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秀结题成果,通过对档案学术评价的论述及过往学术评价中的问题分析,借鉴图书馆、出版界等领域的经验,首次从内容、形式和影响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学术著作的评价标准,并以此评价标准为依据,对《档案学经典著作》进行了具体指标分析。全书分为上下两编和附录。上编为导论,包括档案学术评论概说、研究发凡和指标分析及评价模型设计;下编为通论,对《档案学经典著作》第一卷至第六卷的内容逐一研究评价;附录则包括了档案学经典著作评价研究的其他代表性文章。本书将理论模型与具体评价内容融会贯通,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适合档案学专业师生与相关研究者阅读使用,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研究提供参考。
|
關於作者: |
胡鸿杰,男,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档案学术评价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关与办公室管理、项目管理、档案学基础理论,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档案学经典著作评价研究”(获评2021年度优秀重点项目)、“档案职业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主持《档案学经典著作》的编修,著有《化腐朽为神奇——中国档案学评析》(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维度与境界:管理随想录》等专著,独立发表论文80余篇。
|
目錄:
|
目 录
上 编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档案学术评论的状况及要素
第二节 档案学术评论的功能与价值
第二章 《档案学经典著作》研究发凡
第一节 “核心期刊”:影响因子的前世今生
第二节 学术著作:不该被忽视的评价因素
第三节 《档案学经典著作》评价研究
第三章 《档案学经典著作》指标分析
第一节 现有图书评价方法回顾
第二节 目前国内图书评价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档案学经典著作》评价的模型
下 编
第一章 《档案学经典著作》第一卷评价
第一节 《公牍通论》
第二节 《文书之简化与管理》
第三节 《公牍学史》
第四节 《公文处理法》
第二章 《档案学经典著作》第二卷评价
第一节 《县政府档案管理法》
第二节 《档案管理与整理》
第三节 《档案管理法》(龙兆佛)
第四节 《县政府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
第五节 《公文档案管理法》
第六节 《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际》
第七节 《档案管理法》(周连宽)
第八节 《档案科学管理法》
第九节 《中国档案管理新论》
第三章 《档案学经典著作》第三卷评价
第一节 《现代档案管理学(上册)》
第二节 《档案管理学(七版)》
第三节 《建立档案管理统一制度之研究》
第四节 《现代实用档案管理学》
第五节 《档案学概要》
第四章 《档案学经典著作》第四卷评价
第一节 《档案学论衡》
第二节 《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从新角度审视档案学基础理论》
第三节 《化腐朽为神奇——中国档案学评析》
第五章 《档案学经典著作》第五卷评价
第一节 《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
第二节 《中国档案学史论》
第三节 《中国档案保护史论》
第四节 《中国科技档案史》
第六章 《档案学经典著作》第六卷评价
第一节 《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
第二节 《档案管理手册》
第三节 《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
第四节 《档案管理》
第五节 《档案材料的整理与编目》
附 录
附录一 部分阶段性成果
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节选)
新中国档案学研究七十年回顾与展望
一个想法与三条路径——论档案学术之源流
解释与建构:十字街头的学科
附录二 《档案学经典著作》第六卷漏排部分
第六节 档案工作者的主要职责(下):档案的伦理保护
第七节 档案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历史学家
第八节 档案工作者的第二职责
第九节 学者们使用过或出版过的档案参考工具
第十节 档案工作者自用的登记簿
参考文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回望经典(代序)
《档案学经典著作》第一卷、第二卷终于要和大家见面了——她就像一位耄耋的老者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八十年前在国民政府的一次提高行政效率的“运动”中,一些志士仁人对于档案学这个人们还稍显陌生的话题展开了讨论,为改进管理工作建言献策。于是,就有了《县政府档案管理法》等一些著述和《行政效率》杂志中有关档案学的一些文章。虽然这些著述和文章对那个处于动荡年代的中国来说,就像其他许多事物一样,平凡得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对于今天的档案学科而言却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件——因为这标志着一门学科——档案学在中国的诞生。
八十年来,与“这些著述和文章”一起走过的不但有国民政府的行政效率运动、武昌文华大学和崇实档案函授学校的档案教育课程,更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在自己创办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里开设的档案学专业;不但有管理者对行政效率的祈盼,还有研究者对学术理论的贡献、对科学发展的孜孜以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著述和文章”就像一只在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偶尔扇动几下翅膀的蝴蝶,引发了得克萨斯州以及更远区域的一场场轩然大波。
据刘知几《史通·叙事》所言,“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档案学早期的著述是否可以称为经典呢?
首先,从图书出版的角度看,经典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从当年多数著述出版方的商务印书馆,到20世纪延续至今“十三经”的称谓,这些著述经历了八十余年的“历史选择”和时间的考验,具有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时代感以及当下学术趋势交融的特质,已经成为档案学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其次,从作者角度看,经典就是“自圣贤述作”。在当年参与这些著述人员中多为行政界的知名人士,如甘乃光、滕固、何鲁成、周连宽、程长源、龙兆佛等。如果说这些档案学的“启蒙者”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他们都在早年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这对他们把握档案的功用和寻找档案学的切入点起着重要作用。上推八十年,在一个相对动荡的国度,具有高等教育经历和管理领域背景的研究者应该可以归入贤能的行列。即便在八十年后的今天,具备这种资质的档案学人也仍然是凤毛麟角。因此,《公牍通论》《县政府档案管理法》《档案管理与整理》、《档案管理法》(龙兆佛)、《县政府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文书之简化与管理》《公文档案管理法》《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际》《档案科学管理法》《公牍学史》《公文处理法》、《档案管理法》(周连宽)、《中国档案管理新论》归入《档案学经典著作》是实至名归。
也许对于许多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档案学人来说,所谓经典可以概括为“只听说过而没有读过的东西”。也许在西学东渐的学术环境里,人们更多的关注点是那些“从西边那口井里传过来的蛙声”。然而,从价值定位看,必须是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象征的东西才能够成为经典。恰如《悲惨世界》之于法国、《红楼梦》之于中国一样,经典都是超越了狭隘地域范畴,以民族色彩成为全人类财富。《档案学经典著作》中这些具有民族学术血脉的著述,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起点。
八十年的光阴过去了,当我们面对这些身怀民国风骨、洞悉时代思潮学人的作品时,又将承担起什么样的历史责任呢?
(本文刊登在2013年第3期《档案学通讯》期刊上,
作者:胡鸿杰,题目为《回望经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