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1955-1972年高等师范学校讲义

書城自編碼: 399052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法]路易·阿尔都塞
國際書號(ISBN): 9787560440965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58.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晋国600年(全四册)
《 晋国600年(全四册) 》

售價:HK$ 250.7
深中通道 穿越千年文明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
《 深中通道 穿越千年文明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 》

售價:HK$ 101.2
礼不远人:走近明清京师礼制文化
《 礼不远人:走近明清京师礼制文化 》

售價:HK$ 109.3
杯中风土:日本酒的文化史
《 杯中风土:日本酒的文化史 》

售價:HK$ 90.9
简读中国史(全四册)
《 简读中国史(全四册) 》

售價:HK$ 282.4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3)
《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3) 》

售價:HK$ 342.7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演变特征
《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演变特征 》

售價:HK$ 423.2
更好的行为:给教师的指南(教师成长系列)
《 更好的行为:给教师的指南(教师成长系列) 》

售價:HK$ 78.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1.6
《维特根斯坦十讲(浙江大学教授楼巍10堂哲学课,一本书让你理解》
+

HK$ 178.3
《反思的使命(第一卷):胡塞尔的生平与著作(中国现象学文库·现》
+

HK$ 52.3
《鬼谷子-中国谋略奇书,教你识人之术》
+

HK$ 227.7
《西方的智慧--从苏格拉底到维特根斯坦(全译本)》
+

HK$ 101.2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总第33辑)》
+

HK$ 102.4
《马克思增进人民幸福的财富伦理思想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马克》
編輯推薦:
大型学术思想文库“精神译丛”,致力于以精良的翻译和精美的制作,引进当代世界重要思想家的作品,尤其选择学界和读者期盼已久的经典,首次译成汉语,分批出版,为人文学科提供前沿性的学术视野,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
內容簡介:
阿尔都塞把“在哲学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艰巨事业落实于对理论文本进行精彩、深邃而细腻的解读之中,致力于通过“*的思考”,在思想史上发掘与汇聚一条“唯物主义的潜流”,揭示马克思理论革命的历史渊源。
  《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1955-1972年高等师范学校讲义阿尔都塞著作集)/精神译丛》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史讲义,而是一份卓绝的理论工作的珍贵记录,同时展示了与阿尔都塞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症状阅读”方法的多种多样的实践,为人们深入研读理论文本、思考理论的实践可能性树立了具有丰富的启示意义的典范。
關於作者:
路易·阿尔都塞(1918-1990),法国哲学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当代众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变革影响深远。长期执教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福柯、德里达、朗西埃、巴利巴尔、米勒和巴迪乌等人都曾是他的学生。生前出版有《孟德斯鸠:政治与历史>《保卫马克思》《阅读(资本论)>《列宁和哲学》《立场》等十一部著作,以及《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等重要论文。去世后陆续整理出版的遗著已有《来日方长》《哲学与政治文集》《论再生产》《马基雅维利的孤独》《在哲学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等近二十种。
  
  吴子枫,原名吴志峰,文学博士,巴黎高师哲学系访问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现任教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西方当代批评理论的译介,译著有理查德-利罕《文学中的城市:知识和文化的历史》、萨特《什么是主体性》、阿尔都塞《论再生产》等。
目錄
中文版阿尔都塞著作集序(艾蒂安·巴利巴尔) / 1
法文版编者说明(弗郎索瓦·马特龙) / 1
历史哲学的难题(1955—1956) / 17
 一、17世纪四大主潮 / 25
  A.笛卡尔的理性主义 / 25
  B.实用悲观主义 / 28
  C.宗教论战 / 32
  D.政治、法律和经济的论战 / 36
 二、18世纪 / 42
  A.孟德斯鸠 / 42
  B.伏尔泰 / 48
  C.孔多塞 / 51
  D.爱尔维修 / 85
  E.卢梭 / 126
 三、黑格尔 / 154
  A.历史的不同形式 / 155
  B.历史和哲学 / 163
  C.历史的本质 / 169
  D.精神的手段 / 175
  E.精神的存在:国家 / 178
  F.历史的原动力 / 185
 四、青年马克思著作中的历史的难题性 / 190
  A.国家=黑格尔意义上的实现了的理念 / 191
  B.费尔巴哈的影响 / 192
  C.对马克思的决定性观念的方法论思考 / 199
 片段 / 225
 革命的爱尔维修(1962) / 229
马基雅维利(1962) / 237
 一、起点:对各种君主国的检视 / 254
 二、军队与政治 / 266
 三、统治术 / 271
 四、幸运和virtù①:一种关于行动的理论? / 280
 结论 / 288
 片段 / 305
卢梭及其先行者:17、18世纪的政治哲学
  (1965—1966) / 313
 一、17到18世纪政治难题性的一些基本概念 / 318
 二、霍布斯(《论公民》) / 322
  A.自然状态 / 322
  B.自然法 / 330
  C.社会状态 / 338
 三、洛克 / 344
  A.自然状态 / 346
  B.社会契约与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 / 364
 四、卢梭和《论不平等的起源》中的难题性 / 369
  A.卢梭在启蒙意识形态中的立场 / 370
  B.纯自然状态及其后果 / 372
  C.“猜测性的推论”和循环 / 375
  D.后果 / 379
  E.出发点:纯自然状态 / 381
  F.从纯自然状态到人类青年时期的状态的过渡 / 390
  从人类青年时期的状态到卢梭《第二篇论文》中的
  社会契约 / 397
  历史在卢梭作品中的身份 / 401
 五、《社会契约论》 / 407
  A.关于对它的阅读 / 407
  B.阅读的诸要素 / 411
霍布斯(1971—1972) / 453
 一、导论 / 455
  A.霍布斯的方法 / 455
  B.人类学 / 455
  C.法权(droit) / 456
  D.技艺 / 457
 二、霍布斯的政治理论 / 460
  A.自然状态 / 460
  B.社会状态 / 472
译名对照表 / 486
译后记 / 517
內容試閱
阿尔都塞强调,马克思的真正抱负绝不是局限于《1844年手稿》或《论犹太人问题》中所体现出来的以扬弃异化为核心的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的理论,而是在于追求一种理论的“科学性”,建立一种真正的历史的科学。这就意味着这种理论必须拒绝一切古典意义上的历史哲学。马克思对于历史的真正革命正是在于这样一种历史的科学的完成。

拒绝历史哲学,首先意味着拒绝历史哲学中那些超历史的要素。无论是在启蒙哲人孔多塞那里,还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黑格尔那里,想要理解历史的内容,理解历史本身,都必须要借助一种本身跳脱于历史之外的要素才行,历史不能被自身所认知。而如果你对哲学超历史的要素加以考察,你就会发现这些要素实际上体现的原则都是被包含在历史之内的,它们都是一定时期的人对历史所做出的的反应了一定时期历史条件的判断。也就是说,超历史的要素本身是一种历史的要素,。历史哲学的缺陷回到了黑格尔的批判,它将自己当前的意识当做超历史的构建要素。“历史(在此前的历史观中)总是遵照在它之外的某种尺度来编写的……而且在每次描写某一历史时代的时候,它都不得不赞同这一时代的幻想。例如,某一时代想象自己是由纯粹‘政治的’或‘宗教的’动因所决定的—尽管‘宗教’和‘政治’只是时代的现实动因的形式——,那么它的历史编纂学家就会接受这个意见。”[1]启蒙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正是是这样一种时代幻想的典范。而清算这种历史哲学,要做的“就不是把它当做幻想和神话来消灭。而是将历史哲学强加给历史的尺度,还给历史本身……就是将一个时代的意识归还给那个时代,并通过那个时代自己去理解它。”[2]这不是要取消历史哲学,而是要取消历史哲学中那些要素的超越性。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作的正是这样一种清算。他批判了将意识形态视为历史核心的立场,指出“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3]那么问题在于,革命在马克思这里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这样一种历史的动力?

首要的原则在于,是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而不是社会的意识决定了社会的存在。而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可以说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过程进行了一种倒置。在黑格尔那里,一定的社会条件的转化是时代精神进步的具现,是一种表象。而在马克思这里,虽然依旧存在一个矛盾辩证的转化过程,即一定的社会存在(生产力)决定了一定的意识形态(生产关系)。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就会与现有的生产关系发生错位。矛盾就由此产生了,因为这些生产关系反而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就导致了革命的产生。革命,也就意味着生产关系的转化。但是对于这样一种转化的理解又必须建立在生产力之上,因为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生产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那些…….生产力的发展形式。”[4]因此,如果说批判是一种面向意识形态的活动,那么革命则必须建立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上,历史就是被这样的矛盾过程推动的。

通过这样一种全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构建,一种不同于马克思青年时期的理论被马克思自己给出了。在这里,历史的真理只能和那些真理的存在条件相联系在一起,而不能从某种超历史的要素(人性、理性、神意……)中获得。“我们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自己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中,决定性的因素既不再是一种“真正的人性”,因为现在每一种人性必须与其自身的时代相联系,也不是一种“永恒的理性”,因为每个时代的理性都必须结合那个时代的环境相考虑。因此这样一种理论绝不会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理论,也绝不会一种“历史主义”的理论。它真正的实现了历史的科学,实现了对启蒙以来的历史哲学的批判和革命。

终,通过对从启蒙到马克思后期学说中理论脉络的梳理,阿尔都塞试图表明,马克思本人以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1845年为节点,思想产生了一场重大的的转向。这就是阿尔都塞所谓的“认识论断裂”,这样一种断裂的特点是体现出了马克思思想的“总问题的转换”。也就是说从1845年以前的“意识形态阶段”的人本学,伦理学转换到了1845年以后“科学阶段”的历史唯物主义。不同于早期的人本学,历史唯物主义彻底的批判形而上学,反对一切的超历史因素,因此,在这样一种理论构建中,无论是启蒙和黑格尔的超越性的理性,还是费尔巴哈理论中使异化得以可能的人的本质都被历史本身所拒绝了。这样一种理性的科学必然在理论层次上是反人道主义,反历史主义的。


[1]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 第93页
[2] 阿尔都塞 《政治与历史》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第1版 第202页
[3]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 第92页
[4]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卷 人民出版社 1856年第1版 第412-413页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