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的灯塔,构成了中国海关史上的灿烂篇章。编者副税务司班思德在本书中记述了灯塔管理的初创和发展历程,并详细地介绍了这些灯塔。
中国沿海灯塔的历史较短。国家灯塔事务的创始人为赫德。为方便航行、发展贸易、增加税收,19世纪60年代初,经总理衙门奏准,他效仿西方的新式办法,创办了灯塔管理处。接到任命后,他首先组建了一支高效的技术团队,规划设计了从牛庄到琼州的一系列灯塔。这些灯塔随即成为现实,与全球其他地方的灯塔系统不相伯仲。赫德曾宣称,要使在中国沿海航行如同在煤气灯光下走在百老汇大街上一般容易;而今,这些灯塔确实使得船只可以在危险遍布的中国沿海较为安全地航行。其后的海务科也往往与时俱进,装备现代,其辖下的很多灯塔在全世界都大有名气,如花鸟山、北渔山、遮浪角等地的灯塔;海关灯船也都配备了最为先进的仪器。近日,花鸟山灯塔又设置了无线电桩,佘山、大戢山两处灯塔不久也会如此设置。如此必将使长江进口处的航行更为便利,其他方法都很难有效地指明这里的暗礁险滩的位置。
海务科的发展及高效运作,是历届海务职员尽职尽责的成果,包括总工程师、巡工司、机械师、中外灯塔管理员等等。其中,首任总工程师韩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功劳尤为突出,中国沿海的灯塔大多由他设计建造。首任巡工司毕士璧(A. M. Bisbee),多年来在选择塔基、办理相关海务事宜等方面给予了韩得善总工程师大力协助。其后来者同样能力卓著:巡工司戴理尔(W. Ferd. Tyler)、额得志(T. J. Eldridge)、奚理满(H. E. Hillman,现任),总工程师哈尔定(J. R. Harding)、狄克(D. C. Dick)、司徒达(L. Tweedie-Stodart,现任)。
近年来,海务科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松花江、长江、珠江、西江等地也都建设了灯塔和浮标。其中,长江的管理最为完备,在内河航行中,各巡江事务长积极整顿的作用日益凸显。
海关总税务司梅乐和(F. W. Maze)
1932年6月30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