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迷失的盛宴:中国商业保险史:1919—2023

書城自編碼: 398932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金融/投資/理財保险
作者: 陈恳
國際書號(ISBN): 9787201204024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01

頁數/字數: 61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58.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钱锺书杨绛亲友书札
《 钱锺书杨绛亲友书札 》

售價:HK$ 98.9
星球大战:千万级付费社群养成记
《 星球大战:千万级付费社群养成记 》

售價:HK$ 89.7
吸引力法则:如何利用心理暗示实现愿望
《 吸引力法则:如何利用心理暗示实现愿望 》

售價:HK$ 68.8
生活艺术
《 生活艺术 》

售價:HK$ 51.8
中国价值: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
《 中国价值: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 》

售價:HK$ 89.7
耶拿1800年:自由精神的共和国
《 耶拿1800年:自由精神的共和国 》

售價:HK$ 75.9
不归路之门
《 不归路之门 》

售價:HK$ 56.4
C罗传奇
《 C罗传奇 》

售價:HK$ 89.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6.7
《 保险问道之保险资管数据治理 》
+

HK$ 101.2
《 读懂未来中国保险:从保险大国到保险强国 》
+

HK$ 118.6
《 2022年度保险诉讼典型案例报告 》
+

HK$ 196.8
《 中国近代保险史 》
+

HK$ 80.0
《 “保险+健康服务”商业模式研究 》
+

HK$ 201.6
《 商业保险律师诉辩实务 》
編輯推薦:
一部全景式讲述中国保险业百年跌宕沉浮的商业史。
作者以厚重的思索、细腻的观察以及*的材料,详细地描写了一个行业的变迁历程,记录了其中的著名事件、典型公司以及独具影响力的人物。上册记录了从1919—2012年保险行业在中国从萌芽到崛起的过程;下册补充了2013—2023年中国在保险行业的发展新征程。同时,本书尝试打破传统的写作框架,关注这个行业千千万万的从业者,记叙他们的挣扎和奋斗,记录这个行业*为鲜活的细节和画面,以此追寻推动中国商业保险的向上力量。
內容簡介:
中国保险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二,增长传奇的背后,千万保险人有过怎样的拼搏和奋斗?
新资本、新一代,猛然崛起,国资、民资和外资,万亿资本演绎着怎样的风云博弈?
大数据、新互联,未来科技扑面而来,中国商业保险的创新之路,又将往何处去?
波澜壮阔的保险百年,谁主沉浮?从现代保险鼻祖的海上保险入驻中国,到招商局开办的保险公司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保险业的先行者,到20世纪80年代高速增长的经济裹挟着稚嫩的商业保险滚滚前行,再到2021年底,中国保险业连续四年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2009年至2023年的14年间,中国保险业强势登上《财富》杂志“世界500强”评选,有10家以上公司先后登榜。
没有历史的眼光,就不会有客观的结论。或许只有纵切百年中国商业保险史,才可能探寻其崛起背后的真相。
本书以厚重的思索、细腻的观察及*的材料,生动活泼地描绘了一个行业的变迁历程,记录其中的著名事件、典型公司,以及独具影响力的商业人物,进而延及资本之博弈、企业之兴衰、行业之矛盾。
同时,本书穿越制度的框架,关注这个行业庞大至过千万的从业者,以及那些曾经的从业者,记叙他们的挣扎、奋斗,记录这个行业*为鲜活的细节和画面,以此追寻推动中国商业保险的向上力量。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正在进入一个动荡的时期,市场的动荡和重构带来大量风险,这就更加凸显保险的独特价值,特别是在分散和管理风险、动员储蓄来参与资金融通,以及改进社会管理等方面。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回顾中国商业保险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经济金融结构变迁及其新趋势。
——巴曙松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恢弘壮阔。经过一代代中国保险人的不断努力,百年嬗变,脱胎换骨,中国保险业已经成长为25万亿规模的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
本书作者对行业有深刻的了解,带着厚重的历史感将这一过程娓娓道来,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全面融入金融市场,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将这一承载着千万保险人的青春、奋斗和梦想的历史故事讲述出来,给过往者立传,给未来以启迪!
——解植春 中央汇金公司原总经理 光大永明人寿原董事长
近二十年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快的年代,规模一举跨入全球第二。行业发展精彩纷呈、跌宕起伏,资本角力硝烟四起、盛衰两见,监管升级、治理乱象、回归本源……
本书与其他保险史书不同,作者凭借独立视角和敏锐洞察,以客观专业资讯为线索,带你重回那个年代,见识那些带有时代印记的人和事,并将引发你对保险业未来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更为深刻全面的思考。
——徐敬惠 大家保险原总经理 太保寿险原董事长
科班出身的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将中国保险业近百年来的风雨沧桑跃然纸上,将一个荒芜开垦叉肆意生长的行业,用感性之笔呈现给读者,相信人们在阅读中能找到中国商业保险的发展脉络。
——吴晓波 财经作家 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
迷失的并非盛宴本身,而是形形色色的与宴者。如今,盛宴还在继续,与宴者当多—份清醒,少一份醉。身为亲历过中国保险市场盛宴的从业者,读罢此书,更觉。也无风雨也无晴”。
——林瑶珉 资深保险人 今日保联合创始人
本书作为中国保险行业商业故事的集大成者,一直以来都是对保险行业有兴趣或者保险从业者的必看书籍之一。本人一直在寿险行业工作,寿险行业*近几年下滑巨变,让行业逐渐明白了未来发展的趋势:专业经营和数字化。只有行业真正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结合数字科技技术,才能让保险发挥真正的价值,行业才会拥有高品质的未来。结合本书,我相信大家会看到这个趋势。
——娄道永 首批中国精算师 燕道(宁波)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兼CEO
關於作者:
陈恳,蓝狮子签约财经作家,曾是《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是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资深从业者。
从2008年开始,秉持独立精神和深度观察,作者坚持16年,连续3次写作中国商业保险史,记录中国保险行业从半封闭走向全开放,进而挺进全球金融市场之风云巨变。
已经出版的《迷失的盛宴》前两版,是中国保险行业首屈一指的现象级畅销书之一。作者不仅呈现了生动的商业故事,更有跨界的行业观察、直白的历史对照和冷峻的批判与警醒。作者以其独特的行文风格和叙事方式,开拓了中国金融领域商业史写作的新架构和新范式。
目錄
上卷
 前传 “冒险王”传奇(1919—1949)
 保险招商局:折腾的“官督商办”
 第一华资寿险:成也政经,败也政经
 太平样本:从民营至国营
 人保的前30年:“四起三落”
 第1章 冰河初开(1978—1991)
 格林伯格破冰,中美保险昙花一现
 正青春,青葱的中国精算童话
 创平安,马明哲开亿兆传奇
 第2章 友邦回家(1992)
 “All Is Greenberg”
 保险铁军:寿险代理人肇始
 商战第一例,平安狙击友邦“老保单”
 “士大夫”下海,“92派”创业
 第3章 蹒跚学步(1993—1995)
 平安“偷”师
 人保破“规”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范追赶实践
 第4章 利差损毒丸(1996—1999)
 利差损毒丸
 首轮“扩军”的红与灰
 保险第一大案:接管永安
 泰康的健康基因
 麦肯锡开药方,洋大夫成外脑
 太保进化(1):王国良治乱
 第5章 壳公司困局(2000)
 投资型保险“分三国”,国寿分红意外爆款
 “银保”崛起,升级知易行难
 四家“壳”公司浮沉
 “到大陆去,赚500万”
 平安“毕业生”:保险行业的“黄埔军校”
 太保进化(2):产寿分家
 第6章 投连之殇(2001)
 投连之殇
 平安的分业抗战
 车险一次费改:抢跑者出局
 WTO焦虑症候群
 第7章 股改探路(2002)
 友邦的玻璃天花板:十年拓荒,正广还乡
 华安李光荣:外行的干法
 第8章 境外上市(2003)
 “做大,还是做强”之辩
 中再改革“一拖六”:大格局与小弯路
 人保股改:先嫁靓女
 国寿重组:人造美女
 第9章 猛士为牌照狂!(2004)
 格林伯格:法不容情
 平安合股基金解密
 新华:开业赚钱的会计神话破灭
 猛士为牌照狂!
 合众戴皓:“京圈”地产商跨界
 新理益刘益谦:常识比知识重要
 第10章 问诊“合资病”(2005)
 “合资病”
 “合资病”样本:中保康联如何病入膏肓
 险资入市悖论:牛市浇油,熊市抽薪
 保监干部下海潮
 第11章 争夺广发(2006)
 “国十条”狂想曲
 重疾险“保死不保生”?
 世纪并购,争夺广发
 螳螂捕蝉:新华局中局
 太保进化(3):寿险贱卖风波
 第12章 牛市呓语(2007)
 “半分天下”有杨超
 吴焰:人保奇遇记
 “中国人寿,三年九十”
 太保进化(4):A股上市
 第13章 金融海啸(2008)
 退保!现金流惊魂
 境外投资富通集团:平安的百亿学费
 新中再,汇金说了算
 AIG的次贷危机
 都邦保险争夺战
 第14章 变卖AIG(2009)
 变卖AIG
 中华联合:巨亏暴雷
 解植春:写“万言书”,治“合资病”
 好险!神秘资本欲吞南山
 第15章 1年1万亿(2010)
 秦晓离职
 友邦单飞
 张峻拿下生命人寿
 第16章 疯狂的安邦(2011)
 五大行圈地保险
 新华人寿逆天上市
 疯狂的安邦:殷鉴不远
 平安造梦“万佛朝宗”
 第17章 投资新政(2012)
 人保集团,老子上市
 汇丰功退平安,泰国首富接盘
 强人王滨,三年再造太平
 复制巴菲特,复星的保险梦
下卷
 第18章 互联网+保险(2013)
 保险接班人
 “明天系”肖建华浮出水面
 第19章 新“国十条”(2014)
 新“国十条”
 中国人寿:变阵和出海
 平安再推员工持股计划
 正德人寿:内外折腾
 阿里巴巴娱乐宝:“假”保险,真融资
 安邦抢投华尔道夫
 给股东写一封长信
 第20章 买买买(2015)
 安邦上哈佛
 万科一战宝能
 险资救市,引火烧身
 PE工厂谋金控,九鼎收购富通保险
 亚洲第一,中再香港上市
 3000亿中保投落户上海
 第21章 野蛮人(2016)
 争议的51%
 万科二战宝能
 保险牌照值万金
 接管生命人寿
 老爷子康典:进退识潮流
 证监刘士余,发飙“妖精论”
 浙商财险踩雷侨兴债
 第22章 监管拆弹(2017)
 万科三战宝能
 安邦不“安”
 保险“F4”换将
 平地惊雷!项俊波被查
 混改的大机会
 众安高价上市
 中植系再添保险
 第23章 银保监大整合(2018)
 巨变!超级金融监管
 接管安邦
 啃骨头,清理违规股权
 分化:冰火两重天
 保险和AMC:共生共荣
 刘益谦大赚天平
 第24章 安邦变大家(2019)
 靠天吃饭,投资多收了三五斗
 门庭冷落,保险牌照降温去火
 内地“高”客踩雷香港投连险
 安邦保险是大家的
 万峰:老将+新公司
 民企新光:保险抵债,绝地自救
 高盛和中国保险的大时代
 招行痛斥:银保“小账”惹大麻烦
 平安陆金所割席P2P
 第25章 保险抗疫(2020)
 保险抗疫:平凡亦英雄
 服务“一带一路”,再保“拼团”共同体
 险资梦断蚂蚁上市
 安邦接管回头看
 任汇川、李源祥:追寻第二人生
 泰康止损阳光城
 人保百亿黄金骗案
 第26章 友邦的野心(2021)
 养老布大局
 白马平安失蹄
 回主业,AMc出清保险牌照
 中国缘,百年安联的耐心
 率先模仿,泰康“双创”25年
 颠覆!特斯拉搞车险
 友邦的野心
 第27章 金融豹变:总局挂牌(2022—2023)
 3万亿榜样:联合健康
 白雪烈焰,梓木退休
 哲学老师张可,蝶变保险通才
 陈东辉的再保马拉松:从1.0到2.0
 安心财险:初心第一,业务第四
 永安宫斗:不争业务争口气
致谢 大时代、奋斗者和世纪保险的未来猜想
內容試閱
保险的世界:有精彩,有无奈
谢志刚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4年前的2009年9月,我以“保险的水,真的很深”为题,为《迷失的盛宴》写推荐序,文中宣称要与这本书的作者和读者一道,探讨保险的水究竟有多深,深在何处?
转眼间,陈恳的这本颇有影响的书要出第三版了,新版补充记录了从2014年至2023年这9年间中国保险业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及其背景,并邀请我更新之前的序文,也就是兑现之前的承诺,与读者分享自己关于“水有多深,深在何处”的个人心得。
这不是一道容易完成的作业题,也不是一件容易推掉的事。毕竟,作为保险圈中之一员,需要从自身做起,维护自己起码的信用。
说这是道难题,只需做个简单对比。
一是将2009年或2014年之前的中国保险业状况与*近这9年(2014—2023年)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业内人士自然能明白,保险这潭水越来越深,而且凶险难测,而这一幕幕均已被陈恳记录在《迷失的盛宴》第三版里,正好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印证,或是帮助我们追溯所走过的路程,复盘过往经历。
二是将作者本人记录和描述新版内容的文字风格与之前的旧版内容进行比较。我阅读了新增内容,发现陈恳不仅在叙事和描述上更加朴实稳重,而且能够“跳出保险看保险”,能够从整个中国金融市场体系,尤其是从资本运作的视角审视保险事件,这要比之前大多就保险论保险的思路宽广许多,而这种视角和思路也更让我们确信,保险的世界真不简单。
难归难,作业题还是得完成。实际上,我从事保险精算教育和研究二十多年,一直在做这道题,一直在探索保险业的运行机制与规律,也一直在以各种形式分享着自己的认知。尤其是从2018年3月开始,我与好友谢跃等资深从业者一道发起“茶道燕梳”公益平台,将中国的保险视作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及其演变的动态结果,汇集业内经营者与研究者的经验和思想,以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和分享,促进对保险规律的更好把握。
当然,这道作业题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件长期乃至永恒的任务。一方面我们的研究对象——保险,本身在不断演变,另一方面我们自己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积累和进步,因此,我们在不同时期对保险规律的认知也会不同。
当下,我确实不太乐观,正如我2021年初在“茶道燕梳”活动上所“妄言”:
“全社会,从上至下,尤其是保险相关领域的引领者和从业者,很快就能感觉到,需要开始重新思考商业保险在我国社会存在的理由或(和)找到存在的方式!”
学者负责“理由”,业者探索“方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通过“茶道燕梳”平台将这道作业题细化为“保险业需要研究的十个问题”。这十个问题涉及支撑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理论基础、行业运行规则,以及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式。
理论基础*为重要,因为它将影响甚至决定制定监管规则和管理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而本该由学者负责完成的保险理论基础恰恰是*薄弱的。因此我提出的前三个问题都是针对保险理论基础。
第一个问题,保险的初心和本源究竟是什么?当我们呼吁“保险姓保、保险回归保障本源”的时候,对这句口号的来龙去脉与合理性曾有过系统地论证吗?比如,寿险的本源与非寿险的本源有无差异呢?
第二个问题,保险是经营风险的行业,理论基础是风险理论,但保险业赖以成立的“风险理论”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吗?比如,核心和基本概念——风险的定义,与风险管理的实践协调一致吗?
第三个问题,全社会当前都在强调“要守住不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但究竟怎么守?统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指定的方向,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进行监管就能守住底线吗?理念、规则、模式、产品与服务,哪个更具有“系统重要性”?实际上,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于上一问题的答案。
合理制定行业运行规则,既需要有理论支持,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是保障市场主体有效经营的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但以我的认知判断,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具体而繁重的工作需要完成,为此,我以提问的方式罗列了四项工作。
第四个问题,我国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简称“保险法”),是否应该像银行业那样,写成《保险合同法》与《保险监督管理法》两部法律,从而避免具有“私法”属性的前者和“公法”属性的后者之间的诸多矛盾?
第五个问题,现在强调“严监管”,首先应该明确设定监管目标,但我国保险业的监管目标究竟是什么?是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还是要“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监管目标用“既要……又要……也要……还要……都要”这种句式来表达是否合适?
第六个问题,关于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一方面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仅适用于有限责任和股份制两种公司类型,另一方面是市场上已经有相互制保险公司,甚至还有网络互助平台也在实际经营保险业务,这种现象已属于法律滞后及掣肘形态,而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趋势也要求进一步探索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的有效合作模式,因此,是否可以立法允许更多的公司组织形式,比如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股东同时存在的“两合制”?当然,这有点超越了保险业的范畴,但却是保险业的责任。
第七个问题,关于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核算与评估规则,在什么程度上需要将“通用的(general accepted)”资产价值核算规则与“谨慎的(prudential)”负债评估规则协调一致?尤其是考虑到保险业务类型的复杂性、核算规则的复杂性及其对应的管理成本,应该如何与行业的实际发展相平衡,如何与欧美的规则变革节奏趋同?
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式,直接受行业规则的约束和影响,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程序都会有章可循,从形式上看,保险公司能自主发挥的空间相对较小。但实际上,公司与公司之间,由于股东背景及其资本属性等方面的不同,各自的经营风格和管理模式仍有较大差异。
第八个问题,保险企业普遍采用的、对各级员工业绩进行量化管理及考核的方法,简称“KPI”,它的本质含义是什么,在哪些情景下适用,而在哪些情景下则适得其反?这个问题当然不仅仅是保险企业的问题,我只是希望保险企业能更早洞见这个问题的本质,率先摆脱其束缚。
第九个问题,银保监会合并后,银行监管与保险监管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趋同,都强调风险监管。但在具体业务流程上,两者之间却有巨大差异,从而导致各自的风险构成及其特征差异,那么,是否可以明确界定这些差异?比如,银行业和保险业都统一使用“信用风险(credit risk)”和“操作风险(operational risk)”的术语,并制定或正在制定相应的管理指引,但我们能否具体明确相同概念名称下的内容差异包括哪些?内容差异所对应的管理差异又是什么?
第十个问题,这是基于多家保险公司在2020年6月曝出的“航延险骗保事件”而提出的,说的是科技赋能,并非仅仅赋予保险公司,同样可以赋予诈骗分子。科技赋能是双刃剑,深究起来,这其实也是一个全社会都需要深入思考的、关于“互联网+”与人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构建这样一条生态链——链上的要素包括公司管理、行业治理、公约法理、社会伦理,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篇幅所限,无法罗列更多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比如以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探索的“惠民保”为例,研究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之间的融合空间和明确边界问题,等等。
我相信,以上罗列的十个问题,可以看作“水有多深,深在何处”的另一种具体表述方式,更是我给自己、给读者、给保险业同人的作业题,而陈恳陆续更新并再版的、记录我国保险业真实历史事件的这本书,肯定能为我们完成这些作业题提供一份有益的参照。而这些作业题及其答案,又为我国保险业的建设和进步提供一份参照。
特别想借用齐秦谱写并演唱的那首《外面的世界》来说保险世界:
保险的世界很精彩,保险的世界很无奈……天空中虽然飘着雨,我读着《迷失的盛宴》,期盼着你的未来。




1919年1月5日,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发表《新纪元》一文。但是,中国却未有新气象。4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全面失败。
5月4日,北京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焚曹汝霖宅,痛殴章宗祥。北洋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32人。青年们的热血喷涌而起,五四运动席卷中国。在动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民族意识觉醒,间歇掀起抵制洋货运动,逆流而进的民族商业迎来一次小小的春天。
纷纷扰扰的乱世,并没有打断—个青年的远东冒险梦。
这一年11月,冷冬,上海。
纷杂喧嚣、熙熙攘攘的码头,涌动着头戴西式圆礼帽和中式破毡帽的人群。
一艘来自日本的汽船正停泊靠岸,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不声不响地走下—位27岁的美国白人青年,这个年轻人名叫科尼利厄斯·范德·史带(Comelius Vander Starr)。
上海,这个远东第一大都市,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谁也不会预料到,这位囊中羞涩的年轻人日后会成为一个庞大金融帝国的缔造者,而东方的上海将成为史带传奇般事业的起点。
12月12日,到上海—个月后,史带选择在南京路和四川路交叉口,创立一家只有两间房子和两个雇员的保险代理公司,并将其命名为美亚保险公司(AIU,即American International Underwriters)。这之前,这位白人小伙子在旧金山只卖过冰激凌和汽车保险。
创业之初,美亚保险公司主要代理一些美国公司的水险和火险业务。1921年,经营颇有起色的史带,在上海创建了友邦人寿保险公司(Asia Life Insurance Company),这是一家可以向中国本地人士提供寿险的外资公司。
向中国人抑或本地人销售寿险,此前被认为几乎不可能,仿佛将鞋子卖给不穿鞋的人,或者类似把梳子卖给和尚。
冒险是有回报的,上海地方志记载:“截至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底,友邦的保单准备金7208624元,有效保额59599470元,其中华人投保占90%,且大半系从内地招来。”
这件事情也暗示另外一点,史带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成立友邦之后,史带开始了*初的本土化进程,他邀请了几位颇有名望的人加入他的董事会。选聘当地人担任领导工作,这后来成为MG全球业务的标准流程之一。
那个时候,友邦*受欢迎的产品是一种20年的储蓄保单。出人意料的是,跨过半个多世纪的漫长时间之后,居然还有精明的上海客户在20世纪90年代拿出50年前的老保单要求再次回到上海的友邦保险支付,上演了一出不大不小的“老保单被拒赔”事件。
这是金融巨擘友邦的全部起点。
1927年,史带将友邦人寿迁入外滩17号的“字林大楼”,即今日之友邦大厦。
“外滩”这个词,其实也引自西方。外滩当年的开发者们大都是暴发户,可是他们的大楼却力求有贵族气派。他们把东方殖民统治城市的近水滩涂称为Bund,所以“外滩”由此而来。
到1941年,史带已经在中国创建了8家保险公司(含合资公司)。业务*的时候,这些公司占据中国保险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据1936年《中国保险年鉴》资料,美亚保险公司每年营业额达800余万元,其中属于华人方面的业务,以及华商保险公司的分保费约占70%以上(见表1)。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勒令上海的英、美、法等国家的保险公司停业,友邦的远东业务被迫中断。不过,二战期间,史带另辟蹊径,积极抢占之前被德国和意大利主导的拉美市场。
二战后期,史带旗下的AllJ紧紧跟随英美占领军的脚步,迅速挺进日本和欧洲大陆的市场。战争虽然让史带的公司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是也创造了其全球市场布局的巨大机遇。
二战之后,史带马上开始重建远东的业务,友邦成为*在上海恢复业务的外资公司。
不过,短短几年,中国的政经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1949年,史带将上海的业务重心转移至香港。1951年6月,友邦停业,撤离上海。
友邦离开时,走得太过“匆忙”。
《保险中国200年》一书披露,朝鲜战争爆发之后,1950年12月16日美国政府宣布管制中国在美国的公私财产。作为对应措施,上海市政府12月30日宣布,对美亚以及北美洲两家美商保险公司实施军管。不过,军管后发现,美亚保险公司水险自留额高达旧人民币332亿元,而交验的准备金仅旧人民币5000万元。1951年1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命令美亚按照营业准备金的四分之一的标准作为*高自留额。此后,美亚收人骤减,不得已于4月1日申请停业。
撤出上海后,史带在美亚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等的基础上,又组建美国国际集团(AIG)。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动荡的国际局势曾经让史带的公司遭受损失,例如古巴的革命,以及第三世界国家资产国有化运动。但是,这未改变AJG多元化、全球化,以及不断商业创新和商业冒险的策略,尤其到了史带的继任者格林伯格这里,“冒险”已经成为AIG个I生的一部分。
尽管史带在亚洲、拉丁美洲及中东等地都获得了不小的成功,但是其在美国本土的业务,却迟迟未有大突破。数据显示,2006年,AIG的总资产为美国市场第三,但是其有效契约仅排名第九。
创业型的史带在个人生活方面不算成功。44岁时,史带经历了一生之中*的一次婚姻——妻子名叫玛丽。结发15载之后,妻子背之而去,和—个俄国画家再度结合。1968年圣诞节前夕,76岁的史带因为心脏衰竭在纽约的家中去世。
P2-4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