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分析化学(第三版)(胡乐乾)

書城自編碼: 395881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胡乐乾、孙旭镯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50241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4.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精神的奥德赛:罗洛·梅传
《 精神的奥德赛:罗洛·梅传 》

售價:HK$ 98.9
闲坐说金庸:揭秘比小说更精彩的金庸人生传奇
《 闲坐说金庸:揭秘比小说更精彩的金庸人生传奇 》

售價:HK$ 74.8
二战新史:鲜血与废墟中的世界,1931——1945
《 二战新史:鲜血与废墟中的世界,1931——1945 》

售價:HK$ 216.2
汉字古今谈
《 汉字古今谈 》

售價:HK$ 41.4
天亡之秋
《 天亡之秋 》

售價:HK$ 89.7
KO!再见,焦虑症!
《 KO!再见,焦虑症! 》

售價:HK$ 57.3
嘉靖帝:丹鼎青烟里的王朝乱象
《 嘉靖帝:丹鼎青烟里的王朝乱象 》

售價:HK$ 97.8
甲骨文字趣释
《 甲骨文字趣释 》

售價:HK$ 66.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8.2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
+

HK$ 145.2
《线性代数及其应用(原书第6版)》
+

HK$ 41.4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明第5版)》
+

HK$ 120.8
《系统解剖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

HK$ 62.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六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

HK$ 117.1
《流体力学(第二版)》
內容簡介:
《分析化学》(第三版)在继承第二版的优点,保留经典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从学科交叉前沿、信息化及“新工科”等几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修订。全书共9章内容,以化学分析为主,只第8章介绍吸光光度法。其中,第1章为定量分析化学概述,包括定量分析的全过程、分析结果的表示、结果的评价以及滴定分析法概述;第2章为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第3~6章介绍滴定分析法;第7章为重量分析法;第9章为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该章还介绍了一些新型分离技术,如固相、液相微萃取,超临界萃取,液膜萃取分离等。本书编写中注意将学科前沿融入经典知识体系中,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为落实国家教育领域数字化战略计划,增加了重点、难点知识点讲解微课视频以及相关演示实验的视频链接。《分析化学》(第三版)可供高等院校化工、轻工、环境、材料、生物工程等专业使用,也可供其他人员参考。
關於作者:
胡乐乾,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先后获“河南省文明教师”,首届河南工业大学“校长教学质量奖”,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获“河南省教学标兵”及“河南省技术标兵”称号。近年来以第 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发表SCI源刊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指导硕士研究生获得河南省优 秀硕士学位论文一篇。
目錄
绪论1
0.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
0.2分析方法的分类1
0.2.1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2
0.2.2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2
0.2.3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2
0.3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3
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述4
核心内容4
1.1定量分析过程4
1.1.1取样4
1.1.2试样的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7
1.1.3干扰组分的分离和测定方法的选择9
1.1.4分析结果的表示及对结果的评价10
1.2滴定分析法概述11
1.2.1滴定分析法的过程和特点11
1.2.2滴定分析法分类12
1.2.3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12
1.2.4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13
1.2.5滴定分析中的有关计算15
拓宽视野侧向免疫层析定量分析法18
思考题19
习题20
第2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21
核心内容21
2.1定量分析中的误差22
2.1.1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22
2.1.2真值、平均值、中位数23
2.1.3准确度与误差24
2.1.4精密度与偏差25
2.1.5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27
2.1.6极差和公差28
2.1.7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29
2.2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30
2.2.1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30
2.2.2偶然误差的区间概率31
2.3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32
2.3.1t分布曲线32
2.3.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33
2.3.3显著性检验34
2.3.4可疑值的取舍37
2.3.5质量控制图39
*2.4误差的传递39
2.4.1系统误差的传递40
2.4.2随机误差的传递40
2.4.3极值误差42
2.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42
2.5.1有效数字的含义及位数43
2.5.2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43
2.5.3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44
*2.6标准曲线的回归分析44
2.6.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44
2.6.2相关系数45
拓宽视野化学计量学46
思考题47
习题48
第3章酸碱滴定法50
核心内容50
3.1酸碱质子理论50
3.1.1酸碱的定义51
3.1.2酸碱反应51
3.1.3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与离子积52
3.1.4酸碱的强弱52
3.2酸碱体系中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情况53
3.2.1一元弱酸(碱)溶液中各存在形式的分布53
3.2.2多元弱酸(碱)溶液中各存在形式的分布54
3.3酸碱溶液pH的计算56
3.3.1质子条件56
3.3.2一元弱酸(碱)溶液pH的计算57
3.3.3多元弱酸(碱)溶液pH的计算59
3.3.4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60
3.4酸碱指示剂62
3.4.1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62
3.4.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63
3.4.3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主要因素63
3.4.4混合指示剂64
3.5一元酸碱的滴定64
3.5.1强酸强碱的滴定65
3.5.2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67
3.6多元酸、混合酸以及多元碱的滴定69
3.6.1多元酸的滴定69
3.6.2混合酸的滴定70
3.6.3多元碱的滴定70
3.7酸碱滴定法的应用71
3.7.1直接滴定法71
3.7.2间接滴定法73
3.7.3计算实例75
3.8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77
3.8.1酸标准溶液77
3.8.2碱标准溶液78
*3.9非水溶液的酸碱滴定78
3.9.1非水滴定中的溶剂79
3.9.2非水滴定条件的选择82
3.9.3非水滴定应用实例83
拓宽视野食品中酸度测定的意义83
思考题85
习题86
第4章配位滴定法88
核心内容88
4.1概述89
4.2EDTA及其配合物的稳定性89
4.2.1EDTA的性质89
4.2.2EDTA的螯合物91
4.3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91
4.3.1EDTA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92
4.3.2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94
4.3.3条件稳定常数95
4.4配位滴定法的原理96
4.4.1滴定曲线96
4.4.2单一离子体系准确滴定的条件98
4.4.3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和酸效应曲线98
4.5金属离子指示剂100
4.5.1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100
4.5.2金属离子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100
4.5.3常用的金属指示剂101
4.6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101
4.6.1利用控制酸度进行分别滴定101
4.6.2掩蔽和解蔽103
4.6.3选择其他配位剂滴定105
4.7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106
4.7.1直接滴定法106
4.7.2返滴定法107
4.7.3置换滴定法108
4.7.4间接滴定法108
4.8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09
4.9配位滴定结果的计算109
拓宽视野金属螯合物和配位滴定法110
思考题111
习题112
第5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14
核心内容114
5.1氧化还原平衡115
5.1.1概述115
5.1.2条件电极电势115
5.1.3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119
5.1.4滴定分析对平衡常数的要求119
5.2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121
5.2.1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性质121
5.2.2反应物浓度121
5.2.3温度122
5.2.4催化剂和诱导反应122
5.3氧化还原滴定曲线123
5.3.1滴定过程中电极电势的计算124
5.3.2滴定曲线125
5.4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127
5.4.1自身指示剂127
5.4.2专属指示剂127
5.4.3氧化还原指示剂127
5.5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129
5.5.1预氧化剂或预还原剂的选择129
5.5.2常用的预氧化剂与预还原剂129
5.6高锰酸钾法130
5.6.1方法概述130
5.6.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31
5.6.3KMnO4法应用实例133
5.7重铬酸钾法135
5.7.1方法概述135
5.7.2重铬酸钾法应用实例135
5.8碘量法136
5.8.1方法概述136
5.8.2碘量法标准溶液的配制138
5.8.3碘量法应用实例139
5.9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141
5.9.1硫酸铈法141
5.9.2溴酸钾法142
5.9.3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法143
5.10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143
拓宽视野饮用水水质检测147
思考题149
习题149
第6章沉淀滴定法152
核心内容152
6.1沉淀滴定法概述152
6.2银量法确定终点的方法153
6.2.1莫尔法153
6.2.2佛尔哈德法154
6.2.3法扬司法155
6.3沉淀滴定法的应用与计算实例156
6.3.1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测定156
6.3.2银合金中银的测定156
6.3.3混合离子的滴定156
拓宽视野沉淀滴定法157
思考题158
习题158
第7章重量分析法160
核心内容160
7.1重量分析法概述160
7.1.1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160
7.1.2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161
7.2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161
7.2.1溶度积162
7.2.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162
7.3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165
7.3.1沉淀的类型165
7.3.2沉淀的形成165
7.4沉淀的纯度166
7.4.1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166
7.4.2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168
7.5沉淀条件的选择169
7.5.1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169
7.5.2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169
7.5.3均相沉淀法170
7.6有机沉淀剂的应用170
7.6.1生成螯合物的沉淀剂171
7.6.2生成缔合物的沉淀剂171
7.7重量分析的计算和应用实例171
7.7.1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171
7.7.2应用实例172
拓宽视野气体水分含量测定173
思考题174
习题174
第8章吸光光度法176
核心内容176
8.1方法概述177
8.1.1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的特点177
8.1.2光的基本性质177
8.1.3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178
8.2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179
8.2.1朗伯-比耳定律179
8.2.2偏离比耳定律的原因181
8.3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183
8.3.1光源183
8.3.2单色器184
8.3.3样品池184
8.3.4检测器184
8.3.5信号显示系统185
8.4显色反应及其显色条件的选择185
8.4.1吸光光度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185
8.4.2显色条件的选择186
8.4.3显色剂189
8.4.4多元配合物190
8.5光度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191
8.5.1光度测量误差191
8.5.2测量条件的选择192
8.6吸光光度法的应用193
8.6.1试样中微量组分的测定193
8.6.2高含量组分的测定——示差法195
8.6.3光度滴定法196
8.6.4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196
8.6.5配合物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197
*8.6.6双波长吸光光度法198
*8.7紫外吸收光谱法简介200
8.7.1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200
8.7.2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203
拓宽视野吸光光度法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204
思考题204
习题204
第9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207
核心内容207
9.1概述208
9.2沉淀分离法209
9.2.1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209
9.2.2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210
9.2.3共沉淀分离和富集痕量组分211
9.3液-液萃取分离法212
9.3.1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212
9.3.2重要的萃取体系216
9.3.3萃取条件的选择218
9.3.4萃取分离技术和应用218
9.4离子交换分离法219
9.4.1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219
9.4.2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223
9.4.3离子交换分离操作223
9.4.4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225
9.5色谱分离法225
9.5.1纸色谱法226
9.5.2薄层色谱法228
9.6其他新型分离技术229
9.6.1固相微萃取229
9.6.2液相微萃取230
9.6.3超临界流体萃取231
9.6.4液膜萃取分离法232
拓宽视野新型分离与富集技术的发展趋势233
思考题233
习题233
附录235
附表1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235
附表2弱酸及其共轭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I=0)235
附表3常用缓冲溶液237
附表4酸碱指示剂238
附表5混合酸碱指示剂238
附表6氨羧配位剂类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I=0.1mol·L-1 )239
附表7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239
附表8金属离子的lgαM(OH)244
附表9标准电极电势(18~25℃)245
附表10某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φ′)248
附表11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I=0)248
附表12常见化合物的分子量250
参考文献252
內容試閱
前言
本书自2015年修订出版第二版以来,已又使用近十年,在此期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也有了重要更新和转变,分析化学及相关领域都有了新的发展。这一切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人才的教育内容也需要随之变化。加强教材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高校的使命。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以理工科类分析化学课程的基本要求为指导,以新工科立德树人为理念融入课程思政,并结合近年来在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经验,我们对本书第二版进行了修订。
本版在继承第二版的优点,保留经典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从学科交叉前沿、信息化及“新工科”等几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修订。新修订教材对内容进行了拓展,以反映化学分析知识与一些新技术的联系,设置知识模块、知识节点以及案例,形成案例导入、基本理论、经典方案、案例应用的教材主线,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设置学习驱动点以及具体的工程案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增加具体应用的模块,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修订过程中我们注意将学科前沿融入经典知识体系中,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同时为了使“新工科”的教育理念更广泛、更深入地融入教材,新修订教材以多节点的形式充分体现“新工科”背景下教材融合、交叉以及多元化的特征,尽可能多地引入案例,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其应用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新修订教材为落实国家教育领域数字化战略计划,增加了重点、难点知识点讲解微课视频以及相关演示实验的视频链接,重构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增加视觉体验,进行了由传统的纸质教材向信息化、可视化教材的转变。
本书由胡乐乾、孙旭镯、李波、申万岭、李媛媛、孙亚明、李金洁、李亚馨、赵留创编写,最后由胡乐乾、孙旭镯统稿。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领导及老师们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吸取了兄弟院校的一些有益经验,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的学识与水平,书中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专家和使用本书的师生批评指正。配套课件请咨询songlq75@126.com。
编者
2023年10月

第一版前言
本书是河南省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系列成果的核心内容。
本书的编写始于1999年,当时以讲义的形式正式成稿,在校内使用。本书是在充分考虑了教学改革和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并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体会和工科类不同专业的需求以及读者对问题的认知规律,汲取国内外现有同类大多教材的优点,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充实后而形成的。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1.在内容选材方面,主要以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分析化学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力图做到保证基础,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避免与无机化学内容的重复。对于个别选讲内容,文中以*区别。
2.在选材内容的安排上,力求保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考虑了读者对问题的认知规律,在内容安排上首先介绍定量分析化学概述,然后依次介绍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吸光光度法,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3.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删去陈旧、重复、繁杂的内容,如对不同溶液pH计算式的推导、滴定曲线等都进行了简化处理,充分体现内容主线和共性,突出个性。努力做到少而精。
4.在编写过程中,努力做到对问题的叙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语言流畅,通俗易懂,便于自学。
5.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渗透应用意识,体现专业特色。在分析化学的应用示例中尽可能体现与不同专业的联系及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的性。
6.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反映课程的前沿与发展。在分离与富集方法一章介绍了一些新型分离技术,如固相及液相微萃取、超临界萃取、液膜萃取分离法等。
7.在每章内容之后,有本章要点以及大量思考题和习题,以利于提高读者的学习效率以及总结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周长智(第1章、第3章),张小麟(第2章),胡乐乾(第3章、第5章),王晓君(第4章),刘志敏(第4章、第6章、第7章),柳璐(第5章),展海军(第8章),何丽君(第9章),向国强(附录、绪论、第1章)。全书最后由司学芝、刘捷统稿。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一些优秀教材和有关著作,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行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在此向有关作者、老师和同行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本书虽经多次修改,仍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同行和使用该教材的老师和同学们不吝赐教和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09年7月

第二版前言
本书第一版自2010年2月正式出版以来,经过许多高等院校几年的教学使用,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大家普遍认为该教材框架体系科学合理,内容系统性和完整性好,对问题的叙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语言流畅,通俗易懂,便于自学;理论联系实际,在教材内容(尤其是应用示例、思考题、习题中充分体现了与不同专业的联系及应用)中始终渗透着应用意识和专业特色。同时,读者也对教材提出了许多宝贵和中肯的修改意见。2012年本教材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2013年被我校列为河南工业大学工科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规划教材。
该书此次再版是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充分听取使用者反馈的信息及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同时邀请了部分相关专业的教授、专家,征求并听取他们的建议后,从全书的内容和细节两方面讨论了这次修改的原则和具体安排。大家一致认为:在保持第一版风格的基础上,四大滴定分析方法要注意与无机化学教材和后续课程的衔接,在理论性太强的部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实用性;细节的叙述要更加严谨、规范。通过第一、二章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样品的前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数据处理一套完整的化学分析程序,使学生能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触类旁通的能力。经过半年认真细致的修改,第二版对酸碱滴定的叙述过于简单的部分做了内容的完善和补充,如磷和硅酸盐的测定部分;在酸碱滴定的原理部分,删去了浓度极低的强酸碱溶液中pH的计算公式;对吸光光度法、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部分删减、合并和增补了部分内容等。总之,我们的宗旨是要编写一册结构体系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且通俗易懂、尽可能体现不同专业特色、符合能力和素质教育的适用于大多工科相关专业院校使用的高水平教材。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周长智(第1章、第3章),张小麟(第2章),胡乐乾(第3章),刘捷(第4章),邢维芹、司学芝(第5章),王晓君(第6章),刘志敏(第7章),展海军(第8章),何丽君(第9章),向国强(附录,绪论)。全书最后由司学芝、刘捷统稿。
在本书的编写修订过程中,参阅了一些高等学校相关教材和著作,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行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在此向有关作者、老师和同行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在对书稿的修改过程中,化学工业出版社的编辑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保证书稿质量起了很大作用。该书作为河南工业大学工科类相关专业的规划教材,学校领导和学校教材委员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指导建议,为方便教学,本书有配套的电子课件,使用本书作教材的学院可向出版社免费索取,songlq75@126.com。在此一并致谢!
限于编者水平,本书虽经又一次修改,仍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同行和使用该教材的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11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