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见你
》
售價:HK$
51.3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HK$
67.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HK$
67.1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HK$
62.7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0.9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1.0
《
清洁
》
售價:HK$
65.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本书共分为有“田野方法论”“超越日常:明清士人的关怀和寄寓”和“艺术的自律与他律”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下有6篇论坛讲座后形成的文章,同时有相关专业老师的点评,是一个思想碰撞、新知获取和自由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让学术研究的互动更为多元、更具可能。
|
內容簡介: |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学博士生论坛自2020年12月启动至今,已近两年。其间论坛形式多有变化,然举办的初心与宗旨始终不变:勉励同学们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用知识来经天纬地,用对话开拓视野;鞭策艺术学系加强师生互动、协同学科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为同学们提供更优质、更前沿、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展现中国艺术研究院“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校训,凝聚学脉艺魂、立足时代新需,作积极尝试。秉承着这样的初心与宗旨,经过艺术学系的精心准备、兄弟院校的真诚合作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们的大力支持,《走向田野与开放的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学博士生论坛2021》终于结集成册。
|
關於作者: |
孙伟科,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红楼梦学刊》编辑部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涉及:红楼梦、美学、艺术学、现代文学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艺术与审美》、《艺术美学导论》、《〈红楼梦〉美学阐释》、《审美:艺术的向度》、《红楼梦与诗性智慧》、《寻真问美集一一艺术长短论》等六部。
|
目錄:
|
目录
第一期 田野方法论
陈宇峰:基于田野调查的有关非遗当代存续问题的若干思考 / 006
李睿康:寻找常识之外的动人之处 / 012
张孜伟:田野之眼
——关于实地调查的多域经验的串联 / 021
评议与讨论 / 027
王宇翔:传统年画的信仰构建与精神内涵 / 034
郭旭东:“建筑”作为一种方法?
——以贵州侗族堂村萨岁坛“营造过程”为例 / 045
卜颖辉:民族营造技艺的文化生态
─—基于云南三村的田野调查 / 054
评议与讨论 / 062
第二期 超越日常:明清士人的关怀和寄寓
韩 琛:方以智的奇石之癖与学问寄寓 / 078
戴子喻:陈继儒的隐居生活
——以《岩栖幽事》为中心的考察 / 083
许云瀚:台阁官员李东阳的日常生活与内心世界 / 092
凌 彤:何以经典:《十面灵璧图》的身份认同和晚明
文化生产图景 / 105
张晶元:《玉延秋馆图》长卷和法式善晚年的文化生活 / 115
庄振富:张岱的艺术世界与闲赏美学 / 123
评议与讨论 / 129
第三期 艺术的自律与他律
张万静: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营销策略 / 148
评议与讨论 / 155
杨 青:丝绸之路上艺术经济模式探索 / 160
评议与讨论 / 166
孟 竹:后疫情时代韩国在线电影产业观察 / 170
评议与讨论 / 176
李维则:中短视频流量规模和风险的同向性 / 180
评议与讨论 / 187
|
內容試閱:
|
序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学博士生论坛自 2020 年 12 月启动至今,已近两年。其间论坛形式多有变化,然举办的初心与宗旨始终不变:勉励同学们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用知识来经天纬地,用对话开阔视野;鞭策艺术学系加强师生互动、协同学科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为同学们提供更优质、更前沿、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展现中国艺术研究院“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校训,凝聚学脉艺魂、立足时代新需,作积极尝试。秉承着这样的初心与宗旨,经过艺术学系的精心准备、兄弟院校的真诚合作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们的大力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学博士生论坛文集 2021》终于结集成册。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学博士生论坛文集 2021》涉及“田野方法论”“超越日常:明清士人的关怀和寄寓”“艺术的自律与他律”三个话题,由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就自己 擅长的领域分享个案经验、展示研究路径,同时,邀请所在领域的 专家学者就此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研究的可能性,再进一步纠正、充实这一话题,最后形成文本成果。它凝结着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 学系师生的努力,展现着艺术学系学术跋涉的步伐。
其一,是建构师生互动机制的有效尝试。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系举办的博士生论坛,把甄选出的论坛话题,分上半场、下半
场,共有六位同学担任主讲人,就自己对该话题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的调查、研究作大约 20 分钟的阐述,随后由四位评议老师对其进
行或精细入微或要而论之的评议,师生再互问互答,将话题延展、深入,最后由主持人或特邀嘉宾总结本次论坛作为结束。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主—客—我之间都得到了或表现或指导的机会。学生们在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时,勇于阐释己见,展现科研能力,看到了其他汇报人彼此的长处,进而有意识地规避缺漏,获取求知乐趣、领悟学术要旨,对自我思维方式与写作能力都是一种提升;老师们在听取同学们的汇报时,将自己平日里的积累与学生所讲论题充分结合,观察他们在选题方向的变化和发展,指导学生阶段性专题思考成果,进而对症下药,对化解学生们的学术困惑是一种帮助,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是一种修正。总之,这种师生互动机制的尝试,于生于师于校,皆有裨益。
其二,是推动多方学术联动的友好合作。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系举办博士生论坛,并未囿于本校本系。我们不但诚邀本校的其他系所,如音乐研究所、文化研究所、艺术学研究所、戏曲研究所,还盛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以及安徽博物院等单位,一道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这种多方学术联动的友好合作方式,为同学们建立志同道合的学友关系牵线搭桥,从而形成良性的、有机循环的学术圈层;院校之间的交流、碰撞、切磋,又加深了兄弟院校间师生的友谊。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艺术研究方面理应起到全国范围内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颇具影响的学术联动。所以非常有必要加强这些研究单元之间的沟通,而首先就是搭建交流平台以实现北京以及外地各高校间的联合。这样就可以从规模和对话方式两方面入手提高研
究水平。相较于以往的读书、看报、进入田野等单向度学习方式,当下这些线上平台更有助于我们面对面讨论学术问题,开阔视野, 提升认知水平。未来,我们举办的博士生论坛,还会力邀兄弟院校,持续共赢。
其三,是加强不同学科争鸣的积极努力。艺术学系举办的多场博士生论坛,在打破学科界限,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争鸣、融合上也积极地努力着。比如此书整理的这几场论坛,便广涉人类学、艺术学、古代文学等学科,使得话题的精深与广阔相结合,守本与开放相统一。这种尝试多学科多方法的融合,唤起同学们更大的学术热情,有助于将思考成果落地成一篇篇文章。通过近来几次博士生论坛所呈现蔚为大观的面貌就能看出,不同学科之间的争鸣,尤其是艺术学的发展,我们对它进行研究,是专业交叉、学科融合的新趋势,更是时代提出的新任务。同时,这一积极尝试,对未来论坛的话题如何更加系统性、更具前沿性有所启发。
当然,此次论坛成果结集出版,意义远非上述几点可概括之。掩卷之际,内心更有许多期许。新时代的学术环境、学术体制、学术人才以及学术方式,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的学术研究也迎来空前的繁荣多元时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国家级艺术科研机构,更应该领风气、创一流,为学校、为社会、为国家贡献有新见、洞见、远见的艺术人才。如何将这个责任更好地完成,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艺术学系已创办公众号“藝见”、举办博士生论坛,这仅仅是刚起步,前路如何拓宽、眼界如何打开、格局如何提升,仍任重而道远!
孙伟科2022 年 10 月 16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