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大唐名将 : 兵家四势龙虎榜

書城自編碼: 398646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軍事
作者: 羽寺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945240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4.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价值: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
《 中国价值: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 》

售價:HK$ 89.7
耶拿1800年:自由精神的共和国
《 耶拿1800年:自由精神的共和国 》

售價:HK$ 75.9
不归路之门
《 不归路之门 》

售價:HK$ 56.4
C罗传奇
《 C罗传奇 》

售價:HK$ 89.7
李安访谈录(守望者·访谈)
《 李安访谈录(守望者·访谈) 》

售價:HK$ 78.2
九色鹿·追本塑源:元朝的开国故事
《 九色鹿·追本塑源:元朝的开国故事 》

售價:HK$ 90.6
几何之美
《 几何之美 》

售價:HK$ 159.9
马尔克斯传
《 马尔克斯传 》

售價:HK$ 67.9

 

編輯推薦:
☆从武将生平看唐代历史变局,细观大唐名将的挣扎与抉择,追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
本书以唐代名将的生平事迹为主线,从微观角度展现了在宏大时代变迁中大唐名将们的挣扎与抉择,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起伏,更是大唐帝国兴衰的缩影。
☆站在正史高度,从“兵家四势”考察大唐名将,再现唐朝的军事智慧与英雄*奇
“兵家四势”这一概念蕞早出自《汉书·艺文志》,指兵权谋、兵阴阳、兵形势、兵技巧,是代表军事学的四个要素。
本书考察了十三位名将的*奇事迹,以各自用兵特色从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兵形势四类进行评述,让我们得以了解那个时代的传奇英雄人物,洞悉唐朝精妙的军事策略。
☆颠覆演义戏说视角,还原真实历史
不同于《隋唐演义》等作品的艺术加工,本书参考《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多本经典史料,立足史实,为被世人误解的历史事件及人物正名。
內容簡介:
公元7~9世纪的中华大地上,名将云集,灿若繁星,有“自古能军”帝王中无人出其右的天之骄子李世民、南征北战打下半壁江山的名将李靖、三栖兵家苏定方、屡施奇计的阴阳大家裴行俭、纵横捭阖于西域的“双璧”高仙芝与封常清、五福俱全享“再造江山”美誉的郭子仪、据城歼敌从无败绩的中兴上将李光弼、恩威并施的心理战大师李愬、以一己之力为王朝续命二十年的王式……煌煌李唐,人杰辈出。
本书将站在正史的高度,透过兵家四势的视角,凭借生动有趣的笔法,来详细考察唐代蕞具代表性的十三位名将的*奇事迹,综合研讨各自人生的成败得失,尽量展现出一份足够客观公允的大唐名将榜。
關於作者:
羽寺,江南人氏,微博认证历史博主@五代十国进奏院院长。醉心中国古代史,文笔亦庄亦谐,力求通俗易懂,为大众展现更精彩细致的历史故事,著有《你一定爱读的中国战争史:五代十国》等。
目錄
兵权谋家之:秦王破阵·初唐名将 李世民
诗圣怀古
现锋芒,少年从军行
助起兵,父子夺关中
收秦陇,两战浅水原
复河东,柏壁制强敌
定中原,一役擒双王
兵权谋家之:奇谋平蔡·中唐名将 李愬
逆水行舟
心战为上
重光未竟
兵权谋家之:平乱*家·中唐名将 马燧
乱世英豪起
伐叛识奸谋
前功终尽弃
名将的黄昏
兵权谋家之:儒生靖难·晚唐名将 王式
新旧更替
问题青年
江湖沉浮
立新功,交趾扬威
风波恶,浙东乱起
平东南,风流云散
兵形势家之:名将传说·初唐名将 李靖
同姓成仇
使功不如使过
阴山霜满刀
西海扬国威
名垂青史
兵形势家之:三栖兵家·初唐名将 苏定方
不白之冤
厚积薄发
两征天山
老而弥坚
兵形势家之:西陲双璧·盛唐名将 封常清&高仙芝
不速之客
雪原史诗
将星熠熠
双子俱没
兵形势家之:再造江山·中唐名将 郭子仪
天选之人
平叛进行时
光复两京
河朔风暴
以身许国
深明大义
兵技巧家之:盛世骄阳·盛唐名将 王忠嗣
将门遗孤
內容試閱
在华夏大地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曾发生数不尽的战争,武将往往决定了战事的最终走向,战争也同样成就了其推手的青史留名。具体到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前期外敌环伺、异族强横,后期藩镇林立、地方割据,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典型的战争年代,大小战事频仍,基本没怎么消停过。在这尚武之风浓厚的年代,能够涌现出一大批名将,自然谈不上有多稀奇,但纵观上下五千年,文治武功兼备的唐代恰恰又是名将数量最多、质量*高的年代之一。笔者不禁产生了一个不成熟的发问:哪些人堪称唐朝*强的武将?
此类讨论并非现代人独*,从古至今就从没止息过,比如宋代张预著《十七史百将传》、明代黄道周著《广名将传》,各自辑评了历代名将。江山代有才人出,你方唱罢我登场,想把唐朝数位担得起名将之称的人物客观分出高下实在过于困难,还非常容易将“关公战秦琼”式的笑话闹大。笔者不才,决定从兵家四势的角度切入,挑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十余位*级名将,按照各自用兵的特色,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技巧、兵阴阳四类来评述。
“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兵权谋家不但注重战略权变,而且兼通四势各家之长处,乃集大成者。
“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无论是徐徐图之,还是兵贵神速,兵形势家讲究的是战术运用。
“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相较于大略,兵技巧家更看重士兵人心、武器装备和机关设施的作用。
“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即五行),假鬼神而为助者也。”兵阴阳家精通阴阳五行框架支配下的多种术数形式,并能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中合理运用并延伸。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有言,对本国历史当抱有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对名将功过的评述,自然无法脱离其个人际遇,在品评时应尽量贴近其所处时代,设身处地体察名将们的人生。故而在单纯解读武将们的治军谋略、指挥作战方面的优劣以外,详细陈说他们的生平品行也大有必要,这对理解其人的行事作风更有帮助。
唐代名将们冲锋陷阵的背影,尤其折射出了王朝的一幕幕兴衰荣辱:自隋失势,天下共逐之,从统一战争到征伐四方,唐军的英姿行遍了塞北江南,穿越了戈壁雪原,身后是一个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王朝;直至安史之乱爆发,盛世梦碎,当中原沦为疆场,当吐蕃踏破长安,宣告战争的主旋律已由对外扩张转为平叛御侮,让无数后人心生悲壮。
是非成败转头空,千载过后,先人记忆满载于故纸堆中,日复昏黄,而名将们的熠熠风采仍未泯灭。最后,就以出将入相的大唐名臣郭元振的成名作《古剑篇》,为本序结尾吧: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永隆二年九月二十七日,裴行俭回到朝廷,献上了突厥俘虏,高宗十分满意,为此在三天后改年号为“开耀”,意为再启*耀。但这份光荣的彰显,最终却是以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等五十四位突厥俘虏被斩杀为代价的,给高宗末年的朝局蒙上了一层阴影。
裴行俭曾答应饶阿史那伏念一死,他继承老师苏定方的思想,在朝堂上坚决反对杀降行为,像之前的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等人,都得到了其庇护。如果换作二十多年前,高宗*定会像赦免贺鲁那样放过伏念等人,但晚年的高宗疾病多发,身体不适就会将一些大事交给宰相去裁决。侍中裴炎,这位当时颇受重用的宰相,却对裴行俭的意见非常反感,甚至声称:“伏念只是被程务挺和张虔勖追击,又遭漠北回纥人逼迫,所以才投降的!”不仅夸大程务挺、张虔勖的功劳,还完全忽略了裴行俭的贡献,最终又怂恿皇帝,将突厥降人全部诛杀。
虽然裴行俭还是被册封为闻喜县公,可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既不是为自己立下天大功劳未被录入,也不是为部下没有仗义执言,更不仅仅是为诺言没有兑现,而是对国势深深感到忧虑:“西晋时王浑、王濬争功之事,古往今来都引以为耻。我只担心今天开了杀降的头,以后再也没有人愿意归降大唐了!”
同为闻喜裴氏宗亲,又没深仇大恨,宰相裴炎为何要与裴行俭过不去呢?史料记载的原因是裴炎“害其功”,即裴炎忌妒裴行俭的功劳,甚至担心他会因此升任宰相,威胁到自身的地位。不过恐怕这只是部分原因,联系后来的史事发展,可以想见在裴炎的身后,还有一个身影为他撑腰,也正是此人,始终将裴行俭视为眼中钉。
这双幕后黑手正来自武皇后,武后同裴行俭的恩怨可以追溯到近三十年前,裴行俭被贬到西州也拜她所赐,到高宗晚年,武后已经成了重病的皇帝身边最信任的助手。能力、功劳和威望都颇高的裴行俭令权力欲旺盛的武后觉得十分碍眼,必须阻止此人入相!裴行俭何等聪明人,自然能够想到这一层,他很郁闷,也很生气:这些人只顾自身权位,将国势安危置于何地!杀降事件后,裴行俭无意争辩,却也心灰意冷,遂从此声称有病,杜门不出。
虽然对朝廷有怨,但裴行俭的身体状况确实很不乐观,第二年即永淳元年(682年)三月,西突厥复叛了,这回跳出来做领袖的是一个叫阿史那车薄的首领。无论是高宗还是武后、裴炎一党,都不得不承认裴行俭是最佳的平叛人选,委任他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忠心为国的裴行俭没有推辞,可惜大军尚未出发,当年四月,大唐一代奇才裴行俭便在长安家中病逝,享年六十四岁,谥曰“献”,所谓“博闻多能曰献”,对他来说算是很公允的评价。出师未捷身先死,所幸裴行俭生前很看好的王方翼又一次不负重托,很快平定了车薄之乱。
裴行俭的预言一语成谶,在他去世当年,东突厥爆发阿史那骨咄禄的叛乱,突厥人对唐朝杀降的做法非常不满,誓与唐军抵抗到底,骨咄禄也得以重建政权,史称后突厥汗国。不久的将来,高宗于弘道元年(683年)去世,武后也在逐步篡位的过程中大开杀戒,出于稳固权力的需求,先后迫害了一批在她看来有巨大威胁的良将群体,其中就包括王方翼、黑齿常之、程务挺、张虔勖等人,导致国内一度将才凋零。后突厥给她的武周政权带来了极大祸端,甚至变相逼迫割地赔款,武则天如此丧权辱国,不能不说是咎由自取。纵是贪恋权力的裴炎,最终也因捍卫李唐皇权而被武后杀死,假设裴行俭活到高宗驾崩后,会否和他的部下们一样遭遇灾难,不忍细想。
英雄故去,但*奇不死,这位全才型名将留给了后世无数佳话。
裴行俭是初唐时期有名的书法家之一,尤其擅长草隶,虽说作品多没有流传到现在,但仍然可从碑志中窥得其一二风采。这大概与他早年常在弘文馆学习相关,当年有虞世南、欧阳询这些名家亲自示教,对裴行俭师法王羲之的笔风产生了深远影响。裴行俭对自己的书法水平也颇为自信,曾与友人开玩笑说:“就当代来说,褚遂良如果没有精笔佳墨,就不会动手书写。至于不挑拣笔墨还能写得又快又好的,那就只*虞世南和我了!”
裴行俭不但擅长军事实战,还曾总结军事理论,写成十卷本的《选谱》。这套书可以说是凝结了苏定方、裴行俭师徒二人的毕生兵法心得,其中内容包括了安置军营、排兵布阵、料定胜负、甄别将才等要诀,是真正的兵法宝典。可惜后来武则天下令,让侄子武承嗣从裴府中取走,引为宫中秘书,禁止对外流传,可见武则天对裴行俭的绝学有多忌惮。
裴行俭除了才华横溢,而且宽仁大度,颇有人格魅力,深得上下军民的敬重。
起初,裴行俭的一个家仆不慎将名贵药材遗失,因为害怕责罚而潜逃;又有下属私自骑天子特赐裴行俭的良驹,结果马倒鞍破,同样也逃了。裴行俭听说之后,派人把他们都找回来,笑着对这些人说:“你们都错了,但错在小看我了。”对待他们一如从前。
在平定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时,唐军获得不少奇珍异宝,其中有一个宽二尺多的玛瑙盘,花纹色彩精美绝伦,但军吏捧着它上台时失足跌倒,大盘也摔碎了。这位军吏惊慌失措,不停叩头以至流血,裴行俭赶紧制止他,笑着对他说:“你又不是故意的,何必这么害怕。”回朝后,高宗将都支的三千多样宝物赐予裴行俭,也被裴行俭分发给亲近故旧和部下,几天之内就散尽了。
除了神乎其神的阴阳算术,裴行俭相面鉴人一技,也足以让他登上神坛。他不但*美预言了“初唐四杰”各自的不同结局,还慧眼识人,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苏味道和王勮两位青年才俊,二人后来果然都位列吏部高官,甚至做到宰相。在军旅生涯中,裴行俭也注重选拔人才,不少将领经他赏识拔擢,成为高宗乃至玄宗朝名震一时的良将,代表人物有王方翼、黑齿常之、程务挺、张虔勖、崔智辩、李多祚、薛讷、吕休璟等。
除了裴行俭以外,唐朝就没有第二个堪称“兵阴阳家”之人了吗?
当然不是,虽说屈指可数,可就在两百年后,确实出过一位战功卓*的兵阴阳家,他就是先在西北收复河、渭等州,后在西南收复交趾,还先后大破南诏和黄巢的晚唐名将高骈。说来也巧,那时裴行俭的后裔,代表作有《聂隐娘》传奇的文学家裴铏长期担任高骈的幕僚,写有歌颂高骈功德的《天威径新凿海派碑》一文。
不妨将高骈和裴行俭二人做个简单比较。他们身上具有很多共同点:同样出身将门,同样文武全才、能力出众,同样一度被朝廷视为倚仗。但高骈不仅是个儒将,还是个彻头彻尾的道教信徒,不仅亲身服用丹药数十年,更在军事生涯中迷恋使用道术,真正做到了“假鬼神而为助者也”。如高骈在交趾对南诏取胜后,使用火药开凿出了“天威径”海上运河(即广西防城港市潭蓬运河),对外宣称是雷神相助;与南诏作战期间,高骈夜夜焚烧画有军士和战马的纸符,口称召唤“玄女神兵”,在对敌军的文书上也画有符箓,作为震慑。
高骈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一生信道的他晚年日益昏聩,宠幸道士吕用之等人,最终引爆唐末的江淮大乱,不光高氏在兵变中举族遇难,依赖东南经济的朝廷也越发衰微。这样一位最终被道术反噬的可悲人物,又如何能与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的裴行俭相提并论呢?裴行俭的眼光和操守,更显得难能可贵,头号兵阴阳家的交椅非他莫属。
大唐得一裴行俭,千载谁堪伯仲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