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准小说”味道的散文集。在小说成就的遮蔽下,徐则臣的散文创作往往被忽略,但小说家的散文,既有散文之情真,又有小说之独到视角与笔触。这部自选集反映了作者从一个文学青年到知名作家的所思所悟,是作者怀拥初心且决心一意孤行的宣示。
★名篇荟萃,见解独到。多年文学历程汇集名篇一册,折射中国近代社会巨变。48篇精彩散文,诉说着乡村少年遥望世界的梦,也记录着他踏进世界的串串深刻足印,文字质地醇厚,亮堂澄澈。在书中你可以一窥徐则臣特立独行的纸上人生,感受他小说之外的文学视界,领略70后一代人的精神铸造史。
★全新升级,典藏版。硬壳精装,封面手绘,内页采用米黄双胶纸,全新升级带给读者更舒适的阅读体验。
★名家推荐,值得品味。李敬泽、曹文轩、施战军、陈晓明赞誉推荐。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的散文随笔自选集,囊括了作者各种类型的散文随笔,涉及人生成长、世界旅行见闻、中外文学评论、演讲、杂感等,读者可一览徐则臣对文学的真诚、坦荡、一意孤行。
小说家的散文,既有散文之情真,又有小说之独到视角与笔触。48篇精彩散文,诉说着乡村少年遥望世界的梦,也记录着他踏进世界的串串深刻足印,文字质地醇厚,亮堂澄澈。
|
關於作者: |
徐则臣,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供职于《人民文学》杂志社。作为茅盾文学奖得主中首位70后,被誉为70后作家的光荣。著有《北上》《耶路撒冷》《王城如海》《跑步穿过中关村》等,作品被翻译成德、英、日、韩、意、蒙、荷、西、俄等十余种语言。
|
目錄:
|
往事篇
一个人的天堂
开往北京的火车
风吹一生
暮色四合
老屋记
阳光与阴影
放牛记
最后一个货郎
祖父的早晨
想起无名氏
蒹葭苍苍
纸上少年
天黑以后
冬至如年
四个住处一个家
神经衰弱的拖鞋
背沙子的男孩
旅行篇
去额尔古纳的几种方式
汤阴行
在腊月里想起增城
鬼城记
恍惚文登是故乡
我喜欢的四个城市
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车
海德堡
教堂
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
文艺评论篇
《纯真博物馆》和帕慕克
一部值得张扬的伟大小说
当道德遭遇尊严
那些梗着的脖子
拉美文学的遗产
她让尘埃都落定
演讲篇
中国文学的世界之路
不忘初心,一意孤行
历史、乌托邦和文学新人
走过花街的今昔
为什么写作
零距离想象世界
纯文学的傲慢与想当然
杂感篇
文学新人“不等人”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不想当大师的士兵不是好运动员
他们中有我
出走、火车和到世界去
别用假嗓子说话
通往乌托邦的旅程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
內容試閱:
|
自序
一直盼出自选集,一直怕出自选集。
前者出于虚荣,希望早日拥有“自选”的权力。那也是写作之初的胆怯和不自信,这个想必不难理解。后者缘自纠结,手心手背都是肉,选出一部分后,剩下的算什么呢?尽管大家都按下不表,心底下还是认为“自选”出的必定是最好的,那么剩下的肯定就归于残次一类。这等于昭告天下,除此以外者,自家都是看不上眼的。如此划定阶级成分,对一个作家怕也不是件一清二白的好事。
—我的纠结还不在于此,的确是难以“自选”。写作既久,倏忽二十年弹指而过,对文学的判断,我早不再像当初那般斩钉截铁,放之四海只有一个标准,世界上的文学就两种:一种好的,一种坏的。而是标准越来越多:重要的、不重要的,喜欢的、不喜欢的,愿意重读的、勉强只能看进去一次的,好但怎么也看不下去的、平平却每次翻看都十分欢乐的,完美但于我无益的、一堆毛病我却受益良多的……只要版面富余,可以一直列下去。
具体到自己的作品,也很难再以好坏截然论之。并非自信到了看自家娃儿哪哪都好,也不是糊涂到分不清珠玉跟沙石,而是遍尝了写作的辛苦,字字血、声声泪,你知道每个字的来处,轻重深浅,切肤之痛,却不足为外人道也,也不能为外人道也。不唯是敝帚自珍,还因为每个作品于你的意义迥异于他人:读者可以明火执仗地偏执,喜欢的就喜欢,不喜欢的弃之如敝屣;而你,作者,哪里可以心无挂碍地给这些作品分出个亲疏远近、三六九等。人说好的,我可能最不看重;人所不喜者,我可能最难相弃。事情就这么夹缠吊诡。
但是现在,这两个自选集还是出来了:一个中短篇小说,一个散文随笔。那么这两个集子用的是什么标准?
小说如书名所示,以“花街”为据。多年前写第一个关于花街的小说《花街》时,我就打算早晚以“花街”为名出一本主题小说集。那时候想的是,所有故事都要发生在花街上;现在想法变了,不为形式主义所累,故事跟花街有关即可,哪怕人物走在北京的长安街上。既然他思在花街、念在花街、根在花街,为什么不能算作花街故事呢?花街肯定比我想象和虚构的更加开放。花街欢迎你。所以就有了这自选的九个故事。
为什么是九个而不是十个或者十一个?为什么是这九个而不是其他九个?前者的答案是:九是宇宙中最大的数,意味着无穷;如果不到九为止,这个集子到底要选多少篇,我就更不知道了。而后者,我只能神神道道地告诉你:当我闭上眼,看见从花街幽暗的街道上明亮地走出来的小说中,走在最前头的,就是这九个故事。
散文随笔集《一意孤行》。这四个字是我喜欢的。书法家朋友赐墨宝,我给出的“命题作文”多半也是这四个字。为人须谦和平易,作文要一意孤行。文学没有对错,认准了,一竿子支到底,条条大路通罗马。欧阳锋倒练九阴真经也练成了,可见文无定法。这个集子里“自选”的也如此。我所写作过的诸种题材都选取了部分,正路子有之,歪路子、野路子亦有之。正路子、歪路子、野路子在一起,就是所有路子;条条大路通罗马,条条小路必定也通到罗马。
盼出自选集,怕出自选集,还是出了自选集。把道理讲得天花乱坠还是出了。出了就出了吧,一咬牙一跺脚,一意孤行可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