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鲁迅精神与上海城市品格:鲁迅在上海(1927—1936)

書城自編碼: 395084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刘国胜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8619680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5.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复利:全球顶尖投资者的31节认知与决策思维课
《 复利:全球顶尖投资者的31节认知与决策思维课 》

售價:HK$ 103.4
最后的都铎:中世纪余晖下的宫廷爱欲与权力密码(女性写给女性的女性历史)
《 最后的都铎:中世纪余晖下的宫廷爱欲与权力密码(女性写给女性的女性历史) 》

售價:HK$ 101.2
窄门:纪德三部曲(插图珍藏版)
《 窄门:纪德三部曲(插图珍藏版) 》

售價:HK$ 158.7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
《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 》

售價:HK$ 91.8
像大人一样生存,像孩子一样生活(小时候觉得开心就好,现在也是)
《 像大人一样生存,像孩子一样生活(小时候觉得开心就好,现在也是) 》

售價:HK$ 56.4
万有引力书系 海洋女王 里斯本的历史
《 万有引力书系 海洋女王 里斯本的历史 》

售價:HK$ 89.7
周易大全
《 周易大全 》

售價:HK$ 147.2
元和十四年 : 大唐中兴与沉沦的十字路口
《 元和十四年 : 大唐中兴与沉沦的十字路口 》

售價:HK$ 79.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91.2
《春秋左传详注(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全3册)》
+

HK$ 107.3
《中国史学史讲义稿》
+

HK$ 93.6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修订精装版)》
+

HK$ 321.6
《全球史学史》
+

HK$ 117.6
《中国史学精神》
+

HK$ 111.0
《间谍——波诡云谲的谍报故事》
編輯推薦:
上海是鲁迅一生最后阶段生活、创作、奋斗的城市,也是鲁迅精神最终凝成和充分展现之处。鲁迅精神融入了上海的历史记忆,浸润了上海的城市精神品格,是上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刘国胜先生基于多年来对鲁迅的研究,从鲁迅在上海十年间的生活、创作为切入角度,解说鲁迅精神与上海城市品格之间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深度结合鲁迅作品原文,多方面阐释“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
內容簡介:
本书聚焦鲁迅在上海生活的十年,将鲁迅精神与上海城市品格富有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解读鲁迅作品给予当代的重要启示。全书分七章,阐述了鲁迅精神的七个方面:分别为爱国主义精神、大爱真爱情怀以及豁达、硬骨头、大气、理性、务实精神,通过翔实的资料及引文,具体展现其与上海城市品格的关系,并注重观照现实,对如何利用鲁迅精神提升上海城市品格提出建议。作者认为,鲁迅与上海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不仅影响当时,而且影响到他身后的80多年,还必将影响未来。
關於作者:
刘国胜,浙江定海人,1951年生于上海。现任鲁迅文化基金会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干部培训常任教授、EMBA核心课程教授,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特聘教授、核心师资,上海市党建研究会智库专家,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特聘专家。
2003年至2014年任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之前曾任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金山区委书记,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副秘书长。2014年至2021年先后任神华集团公司外部董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和国家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部董事召集人。
著有《渐远渐近——鲁迅“立人”思想启示录》《独有“爱”是真的——鲁迅“立人”思想解读》《应该有新的生活——鲁迅“立人”思想今读》《只有爱依然存在——鲁迅儿童观今读》《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鲁迅青年观今读》《为了女性“真的解放”——鲁迅妇女观今读》《人立而后凡事举——鲁迅教育观今读》《我自爱我的野草——鲁迅人生哲学今读》《应该改换些态度和方法——鲁迅方法论今读》《以人为本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政治核心作用论》《国有企业党委(党组)领导作用论》《何以成为独特优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九讲》《何以做到“有效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十讲》等。主编《宝钢领导力》《宝钢党支部建设》等。2017年获“鲁迅文化公益推动奖”。
目錄
前言? 解读一个人的精神与一座城市品格的关系
绪论? 鲁迅在上海:“运交华盖欲何求?”
一、从“烦扰”但“别有生气”到“凄凉得可怕” / 2
二、“上海这地方,也实在不想离开” / 5
三、自我描述:诗《自嘲》新解 / 8
四、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与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交往 / 14
五、搏击“本体自发”和“交通传来”的“二患交伐” / 24
第一章? 为“我们的份”而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遇战事,终日在枪炮声中” / 33
二、“友邦惊诧”和“中国式‘堂·吉诃德’” / 42
三、“国际财神爷扼住了中国的喉咙” / 48
四、爱国·自立自强与上海城市品格 / 53
第二章?“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大爱真爱情怀
一、“真教人觉得不像活在人间” / 67
二、“人民被治得好像厚皮的,没感觉的癞象一样了” / 80
三、“中国的脊梁”“现在也何尝少呢?” / 88
四、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告诉我们什么? / 97
第三章?“放开度量无畏地吸收新文化”的豁达闳大
一、“国民精神之发扬,与世界识见之广博有所属” / 109
二、“别求新声于异邦,而其因即动于怀古” / 116
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 124
四、开放:“拿来主义”对“五个中心”建设的启示 / 136
第四章 “横眉冷对千夫指”韧性战斗的硬骨头精神
一、“我有生以来,未尝见此黑暗的” / 149
二、“子弹从背后来,真足令人悲愤” / 155
三、“实在痛苦,但我们总要战取光明” / 162
四、创新:走在深化改革前列须具备“深沉的勇气” / 171
第五章 “不求全责备”“不走极端”的大气
一、“倘要完全的人”,“是不可能的难题” / 183
二、“大约满口激烈之谈者,其人便须留意” / 190
三、“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 199
四、包容:上海人自应有海纳百川的度量 / 203
第六章 “不后于世界思潮,弗失固有血脉”的理性
一、租界文化批判:“西崽相”“流氓气”“才子气” / 217
二、海派文化批判: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乃至低俗化 / 226
三、左翼文化中的极“左”倾向批判:“一碰到实际便要撞碎了” / 232
四、知行关系:“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 241
第七章 “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的务实精神
一、“现在已是大时代,动摇的时代,转换的时代” / 257
二、“单是话不行,要紧的是做” / 264
三、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提升上海城市品格的基本保证 / 273
结语 中国人的现代化靠什么?
一、鲁迅的最后岁月(1936 年 8 月至 10 月) / 283
二、“立此存照”:“揭发自己的缺点,意在复兴,在改善” / 287
三、暗夜里的希望:诗《亥年残秋偶作》新解 / 294
四、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主要创立者 / 296
附录一 鲁迅在上海(1927—1936)大事记 / 305
附录二 人物索引 / 311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 / 315
后记 让鲁迅作品本身来回答什么是鲁迅精神
內容試閱
前言? 解读一个人的精神与一座城市品格的关系
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属绍兴市)。本名樟寿(1898 年投考江南水师学堂时改名树人),字豫山(1887 年入家塾读书时改字豫才)。鲁迅,是先生 1918 年 5 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呐喊》时开始用的笔名。先生对教育家、终身好友许寿裳解释道,取此笔名是因为“从前用过迅行的别号”,又因为“(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一生用鲁迅之名发表著译 500 余篇。
1927 年 9 月 27 日,鲁迅先生和夫人许广平(1898 年 2 月 12 日生,笔名景宋)在广州登上“山东号”客轮,绕道香港乘船经汕头北上,于 10 月 3 日抵达上海。自此,先生开始在沪定居,至 1936年 10 月 19 日逝世,跨十年。这十年,称为鲁迅后期,对研究鲁迅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书旨在解读这十年,鲁迅与上海的关系。
书名《鲁迅精神与上海城市品格——鲁迅在上海(1927—1936)》。副标题“鲁迅在上海(1927—1936)”是基础,旨在尽可能说清楚一个人与一座城市——鲁迅与上海的关系;没有用“鲁迅与上海”,是考虑不局限于解说鲁迅与上海的关系。先生的作品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就理论谈理论,而总是由现实的、具体的、形象的人和事切入。他生活在上海,看到或听到的相当多的人和事是上海的,他的作品对上海有着直接针对性,然而又不只对上海,而是辐射全国,两者有着高度一致性。上海是中国走在现代化前列的城市,上海遇到的问题和先生对这些问题的文明批评、社会批评,在全中国具有典型性和前瞻性。何况先生身在上海,始终关注全国情势,他的不少作品是针对全国或上海以外的人和事而创作或由此引发的。简而言之,先生在上海写了面向全体中国人的作品。
主标题“鲁迅精神与上海城市品格”是重点,旨在把解说鲁迅精神与上海城市品格结合起来。贯穿鲁迅全部作品的核心内容是“立人”。近十多年来,我已写了三本综合性的解读鲁迅“立人”思想的书,又分专题写了鲁迅儿童观、青年观、妇女观、教育观、人生哲学和方法论方面的书,形成了“鲁迅今读”系列,却没有专门写过鲁迅精神。上述那些书无一例外都涉及鲁迅精神,但和专门解读鲁迅精神毕竟不是一回事。综观鲁迅研究界,论及鲁迅精神的专著和论文很多,但专论鲁迅精神的也不多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对人们的思想带来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人们的思想在某些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道德水平也在某些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许多人在潜移默化中仍程度不同地受封建遗毒之累,乃至沉渣泛起;还有许多人则受西方物欲冲击,“一切向钱看”几成时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使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人面临的严峻挑战。令人欣慰的是,早在八九十年前,鲁迅就对类似挑战作出了回应,提出了真知灼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梳理、阐释鲁迅精神,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以有效抵御各种假恶丑现象,促使中国人尽快实现自身现代化,重要而紧迫。
上海是一座具有特殊品格的城市。2018 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联。”“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鲁迅在上海的十年,是他人生最成熟的十年。先生与上海城市品格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时已体现的上海城市品格影响了他,而他对上海城市品格的形成和提升则更产生了深刻而长久的影响——不仅影响了当时,而且影响到他身后的 80 多年,还必将影响未来。
本书绪论“鲁迅在上海:‘运交华盖欲何求?’”介绍先生对当时上海的评价,解读他在上海自我描述的那首《自嘲》诗。介绍他在上海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情况,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瞿秋白,作家、文艺理论家冯雪峰,红军将领陈赓,孙中山夫人宋庆龄,教育家、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作家、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主要发起人茅盾,教育家、语言学家陈望道等交往的情况。解读先生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主要特点——搏击“本体自发”和“交通传来”的“二患交伐”。
本书直接阐述鲁迅精神的内容共七章,分述鲁迅的七种精神,以及这些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尤其是对提升上海城市品格的启示。七章分成三个板块。
第一章“为‘我们的份’而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介绍鲁迅记述亲历一·二八事变的情况,根据报章消息对外患内乱的批判。解说先生对民众抗日热情的充分肯定,对一些热血青年华而不实的救亡行为的善意嘲讽,对外国列强罪恶行径和国民党政府错误立场的抨击。阐述先生针对“国际的财神爷扼住了中国的喉咙”,所发表的“我们该自有力量,自有本领”等深刻见解。联系上海实际,以“爱国·自立自强与上海城市品格”为题,阐述爱国主义在当下突出表现为反制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对中国的打压,关键在自立自强,而上海理应率先实现自立自强;为此亟须用民主监督和自我革命相结合的方法来破解 20 世纪 40 年代“窑洞对”中,近现代爱国人士、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的“跳出历史周期率”难题。阐述“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
第二章“‘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大爱真爱情怀”。介绍鲁迅笔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特别是上海,劳苦大众受压迫和侮辱、被榨取,“不像活在人间”的困境,包括“推、踏和踢”“爬和撞”等现象,以及形形色色的女性悲剧。同时介绍先生揭露的国民性弊端的新旧表现,包括“普遍的做戏”、夸大其词,以及看客现象和奴性。解说先生一方面讴歌“中国的脊梁”,强调“多数的力量是伟大的”;一方面帮助和引导大众摆脱愚昧,反对“迎合和媚悦”大众。联系上海实际,以“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告诉我们什么?”为题,介绍被习近平称为“社区党建最早、最长的典型”——“凝聚力工程”,阐述按照鲁迅“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的“立人”目标,来建立为民服务的“八个人”工作机制。第二章和第一章密切相关,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本质。“为‘我们的份’而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大爱真爱情怀”,是提升上海城市品格的原动力。这两章构成本书的第一板块。
第三章“‘放开度量无畏地吸收新文化’的豁达闳大”。介绍鲁迅在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现象基础上提出的开放观——“拿来主义”。解说“拿来主义”的出发点,是通过对外开放,将中国与发达国家作比较,唤起民众觉醒,鞭策有识之士突破阻力推进改革。阐述“拿来主义”并非妄自菲薄,而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精华;对拿来的东西并非照单全收,而是作出“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的选择;这对“拿来主义”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急于造出大群新的战士”。介绍先生甘为人梯,满腔热忱扶持青年作家成长。阐述“拿来主义”要促进创造,“几千百万人的创造”。联系上海实际,以“开放:‘拿来主义’对‘五个中心’建设的启示”为题,阐述上海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要具体深入地开展国际对标,抓住列宁所说“善于吸取人类的全部知识”这个关键,加快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从仿造走向更多的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
第四章“‘横眉冷对千夫指’韧性战斗的硬骨头精神”。从鲁迅面对国民党“清党”导致日益猖獗的“围剿”进步文化、屠戮革命者的白色恐怖,还得面对革命文学运动中的极“左”思潮干扰,来描述先生在上海“横站”着进行两种不同性质战斗的“运交‘华盖’”。解说先生在与黑恶势力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毫不妥协的执着和“总要战取光明”的自信,阐述先生一贯强调的锲而不舍的韧性斗争精神。联系上海实际,以“创新:走在深化改革前列须具备‘深沉的勇气’”为题,阐述改革者内心要有“理想的光”,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来推进文化创新,用能不能解决困扰发展的实际问题,来检验是否具有迎难而上、锲而不舍的硬骨头精神和改革成效。
第五章“‘不求全责备’‘不走极端’的大气”。解说鲁迅提出的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阐述处理人际关系的要点是“彼此略小节而取其大”,否则就难以吸引、留住和用好优秀人才,弄不好反而会有不良分子前来迎合你,使队伍劣化。阐述中国许多人“自命为中庸,其实是颇不免于过激的”,过犹不及,走向极“左”或极“右”;“虚悬了一个‘极境’”,其实是“陷入‘绝境’”。联系上海实际,以“包容:上海人自应有海纳百川的度量”为题,阐述提升“包容”的城市品格,要在为科技创新和各项事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上下功夫,“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要借鉴“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的理念,在优点“相师”的基础上实现深度融合,使上海人的素质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水平。“‘放开度量无畏地吸收新文化’的豁达闳大”,“‘横眉冷对千夫指’韧性战斗的硬骨头精神”和“‘不求全责备’‘不走极端’的大气”,直接对应提升“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这三章构成本书的第二板块。
第六章“‘不后于世界思潮,弗失固有血脉’的理性”。解说鲁迅侧重从“改革国民性”的角度,对当时上海三种文化的批判:从“西崽相”“流氓气”和“才子气”三个方面,对租界文化的批判;从过度商业化、娱乐化乃至低俗化的角度,对海派文化的批判;从脱离中国实际、照抄照搬的角度,对左翼文化中极“左”倾向的批判。阐述上述批判都不是对某种文化的全面评价,而是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立中国现代文化。联系上海实际,以“知行关系:‘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为题,联系毛泽东的《实践论》,谈归纳法和演绎法及训练与调查研究的关系。提出要重视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简要介绍哲学家、哲学史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冯契,文艺理论家、作家王元化,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俞吾金,历史学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为例,阐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理性选择”。
第七章“‘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的务实精神”。解说鲁迅对中国社会所作出的“大时代,动摇的时代,转换的时代”的判断。介绍他反复强调的“执着现在、执着大地”的时空观,一再倡导的“一木一石”和“泥土”精神,以及从一点一滴做起的实干作风。阐述先生揭露“聪明人”以虚假的同情来麻痹劳苦大众的伪善,批评“奴才”只会诉苦的怯弱,赞赏勇于抗争、说干就干的“傻子精神”。联系上海实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提升上海城市品格的基本保证”为题,解说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提出的“在党内发动一个启蒙运动”的现实意义,邓小平提出的“具体解决、真正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的方法论价值。
“‘不后于世界思潮,弗失固有血脉’的理性”和“‘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的务实精神”,是提升上海城市品格的重要条件。这两章构成本书的第三板块。
鲁迅精神七个方面,不是截然分割的;上海城市品格三个方面,也是相互贯通的。笔者在阐述时尽可能减少重复和交叉,但为了做到每一章的相对完整性,还是未能完全避免。敬请读者谅解。
结语以“中国人的现代化靠什么?”为题,回顾鲁迅生前最后一段日子,对他 1936 年 9 月写的七篇“立此存照”和 1935 年秋末写的诗(他写的最后一首诗)《亥年残秋偶作》,作扼要解读。对鲁迅作出“中国现代文化的主要创立者”的评价,分析鲁迅精神和整个鲁迅“立人”思想,对于中国人实现自身现代化,对于提升上海城市品格、增强上海软实力的重大价值。提出“我们需要孔夫子,更需要鲁迅”。
后记,介绍一下本书的来龙去脉。附录,是一个小小的资料库,便于读者查询相关内容。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