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亚五国史研究——哈萨克斯坦卷

書城自編碼: 398338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蓝琪
國際書號(ISBN): 9787100211406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24-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89.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冰山学习法: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 高考状元的提分秘诀
《 冰山学习法: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 高考状元的提分秘诀 》

售價:HK$ 81.4
仪礼集释:全二册 《儒藏》精华编选刊
《 仪礼集释:全二册 《儒藏》精华编选刊 》

售價:HK$ 236.0
海外中国研究·国家与市场之间的中国妇女
《 海外中国研究·国家与市场之间的中国妇女 》

售價:HK$ 66.1
德州扑克前沿理论指南
《 德州扑克前沿理论指南 》

售價:HK$ 70.8
不确定宣言:记忆地图
《 不确定宣言:记忆地图 》

售價:HK$ 80.2
风雅与风骨:北大名师的至情至性
《 风雅与风骨:北大名师的至情至性 》

售價:HK$ 92.0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西方哲学文化的源与流(启蒙文库)
《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西方哲学文化的源与流(启蒙文库) 》

售價:HK$ 233.6
庄子:迈向超俗之境
《 庄子:迈向超俗之境 》

售價:HK$ 73.2

 

編輯推薦:
哈萨克斯坦与我国是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本书基于扎实翔实的史料,对哈萨克斯坦做了通史性的介绍。在具体论述中,作者介绍了哈萨克斯坦的地理环境、民族形成、国土形成,并集中讨论了哈萨克斯坦独立建国以后的发展状况。诚如作者后记所言,无论是想要对哈萨克斯坦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还是在一定了解基础上形成该国结构化的历史认识,这部书都是读者一个较好的选择。
內容簡介:
本书主要论述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二十七年(1991—2017)的历史。上编对哈萨克斯坦1991年以前的历史做了概述;与六卷本《中亚史》致力于中亚地区共性的研究不同,作者在概述中强调的是哈萨克斯坦地理、历史和文化的个性。以2003年为界,中编论述了哈萨克斯坦政治体制、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和意识形态的重构,探讨了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下编论述了2003年以后哈萨克斯坦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革,以及对外关系和国际地位。

五卷本《中亚五国史研究》主要分别论述了中亚五国独立后二十七年(1991—2017)的历史。上编对中亚五国1991年以前的历史做了概述;与六卷本《中亚史》致力于中亚地区共性的研究不同,作者在概述中分别强调的是中亚五国地理、历史和文化的个性。以2003年为界,中编论述了中亚五国政治体制、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和意识形态的重构,探讨了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下编论述了2003年以后中亚五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革,以及对外关系和国际地位。
關於作者:
蓝琪,1983年师从项英杰先生研究中亚史,1986年获武汉大学硕士学位,随后在贵州师范大学任教,2015年退休。主要从事中亚史、突厥史、中外关系史研究。主要著作有《知识的源泉——布哈拉》、《中亚史》(全六卷)、《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等;译著有《剑桥早期内亚史》、《草原帝国》、《治国策》、《中亚文明史》(第五卷)等。
目錄
上编? 悠久的历史文化
第一章? 自然地理与原始文化
第一节 水草丰美的草原
第二节 畜牧性质的原始文化
第三节 丝绸之路北道的交通
第二章? 哈萨克斯坦古代史
第一节 印欧种人的古国
第二节 突厥人的汗国
第三节 蒙古人的帝国
第四节 哈萨克人的汗国
第五节 哈萨克人的三个玉兹
第三章? 民族的形成
第一节 哈萨克族的族源构成
第二节 哈萨克族的主要部落
第三节 哈萨克族形成的决定因素
第四节 步入世界民族之林
第四章? 哈萨克斯坦近现代史
第一节 军管形式的殖民统治
第二节 不屈不挠的抗俄斗争
第三节 哈萨克共和国的兴衰
第四节 追赶世界的经济进步
第五节 苏联时期的成就与不足
第五章? 国土的确立
第一节 国土形成的关键因素
第二节 国土确立的决定因素
中编? 艰辛的建国之路
第六章? 走向独立
第一节 无可挽回的解体
第二节 形势逼人的独立
第七章? 独立国家的创建
第一节 弘扬民族文化的国家标志
第二节 理论上的民主政体
第三节 实践中的威权政治
第四节 形式上的多党制
第五节 从无到有的军队建设
第八章? 市场经济的确立
第一节 多种形式的所有制改造
第二节 举步维艰的经济结构调整
第三节 借助外资的石油开发
第四节 融入世界的外向型经济
第九章? 意识形态与宗教、文化
第一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 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元宗教
第三节 以哈萨克族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
第十章? 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
第一节 哈俄两族的冲突
第二节 多元统一的民族政策
第三节 哈萨克族内部的利益冲突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
第一节 两极分化与新贵族
第二节 贫困与失业
第三节 难以消除的腐败
第四节 防不胜防的毒品
下编? 曲折的“哈萨克斯坦道路”
第十二章?“哈萨克斯坦道路”的核心 —民主化
第一节 短暂的动荡时期
第二节 总统— 议会制的平稳过渡
第三节 艰难曲折的民主化道路
第十三章? 多元经济的构建
第一节 多元化的经济战略
第二节 构建中的现代化农牧业
第三节 建设中的制造业与加工业
第四节 调整中的能源政策
第五节 日益达标的原油加工业
第六节 逐渐完善的基础设施
第七节 快速发展的服务业
第八节 深入发展的外向型经济
第十四章? 社会改革与社会保障
第一节 符合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节 有待完善的就业保障
第三节 关注弱势群体的住房改革
第四节 走出困境的养老保障制度
第五节 摸索中的医疗保障制度
第六节 有待完善的教育保障
第十五章? 立足本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节 对话形式的中亚国家关系
第二节 渐行渐远的中亚一体化
第三节 俄罗斯的战略支柱 —哈俄关系
第四节 平稳发展的哈美关系
第五节 欧盟项目下的哈欧关系
第十六章? 国际组织与国际地位
第一节 积极配合联合国、欧安组织的活动
第二节 推动世界和平的“弃核化”
第三节 积极参与独联体的活动
第四节 外交首选上合组织
第五节 促进地区稳定的亚信会议
参考书目
后? 记
內容試閱
前? 言

近四十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中亚通史的构建。2012 年,在完成了六卷本《中亚史》(始于石器时代,终于苏联解体)的撰写以后,笔者的研究目标自然转向了独立中亚五国史的研究。本书主要论述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二十七年(1991—2017)的历史。为了让读者对哈萨克斯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书上编对哈萨克斯坦的地理,以及 1991 年以前的历史文化做了一个概述。与六卷本《中亚史》致力于中亚地区共性的研究不同,在概述中,笔者强调的是哈萨克斯坦地理、历史和文化的个性:介绍了哈萨克斯坦的地势、地貌和交通特征,梳理了哈萨克斯坦历史文化发展的基本线索,论述了印欧种人、突厥人、蒙古人、哈萨克人、俄罗斯人在其上的统治,追溯了哈萨克族和哈萨克斯坦国土的形成过程。
在上编中,笔者将哈萨克斯坦的原始文化放在欧亚大陆的大环境中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如下一些观点:哈萨克草原的原始文化兼有欧亚草原东西两端文化的特征,总的来看,它更多地受到了欧亚草原西部文化的影响;哈萨克草原的原始文化与其他地区的原始文化基本上保持着同步发展的势头,其中公元前 3000 年至前 2000年间的博泰文化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探讨民族形成之时,笔者以一章四节的篇幅对哈萨克族的族源、民族的主要部落、民族形成的 决定因素和哈萨克族步入世界民族之林诸问题做了详细论述 。从种族上看,哈萨克族和乌兹别克族都是蒙古利亚人种与欧罗巴人种融合的结果;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来看,乌兹别克人吸收了河中地区农耕文化的传统,很快接受了伊斯兰教思想,而哈萨克人继续着以往的畜牧游牧生活,长时期内保持了旧的氏族宗法制度和原宗教观念;社会经济生活的差异使哈乌两族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形成了有明显特征的、可区别的两个民族。笔者认为:在哈萨克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哈萨克汗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书以四分之三的篇幅论述了独立的哈萨克斯坦的历史。笔者以 2003 年为界,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编)主要论述了独立国家的创建历程。在此期间(1991—2003),哈萨克斯坦政府对内侧重于国家政权机构的建设和社会稳定,对外寻求国际社会认同和保证国家的边界安全 。第二阶段(下编)论述了独立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程。在此期间(2003—2017),哈萨克斯坦经历了“颜色革命”的威胁,在政权逐步稳定的形势下,哈萨克斯坦继续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在继续对外开放的前提下,哈萨克斯坦注重寻求国际社会的经济支持。
在中编中,笔者着重阐述哈萨克斯坦政治体制、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和意识形态的重构,着重研究了哈萨克斯坦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民族、宗教和社会问题。本编以独立以后颁布的宪法和历次宪法修正案为基础阐述了哈萨克斯坦的政治体制。笔者指出:1993 年宪法赋予议会(最高苏维埃)很大的权力,1995 年宪法和 1998 年的宪法修正案让总统分享了议会的一些权力,总统权力的一步一步扩大,最终形成了“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的威权政治模式。笔者认为:在政治局面还未充分稳定的条件下,在社会经济基础还不强大的前提下,威权政治在巩固新生政权、维持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威权统治只是过渡时期的政治体制,哈萨克斯坦最终要走
向真正的民主制度。
在独立国家创建过程中,政党制度是哈萨克斯坦政权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梳理了1993、1995 年宪法以及 1996 年的《政党法》有关政党构建和活动的规定。笔者指出: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1993 年宪法)承认了意识形态和政治多元化,但对政党的建立、地位、作用及活动方式没有明确的定义 。1995 年宪法对政党的建立和活动做了以下界定:“禁止建立旨在以暴力改变宪法制度、破坏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完整、威胁国家安全以及挑起社会、种族、民族、宗教、阶层和氏族仇恨的社会组织及其活动。”1996年颁布的《政党法》加强了对政党的管理和限制,其中第 10 条规定:“政党必须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司法部登记,拥有不少于 3000名成员,代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半数以上州的政党,方可进行国家登记。”
第 16 条对政党的经费来源有如下规定:“外国法人和公民、外国和国际组织以及有外国人参加的法人不得为政党提供资金。”对政党成员有如下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内务机关和监察机关下属人员、军人、法官以及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员不得参加国内政党的活动,总统在任期内也要中止政党活动。”在梳理法律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尽管对政党有着种种限制,但坚持政党政治是哈萨克斯坦现代化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重要进步,议会的多党制仍然是哈萨克斯坦今后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市场经济的构建中,哈萨克斯坦以私有化为主线对苏联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笔者指出:哈萨克斯坦经济转型以价格改革为先导,经历了货币改革、外贸体制改革及其核心部分的所有制改造 。在此过程中,尽管哈萨克斯坦选择德国式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作为本国经济转型的发展模式,计划用 15年至 20 年时间建立较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然而,经济改革的各项措施是激进的。政府拟定在三个阶段内完成经济改革任务:第一阶段实现国有资产非国有化和私有化,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第二阶段改变和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建立各类要素市场;第三阶段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跻身于工业化国家行列。笔者认为:经过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到 2003 年,哈萨克斯坦基本上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形成了私人、私营、国有、外资、合作等多种经济所有制的经营模式;而第二阶段的任务没有实现,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仍在扩大;第三阶段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任务仅在引进外资方面取得了成功。
在独立国家意识形态的构建方面,哈萨克斯坦最初以伊斯兰教为价值标准,试图通过伊斯兰思想团结民众,增强社会凝聚力,以达到穆斯林对国家的认同;1997 年以后,哈萨克斯坦确立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新意识形态,弘扬民族历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掀起了重新审视历史、修正历史、书写历史的热潮,通过恢复历史记忆的种种措施,提升了哈萨克人的自豪感,增强了哈萨克人的国家认同感。
在本编中,笔者还论述了哈萨克斯坦在政治、经济转型中出现的民族问题。哈萨克斯坦是多民族国家,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俄罗斯族在该国人口中居第二位。随着主体民族化的立法和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干部政策的实施,哈俄两族之间的矛盾激化,新兴国家面临分裂的危险 。针对这一严峻局面,政府制定了多元统一的民族政策。1995 年的宪法修正案做了有利于民族和谐的修订。是年,政府将原来的国家语言委员会改建为国家民族政策委员会,将语言问题提升到民族政策的高度 。同年,哈成立了由来自全国各族代表组成的哈萨克斯坦各民族大会 。强调主体民族地位的政策发生了变化,族际和谐成为哈萨克斯坦国家制定政策的出发点。1995 年以后,哈萨克斯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独立初期主体民族化的干部任用政策 。到 1997 年,俄罗斯族与哈萨克族之间的冲突基本缓和。笔者认为:哈萨克斯坦的民族政策取得了成效,哈俄两族矛盾的缓和维护了政局稳定和社会和谐,哈萨克斯坦在独立后的二十多年间没有发生过重大的民族冲突。
在本编中,笔者还论述了哈萨克斯坦出现的社会问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苏联时期的收入与分配体系被打破,哈萨克斯坦出现了两极分化,随之带来了贫困、失业、腐败、毒品等社会问题。笔者认为:两极分化出现的直接原因之一是收入初次分配的不平等,市场化分配机制中存在着诸如垄断等不平等现象,造成了劳动工资分配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差异。
在下编中,笔者论述了哈萨克斯坦 2003 年以后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革,以及这一时期哈萨克斯坦的对外关系和国际地位。在政治改革中强调了民主化进程,开始了从总统集权制向总统— 议会制的过渡;在经济改革中强调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始了多元化经济的实质性调整;在社会改革中注意改善民生,开始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笔者梳理了哈萨克斯坦在“颜色革命”期间颁布的法律法规,考察了哈政府应对“颜色革命”的政策和手段。笔者认为,哈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效遏制了“颜色革命”,保证了国家政权的稳定。
笔者考察了哈萨克斯坦民主化进程。1995 年,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了“哈萨克斯坦道路”这一概念。此概念包含的具体内容是:“在社会转型期,政治上坚持总统共和制,强化总统权力,坚持大总统、小政府、弱议会的政治格局,确保国家的政治稳定,在此前提下逐步推进民主政治发展。”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推进民主政治的改革于 2005 年提上日程,纳扎尔巴耶夫在本年的国情咨文中说:“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按‘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推进民主化,2005 年应该成为积极推动政治改革年和全民大讨论年。”然而,由于“颜色革命”的威胁,民主政治在 2007 年才有了实质性的推进。2007 年,哈萨克斯坦修改了宪法。本部宪法扩大了议会权力,标志着哈萨克斯坦从总统集权制向总统— 议会制过渡。
在本编中,笔者对哈萨克斯坦经济改革的论述集中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独立之初,哈萨克斯坦经济改革的战略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于 2002 年初步完成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任务从国家独立初期就已经开始,然而,由于资金的严重匮乏,实质性进展不大。在经济好转的形势下,2003 年以后哈政府制定了《2010—2014 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加速工业创新发展国家纲要》和《哈萨克斯坦 2020 年前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等中长期战略,其目标是实现经济多元化。在本编中,笔者从多方面、多视角对哈萨克斯坦经济进行了考察,如考察了现代农牧业的构建、制造业与加工业的建设、能源政策的调整、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业的发展,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哈萨克斯坦多元经济的实践。
在本编中,笔者在论述市场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对哈萨克斯坦的社会保障体系做了初步研究,其中探讨了哈萨克斯坦的社会保险制度,以及养老、就业、医疗、教育的保障机制。笔者指出:社会保障是哈萨克斯坦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该国政治、经济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的社会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哈萨克斯坦在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实施了改革,保障公民权益的一系列法律和战略规划出台。目前,哈萨克斯坦的社会保障走在了中亚国家的前面,基本上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哈萨克斯坦社会安定团结的保证。
在本编中,笔者还阐述了哈萨克斯坦的外交政策。独立初期,哈萨克斯坦制定了保证国家安全,在互利友好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发展关系的外交原则,确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在外交实践中,哈萨克斯坦首先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同时确立了发展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国家关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以中国为首的周边国家关系和以土耳其为首的伊斯兰国家关系的外交政策。笔者认为: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哈萨克斯坦的外交取得了很大成就,正以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成为国际关系中受欢迎和有权威的参与者。
蓝 琪
2019 年 1 月 18 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