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編輯推薦: |
冯仑的成功是中国“书生”的胜利,他作为草根一族,在中国这快速发展的几十年里,也和这个国度一道成长起来,成就了他的“商业帝国”。他用近乎“粗俗”的语言讲述最深刻的真理;他信奉老庄,不善理财;他玩转冯氏江湖,打响“绿色”革命。本书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冯仑的传奇人生,让我们一起看他如何“草根逆袭”成就万通,臻于完美。
|
內容簡介: |
在一个“野蛮”时代“野蛮”生长又“野蛮”立世的“野蛮”文人,就靠着自己的“野蛮”江湖路,成就了自己的一段“野蛮”人生。他原是体制内的学者,睿智而温厚,却阴差阳错的走进商界,也从而激发了他骨子里的江湖气,狡黠而尖刻。他带着满身江湖气息,领着一群小弟,浩浩荡荡的投身于商海,铸就了“万通六君子”之名;却又因江湖情谊,万通挥泪分家;更因江湖道义,他独挑大梁,带着万通大步前行。
他的一生,充满了“野蛮”和“江湖气息”,却又因为那份学者书生的智慧,充斥着文化与道理。他用段子构架了他独特的思维模式,更用饱含书卷气的野蛮书写了他独特的行为准则。
他就是冯仑:一个地产界的“文化流氓”、商界的“野蛮书生”,他一直在用自己野蛮的智慧创造属于世界的奇迹。
|
關於作者: |
韩啸,吉林长春人。涉及文字领域多年,曾在杂志社和出版社工作,发表作品50余篇,同时为全国部分省市电视台栏目进行剧本创作,并系多部励志题材话剧的核心创作人员。并擅长以风趣幽默的写作风格,对社会、人物等进行多角度分析,力求呈现富有鉴赏力的独到见解,已出版作品《李彦宏:百度与智能时代的畅想》等。
|
目錄:
|
序/ 001
1 “冯野蛮”的“草创”路/ 001
变局时代的幸运儿/ 001
文明“土匪”/ 006
与牟其中的恩怨/ 011
“草创”,只为生存/ 016
中国合伙人/ 021
万通“第一桶金”/ 026
2 万通分合记/ 032
得失之间/ 032
志同道不合/ 037
智谋者的艰难/ 042
“以商人方式退出”/ 047
从6到1/ 053
3 万通六君子/ 059
“政治演说家”王功权/ 059
“老财”潘石屹/ 064
“好孩子”易小迪/ 069
“好兄弟”刘军、王启富/ 074
“梦”回万通/ 079
4 立体城市/ 084
房企“四大佬”/ 084
梦想启航:立体之城/ 089
梦想照进现实/ 094
立体城构架/ 099
“莆田系”医疗/ 104
“乌托邦”风险/ 109
好事多磨:冯仑大梦/ 113
5 后万通时代/ 119
勇闯“自由塔”/ 119
打造“中国中心”/ 124
我的野蛮谁能懂?/ 128
新“黄金三角”/ 132
大哥的唐僧心/ 137
民企代言人/ 142
6 带领万通做“好人”/ 146
蓝海之中觅绿色/ 146
绿色战役/ 151
绿色战略——“贞操”/ 151
请叫我“淡定哥”/ 161
一路向西/ 165
7 冯仑的未来/ 171
窒息式死亡/ 171
冯妙手的“回春术”/ 177
互联网地产/ 181
放眼新视野/ 186
被扶正的互联网/ 191
万通的“去冯仑时代”/ 195
8文化之感伤/ 201
品味“素颜女人”/ 201
不同文化,相同机会/ 204
新加坡游学/ 207
欧洲行,心的蜕变/ 212
9和冯仑一起思考人生/ 216
李嘉诚、奶牛、草/ 216
“思想者”的思维/ 221
父女聊人生/ 226
和“独唱团”共成长/ 230
一碗面的思索/ 235
10玩转冯氏江湖/ 241
一世之需:朋友/ 241
骨感与丰满/ 245
立言者/ 250
食书的造梦者/ 254
拐点、转折、机遇/ 259
拐点迎来新时代/ 264
老江湖,小新人/ 26
|
內容試閱:
|
序
冯仑说:“所谓向宽处行,事实上不是向大家都关注的进步去行,也不是向浮华、获取去行,而是学会退却、放下、懦弱、面对死亡,学会淡然、超然。”
知道冯仑的人,消息来自各种各样的媒介;了解冯仑的人,却以为冯仑有上百种身份。
他是地产哲学家、商业思想家、中国经济界的“革命家”、想法偏多的“买卖人”、中国地产老板界的教父级人物、民营企业代言者、畅销书作家、大腕级龙套,他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四任会长、五个房地产行业组织机构的负责人……的确,他的身份太多了。
他探究现实、乐善好施、勤勉尽责、乐于分享;他是个事缓则圆的文化人,也是个文质彬彬的企业家,业界尊称他为“商界思想家”,地产界敬仰他为“学者型”的开发商。
所以,人们更愿意将冯仑看作是一位对错综复杂、现象百态的社会进行思考的智者,而从未将他与充满暴力、惊悚的“灰色”的房地产行业扯上半点关系。
冯仑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陕西,身上带有典型的“秦商”气质,经历丰富、见多识广、思维成熟,这同样也是那个时代创业者的共同特点。
“野蛮”生长的冯仑,既有学者的温厚和睿智,也有江湖行者的尖刻和狡诘;有时他会满嘴市井言语,有时却又会沉着地感悟人生。
这就是冯仑,段子横飞,荤素搭配。
1982年,冯仑在西北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了中央党校,在这里他遇到了精神教父马鸿模。冯仑打算做商人的时候,马鸿模曾对他说:“你这是高山上倒马桶,臭名远扬。”但冯仑并没有因为“臭”而对“商”敬而远之,他觉得能够臭得有价值也是一种本事。
1989年,冯仑阴差阳错地去了南德和牟其中一起共事,在这里,他经历了从学者到商人的转变。虽然他“兵谏”老牟失败,但却与“万通六子”结下了昆弟之好。而后,万通六君子呼啸聚义,成立了万通集团。冯仑借鉴了水泊梁山的模式——架构了“座有序,利无别”的利益关系。
1995年,万通扎根北京,此时万通总资产达到70多亿,产业遍布全国,房地产、通信、服装、商业、信息咨询、保险、银行、证券等行业都有万通的影子。但万通六君子却在此时选择了“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完成了从六个人到一个人的转变。
万通,终成了冯仑一个人的游乐场,而他的思想也驾驭着行为扶摇直上。
2009年,冯仑在哥本哈根“中国商界气候变化国际论坛”上提出了立体城市的设想,虽然尚未实现,但他仍然坚持梦想终会照进现实。
同年,“9·11”事件后美国重建的世贸中心落成,冯仑押上了近5亿美元,雄心勃勃地在世贸中心的顶层建起了“中国中心”,成为新世贸的租户。
在冯仑的商业构想中,有宏伟,有纯粹,也有无奈和落寞。“南德岁月”让冯仑经历了从白面书生到“黑心开发商”的转变;“六君子聚义”让冯仑明白“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的道理;“立体城市”的构想和“中国中心”的实现,展现了冯仑无与伦比的前瞻性。
但人生的事与愿违,难免让人唏嘘长叹。2014年,冯仑选择交出万通的控制权,去感受有钱又有闲的独我生活,去实现苦无知音的现实理想。
今天的冯仑,时常会出现在北京颐和园满是绿色的草坪上,也会游走在中央党校翠竹万竿的校园中,似曾相识的眼镜男,如今已成为英姿飒爽的老者。读书、写字,走走停停,满心欢喜,怡然自得。这或许就是一个经历了百转千回的成功者所期望的笃实的静谧。
五十余年的人生阅历中,经过了一个凌乱的轮回,他似乎已经被时间磨平了棱角,深深的法令纹和招牌式的笑容也都变了些模样。或许,他的内心依然坚信:理想才是生命。
精彩文摘
玩转冯氏江湖
一世之需:朋友
在网络上,经常有人用“一个人一辈子成功不成功就看追悼会了”这句话来衡量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而“悟道大师”冯仑,也有三分感悟与这句话不谋而合,他说:“看朋友得看追悼会谁去。平时人一生很热闹,在送花圈的时候握一下手的那是朋友。”
关于朋友,冯仑总结出其三大功能。
在朋友中,这几个功能十分重要,既能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得到援手,也能在朋友关系上得到良好的验证。
第一个功能,是朋友之间的感情需求。其实,朋友之间也没有必要做到绝对透明,要给自己保持一定的隐私,留一些私人空间,需要小范围内的情感需求。因为人是个社会生物,所以需要经常与外界和他人交流。
第二个功能,是个人世界的安全感。在这个世界上,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需要安全感,不管走到哪里,对安全都一样有需求,这不仅是一种依赖,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肯定。
第三个功能,相对宽泛一些,这个在很早之前就被俄罗斯一位科学家提到过。这是一个比较,在对比中找到友谊和爱情的关系。
在朋友的世界中,友谊自然要比爱情更重要,在友谊中没有索取,一旦出现索取,友谊将会很自然地破裂;而爱情则需要快速的回报,这在本质上要比友谊更加自私。所以说,朋友是善良的,没事和你瞎叨叨,你没钱了他会马上借你钱,并不需要利息,这就是没有利益关系的友谊。
冯仑说,朋友之间有这样一个数字关系,即10、30、60。对此,有人曾问过冯仑,朋友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很多元化?冯仑的回答是:应该说是不同层面。在多年的社会课堂上,遇到过的人、事、物有很多,不论是工作还是交往,都是比较多的。社会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实验,大概是10、30、60的数字,这些数字代表着交朋友的极限。10代表把亲戚朋友都算上一共不超过十个人,这10个人是可以随意借钱的,甚至是借完可以不还的,同时也是最安全的底线;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时常联系的朋友,有时候聚会了见一面,办事了打个电话,彼此能惦记着的大概有30人,这些人里可能一周联系一次,也可能是一个月只联系几次;剩下的60人,就是那些好久不联系的,比如一些有必然关系,但是没有实际情感的朋友。就算是一直不见面,但是只要有需求,他们也会照办的那种。
冯仑就像是沙漠中的绿洲,如果你是他的真心朋友,他就会是你干渴时的清泉;如果你不是他的真心朋友,那么他就是海市蜃楼。冯仑曾经也有过为了300元钱而愁眉不展的时光,他经历过生意场上那些最惨淡的人生,这样的日子对他而言是习以为常的。
1989年时,冯仑在生意上遭遇了一些变故,短时间内就落魄得连几百元钱都无处可求。那时候能借给冯仑钱的人,都被认为是坏人。在所有人眼里,冯仑只不过是个领导看不上、工作不积极、与几个狐朋狗友一起搞了个皮包公司的骗子,整日在外面瞎折腾、瞎胡闹。在那个年代,冯仑的这些行为在别人眼里都是坏人的标准。
当时的冯仑万万没想到,最后能借给自己钱的人都是他曾经得罪过的人。而让他心寒的是,当年在他眼中可称得上行为规范代表一样的人,被他招进单位,悉心培养,当做好朋友一样对待的人,却在他开口借钱的时候,连闭门羹都吃不上。那人说,冯仑在政府已经看不到任何期望了,所以不能借给他。冯仑走投无路,便遇上了政府眼中的“坏人”,他把钱借给了冯仑。
就这样,冯仑打了欠条,坐着火车从海南回到了北京。在颠簸的旅途中,冯仑遇到了一个谁都看不上的人,这人在武汉站等着和冯仑见上一面。他原来系冯仑的工人,其实冯仑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刻,但他却能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皱皱巴巴的零钱,一共70元钱,都借给了冯仑。
冯仑现在的这些朋友,都是自己认真挑选过的。比如王石,交往十几年了,他认识王石的时候,王石已是准上市公司的老板。不过,当时王石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冯仑帮助,冯仑毫不犹豫便点头答应了。在冯仑心里,他和王石之间是非常亲密的,是通过“积累”才成为今天的朋友的。
虽然是朋友,但冯仑却从不和王石做生意,因为精神上会受到牵引,路容易“走歪”,这算是一种互补,也是互助。当年冯仑在纽约“中国中心”的项目上遇到了诸多困难,开始时王石并不能理解冯仑为什么要坚持做这些事情,但当王石得知冯仑有困难时,便一直在背后支持着他。显然,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后来,冯仑遇到困难了就想去问王石的意见,与天津泰达的合作,便是王石替冯仑拿的主意。那时冯仑心里也没有底,王石说这是个好机会,冯仑便听从了老友的建议,最后的合作果然非常顺利。
冯仑觉得,这样的朋友是自己找来的,他会成为你的动力。冯仑有很多这样的朋友,比如柳传志。冯仑刚开始发展万通的时候,经常主动去找柳传志,悉心请教、学习,最后彼此便成了朋友。
在冯仑的交友准则中,彼此建立关系的前提并不是利益,而是相互之间的一种非物质性的“帮助”,依托于这种准则,马云也很快成为冯仑好友圈中的一员。冯仑认为,朋友圈最重要的就是真心、诚意、坦白、直率。
而从李嘉诚身上,冯仑懂得如何从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上来看这个人的命运。他知道,柳传志是极其谦虚和真诚的人,所以经常和王石一伙人跑去找柳传志请教、学习,柳传志办事、说话都直截了当,而且反应非常快,不管你去请教什么问题,他都会非常认真地对待,并尽全力去解答。
起初,王石和冯仑经常去柳传志的办公室,几人一谈就是一下午。后来,柳传志谦虚了起来,直接和冯仑说,你们不用过来,我带团队找你们。这件事让冯仑很感动,直至今日,他仍铭记于心,所以他和柳传志能成为好友也是必然的。
冯仑也曾遇到过一些很“装”的人,冯仑坐在相隔其办公桌十几米远的沙发上,被劈头盖脸地教育着。冯仑介绍,教育他的这个人后来坐牢了,现在早已经在江湖上销声匿迹。
冯仑还经历过更离谱的,当时他被人家撂在小隔板间里,一放就是小半天。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人等来了,结果没说上三句话就被打发走了,最后这家公司破产了。
冯仑觉得,如果我们很懦弱地把自己当作小人物看待,总是抱着忍一忍就算了的心态去对付那些不懂得尊重、不坦诚相待、不谦虚的人,当你在未来面对政府、面对强势的合作伙伴、面对大事的时候,将会大大增加失败几率,使失败成为必然。
能在朋友面前“裸体”,并追求“无我”,才是做朋友的最高境界。朋友之间也同样需要谦虚,要把自己放到最低点,想要成为重心,就要懂得运用“重力”。
高处的东西都会因重力落向低处,你把身份放低了,你所吸收来的资本自然会越积累越多。因此,与朋友在一起时,若是总想着说教别人,那么很快就会有人来制裁你,将你淘汰出局。所以说,人若想要成功,就要坦诚、谦虚、懂得尊重别人、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