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汉语词汇通史 东汉卷

書城自編碼: 393354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史
作者: 蒋莹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035911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4.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欲望与家庭小说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8.1
《汉语词汇通史 西汉卷》
+

HK$ 54.5
《汉语词汇通史 春秋卷》
+

HK$ 48.4
《汉语词汇通史 西周卷》
+

HK$ 66.6
《汉语词汇通史 战国—秦卷》
+

HK$ 83.5
《立干以扶枝: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基本议题十讲》
+

HK$ 70.2
《读懂中华文明》
編輯推薦:
《汉语词汇通史》首次利用《汉语大词典》并纠正补充其不足,对汉语史全部 37 万多个词进行研究,研究到的词汇量之多、之全,前所未有,使《汉语词汇通史》提前出现数十年,同时抓住词汇随社会而变的社会性本质和朝代因社会巨变而更替的特点,把词汇史大致按时代分为 15 个时期,突破了四分法时代过长的局限,更符合词汇发展实际情况。该书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一部词汇通史,同时也是我国词汇史研究的第一部,历史阶段划分方法和各卷的内容、框架是更是全国首创。
內容簡介:
《汉语词汇通史·东汉卷》是多卷本《汉语词汇通史》中的分卷。《汉语词汇通史》是我国第一部多卷本汉语词汇通史,主要根据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内因、外因和事实,把自西周至民国的词汇史分为15个共时系统,详细描写各个共时词汇系统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新质要素的成长,旧质要素的传承、消亡,建构较全面的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通史系统,深度揭示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汉语词汇通史》站在发展的立场上,认为一个共时系统的词汇,包括承古要素、新质要素、消亡要素,而新质要素是重点,新质要素中特征要素是重中之重,突出描写各个时期的特征词汇和特征词汇场;汉语词汇史上下3500年,涉及文献13666种,关于词汇共时系统怎样描写,历时系统怎样解释,承古要素、新质要素和消亡要素及其类型和层次如何分析等理论问题、方法论问题,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關於作者:
主编:杨端志,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山东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科点学术带头人,山东省汉语言文字学强化重点建设学科学术带头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985工程“汉语与汉语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兼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通信评委,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通信评委,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委,山东省国外语言学会符号学学会会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等。出版专著《训诂学》《文言文基础知识》《汉语史论集》等20部(含合著),发表论文《周易古经韵考韵读》《论词义与词的区别》《试论确定汉语词的原则》《“误读”与新义》等70余篇。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汉语词汇通史”、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周易》语言学研究”等19项。曾获省部级等各类奖项20余个,其中《训诂学》获多个奖项的一等奖。
蒋莹,女,文学博士,济南大学文学院讲师,济南大学“青年教学能手”。主要从事汉语史、词汇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科研、教研论文10余篇。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校级教研课题2项,参与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
目錄
目 录

凡 例
第一章 东汉词语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第一节 东汉词语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材料
第二节 东汉词语研究的现状
第三节 东汉词语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第二章 东汉承古词
第一节 承古词的类型
第二节 承古词的历史层次
第三节 承古词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 反映东汉时代特征的标志性新词语场
第一节 标志性新词语场
第二节 反映政治生活内容的新词语场
第三节 反映经济生活内容的新词语场
第四节 反映文化思想内容的新词语场
第五节 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的新词语场
第六节 反映科学技术内容的新词语场
东汉标志性新词语场的主要特征
第四章 东汉单音节新词
第一节 从词义角度看单音节新词
第二节 从语音角度看单音节新词
第三节 从字形的角度看单音节新词
第四节 单音节新词与既有词的关系
第五节 单音节新词的发展
第五章 东汉双音节新词(上)
第一节 联合式双音词
第二节 偏正式双音词
第六章 东汉双音节新词(下)
第一节 补充式双音词
第二节 动宾式双音词
第三节 主谓式双音词
第四节 附加式双音节词
第五节 重叠式双音词
第六节 单纯双音节词
第七章 东汉多音节新词语
第一节 三音节词
第二节 四音节词
第八章 东汉复合新词中的语素及语素义
第一节 复合词中的语素及语素义的性质
第二节 东汉复合新词中语素义的类型
第三节 东汉复合新词中语素的语法性质(上):名词性语素
第四节 东汉复合新词中语素的语法性质(下):谓词性语素
第九章 东汉复合新词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
第一节 联合式复合新词词义的生成
第二节 偏正式复合新词词义的生成
第三节 动宾式复合新词词义的生成
第四节 补充式复合新词词义的生成
第五节 主谓式复合新词词义的生成
第十章 东汉时期消亡词
第一节 新词与承古词
第二节 单义词与多义词
结语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在汉语研究的几个主要部门——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研究的困难最多;在汉语的主要研究方法——共时研究、历时研究中,历时研究的困难最多。我们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就很多很多,而且,有些困难远非我们一时能够克服的。我们的《汉语词汇通史》只是一种尝试,先后有三十几位硕士、博士、博士后参加,历时二十五年。如今,我们的《汉语词汇通史》终于要陆续出版了,有很多问题需要向大家交代。我们想要说明的有:我们对“汉语词汇通史”的思考,汉语词汇通史的语料,关于已有汉语史的分期,我们对汉语词汇史的分期,汉语词汇史的根基——汉语口语和书面语——发展概览,汉语“词”“词汇”“词汇史”研究中的难题,汉语词汇史研究必须接受“小学”研究的成果,汉语词汇的共时研究与共时研究方法,汉语词汇历时研究与历时研究方法,关于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结合,等等。可惜,时不我与,这里只能谈谈最必要的几个要点了。
一、《汉语词汇通史》是我长期思考、研究的一个课题
随着学习、工作的变迁,我先是把学习、研究的重点放在语法、词汇上,后来又放在训诂学(更确切地说应当是“小学”)上。因此,我的教学,研究,指导硕士、博士、博士后,内容便或者是词汇学、词汇史,或者是训诂、文字、音韵之学,切换来切换去,或者是几者融合。《汉语词汇通史》便是我和我的同道走融合研究道路的初步结果。
长期以来,词汇史研究的许多疑难问题一直在我们头脑中萦绕着。例如,汉语通史研究中,语音史、语法史、词汇史研究所需要的语料是不同的,词汇通史研究需要的语料最多最复杂,几乎是全部文献。流行的研究路径是自专书词汇始,由上古一部一部的专书词汇研究下来,词汇通史就出现了。这样的研究路径符合汉语词汇发展的规律吗?是历史词汇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吗?有可操作性吗?又例如,汉语史里的语音史,可以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共时系统,从上古一直推到当代,或者从当代一直推到上古,从而构建一个具有严密规律的历时语音系统。语法史可以由若干词类、若干句式、若干虚词构成共时系统,从上古一直推到当代,或从当代一直推到上古,从而构建出一个具有严密规律的历时语法系统。语音史、语法史都有很强的规律性、系统性。那么,汉语词汇史有没有像语音史、语法史那样的规律性、系统性?能不能像语音史、语法史那样,首先研究出一个由若干成分构成的共时系统,再由这个若干成分构成的共时系统串联成一个具有严密规律性的历时系统?再例如,在汉语发展史上,语音最稳定,语法次之,词汇则是处于每时每刻的变化中。那么,语音通史、语法通史、词汇通史的分期一定是不同的。词汇通史的时段,比语音通史、语法通史要短得多。那么,词汇通史的分期标准是什么?要分多少个时期?另外,在汉语词汇通史中,各时期的格局怎样?重点在哪里?各时期之间如何贯通?各时期怎样描写?怎样解释?……
带着问题意识,我们开始探索,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我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先后做了断代的商代甲骨文词汇词义、西周金文词汇词义研究等,做了断代专题的中古名词、中古动词、中古形容词研究等,做了专书《周易》经传词汇词义研究、《尚书》词汇词义研究、《国语》词汇词义研究、《晏子春秋》词汇词义研究、《礼记》词汇词义研究、中古小说词汇词义研究,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明清小说词汇词义研究,还做了部分佛典专书词汇词义研究。
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对于研究本体都有一定的价值,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对我们想要寻找像语音史、语法史那样的规律性、系统性有所启发,但仍然有很大的距离,与我们提出的问题也相距很远。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的研究对象是零散的、离散的,只是分散于专书、专题、专类中的少部分词汇,无法窥见汉语词汇的全貌。尤其是,想通过这样的途径来研究汉语词汇通史,希望是渺茫的。
本着总结的目的,我们也环顾了当时语言学界的专书词汇研究,认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有典型意义的专书进行研究,以总结一部专书词汇的基本面貌;第二个层次是对某一时段的若干部有典型意义的专书进行研究,以总结某一时段词汇的基本面貌;第三个层次是把各个时段联系起来,形成汉语词汇发展演变史。周祖谟先生曾经具体描绘过这个研究步骤:“要研究词汇的发展,避免纷乱,宜从断代开始,而又要以研究专书做为出发点。犹如清人研究古韵那样,先以《诗经》一书为起点,得其部类,然后旁及《楚辞》以相佐证,以确定韵部的分合,而后之人又从而逐渐加详加密,以瑧完善。”
周先生的描绘无疑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对《诗经》韵部的研究谈何容易,从南宋吴棫到清人段玉裁几乎用了七百年!再说,词汇与韵部不同,词汇要比韵部复杂得多,词汇研究要比韵部研究困难得多。《诗经》的韵部,可以通过系联韵脚、归纳韵例,再佐以汉字谐声“同声必同部”两大步而得其韵类。而一部专书的词汇面貌,到底包括了多少部类?或者倒过来说,多少部类才能反映一部专书的词汇面貌?并且,我们怎么用这些部类捋出一个断代汉语词汇史,从上古汉语一直捋到现代汉语,从而捋出一个汉语词汇发展史的基本面貌?
专书词汇研究是在1983年全国语言学科规划会议上由王力、吕叔湘、朱德熙等语言学界前辈提出来的,至今已经四十年了。在这四十年中,专书词汇研究成为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主流。研究者有老一辈语言学家,也有堪称中流砥柱的中年学者,更有大量的语言学界的新秀——硕士、博士研究生。这四十年的研究,几乎涉及各个历史时代典型的专书。专书研究的内容丰富多彩,几乎涉及各种常见专题。专书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专题者有之,专书副词、介词、连词等虚词专题者也有之;专书核心词者有之,专书方言词者也有之;专书单音节词汇者有之,专书双音节词汇者也有之;专书同义词者有之,专书反义词者也有之;专书联合结构者有之,专书偏正结构者也有之;专书成语者有之,专书熟语者也有之。全面研究一部专书词汇者也有之。在全面研究一部专书词汇者当中,有几类最值得称道:有的首先对专书进行校勘、注释,编出词典,再进行专书的词汇学研究、词类研究;有的首先广泛收集专书历代训诂,编出专书词典,再进行专书词汇的研究;有的对专书先进行注释,再进行有效的专题研究;有的收集同一时代多种专书词汇,再进行断代史的全面研究。这些研究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典范性。这些专书词汇研究极大地改变了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格局,丰富了汉语词汇史的内容,也为词汇史研究提出了方法。

东汉起于公元25年,结束于公元220年。在这近200年间,皇帝更换频繁。
东汉经历了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
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少帝刘辨、献帝
刘协等十三位皇帝。
政治上,东汉基本承继西汉的官僚体系,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东汉自光武帝开始,“为了防止臣下专权,于是将政务中枢从三公府移入宫廷,由上述协助皇帝处理。”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后汉书·邓隲传》:“延平元年,拜邓隲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骘也。”由于东汉的皇帝多是幼年嗣位,常以太傅录尚书事为辅弼,主持朝政。《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 职。”上述一系列的变化,削弱了“三公”(太尉、司马、司空)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但由于东汉时期多位皇帝幼小时就继位,造成了此时期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的局面。在思想上,谶纬神学盛行,佛教传入,道教兴起,打破西汉“独尊儒术”的局面。科学技术上,人们对天文、地理现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医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们思维的进步对语言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语言中词汇对于上述种种变化反映最为直接和敏锐,因此东汉时期出现了一批反映此时社会特点的新词语。
东汉词语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材料

从共时角度来看,一个时代的词汇系统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部分来自该时代以前产生并在该时代继续使用的词,也就是承古词;另一部分是这个时代新产生的词,也就是新词。
以东汉时期作为一个共时平面,东汉时期的词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从东汉以前继承下来并在东汉时期继续使用的词,即“承古词”;一部分是东汉时期新产生的词,即“新词”。新词是“这个时期所特有的”,“‘新词语’的系统是与上一时代相区别的标志。”承古词体现出该时代词汇对前代词汇的继承,而新词则表现出该时代词汇在承古词基础上的创新和变化。东汉时期的新词语是东汉时期和前一时代词汇系统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东汉时期使用的很多词语在后代继续使用,甚至至今仍在使用;有些词语在东汉以后就不再使用。这些东汉时期使用而东汉以后不再使用的词,为东汉时期的消亡词。消亡于东汉时期的词语,既包括东汉以前已经产生的承古词,也包括东汉时期新产生的词语。东汉时期的消亡词是东汉时期和后一时代词汇系统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义位的角度来看,分为继承和变化两方面。义位的继承出现在承古词中,东汉时期的很多承古词的义位继承东汉以前的承古词,义位较东汉以前没有变化。义位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新义位的产生、义域的变化和旧义位的消亡。此时期的承古词产生新义,就是新义位的增加;此时期产生的新词必然也伴随着新义的产生,也是新义位的增加。还有些承古词的义域发生了变化,东汉时期义域的扩大较为常见。如果承古词的某些义位在西汉时期使用而东汉及以后不再使用,表示这些义位消亡于西汉时期,是西汉时期的消亡义。
东汉新词语、承古词、消亡词的界定
杨端志先生在词汇史课堂上多次指出,“一个朝代的词汇由三个部分构成:新词、新义是该朝代词汇系统产生的新质要素,是词汇发展演变的核心内容;消亡词、消亡义是词汇系统中旧质要素发生变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导致词汇系统变化的原因之一;承古词、承古义则是从前代继承下来的内容,是该朝代词汇系统保持稳固的基础。考察承古词是断代词汇史研究的内容之一,也是建立完整的词汇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本书以东汉时期为共时研究平面,以东汉时期的词语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东汉时期的新词语、承古词、消亡词。
(一)新词语的界定
杨端志先生指出,一个时代出现的新词语最能反映一个时期词汇史的特点,是词汇史研究的关键。“‘新词语’在词汇、词汇史研究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果不研究‘新词语’,词汇史研究是谈不上的,共时范围内的词汇研究也是有困难的。”
东汉时期的新词语是指东汉时期新产生的词语。这里的“新”是以东汉之前的语料为参照,以一个词语首次出现在东汉为标准。需要说明的是,词是音义结合体,依靠文字将其记录下来。本书判断某词首次出现于东汉只能依靠记录该词的书写形式首次出现于东汉时期的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东汉时期出现的新事物,需要对应的概念来记录和表达。有时,会新造一个词来记录一个新的概念,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新词。比如“浑天仪”和“地动仪”就是由于新事物的出现而创造出的新词。东汉时期,张衡主张浑天说,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张衡在此理论学说基础上发明了“浑天仪”。《后汉书·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琁机之正,作浑天仪。”张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测定地震的仪器即“地动仪”。地动仪用铜铸造,形如酒樽,顶上有凸起的盖,周围有八个龙头对准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个小铜球。对着龙嘴有八个铜蛤蟆,昂头张嘴,蹲于地上。哪里发生地震,对准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张开,嘴里的铜球就落到铜蛤蟆的嘴里。《后汉书·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东汉时期,与外交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传入的事物或概念也需要有相应的词语来记录,也就产生了新词。比如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随着佛教思想的传入,也产生了一些新词来记录与佛教思想相关的事物或概念,如“佛”“比尼”“僧”“禅”“法轮”等。安世高《长阿含十报经》:“或时佛亦不说经,慧者同学不说经。”支娄迦谶《道行般若经》:“佛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塞:‘今四部为证,欲天梵天阿会亘修天皆证知。’”昙果共康孟祥《中本起经》:“每减香钱,饭佛及僧。”支娄迦谶《道行般若经》:“禅不知空离空。”昙果共康孟祥《中本起经》:“是为如来始于波罗奈国以无上法轮转未转者,大度一切,莫不乐受。”
随着语言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变化,人们还会创造新的词形来 记录原
来已经出现并已被词记录的旧事物、旧概念。如台阶是东汉以前出现的事物,在东汉以前用“阶”“陛”“阼”“除”等词来记录。《书·大禹谟》:“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墨子·备城门》:“陛高二尺五,广长各三尺,远广各六尺。”《吕氏春秋·安死》:“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东汉时期,出现了新词“墄”也指“台阶”,“墄”与“阶”“陛”“阼”“除”等都表示“台阶”义。在表示“台阶”这个义位上,五个词的理性意义相同。《文选·班固〈西都赋〉》:“于是左墄右平,重轩三阶。”李善注引挚虞《决疑要注》:“平者,以文砖相亚次也。墄者,为陛级也。”再如“午达”指一种古代女子的发髻式样,是东汉时期出现的新词。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