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99.7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4.9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7.3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7.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內容簡介: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安全与合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监管法律的有效实施。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冲突是制约监管成效的主要因素,也是域外管辖权和域外法律效力在金融监管领域的集中投射。为达到预约跨国金融风险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法律目标,《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冲突研究》一书尝试用公法冲突的研究范式阐释金融监管法律冲突的预防与解决。本书一方面提出了公法冲突及其法律价值的观念,作为国际金融安全治理与监管合作的理论指导和逻辑起点,以探求国际金融规制理论与方案的创新;另一方面系统整合了国际金融监管的法律规范,提出了实体法、冲突法和程序法规则协调的进路安排,着力解决国际金融监管立法权、司法权和执行管辖权的现实冲突。
|
目錄:
|
导 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标和意义
三、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冲突概述
第一节 金融监管法的域外效力
一、金融监管法概述
二、金融监管法的效力范围
三、金融监管法域外效力与域外管辖权的关系
第二节 金融监管域外管辖权基础
一、金融监管域外管辖权的社会基础
二、金融监管域外管辖权的传统国际法依据
三、金融监管域外管辖权的新兴理论依据
第三节 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冲突的产生
一、涉外金融监管管辖权的矛盾
二、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冲突的界定
三、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冲突的影响
第二章 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冲突协调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冲突协调的基本原则
一、国家经济主权平等原则
二、国际合作发展原则
第二节 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冲突的域外管辖权协调理论
一、国家管辖权的分类
二、域外管辖权三分法理论与法律冲突的协调路径
第三节 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冲突的冲突法协调理论
一、冲突法的概念与基本功能
二、传统冲突法的公法冲突协调功能
三、现代冲突法对外国公法适用的突破与协调
第四节 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冲突的统一实体法协调理论
一、统一实体法协调的理论基础
二、统一实体法协调的比较优势
三、统一实体法协调的具体形式
第三章 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冲突的立法管辖权协调
第一节 立法管辖权的单边性自我约束
一、合理管辖原则
二、反域外适用推定原则
第二节 立法管辖权的双边主义协调
一、双边主义的立法协调功能
二、东道国与母国的共享管辖权
第三节 立法管辖权的多边主义协调
一、多边主义的立法管辖权协调功能
二、国际金融组织的立法管辖权
三、欧盟的金融监管权
第四章 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冲突的司法管辖权协调
第一节 司法管辖权的谦抑行使
一、国际礼让原则
二、不方便法院原则
第二节 金融监管法的域外适用协调
一、内国适用外国公法的立法实践
二、金融监管法域外适用的司法实践
第五章 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冲突的执法管辖权协调
第一节 单边执法管辖权的冲突及其调整
一、美国的单边金融执法措施
二、单边金融执法的冲突及其调整
第二节 执法管辖权冲突的双边主义协调
一、双边执行谅解备忘录
二、涉外金融监管执法的相互认可
第三节 执法管辖权冲突的多边主义协调
一、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执行措施
二、IMF对外汇管制条款的执行
三、联合国安理会金融制裁的执行
第六章 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冲突的统一实体法协调
第一节 国际金融监管的多边性条约
一、联合国体系下的反洗钱监管公约
二、WTO体系下的金融监管统一法
第二节 国际金融监管惯例
一、巴塞尔体系的国际银行监管惯例
二、国际证监会组织的监管惯例
三、IAIS的监管惯例
第三节 国际金融监管软法的协调功能
一、国际金融监管软法的主要内容
二、国际金融软法协调功能的实施机制
三、国际金融监管软法协调功能的评价
第七章 我国涉外金融监管法律冲突的现状及其应对
第一节 我国涉外银行监管的法律冲突
一、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
二、中资银行的境外发展
三、涉外银行监管的法律冲突
第二节 我国涉外证券监管的法律冲突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二、涉外证券监管的法律冲突
第三节 我国涉外金融监管法律冲突的协调与应对
一、我国涉外金融监管立法管辖权冲突的协调与应对
二、我国涉外金融执法管辖权冲突的协调与应对
三、我国涉外金融监管司法管辖权冲突的协调与应对
结 语
一、结论
二、启示与研究展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