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明代诗学:历史碎片的拼接与阐释

書城自編碼: 398349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郭皓政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323601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 2024-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2.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演变特征
《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演变特征 》

售價:HK$ 423.2
更好的行为:给教师的指南(教师成长系列)
《 更好的行为:给教师的指南(教师成长系列) 》

售價:HK$ 78.2
闽南佛教寺庙建筑艺术与景观研究
《 闽南佛教寺庙建筑艺术与景观研究 》

售價:HK$ 181.7
烧掉你的船:将焦虑转化为积极行动的9个策略
《 烧掉你的船:将焦虑转化为积极行动的9个策略 》

售價:HK$ 68.8
虚无主义与崇高的后现代: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段艰难关系的历史(故事)
《 虚无主义与崇高的后现代: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段艰难关系的历史(故事) 》

售價:HK$ 90.9
图解昆虫学
《 图解昆虫学 》

售價:HK$ 572.7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典藏本)
《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典藏本) 》

售價:HK$ 147.2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售價:HK$ 78.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2.8
《反讽与现代性话语:从浪漫派到后现代》
+

HK$ 101.2
《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HK$ 69.6
《文学与恶》
+

HK$ 67.9
《听客溪的朝圣 27岁写出普利爱文学奖作品 以自然大师的手》
+

HK$ 103.8
《重塑姐妹情谊:社会性别意识与现代女性文学谱系的构建(中国现当》
+

HK$ 29.3
《诗词格律:插图版(语言学大家王力经典作品,诗词格律入门读物,》
編輯推薦:
1.揭秘明代诗学的双重维度:本书通过“文化诗学”与“接受美学”横纵双向探索,为你揭示明代诗学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2.历史拼图中的真相追求:在历史的碎片化与拼图性质中,本书力求为明代诗学找到唯一的真相。通过对史料的精细筛选与深入反思,让历史的每一块碎片都找到它应有的位置。
3.还原明代诗学生态:本书不仅关注明代诗学的整体性与规律性,更致力于还原其生动的生态细节。让历史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得以全面展现,为研究者提供全新的视角与启示。
4.弥补明代诗学阐释的空白:本书旨在纠正明代诗学阐释中的偏差,填补研究空白,为学术界带来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学术革命。
內容簡介: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文化诗学”,侧重从横向角度拓宽研究视野;下编为“接受美学”,侧重从纵向角度为明代诗学寻求一个合理的历史定位。历史具有整体性,史料则往往呈现为碎片化状态,导致历史研究具有拼图性质。历史碎片可以有千万种拼接方式,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图景,但历史真相具有唯一性。在正确的拼图中,所有真实的碎片都应该拥有合理的定位。就明代诗学研究而言,一方面要重视对明代诗学生态的还原,让更加丰富的历史细节得以呈现;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历史本身整体性、规律性的把握,防止对历史的任意切割和强制阐释。本书有助于拓宽明代诗学研究视野,强化对史料的反思与鉴别,弥补明代诗学阐释方面的某些偏差与空白。
關於作者:
郭皓政(1974? ),男,山东东平人。200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明清文学、古代小说、科举文化等。已出版著作有《明代状元史料汇编》《明代状元与文学》《岭海精英,青史传芳??岭南人士之冠唐胄》《红学档案》《〈红楼梦〉诗词曲赏析》《〈水浒传〉百家汇评本》等。
目錄
目录
序陈文新
前言
一、史料的碎片
二、历史的拼图
三、阐释的空间
上编:文化诗学
明代皇权制度与中央诗学生态
一、明代高度君主集权制与文学场域论争
二、明人目录文献及明诗总集中的帝王诗
三、明朝历代帝王的诗歌创作与诗学立场
四、小结
明代宗藩制度与地域诗学生态
一、从《皇明祖训》到《宗藩条例》
二、明代宗藩政治斗争之诗坛影响
三、明代宗藩文化活动之诗学影响
四、谢榛与宗室诗人交游考论
五、王世贞与宗室诗人交游考论
六、明代宗藩僚属与主流诗学
七、小结
明代吴文化与馆阁文化的离合:从钱福《明日歌》谈起
一、关于《明日歌》的作者问题
二、明前期吴文化与馆阁文化的关系
三、钱福与馆阁文化的碰撞
四、钱福与吴文化的复兴
明代政坛南北之争与前七子的崛起
一、中国南北人文差异及其对明代文学的影响
二、明代前期政坛的南北之争与前七子的崛起
三、前七子复古运动的消沉及其影响
下编:接受美学
论徐渭对杜诗的接受
一、生平:“异世”与“同轨”
二、思想:“畸”与“圣”的对话
三、创作:“夺之骨而脱其肤”
四、小结:个性·传统·时代
明代“叹旧怀贤”人物组诗源流考论
一、“叹旧怀贤”人物组诗溯源
二、盛况空前的明代“叹旧怀贤”人物组诗
三、前七子及其友人的“叹旧怀贤”人物组诗
四、后七子及其友人的“叹旧怀贤”人物组诗
五、胡应麟的“叹旧怀贤”人物组诗
六、清人立场:从人物组诗到论诗绝句
论诗绝句视野中的明代诗学论争
一、从前代论诗绝句看明人对诗学遗产的接受
二、从宋明论诗绝句看理学与禅宗的诗学影响
三、从明人论诗绝句看唐诗接受与唐宋诗之争
四、从明末清初论诗绝句看晚明诗学多元取向
五、从清人论诗绝句看明诗经典化的曲折进程
六、从清人论诗绝句看明清地域诗学格局变迁
七、小结
诗人之史·学人之史·编辑之史:三部早期明代文学史谫论
一、《万有文库》与早期断代文学史的编写
二、诗人之史:刘大白《明代文学》
三、学人之史:钱基博《明代文学》
四、编辑之史:宋佩韦《明文学史》
五、小结
后记
內容試閱

陈文新

明诗研究在近二十年间很是兴盛。我的一位研究古典诗的朋友,曾兴致勃勃地畅谈他的一个比喻,时间大约是2004年春天。大意是说:研究唐诗有如在游泳池中抓鱼,鱼是抓不到的(因为无鱼可抓),高下之别取决于抓鱼的动作是否规范、优美;研究宋元诗有如在池塘中抓鱼,大鱼少,小鱼多,高下之别既与动作是否规范、优美有关,也与捕鱼的多少有关,但通常只能抓到小鱼;研究明清诗有如在江湖中抓鱼,小鱼多,大鱼也多,高下之别主要看抓到多少大鱼,气魄和力量在此大有用武之地。朋友的这番“高论”,是从寻找好选题的角度说的:已有研究越是充分的领域,越难找到好的选题,如唐诗研究;已有研究越是不够充分的领域,越容易找到好的选题,如明清诗研究。明诗研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盛起来的。
我和皓政的师生缘分是从2005年开始的,他考入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随我攻读博士学位。皓政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徐渭对杜诗的接受》是在石玲教授指导下完成的,颇有新意,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皓政厚重沉稳的性格,更增加了我对他的信任。我当时正主持编纂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便问皓政,是否有兴趣研究明代状元文学。皓政一口应承了下来,从此埋头苦干,争分夺秒,竟把这个难度极大的题目拿了下来,高质量地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明代状元与文学》,2010年由齐鲁书社出版;还在同门师弟甘宏伟的协助下完成了两百余万字的《明代状元史料汇编》,2009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两部书,为皓政的明诗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明代诗学:历史碎片的拼接与闸释》(以下简称“本书”)是皓政多年来在明代诗学领域研究成果的结集。各篇写作时间跨度较大,最早的一篇是《论徐渭对杜诗的接受》,从生平、思想、创作等角度全面考察了徐渭对杜诗接受的内在原因及具体表现,进而对中晚明诗坛的唐诗接受情形进行了整体反思,以对常见史料的文本细读和闸释见长。该文主要取材于今人整理的《徐渭集》,同时涉及《徐渭集》未收、当时还未经整理的一些文献,如《青藤山人路史》《徐青藤批杜集》等。个别文献,如《徐青藤批杜集》,皓政当时虽未亲睹,只是根据周采泉《杜集书录》提供的资料进行研究,但已注意到了它的存在和意义。
《明代吴文化与馆阁文化的离合:从钱福〈明日歌〉》谈起》也是小中见大、点面结合之作。不同之处在于,徐渭研究侧重于从接受史的角度作纵向考察,钱福研究侧重于从地域文化角度对京城与地方诗学作横向比较。
钱福是弘治三年(1490)的状元。在科举时代,状元是世人瞩目的焦点,但在现今的文学史研究中,钱福已基本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钱福的《鹤滩集》虽然存世,但未经整理,很少有人关注,以至于其《明日歌》虽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今人竟然不知道这首诗的真正作者是何许人也。钱福从诗学发达的吴中地区走向馆阁,又因个性太过张扬而罢职还乡,从这一个案,可以看到明中叶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兴起之时,吴中文化与馆阁文化错综复杂的关系。明代状元中不乏文学才能出众者,如康海、杨慎等,同时也有文采平庸之辈。状元作为科举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诗文创作既有共性,如与馆阁文学关系密切;也有个性,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色。这提醒我们,对科举制度下的诗学生态,不能仅凭想象下结论,要深入历史现场,结合具体的时、地、人展开考察。
本书中的其他各篇,是皓政成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后陆续完成的。可以看出,其研究视野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不断拓展,每有新见。
《明代皇权制度与中央诗学生态》一文,考察了明代高度君主集权制度对京城诗学生态的影响。明代废除宰相制度,实行高度的君主集权制,皇权对文人集团的影响不容忽视。以往关于明代台阁体文学的研究,侧重于内阁制度的考察,皓政强调,阁权是依附于皇权而存在的,对明代帝王诗学应予以必要的关注;制度是由人来实施的,明代不同时期,皇权与阁权的关系也存在变化。明太祖朱元璋的诗学立场,是导致馆阁文学与山林文学对立的根源。朱元璋的诗文尚不失雄奇,其周围文臣的诗歌创作也各具特色,朱棣及“三杨”则是台阁体平庸肤廓文风的始作俑者。明代其他帝王的诗学主张各不相同,对诗学走向的影响或隐或显,或强或弱,但都不应忽视。
《明代宗藩制度与地域诗学生态》一文,同样是从制度史入手的。就地域诗学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而言,明朝宗室成员的影响也许不是格外明显,但仍是一个重要因素:明代不少重要诗人都和宗室成员打过交道。通过考察其交游情形,有助于深化对文人心态的了解。
《明代政坛南北之争与前七子的崛起》揭示了前七子崛起背后复杂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根源。气势和力度是前七子诗风和文风的魅力所在。对这种诗风和文风的估价,不宜单纯地采用文学的角度,至少还应采用社会学的、文化学的角度。盖前七子的崛起,既是一个文学事件,也是一个社会文化事件,与历史形成的南北人文差异以及明代科场中南北取士之争有着密切关联。这一事实,前人较少留意。
《明代“叹旧怀贤”人物组诗源流考论》一文,注意到明代复古派大量创作人物组诗背后的文化渊源。这类组诗有其特定的文体规范,从中可见明人对辨体的重视;从流派意识角度分析王世贞、胡应麟等大量创作此类组诗的动机,是一个新颖的切入点。
《论诗绝句视野中的明代诗学论争》一文,主要取材于郭绍虞、钱仲联等编选的《万首论诗绝句》,从论诗绝句这一特定视角切入,对明代诗学作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察。其中涉及明人对前代诗学遗产的接受、清人对明代诗学的接受、明诗的经典化、宋明理学对明代诗学的影响、明清地域诗学格局的变迁等问题。《万首论诗绝句》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出版,其中所收论诗绝句以清人作品为主,相关研究还大有拓展空间。
《诗人之史·学人之史·编辑之史:三部早期明代文学史谢论》以 20 世纪 30年代推出的三部早期明代文学史为研究对象,包括刘大白《明代文学》、钱基博《明代文学》和宋佩韦《明文学史》。在小说、戏曲研究占据明代文学研究主流的时代,这三部明代文学史均对诗文予以特别留意,诚属难得。从文学史书写的角度看,三部明代文学史各有特色,展示了文学史书写的多种可能性。
可以看出,本书所收的论文,一方面各有侧重,另一方面又有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如对后七子主要成员王世贞、李攀龙、谢榛之间关系的考察,在本书前言及《明代宗藩制度与地域诗学生态》《明代“叹旧怀贤”人物组诗源流考论《论诗绝句视野中的明代诗学论争》等文中均有涉及。对思想史视野下的明代诗学研究,皓政在《论诗绝句视野中的明代诗学论争》等篇目中从天人观角度作了初步闸释,肯定了部分理学家的诗歌创作。细心的读者,或可留意及此。
本书的编排颇具匠心。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文化诗学”,侧重于明代诗学的共时性研究;下编“接受美学”,侧重于历时性研究。全书以明代帝王诗居首,类似于正史中的“本纪”,既显示了对明代政治制度和帝王诗学的重视,也有设立纵向坐标轴,对明代诗学作整体性编年研究的意味;第二篇宗藩诗则从空间角度展开。全书大致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京城到地方,从明初、中晚明、清代直到现代的顺序,通过这样的编排方式,将大量不同类型的史料分门别类地拼接起来,可以从多个侧面呈现出明代诗学的图景。
皓政为人,沉稳厚重,他的著述風格也是如此,几乎每一篇都是沉甸甸的。书中部分篇章,如果充分展开的话,几乎可以写成独立的专著,这样看来,皓政这本书,仿佛是就他未来的主攻方向作了预告。期待皓政围绕其中的一些大题目,继续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久之后奉献出更加引人瞩目的著述。是为序。

2023年7月31日
于池谷小镇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