅是一种行为习惯,而非人性。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不喜欢讨价还价这种形式了,也就用不着讨价还价了。
见面的形式,无论是握手、拥抱,还是亲吻,都只能算是行为习惯,与人性无关。比如人和人见面要不要向对方微笑?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别人马上喜欢上自己?到底是“请将”好呢,还是“激将”更有效?恐怕这些都不是人性的基本问题。
人类的行为习惯具有区域性特点。每个地区,由于风土人情的差异,会逐渐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习惯,因而彼此不同,各有特色。
那什么才是人性呢?
首先贪生怕死是人性。因为不论种族、肤色、语言、文字、居住环境或者交通设施有多大的不同,只要想到死,好像大家都会感到相当害怕。当然,有时候某些人面对死亡会视死如归,但那属于舍生取义,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非人人、时时都能做得到。
我们一般情况下把人类共同的性质当作人性。人性虽然是相近的, 但是每个人因各自不同的人性所采取的策略并不相同,以致产生的行为习惯也各有不同,有些甚至相去甚远。
人性的弱点说起来最重要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人都要求生存。人人都要求生存,所以大家的弱点也都相近。只不过求生存的方式不一样,因此各自的习惯相去甚远。而求生存这个弱点逐渐衍生为怕死、贪生,最后变成了只顾自己。
顾自己顾到一定程度,就成为自私。如果说求生存是人性的第一层弱点,那么自私便已经进入了人性的第二层弱点。自私的表现,以贪利、贪名为代表,贪利、贪名的结果,最后都会归结到贪图享受上面来。
贪图享受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追求个人的快乐。于是求快乐成为人性的第三层弱点,这层弱点以刺激、争夺和征占为重点,导致各种明争暗斗的花样,令人苦恼不堪。
人性的弱点并不全是人性的缺点,因为求生存、自私和求快乐,基本都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所有的企图心,实际都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只要保持合理,求生存、自私和求快乐,不但没有害处,反而有好处。
适应人性的弱点,若是策略正确,弱点都会变成优点。所以,策略的选择和应用非常重要。对于人性的弱点,我们主张不要存心加以利用,以免造成害人的后果,也害了自己。同时主张不要完全防备别人运用我们的弱点,以免丧失机会,永远建立不了所需要的各种关系。
研究人性的弱点,主要在于明辨适应的策略,使弱点运用和被运用到合理的程度,以求化弱点为优势,助己助人。

人性是先天性的,彼此相近 ;习惯是后天性的,各不相同。
自古以来,一切都在变,唯有人性没有变。人们拿不变的人性,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于是采取不同的策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因而形成有差异的习惯。
习惯从适应人性的弱点而来,又用以满足人性的弱点。
弱点可以变成优点,也可能成为缺点。好习惯使弱点变成优点,坏习惯使弱点成为缺点。
采用何种策略,养成什么习惯,都是“人”的问题。人性的弱点从根本上来说不是问题。
对人性的弱点,要适应、运用,不可控制、利用。这样对人有利,对自己也有好处。

人性和习惯不同,前者是天生的,属于先天性,而且整个人类的人性大抵相近;后者属后天性,是逐渐养成的,几乎人人都不太相同。
大家关心人性的弱点,希望通过对人性的掌握,实现对自己有利的企图,达成预期的目标,并且提高其效益。这种是人性中求生存的表现,但是如何掌握人性的弱点,怎样控制人性的弱点,采取什么方式来评估人性的弱点,则由于各人的习惯不同而有差异。
求生存是人性,用来求生存的方法是习惯。有人好吃懒做,也有人勤奋积极,是习惯不同,并不是人性互异。所以说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实在是一种错误说法。好逸恶劳应该属于人的习惯,有人如此,有人则习于劳作,近乎工作狂。
自古以来,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没有变。我们常说人性变了,其实改变的是习惯,并不是人性。
习惯从哪里来?人性既然不变,为了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必须采取各种不同的策略,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以满足人性的需要。这些不同的策略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成为习惯。习惯由何而生?由各人不同的策略而产生,所以人人不同。
例如人性要求生存,几乎凡人皆如此,没有不同。但是各人求生存的策略差异很大。有人以隐藏实力来求生存,认为含蓄是一种涵养。有所保留是谦虚,不要锋芒毕露,以免引起他人不悦,而对自己的生存构成压力。有人则到处作秀以求生存,认为表现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以攻为守对自己比较有利。采取隐藏策略的人逐渐培养出十分忍耐的习惯,能隐人所不能隐,藏人所不能藏。而采取作秀策略的人也逐渐养成招招出击的习惯,虚张声势,到处拜托大家给他一个展示的机会。再加上隐藏和作秀的方式彼此不同,因而变化出很多花样, 构成五花八门的生存之道。所谓“人一上百,形形色色”,可见,习惯不同,使得人群与社会不但多元化,而且复杂化。

人性的弱点不过是人潜在的欲望

人性最基本的弱点便是求生存。求生存逐渐发展成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便进入了自私的层次。自私自利的表现,归根结底是由于贪图享受,这又进入求快乐的层次。
每个弱点都包含三个向度。求生存表现在怕死、贪生和顾自己上,产生了很多可资攻击的弱点。自私表现在贪利、贪名以及贪图享受上,多少人为求名利而创造、发明,多少人为求名利而摧残、破坏。同样为求享受,多少人不论贫富都能够随缘随喜,开开心心、快快乐乐过一生;多少人又贫有贫的痛苦,整日怨天尤人,富有富的苦恼,徒然成为不快乐的富翁。其实求快乐,也表现在刺激、争夺以及征占上,各有策略,也都往往为对方的对策所命中,弃甲投降。
人性三大弱点本身不是问题,不过是人潜在的欲望。变成优点或缺点则是策略问题,也就是“人”的问题。人有权选择采用哪种策略,使弱点成为优点或缺点。
乍一看,人类求生存免不了贪生怕死。
我们不妨虚拟一下,假定人人都不贪生,抱着活多久就算多久的心理;人人也都不怕死,认为死了之后,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请问:社会会安宁吗?人类幸福与否?恐怕会天天有人自杀,时时有人杀人,搞得人人不安宁,社会乱糟糟,谈不上什么快乐幸福吧!
可见不贪生不怕死并不是理想的状态,不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历史上伟大人物很少是通过不贪生不怕死塑造出来的。我们只责骂文官贪财、武官怕死,但并没有人倡导完全不贪生、不怕死的生活理念。
文官怕死是理所当然,因为文官不怕死的结果大多是死得很快, 而且死得很难看。武官不能怕死,因为战死沙场才是武官的最高荣誉。一旦武官怕死,就会未战先逃,置国家安危、百姓性命于不顾,失去军人本色。就算逃跑能够不死,也将活得很难看。
然而贪生怕死并不见得就有利无弊,大家都喜欢。社会上的许多问题实际上也是贪生怕死造成的。
大家都贪生,才造成今日处处可见的社会老龄化现象。贪生的后果是大家都活得久。而活得久的结果之一就是不可避免地老人愈来愈多。人生七十古来稀,忽然变成人生七十才开始。问题是怎样开始?开始制造社会问题,还是开始形成问题社会?
老人可能是“宝”,也可能是“贼”。这两种情况,孔子都提到过。“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说老年人经验丰富,思虑周到,修养良好, 凡事拿捏得恰到好处。遇有晚辈请教,都能够耐心指导,诚恳相待,当然是非常宝贵的导师。老就是宝,特指这些人士而言。
但是,有些老人,却不折不扣地应了孔子所说的“老而不死是谓贼”。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国外,自己则留在国内到处制造社会问题,逢人就增加麻烦,最后还要子女之外的人来送终。这不是贼,又是什么呢?
嘴上说得好听,这么做是为了不连累子女。实际上自己无法独立生活,势必要依赖别人。这种贪生,完全是只顾自己,丝毫不考虑别人。要贪生,先要有靠得住的子女。否则,就不必贪生,以免连累外人。
怕死不难,要有老本、老伴和老友,再加上“老宝”的修养,这样就不怕不受人欢迎,爱活多久都可以放心地活下去。军人退伍之后,照样可以怕死,也没有人有权责骂他。
自私是贪生怕死的必然结果。贪自己的长久生存,怕个人的快速死亡,都有自私的成分,不容否认。
从现象上来分析,自私的对象离不开名和利。贪自己的利益,求个人的名分。名利心愈浓重,自私的心理就愈重。自私心理重到竟然忘记了名和利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
别人的名利和自己无关,以致不去关心。只有自己的名利,永远说空不空。只要一口气还在,就有名和利的欲念和需求,很难摆脱名利的纠缠。
追求名利,还可以说是企图心、上进心、奋发图强的原动力,或者积极求取进步的驱策力。如果把追求所得的果实与社会大众分享,名利就不致遭受严苛的怨责。有名有利的人士,也不至于承受那样恶毒的诅咒。问题是在出名、获利之后,把果实留下来私自享受,才会引起众人的不满。
很多人把贫富悬殊视为社会不安的根源,似乎富有的人永远要接受贫穷的人的挑战,仿佛富有的人非把财富重新分配不可。
然而,有名有利的时候,如果不享受名利的果实,岂不证明名利果然是空的?那还有多少人会积极追求名利?大家都视名利如粪土,世界上还会出现什么样的名和利?活在如此这般的社会,人类会觉得快乐吗?

《情绪的奥秘:曾仕强告诉你不生气的活法》
引言
中国人现在很爱生气!为什么这么说?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们听惯了谩骂之声;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我们看多了两车追尾司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中国人的情绪似乎发展到了一动就怒、一点就着的程度。
其实,人的一生都和情绪有关系,一生都要同它打交道。比如小孩子一开始就懂得他要会哭才有人照顾,如果不会哭,根本就没有人理他,甚至会把他忘记。对孩子而言,哭是一种工具,因为他们还不会说话,所以要用哭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平时谈到情绪,很多人都会往负面的方向去想,比如:“你看,又闹情绪!”好像情绪都是不好的。其实,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人们对环境的一种反应。环境指的是什么?以前人们认为外界的事物才是环境,比如山水、天气、道路交通等。其实,人内在的东西也属于一种环境,即人对自己也是一种环境。
任何环境都是会变动的,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以及外在的、内在的任何变动都会使人产生一种反应。比如当一个人饿的时候,看到很普通的一张大饼,他的肠胃就会蠕动,他会流口水,吃大饼的时候会觉得很香;但是当人酒足饭饱之后,给他吃山珍海味,他也会觉得没什么味道,甚至会因为吃得撑了而感觉到恶心、难受。这些都是情绪。
有情绪,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看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什么是管理?管理一定是有方法的,没有具体的方法不是管理 ;管理一定是有效果的,如果做了半天没有效果也不是管理。很多人认为情绪不能管理,认为“我就是这个脾气,我没有办法,我想改就是改不了!” 其实,人可以管理情绪,因为情绪跟别人没有太多的关系,它完全是人自己在决定,相比其他事情,人在管理情绪方面的自主性更高。比如,别人如何泡茶,那是别人在决定;别人如何配置自己的电脑,那也是别人在决定。可见,情绪是人本身的一种反应,是可以控制的,也是可以管理的。
中国人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一样都有情绪的起伏。但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情绪起伏都没有中国人这么大,换言之,中国人最爱生气。
为什么中国人爱生气? 因为我们的个性中有四个字——能屈能伸。中国人还有一个比较让人“害怕”的地方,就是生气的时候完全不讲理。其实中国人是天底下最讲道理的,但是如果有人惹他生气, 他就不讲理了。
爱生气,并不利于为人处世。因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为人处世最要紧的就是管理好情绪。中国人情绪变化起伏大,容易发脾气,所以更需要情绪管理。

《人际的奥秘:曾仕强告诉你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第二章 建立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就会建立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现代的价值观是, 尊重个人的价值取向,把每一个人依自己的特长、志趣而从事的活动,都视为正当。做正当的事,就是正人君子。
第一节 正视自己
一切从自己做起,才有成功的希望。偏偏现代人“总是要求别人却很少要求自己”,总是说别人如何如何,却很少反省检讨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中国人最讨厌彼此骗来骗去,也不承认自己会欺骗别人,但是实际情况却显示中国人常常骗来骗去。相信你一定知道这种情况:
电话响了,小王拿起电话,电话那边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您好!我姓张,要找李先生,请问他在吗?”小王用手捂住话筒,对李先生说:“李先生,有你的电话,是一位张先生打来的。”
李先生一听,连忙告诉小王 :“你告诉他,就说我不在。”
这种话不是欺骗,而是中国人惯用的一种“设计”,如果你是那个打电话的人,就要自己检讨,为什么做人做到这种地步,他明明在,却不愿意接你电话?
人的一生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理想,认真地做好自己。这是儒家“反求诸己”的主张,也是“自己负起完全责任”的具体表现。
一表人才能成为十大要领之首,就说明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只要彼此来往过几次,就会互相产生某种评价。人们大多习惯于利用过去的经验来判断其他的人,同时,也习惯于和熟悉的人打交道。
第一、二次信用良好,就可能被对方视为有信用的人。所以中国人常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中国古代的商帮将信用视为生命也是这个道理。开过一两次玩笑,以后所说的话,常常被当作笑话。我们从小就是听“狼来了”的故事长大的,对这种情况再熟悉不过。
每一个人迟早都会被人贴上一张看不见的标签,清清楚楚地写着他的性格和人品。许多人更是一见面,就喜欢论断对方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所以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确定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
我们要替自己负起责任来,因为我们有权力决定以后的路要怎么走,我们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因此人际关系要从自己做起。在开展人际关系前,首先要想想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
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忠义之士,为正义而牺牲在所不惜, 这种人叫作硬汉。别人不敢说的他说,别人不敢做的他做,这就是硬汉。我很佩服这样的人,但我不希望人们都做这样的人,除非他自愿。做硬汉要承受很多的苦难,否则怎么知道你是硬汉?此外,你不能变节,做硬汉最可怕的就是变节,即做到一半不做了。做人应该有正义感,但是要小心被利用。如果你所知有限,又充满正义感,就很容易被别人拿来当工具。每一个时代都有硬汉,如果说他们真的拿捏合理,就会流芳百世,否则就是无谓的牺牲。人各有志,不能勉强,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对自己的选择, 不鼓励也不反对,因为社会需要这样的人。
第二种人是顺民,即唯唯诺诺、听话、保平安、少惹事。老实说,不是硬汉,非要他当硬汉,他很辛苦;不是顺民,非要强制他当顺民,他也很痛苦。在一个组织里面,一定要有顺民,也一定要有硬汉。
如果这两种人你都不想做,那你还可以走第三条路,做隐士,即不闻不问免得生气,反正都是别人的事。这种人既不会有什么贡献,也不会惹什么麻烦。
在这三种人中,做硬汉很辛苦,做顺民划不来,做隐士也不容易。一个人要做到对世事完全不闻不问是很难的。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一分子,总希望参与社会事务,总需要有点作为,所以隐士其实不容易当。
那怎么办?好在中国人从来没有走投无路的时候,既然三种人哪个都不好当,那就三合一。在中国文化中,除了“孝”以外,还有个重要的观念,就是“合”。中国人之所以聪明,就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合在一起考虑。我们尽量当顺民,但是偶尔也会当硬汉,必要的时候又可以做隐士,这种人就是随遇而安。领导看得起我,那我就当硬汉;领导看不起我,我就当隐士,反正我讲的领导也不听;领导对我一般,那我就当顺民。中国人常常是看你对我怎么样,才决定我如何对你。同样一个人,有时候他什么都不管, 有时候他很认真、很积极,而有时候他又好像很听话的样子。
该当硬汉的时候,就当硬汉。当年史可法不可以逃走吗?当然不是,带兵打仗的人想逃太容易了,但是他一跑,这辈子就白活了,如果不跑, 就可以万古流芳。人迟早是要死的,要死得其所。这是你可以选择的,所以史可法选择战死沙场。岳飞也是一样,如果他不想回去,别说十二道金牌,就算二十四道金牌也没用。结果他回来了,身遭陷害却流芳百世。
人生不过是四个字而已——心想事成。我们不要把“心想事成”当作祝语,它本来就是事实。但心想事成不意味着你一直说想成功就能成功,老天听不懂人的话,整个宇宙都是信息场,老天只接受你的信息,但听不懂你的话。
什么时候你能掌握宇宙信息场的变化,你就可以心想事成。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心灵管理,即学会怎样去控制对方的心灵。我相信有一种力量,是到目前为止科学所不能解释的,叫作念力。宇宙非常大,我们已知的部分很小,如果已知的部分是科学的话,未知的部分就是神,如此而已。
每个人要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把自己的价值观发散出去造成一种磁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频率相同的人就是志同道合的人,这个就是所谓的缘分。缘是机会,分就是关系,有缘无分就是说两个人有机会,但始终无法建立关系。
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否则物极必反,过分亲密就容易吵架。“君子之交淡如水”是有道理的,因为两个人就算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牙齿迟早也会咬到嘴唇的。
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要想和别人搞好关系,首先要同自己搞好关系,要能够接受自己。只有接受自己的人,才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你跟自己相处不好,就不会有人跟你处得好;你跟自己处得好,别人才会跟你处得好。所以人要首先了解自己,跟自己相处好,而不是只看到别人。每当面对着镜子的时候,问问自己对镜中人究竟是爱是恨?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大概很少有人会喜欢你。可事实上就是有大部分人不喜欢自己,总觉得自己这儿长得不好看,那儿也长得不好看。要改变别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改变你自己,而改变自己不是说去整容,而是接受你自己。当你哪一天接受了自己,就跟自己相处好了,那时你会发现,所有的人慢慢地都跟你处得很好,都开始接受你了。
憎恶自己的人,必然也憎恶别人。不能接纳自己的人,在情绪上常常显得很不稳定,不是有意表现优越,便是相当自卑。这种内心的摩擦,使得不能接受自己的人,同样也会憎恶他人。
如果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并不好,不妨反省一下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如何。先调整自我关系,然后改善人际关系,才是有效的途径。人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性,这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最主要的差异。
既然人能够自主,一切由自己决定,当然要由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换句话说,一切言行,事实上都要先通过“自己”这一关。自己认可的,才说得出来;自己认同的,才做得出来。所有接触的对象,也由自己来决定。人最先、也最多接触的应该就是自己。
接受自己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过分地爱自己,有时会成为可怕的自恋狂。自恋狂最大的特征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这种人不但不能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且从来不怀疑自己很可能具有某些缺点,以致自认为十分可爱。我们最好冷静下来,客观地反省自己究竟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缺点。发现自己有缺点,只要实实在在努力去改正就可以了,不必过分憎恶甚至嫌恶自己,以致自我否定,反而容易成为坏人。

《人性的奥秘:曾仕强谈人性的弱点》
第一章 人人都逃不开的人性弱点
人类有思想就会有弱点
人性的弱点,是与生俱来不可避免的。也是自古以来,一直存在,并且没有改变的。
只要人有思想,就会触及这些弱点。没有思想的人,不会因应这些弱点,反而令人担心。
植物求生存,但由于它们不能活动的缘故,只能就固定的位置吸取自己所需要的养分。植物的弱点相当单纯,就是不能活动,缺乏变换生存环境的能力。
动物求生存,具有活动的本能,可以变换生存的环境,却必须完全适应外界的种种变化,并没有能力来加以改造。动物的弱点在于不能创造,只能够适者生存。
人类就不是这样,我们能够活动,可以选择生存的环境。同时具有创造的能力,可以把生存环境改造得更加合乎我们的需要。然而,人类的弱点在于具有选择的能力,却缺乏判断的素养;有创造的能力, 却往往走错了方向,把生存环境改造得愈来愈对人类的生存不利。
无家可归的人、穷人、妓女、酗酒者、吸毒者、谋杀者、抢劫者,基本上都是人类创造力的产物。烟草、毒品、酒类、枪支、性病、癌症、高血压、艾滋病、家庭暴力、精神失常、性侵害等等,又何尝不是人类求生存的选择、改造方向错误所带来的后遗症?
任何一个时代,人类都会为了求生存制造出许多器物,一代又一代地传承、改造。结果愈改造愈令人失去生存的信心。请问:这究竟代表人类文化的进步还是退化呢?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工业、商业、社会各方面,我们自认为愈来愈进步,而整个人类却愈来愈不安、紧张,而且孤立无援,这是什么原因?
人性弱点随着人类的生存而存在,自古以来,从没有消失过。我们应该怎样妥为因应,岂不是兹事体大?
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具有思想。因为有思想,人类把地球改造成了今日的样子,创造出许多事物。也因为有思想,人类将宇宙破坏成今日的样子,种下了许多危机。
首先看矿物,原本各安其位。但是人类想尽办法,把它们探勘、挖掘、采集、冶炼,然后充分利用,制造出种种物品或者开发出许多用途。一方面物尽其用,使它们的功能得以好好发挥;一方面则造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甚至濒临耗尽用完的厄运。矿物是自然形成的, 但是种种变化、合成、用途,显然来自人类的思想。
其次看植物,热带植物生长在气候炎热的地区,寒带植物繁衍于寒冷的地带,温带、高山和沼泽,也各有其特殊的植物点缀其间。人类爱动脑筋,发现移植、育种等方法,把热带植物移到寒带,沼泽植物弄到室内,大的变小、高的变矮、瘦的变肥,搞得植物自己都莫名其妙,到底哪些植物才是“原住民”?人类的思想,已经把植物界的自然秩序破坏了。
再看动物,原来也是划地为界各有各的生存地区,而且一物降一物,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人类把狂野的动物训练成温驯的动物,将野生的动物饲养为家畜。不但改变了动物的生存地区,从高山移到平地,从深海移到陆上,而且改变了动物的食物和习性,运用改良品种的技术,将动物搞得忘记了自己原本的样子。
至于人类自己,情况也大致相同。远古时期,地球只是一大块土地的时候,由于科技不发达,自然的关山阻隔产生很大的作用。黄、白、黑各色人种分别在不同的地区,各自创造自己的生存花样,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文化。
这种相安无事的情况到底被人类自己破坏了。动物,顾名思义,是会动的。既然会走动,而地球上纵然有高山也有大川,动物走来走去,难免会逾越原来的生存地区。越界的结果,如果能够适应,等于扩大自己族类的生存地区,继续繁衍下去。若是不能适应,就会退回原地或者死亡,等于自然的力量限制了自己族类的生存地区。人类就不是如此,凭着思想,不但要探险,对陌生地区很有兴趣,而且要适应新环境,不让环境的变化将自己难倒。在科技尚未发达的时候,人类善用自己的两条腿,已经东奔西跑,相当不安分了。路是人走出来的, 越高山、渡大川,总是能走出一条路来。
大自然看到人类不安分,恐怕人类会弄乱自然秩序。为了保护自然, 大地开始分裂,希望以茫茫大海来隔绝人类的到处流窜。然而人类用思想发明了飞机和轮船,可以飞越高山跨越大海,征服高山,能够乘风破浪,征服海洋。人们一方面积极向外发展,到处展示自己的花样, 说是宣扬文化;一方面又热衷于长他人威风,吹嘘自己在别处的所见所闻,把别人的花样带回来,说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大自然的力量逐渐丧失对人类的约束作用时,有心人开始尝试“以毒攻毒”的策略,企图以人类的思想来约束人类,因此提出若干意识形态,以规范自己的同志,形成堡垒分明的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的对抗已经证明人类冲破了血统、语言、宗教、生活习惯的限制,不再能够用单纯的血统、语言、宗教或生活习惯来证明彼此的不同,只好采取意识形态的标准,把世界勉强一分为二。
人类的思想,当然不是意识形态所能够限制的。资讯爆炸,又通过各种科技化媒体深入每个家庭。资讯交流结束了意识形态的抗争, 也使人类再一次面对茫茫的前程不知如何是好。
意识形态好比上作文课时老师的命题,既然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题目,学生心目中已经有了某种标准,只要尽量符合这个标准,不要文不对题,及格应该是相当有把握的。意识形态被打倒之后,老师在黑板(白板)上面,写下两个大字:无题。学生就既摸不清标准,也弄不清楚怎样写才能切合无题。
市场上产品的标准如果由厂商制定,顾客只能配合厂商的意识形态,称为“生产导向”,这样对厂商十分有利。现在顾客不愿意配合厂商, 要自己制定产品标准,叫作“市场导向”,这对厂商十分不利。因为厂商难下决心,而顾客需求不一,难以捉摸。
意识形态对同志的要求十分明确,顺我者生,逆我者亡。意识形态解除界线之后,谁是同志,谁又是敌人,几乎难以分辨。
人类为什么会弄成今天这个样子?因为我们的思想过分集中在人性的弱点上面。
生物求生存,只是逐渐缓慢地演化,在适应中求变化。人类求生存,由于思想发达,要求快速进步,等于在变化中求适应。
植物怕死,却勇敢地面对死亡而毫不逃避。动物怕死,于是极力逃避死亡,但在挣扎无效、逃脱不掉的时候,也会悲哀地面对死亡。人类怕死,凭着思想设计出很多花样。光是清晨起床以后可以从事的活动,就包括深呼吸、柔软操、太极拳、按摩穴道、慢跑、快走、登山等等,种类繁多难以枚举。至于求神拜佛,更是动植物难以想象的事情。
因为怕死,人类企图将责任推给别人,设法出卖朋友以嫁祸他人。
因为怕死,人类研究各种药物延长寿命。
中国人怕死,于是经常服用补药。美国人怕死,于是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人民具有合法拥有枪支的权利。结果呢?中国人可能死于药物中毒,而美国人则会在一瞬间成为枪下的冤魂。俗语有云:愈怕死的人愈快死。是否如此?

《情绪的奥秘:曾仕强告诉你不生气的活法》
第四章 自己才是情绪的主宰者
人们应该坚信自己是情绪的主宰,只有无条件地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才会进一步改善自己、改变情绪。
第一节 人们喜欢将责任推出去
人们觉得自己无法控制
每个人都应该替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全部的责任,但是有的人喜欢把责任推给外界。当把责任推出去时,他们自己就会变成一个没有尽责任的人,这是管理情绪的一个大问题。
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但是有些人偏偏放弃了,他们宁可听别人的。有些人做错了事情,他们会说那是别人教自己的,不然自己是不会做错的 ;当闹情绪的时候,他们会说都是别人把自己气坏的,不然他们不会这样。
到底要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不推的话,就可能吃亏,尤其是当事情发生、碰到大家都喜欢推卸责任的时候,如果所有人把错都推给一个人,只有那一个人承担,他就惨了。所以,现在大家是不敢认错,而不是不认错。
当一个人做错事情时,如果他心里很清楚地知道这是自己的错误,而且下定决心下次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他的情绪就会比较平静;如果嘴巴上把责任推给别人,心里也认为自己没有错,那他的情绪就不会稳定。
还有的人经常把责任推给脾气。有人常说他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脾气,所以只好这样做。其实人嘴上这样说可以,但是心里头一定要有相反的想法,心里要想着自己的脾气不改对自己是很不利的,一定要改。
实际上,有些人是自己不想加以改变,而不是说无法改变。一个人只要观念一改变,他的整个脾气就会改变。有些人喜欢怨天尤人, 说老天不公平,但他的心里想的却是 :老天是最公平的,一个人会受到这样的折磨是活该。这样想的话,他就会改变。如果嘴上说老天不公平,心里也承认老天不公平,这个人就永远也不会改变。
人们觉得情绪不好是由外力引起的
很多人都有错误的观念,认为情绪是外面给自己的刺激造成的结果,情绪变化是由外界引起的,事实上不是。人看到一件东西,有时候会很喜欢,有时候会不喜欢,显然情绪是变化的。一位先生第一次到女朋友家,女方妈妈问他吃饱了没有,他明明没有吃两口饭,但是就说吃饱了,其实他不是在说谎话,他真觉得饱了,因为这个时候,他的情绪是高度兴奋的。
一个人既要向外看,也要向内看,这叫作内观,内观是很重要的。人们平时很难了解自己内部的变化,因为大家过分关注外界的环境。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呼吸的、肠胃为什么会蠕动、为什么会忽然间脸红紧张,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看看自己的内部,他们只注重外部的变化。
现在很多人觉得情绪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因为环境在变化,而环境变化是人所无能为力的。
比如你看到一个人生气,你就问他:“你怎么这么生气?”他会说:“都是他惹我的,他不惹我我会生气吗?”然后你去问另一个人:“哎,你怎么惹他生气?”那个人就会说:“我惹他?他不惹我就好了,我还惹他?”每一个人都知道是“他惹我”的,而没有一个人承认是“我 惹他”的。
惹人生气的人很可能是无心的,他不觉得自己惹别人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立场不同,讲的话就不一样。比如别人向你买东西的时候问:“你这个价钱实在不实在?”你敢说“不实在,还有议价的空间”吗?你肯定说“实在实在,当然实在”。你去买西瓜,然后问卖西瓜的人“瓜甜不甜”,他会说“不甜”吗?说不甜谁买啊?他一定说“包甜”。人只要立场不同,讲的话就不一样, 别人没有办法要求他。可是有些人经常把这些都抛开不谈,就认为是别人欺骗了自己,这说明他们对环境没有深入的认识。
真正的环境和人们想象的有很大落差,很多人经常生活在想象当中,不切实际。当有人发现自己的想象和实际有差距时,情绪就会不好。
人们拥有太多的“一定”
人们情绪非常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一定”。其实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什么一定的,凡是有“一定”的都是非常不可靠的,偏偏有的人满脑子都是“一定”——一定要表现得好,别人如果表现比他好,他就受不了;一定要考一百分;一定要找个漂亮的妻子……“我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不可能。“我只要很仔细就不会犯错误”,不可能,再怎么校对都会有错字,因为校对好像秋天扫落叶一样,永远扫不干净。当一个人说自己派人把院子扫得很干净的时候,他就已经犯了很大的错误,因为叶子还是在不停地往下落,院子里一定是不干净的。
一个人只要有“一定”的观念,他就会失望,情绪也会低落、不安宁。“我这次去,路上一定很顺利。”那是不一定的,假如遇到大雾天气,航班延期;或者火车上人太多,只买到了站票,没有位子坐,他肯定会一肚子火。一切都在变化,怎么可能“一定”呢?可是人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一定”的观念,所以情绪经常不安宁,这就是情绪负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慢慢了解,世上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环境时时刻刻在变化,一切都是不一定的,而且都是相对的。
人们提出太多的条件
不能忍受生活中有挫折
家人不能生病,牙齿不能痛,头发不能掉,父母不能老,孩子不能摔跤……人对自己提出了很多要求。为什么不能生病、不能老呢?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不过如果孩子得癌症了,家长的第一个反应基本都是: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怎么会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家长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是因为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太多了。
案 例
有一个人去看医生,说自己的背很痛,医生说是发炎了, 吃点药就不痛了。病人说药力过了以后还是会很痛,他想把痛的地方换一个位置。医生说换在哪个位置,病人说换在医生的背上。
人们都希望别人受罪,都觉得自己不能够受罪。很多人都认为别人受折磨是一种磨炼,而自己稍微有一点挫折,就是老天不公平。事实上,人们对别人与对自己经常是双重标准。
忍受不了不美好的事情
有很多人会说“我受不了”,特别是当他到了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他会觉得无依无靠,觉得吃的也不习惯,住的也不习惯。其实人应该学会“随遇而安”,到哪里就要适应哪里的环境。但是现在有人走到哪里就骂到哪里,走到哪里就把牢骚发到哪里,走到哪里都要跟别人起冲突。
有很多人到国外待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就会觉得自己的国家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觉得国外的月亮都比自己国家的圆。他们觉得自己从海外归来,是了不起的,是高人一等的,所以他们不能适应人多的环境。可是中国人这么多,没办法和其他国家比。
在美国,人们住的房子都很大,而且房子之间的距离也很大,有时连人影都看不到,许多人都过得很寂寞。所以他们养成了习惯,一回家就把电视打开,因为这样做最起码可以听到声音;或者有的人会养条狗,如果实在找不到人说话就同狗说……这些情况都是不得已才存在的,而不是要以这个为荣。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环境是让每一个人都能满意的,所以,到哪里就要适应哪里的环境。
别人一定要公平地对待自己
有人常常认为:“别人一定要公平地对待我,否则这些人就是坏人,坏人就应该受惩罚。”为什么别人要公平地对待你呢?你有你的亲疏有别,他有他的亲疏有别。每个人的立场、标准和处境都不一样,没有理由要求别人一定要公平地对待自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