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叙事本能:大脑为什么爱编故事

書城自編碼: 397099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德]维尔纳·西费尔,著 李寒笑,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73909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2.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创客训练营  Arduino 应用技能实训
《 创客训练营 Arduino 应用技能实训 》

售價:HK$ 67.9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订译本)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订译本) 》

售價:HK$ 205.9
中国医学的起源(知史丛书)
《 中国医学的起源(知史丛书) 》

售價:HK$ 227.7
机器人学基础   于靖军 王巍
《 机器人学基础 于靖军 王巍 》

售價:HK$ 86.3
骰子世界
《 骰子世界 》

售價:HK$ 57.3
乾隆的百宝箱:清宫宝藏与京城时尚
《 乾隆的百宝箱:清宫宝藏与京城时尚 》

售價:HK$ 135.7
工程机械手册——农林牧渔机械
《 工程机械手册——农林牧渔机械 》

售價:HK$ 457.7
夜幕之下(5、6套装)
《 夜幕之下(5、6套装) 》

售價:HK$ 126.5

 

編輯推薦:
《叙事本能:大脑为什么爱编故事》是一本深入探索人类叙事本能的独特之作。作者维尔纳·西费尔以生物学家和脑科学专家的身份,揭示了叙事对人类思维、社会互动以及文明演进的重要性。
这本书不仅涵盖认知科学研究成果,还融合心理学和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相关理论。通过引人入胜的案例和生动的描述,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清晰而权威地解释大脑在叙事过程中的运作机制,以及叙事对于个体认知和情感调节的重要作用,深入讨论叙事在疗愈内心、减轻焦虑、甚至创造和平世界方面的无穷力量。
读完本书,你将拓宽对人类思维机制乃至社会运作的思考视野。
內容簡介:
你能相信吗?我们永远无法还原一件事情的原貌。
事情首先被我们看到或经历,接着被认知和解读,最后被讲述和传播。在这个过程中,事情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它融入具体生命,印上个人色彩。我们由此理解世界、定义自我。
这便是叙事的力量。
本书作者还指出,大脑的叙事区与社交区相连,人类在婴儿期就能通过讲述表达和互动。这种天生的能力深刻影响我们的思维和情感,构建我们的认知框架和行为模式。
通过叙事,我们释放内心的困惑,调整态度与行动。而积极的叙事更是一种强大的能量,帮助我们走出悲伤,减轻焦虑,摆脱困境,重新出发。
叙事的功用还远不止于此。琐事和国事,现实和虚构,传统和信仰,制度和规则,无一不是通过叙事穿越时空,将不同的个体联结成拥有共同价值观的群体。可以说,叙事构建了人类的文明意识。
本书中,作者借助人脑科学的新研究,以及心理学、文学等相关理论,说明叙事为何是人类本能、何以影响文明演进,并揭示了叙事的无穷力量——从疗愈自我,到创造和平的世界。
關於作者:
[德]维尔纳·西费尔 | 著
Werner Siefer
生物学家,专攻脑科学。曾任德国《焦点周刊》(Focus)研究与科技部门编辑。
与克里斯蒂安·韦伯(Christian Weber)合著作品《自我:我们如何创造自己》(Ich: Wie wir uns selbst erfinden)曾荣登《明镜周刊》(Der Spiegel)畅销书榜。
西费尔致力于破解大脑以及“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秘密,擅长深入浅出的科普写作,是一位写得一手好文章的科学家。
本书是其代表作。
李寒笑 | 译
德语译者,译有《把房子住成家》《苏菲的“朋友”》《了不起的“脏”东西》等。
目錄
我是个讲故事的人! / 001
一、叙事的起源 / 013
二、“我”的剧场中的魔力 / 056
三、文学与世界 / 091
四、摇篮里的故事 / 120
五、故事中的“我” / 164
六、各个国家的故事 / 218
我的救赎 / 252
內容試閱
亲爱的莫里斯:
你一定会对我的这个想法感兴趣。我发誓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启发,只不过后来才发现,原来已经有人在我之前就想到了这些!在某个明晃晃的大中午,我突然灵光乍现,脑海中出现了这个想法。
那是正中午的时候,烈日当空,卡斯托尔(Castor)和波吕丢克斯(Pollux)这两颗双子星盘旋在太阳周围,我坐在一家意式咖啡馆里。在周围的欢声笑语和窃窃私语中,我突然意识到,人类首先是叙述者啊!我旁边的这些人,如果不让他们讲故事,他们根本就活不下去。然后我便开始思考“叙述”这件事,但是我该从哪里开始跟你说呢,最好的开头可能就是随意起的头。
那么就从这家咖啡馆说起吧。当时正是午休时间,我们坐在一张圆桌前,像是围绕着篝火而坐,我们的注意力都被这篝火吸引。咖啡馆里当然并没有篝火,篝火可没那么常见。
我们就这么围坐成一圈,咖啡送来了。我们搅拌着咖啡,或者手里随便弄些什么,因为眼下也没什么事干。这是一个让人害怕的空当儿,不仅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还因为它代表着一种过渡时刻。在这一秒,思绪、目光、意图、对话仍在进行着,我们的嘴巴没有停下来——一个小小的空隙却突然打开了,虽不至于无聊,但也相去不远了。在这一刻,多半会有人开始做这样一件事:讲故事。说实话,就算没有这种空当儿,人们也一样会开始讲故事。
休息时间我都是和同事一起度过的,其中大部分是年轻女性。她们一直不停地讲述,似乎在身体离开办公室后,想通过这种方式让精神也逃离办公室。之所以讲述,不是出于无聊,也不是为了消磨时间或交流经验,她们讲故事,纯粹就是想要说话,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她们的话题涉及电影、书籍、新App、烹饪、烘焙,或者诸如玛伦买了婚纱等琐事。大家讲述着各种有趣的、悲伤的、令人感动的事情,有时也会争论几句。我坐在一旁,凝神静听,乐在其中。
有一次谈到避孕,杰姬说:“避孕药会改变人的情感体验。”因此她停了药,现在感觉好多了。
“我也不喜欢化学药品。”玛伦紧接着发表看法,说自己宁愿定期测量体温,“这样我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若是她怀疑有了,她和她的男朋友,也就是未来的丈夫,会接受这个事实,顺其自然生下来就好了。
然后大家又谈到激素的改变会导致嗅觉发生改变,一个女人服用避孕药可能会使她对男人的感觉发生变化。但是如果她停药就闻不到伴侣的气味了怎么办?大家一阵哄笑。
阿斯特丽德说,她的男高音丈夫在完成生育计划后跑去结扎,但是他十分害怕从此就唱不上去高音了。因此术后他一从麻药中醒过来,就立刻飙了几个高音,确保自己的歌喉和阳刚之气仍在。
“结扎以后,成年男性的音域压根儿就不会发生改变啊。”阿斯特丽德说道,然后笑着啜饮咖啡。
“我也是这样计划的。”玛伦说。她指的是结扎,一旦她和伴侣有了孩子,就去做手术,不过要动手术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她的伴侣。大家哧哧笑着,不知道她未来的丈夫是否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
在另一次午休时间的聚会上,女士们询问一位有两个女儿的同事怀孕和生产的问题。我们坐在户外的小桌旁,树丛和植物为我们遮蔽了正午的阳光,带来了清凉。移门后面,咖啡馆的老板巴蒂斯塔·塞韦里诺正向他父亲展示手机上新生女儿的照片。他一会儿说德语,一会儿说意大利语,切换自如,且没有一点儿口音。
“你当时痛得厉害吗?”杰姬问卡门。
卡门很惊讶,因为还没有人问过她生孩子的事情,除了她自己的孩子,而她的孩子也只是在过生日时才会问起。不,她已经不记得当时疼得有多厉害了。她跷着二郎腿,双手握着咖啡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她说,生孩子就像爬山,要征服高山,必须步步为营,一步一步向上爬。
“卡门,你可真是一位登山向导。”杰姬插嘴道。这话说得不无道理,因为卡门热衷于登山和滑雪。
这位年轻的母亲答道,如登山一样,生孩子这种费力的事会让人疼痛,但疼痛不是最主要的,你拼尽全力为的是翻越这座山。在生孩子的过程中,自己能做的本来就非常少,怀孕是一个向你袭来的过程,你根本无法掌控它。在我们所有人诞生在地球上之前,大自然已经全部安排好了。
“身为女人,只能心怀敬畏,好奇地观察发生在自己身体上的变化。”
在怀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她已经比任何医院的医生和助产士都更理解自己的身体发出的信号。阵痛开始没多久,她就知道分娩可能随时开始。然而助产士们确信,距离真正的“发动”还有一段时间。他们离开产房,想先去喝杯咖啡,休息一下。几分钟后,卡门的丈夫十万火急地跑到自动售卖机旁,把他们都叫了回去,因为正如卡门预料的那样,孩子马上就要出来了。
大家的咖啡杯渐渐见底。“你真可怜!”桑德拉故作同情地对我说,“得一直听女人的这些事情。”
我不会说我为她们接受我做一个沉默的听众而感到骄傲,但实际上我确实很开心,因为听一群女性聊天属于我最早的童年记忆。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我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而是和我的祖母、姑姑,以及姑姑的女儿——我的表妹一起生活。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简陋的农舍,有客厅、厨房和长长的走廊。走廊有道门直接通往猪圈,不过那里已经很久没养牲畜了,只有几只鸡和猫,后来成了放煤的地方。并不平整的砖头地面上有水泥饲料槽,曾经有三四头奶牛被养着用来挤奶。现在那里堆满了杂物,还有一个油箱,油箱上终年覆盖着黑乎乎的油腻灰尘。
农舍没有浴室,我们这些孩子都在客厅里洗澡。我的表妹经常围着灰色的金属澡盆跑来跑去,大喊大叫,很是开心。也许因为她不喜欢肥皂和水,也许因为她纯粹想要乱窜,引得大人来抓她。角落里,电视机一闪一闪,我的祖母坐在沙发固定的位置上,看着女儿佯装恼怒,追着外孙女跑。
祖母坐在沙发的一头,背靠刺绣靠枕,身旁放着油炉,油炉在冬天会被烧得通红,冒着热烟。沙发对面的橱柜上挂着耶稣圣像、镀银十字架和念珠,橱柜与客厅门之间挂着她战死沙场的丈夫的照片。那就是我的祖父,我只在这张褪色的黑白照片上见过他的模样。祖母坐在那个位置,将一切尽收眼底。
有时候祖母让我给她挠背,她背部的皮肤光滑而坚韧。对于我的小手来说,祖母的背十分宽厚,在我指间扭动的时候,就好像熊在树上蹭一样,至少和我在电视上看到的熊一样。“来帮我挠挠背!”她一边说一边解开蓝色小花围裙最上面的一颗纽扣。“喔,没错,再往左一点,嗯,好,再往上一点,往右一点,对了,就是这里!”她的脸揪成一团,噘起嘴巴,皱起鼻梁,发出心满意足的声音。我母亲说,我皱起鼻梁、眯着眼睛的样子和祖母一模一样。
不看电视的时候,祖母本可以聊一聊田地里的工作,讲讲因为照片上的男人战死在洛林,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她独自经营一个小农场并拉扯大四个孩子的艰辛。她也可以讲讲祖父,或者我那游手好闲的叔叔。这个叔叔经常带我去酒吧见他那群狐朋狗友。他把美军遗留在农场的一副昂贵的望远镜拿去卖了,并将卖得的钱挥霍一空。但是她从未提过这些,我的祖母从没讲过她自己的生平。

1. 叙事的魔力
在卡斯托尔和波吕丢克斯这一对双子星下,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关于叙事的想法,并思索起其中蕴含的非凡魔力。在听人们说话的时候,我就应该想到这些,但是我没有。我确定自己产生了一些感受,只不过没有用文字把这些感受记录下来。
故事能让人直接感受到紧密的社会联结,它们唤醒记忆,激发想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故事无处不在,却又几乎从未成为关注的焦点,除了文化事业中的伟大文学以外。叙事经常被忽视,但它其实是一种基本态度,人们愿意为之,并乐在其中。若无所事事,或正进行着无须深入思考的例行工作,人们通常就会天南地北地闲聊起来。
散步时,乘电梯时,在通风的门边吞云吐雾时,摘草莓时,修理水龙头时,躺在床上或在公交车站等车时;在电影院里,在栅栏两旁,在电话机旁;在餐桌旁,在体育馆或会议室,甚至在海底的潜艇和太空的空间站里: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是篝火营地——能够讲出好故事的经典场地。叙事无处不在,无人不能,它太过稀松平常,反而像一件没有价值的事,不会引起太多重视。
2. 语言不再仅与神同在
《圣经》中说道:“在一开始就有了语言,语言与神同在,语言就是神。”1 但今天我们可以说,语言不再是《圣经》的语言,语言也不再仅与神同在。法国哲学家、作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对于人们总是喋喋不休说个不停,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他在《符号学历险》 (L’aventure sémiologique)一书中写道:
叙事的数量无法被统计。首先,叙事的载体极其多样,这些载体又分布在不同的事物上,似乎任何一种事物都可以用作人类叙述的素材。叙事的载体可以是条理清晰的口头或书面的语言,静止或移动的图像、手势,或者上述素材本身的有序互动。在神话、传说、寓言、童话、长篇小说、史诗、历史、悲剧、戏剧、喜剧、哑剧、绘画等等中,在彩色玻璃、电影、漫画、地方报纸和谈话中,处处可见叙事。此外,叙事会出现在所有时间、所有地点和所有社会里,几乎没有形式上的限制。叙事贯穿整个人类历史,没有任何地方出现过脱离叙事的民族,以前不曾出现,以后也不会出现。
各个阶层、各个人群都拥有自己的叙事。来自不同文化,甚至敌对文化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珍视自己拥有的叙事。叙事无关文学的优美或粗鄙,它是国际性的、跨历史的、跨文化的,它像生命一样,是一种天然的存在。
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重要性持续爆炸性增长,这给传统的报纸和杂志带来了危机,纸质书籍可能不久也会面临这种危机。不过这一时代也是新叙事形式(不要与新的叙事弄混了)百花齐放的时代,大家猛发推特,在脸书上发布数十亿条动态,记录自己大大小小的经历。而网络日志,也就是博客,其数量更是数都数不清。简而言之,随着网络繁荣发展起来的,不仅仅有科学技术,还有叙事。
事实上,叙事从来都很流行。生活在公元前八世纪或七世纪的古希腊大诗人荷马撰写了《伊利亚特》(Ilias)和《奥德赛》(Odyssee),作品中的人物从诞生至今已经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影响了我们的文化 1 将近四千年。奥德修斯(Odysseus)、阿喀琉斯(Achilles)、海伦(Helena)——他们仍然以足智多谋的智慧英雄、刀枪不入的骁勇战神、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等文学形象存在着。基督徒、犹太人、穆斯林所信奉的世界三大一神宗教是半数以上的人类生活的信仰,数千年来塑造了半个地球的日常文化和建筑风格。这些信仰奠基于日益积累的口口相传的故事,这就是我们接触到的最早的叙事。宗教典籍致力于解答最为根本的问题——世界的起源、人类的起源、社会中的道德准则。
3. 叙事人
这一切都有很好的理由。我想表达的观点是:撰写叙事或接收叙事,不同于无所事事时的消遣或消磨时光的游戏。相反,它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类不断努力想要去满足的一种需求,就和吃喝、睡眠、有人陪伴和性爱这些需求一样。
尽管我们每日脱口而出的语言,以及在报纸、书籍、博客和难以计数的短信中所读所写的语言是如此随意、如此平常,尽管日常闲聊甚至恶意八卦中充斥着由词汇组成的贬义概念,但这都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叙事有着更高远的意义,只不过这个意义被太多人忽视了太久。
人类思维最重要的形式不是理性或分析,也不是直觉或感受,而是叙事。我们以叙事的方式组织经历、记忆、目标、欲望、动机、借口、托词,乃至整个人生。
能够解决人类在社会群体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的,不是逻辑,也不是物理或化学,而是叙事。在人际关系瞬息万变的复杂世界中,只有叙事是相对可靠的指南针。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人存在于与其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其他人构成了一个人最重要的生物环境。好的叙事者能够在社会关系的险滩中更好地把控方向,这是一种进化上的优势。因此,美国哲学家沃尔特·费舍尔(Walter Fisher)为人类重新命名,称人类不应该叫作“智人”(Homo sapiens),而应叫作“叙事人”(Homo narrans)。
叙事人总是滔滔不绝,但更重要的是,讲故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秉性。费舍尔认为,与其说人们是通过毫无偏见的完全理性的观察认识自己周遭的世界,不如说他们是通过叙述一个个可信的故事做这件事。通过叙事,我们将自己对世界和他人的认识编织在一起。苏格兰裔美国哲学家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Alasdair MacIntyre)甚至认为,人是一种“讲故事的动物”(storytelling animal)。
4. 我是谁?答案本身就是一种叙事
不只《圣经》,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创世神话都对人类起源进行了解答。而关于自己的生命,每个人也都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回答,而且是以故事的形式。这些故事描述了“我”的存在和“我”的身份,描述了关于“我”的过去和未来的问题:我是谁?对我来说什么是重要的?我是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的?我的生命之路会通往何方?
对于这类问题的回答通常能在自传中找到,自传自然而然会遵循叙事原则。正如法国哲学家、作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所说:“人始终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被自己和他人的故事包围着。通过串联这些故事,他思考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通过重复这些故事,他活出自己的生命。”
没错,我们的生命就是重复和追寻这些故事的过程。孩子们从小就学习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在那些涉及自我的叙事中,有一条道路直接通往地区的、国家的、跨空间和文化的更加宏大的叙事。叙事创造了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并提供了人类用来创造文明的智力工具:凭借其神奇的远距离影响力,叙事将不同空间和时间中的许多个体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拥有共同价值和意义的群体。可以说,叙事建构了人类的文明意识。
5. 故事的最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所以,我们都是故事讲述者。我也是个讲故事的人,一个“叙事人”,不仅仅因为我没有别的选择,也因为我乐意做一个叙事人,而且是通过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方式:我爱讲故事,也爱从银幕上看故事,从书籍中读故事。我坚信,不接受“叙事人”的说法,将永远不能理解人类及人类的生存条件。不同于欧洲的宗教,叙事和存在于叙事中的神话在启蒙运动中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在宗教信仰的影响力式微之后,故事成了能让各种矛盾的神话幻想得以存在的载体。正因为如此,故事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毕竟,即使是最不幸的灾难在叙事中也有其意义,那就是让叙事者与残酷的现实和解,表达对未来的憧憬,也能让聆听故事的人从中得到启发。
如此一来,圆满的结局便出现了。从逻辑上讲,既然能够说出危机,就一定能够战胜危机。但是若故事的结局并不美好,甚至很糟糕,比如许许多多的天灾人祸,那怎么办?来自康斯坦茨(Konstanz)的心理学家玛吉·肖尔(Maggie Schauer)用自己的故事治愈了很多因内战或虐待而遭受精神创伤的人。她在一封电子邮件中提出上述问题,并作出了回答,这也是我写成这本书的重要启示来源和动力。
她的回答是:那么故事尚未结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