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編輯推薦:
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组织生产过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管理)等诸多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事故风险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预防型、恒久型安全目标的系统或体系。企业进行本质安全体系的构建,其基本目标就是不断提升企业预防型的安全保障水平,使其从根源和本质上具备预防事故发生的能力,实现本质化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工艺过程、作业岗位、人员操作、组织管理等)。
內容簡介:
《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模式·方法·范例》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建设,通过闭环管理,逐渐完善提高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本质安全总论、本质安全的基础理论、人因的本质安全化、管理的本质安全化、技术本质安全化、环境的本质安全化、本质安全绩效的测量、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实践范例、地区本质安全实践范例等。《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模式·方法·范例》具有知识性、科学性、通俗性的特点,可供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阅读,也是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培训和高校、科研单位安全科技人员以及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重要参考书。
關於作者:
罗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安委会咨询委员会专家;国家安全生产理论专家组成员;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专家顾问组组长;公安部安防协会专家成员;国家民航总局安全专家;国家安监总局培训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世界安全联合会会员(World Conference on Safety Science);中国少儿基金会“安康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安全生产专家;《中国安全科学》、《劳动保护》、《现代职业安全》、《当代矿工》、《安全》、《安全环保学报》、《安全环境工程》等杂志编委。
目錄 :
第1章本质安全总论/1
1.1本质安全是安全发展的潮流及必然选择1
1.1.1本质安全是国家安全发展的基本战略和策略1
1.1.2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2
1.1.3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现实意义4
1.1.4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科学性与先进性5
1.1.5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主要目的和作用6
1.2本质安全的起源与发展7
1.2.1古代的本质安全观7
1.2.2工业本质安全的起源与发展10
1.2.3防灾本质安全的起源与发展13
1.2.4近代本质安全概念的提出15
1.3现代本质安全概念及理论基础17
1.3.1本质安全概念的演变17
1.3.2本质安全的定义18
1.3.3本质安全的内涵19
1.3.4本质安全的理论基础23
第2章本质安全的基础理论/25
2.1本质安全的定量理论25
2.1.1系统本质安全的数学定量模型25
2.1.2系统本质安全的风险定量26
2.1.3技术本质安全的定量28
2.1.4环境本质安全定量31
2.1.5管理本质安全的定量33
2.2本质安全的基本原理35
2.2.1本质安全系统学原理35
2.2.2本质安全预防控制链理论36
2.2.3本质安全事故致因理论36
2.2.4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动力学原理38
2.2.5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系统理论39
2.3人本安全的基本理论43
2.3.1人本安全的理论43
2.3.2“人本”安全原理45
2.3.3人因失误理论46
2.4物本安全的基本理论49
2.4.1“物本”安全特点及模式49
2.4.2技术系统能量转移理论51
2.4.3“物本”安全的方法论53
2.5环本安全的基本理论55
2.5.1环本安全的方法论55
2.5.2建立人-机-环境本安系统59
2.5.3强基治本构建“三基”体系60
2.6管本安全的基本理论61
2.6.1安全管理理论的发展61
2.6.2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63
2.6.3安全管理方法体系发展和完善64
第3章人因的本质安全化/67
3.1人本安全的重要性67
3.1.1“人本”安全与“物本”安全的关系67
3.1.2人因的重要性67
3.2人的本质安全规律70
3.2.1人为事故的规律70
3.2.2人的生理学行为模式分析70
3.2.3人的生理学安全行为规律71
3.2.4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72
3.2.5事故的共性原因分析74
3.3人的本质安全素质论74
3.3.1人的安全素质74
3.3.2个性心理与行为安全76
3.3.3感觉、知觉与安全82
3.3.4记忆、思维与安全85
3.3.5人的安全态度与行为87
3.3.6提高安全素质的理论与方法88
3.4基于文化学的“人本”安全方法论89
3.4.1基于文化学的“人本”安全理论89
3.4.2“本质安全型员工”的培塑方法90
3.5安全领导力92
3.5.1安全领导力的概念及涵义92
3.5.2安全领导力的实现92
3.6全员安全参与94
3.6.1群体行为的概念及特征95
3.6.2群体凝聚力和安全96
3.6.3群体沟通和安全97
3.6.4群体动力论与安全98
3.6.5全员安全责任共担100
第4章管理的本质安全化/102
4.1管理本质安全化的概念及思想102
4.1.1管理本质安全化的概念102
4.1.2管理本质安全化的基本特征103
4.2国家本质安全的管理机制104
4.2.1国家安全生产宏观安全管理机制的概念104
4.2.2我国现行安全生产宏观安全管理机制105
4.2.3我国安全生产宏观机制的内涵105
4.3国家本质安全管理战略107
4.3.1国家本质安全“战略系统”理论107
4.3.2国家本质安全战略模型107
4.3.3国家本质安全的“系统思路”108
4.3.4国家本质安全的“系统治理”对策109
4.4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111
4.4.1NOSA“安全五星”管理体系111
4.4.2OHS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115
4.4.3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118
4.5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120
4.5.1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义120
4.5.2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原理121
4.5.3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要素121
4.5.4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审127
4.6企业管理本质安全化的关键方法127
4.6.1RBS基于风险的管控方法127
4.6.2源头治理隐患查治130
第5章技术本质安全化/135
5.1设备本质安全特征135
5.1.1技术本质安全化概念和定义135
5.1.2设备本质安全化的概念136
5.1.3具有“本质安全”的机械设备特征137
5.2技术系统本质安全模式138
5.2.1技术系统本质安全的概念138
5.2.2技术系统本质安全化原则138
5.2.3技术本质安全模型139
5.2.4机械系统本质安全模式140
5.2.5设备本质安全全生命周期模式140
5.2.6技术系统本质安全的双重防护模式142
5.3设备本质安全技术方法143
5.3.1设备本质安全的原则、任务和基本方法143
5.3.2本质安全技术层次体系143
5.3.3设备本质安全技术方法145
5.3.4机电系统的本质安全方法146
5.4设备本质安全管控方法147
5.4.1设备危险因素辨识147
5.4.2投用前设备安全检查程序PSSR148
5.4.3新设备质量保证QA149
5.4.4设备完整性管理MI149
5.4.5设备变量管理MOC152
5.5特种设备本质安全特性分析153
5.5.1特种设备风险强度概念及理论153
5.5.2特种设备风险强度分析模型和方法154
5.5.3特种设备风险强度计算分析155
5.6特种设备基于风险的管控158
5.6.1设备全生命周期风险辨识158
5.6.2设备风险评价分级161
5.6.3RBI——基于风险的检验163
5.6.4基于风险的行政许可164
第6章环境的本质安全化/166
6.1空间环境本质安全166
6.1.1生产作业空间的安全166
6.1.2安全设施及环境条件167
6.1.3道路安全条件168
6.1.4视觉环境条件169
6.2时间环境本质安全169
6.2.1设备时间管理169
6.2.2人员时间管理170
6.3物化环境本质安全171
6.3.1物理环境安全172
6.3.2化学环境安全175
6.4自然环境本质安全177
6.4.1自然灾害对企业生产破坏性的特点177
6.4.2企业生产设施的防灾178
6.4.3自然灾害预控对策和应急措施179
6.5作业现场本质安全181
6.5.1作业现场安全生产事故的规律181
6.5.2作业现场的本质化安全管理181
第7章本质安全绩效的测量/183
7.1安全绩效测量的理论基础183
7.1.1安全生产绩效的概念及意义183
7.1.2绩效测评的基本方法184
7.1.3安全绩效测评的理论基础186
7.2政府安全监管绩效测量方法技术190
7.2.1政府安全监管绩效测评指标体系设计原则190
7.2.2政府安全监管绩效测评指标体系设计思路191
7.3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绩效测量方法技术191
7.3.1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192
7.3.2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绩效指标权重设计194
7.3.3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绩效测评工具与标准195
7.4企业安全文化测量方法技术198
7.4.1企业安全文化测量指标体系的建立198
7.4.2企业安全文化测量方法200
7.4.3企业安全文化测量的实施203
7.4.4企业安全文化测量实例204
7.5企业管理部门及岗位人员责任权重定量管理205
7.5.1安全责任权重定量化研究205
7.5.2企业管理层级和管理角色权重矩阵应用206
7.5.3企业管理部门及管理岗位安全责任权重研究207
第8章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实践范例/210
8.1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模式及实施210
8.1.1树立“本质安全战略”思想211
8.1.2构建“四大关键战略”211
8.1.3规划“十大体系”建设工程211
8.1.4效果评估220
8.2企业安全文化培塑体系创建221
8.2.1体系建设221
8.2.2建设方式222
8.2.3主要任务223
8.2.4重点工程224
8.3企业安全生产“三基”体系创建226
8.3.1建设体系及模式226
8.3.2建设任务228
8.4企业安全责任落地体系233
8.4.1基本思路233
8.4.2建设目标233
8.4.3建设体系及模式233
8.4.4主要任务234
8.4.5重点工程236
8.5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239
8.5.1体系工程模式239
8.5.2风险管控工作流程241
8.5.3主要任务244
8.6企业事故隐患查治体系245
8.6.1建设目标245
8.6.2主要任务246
8.6.3主要措施246
8.7企业安全信息化体系249
8.7.1体系建设249
8.7.2主要任务251
8.7.3重点工程253
第9章地区本质安全实践范例/254
9.1城市安全生产科学预防体系创建254
9.1.1“泰安城市本质安全模式”构建之背景254
9.1.2“泰安本质安全模式”构建内容254
9.1.3关键技术创新264
9.2经济开发区安全文化体系创建267
9.2.1某经济开发区安全文化建设模型267
9.2.2安全观念文化实践:理念引领、目标导向268
9.2.3安全行为文化实践:行为激励、自律自觉269
9.2.4安全制度文化实践:制度创新、管理固安271
9.2.5安全物态文化实践:科技支撑、本质安全273
9.3政府安全监管绩效测评指标方法275
9.3.1省(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绩效测评275
9.3.2地(市)县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绩效测评276
9.3.3地(市)县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绩效测评279
参考文献/281
內容試閱 :
早期,由于事故致因理论和安全科学理论发展的有限,对本质安全的认知是局限的,其概念仅仅是指从技术根源上消除或减少危险,即通过对技术或设备的本质安全设计,消除和减轻技术设备本身的固有危险性,从而提高设备、工艺的安全可靠性,在技术因素层面保障安全,减少由于技术致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显然,早期的本质安全思想推进了人类安全科学和工程实践的进步,对提高安全科学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对事故致因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不仅仅是技术因素,甚至现实和宏观层面主要还不是技术因素,人的因素、环境因素(技术的外在条件),甚或管理因素成为各行业、各类事故产生的主因。因而,系统安全的思想和安全系统理论应运而生。随之,本质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本质安全的含义得到了深化和扩展。
今天,基于现代安全科学原理与理论,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的实践,对本质安全需要有3种不同层面的理解:一是原始的“设备本质安全”,二是基于系统思想的“系统本质安全”,三是面向组织或企业全面安全管控的“企业本质安全”。显然,本质安全的范畴、视野、格局不断扩展,这是安全规律及安全理论发展以及安全工程实践进步的必然。
从企业“大安全系统”出发,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组织生产过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管理)等诸多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事故风险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预防型、恒久型安全目标的系统或体系。企业进行本质安全体系的构建,其基本目标就是不断提升企业预防型的安全保障水平,使其从根源和本质上具备预防事故发生的能力,实现本质化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工艺过程、作业岗位、人员操作、组织管理等)。本质安全型企业,追求生产系统过程的本质安全,实现全面的安全最大化,事故风险最小化;本质安全型企业要求从“大系统、全要素”的角度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大系统”就是指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技术、管理、文化”大策略和大机制;“全要素”就是指安全系统的“人因、物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全面的安全要素本质安全化,即人员的本质安全化、设备的本质安全化、环境的本质安全化、管理的本质安全化。通过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创建,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人员无三违、无差错,设备无隐患、无故障,环境无危害、无缺陷,管理无缺项、无宽容。
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创建就是运用先进的系统思想和科学的治理模式,使企业生产系统涉及的人员、技术、环境和管理达到根本性安全,从而使各类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程度,最终实现企业零事故目标。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的系统工程中,“人本”靠文化,“物本”“环本”靠科技,“管本”靠体系。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需要从如下维度入手。
(1)人员的本质安全化。人的本质安全化主要是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决策层的安全领导力,提高管理层的安全管制力,提升执行层的安全执行力,培塑企业全员成为“本质安全型人”。“本质安全型人”的标准是想安全、要安全、学安全、会安全、能安全、做安全、成安全,即具有自主能动的安全理念,具备充分有效的安全能力,具有自觉、自主、能动、团队特质的生产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和作业人员。人的本质安全相对于物、系统、制度等三方面的本质安全而言,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性地位。人的本质安全是一个可以不断趋近的目标,人的本质安全既是过程中的目标,也是诸多目标构成的过程。
(2)技术的本质安全化。技术的本质安全化就是通过设计、制造、检验、施工、安装、监测等科技手段和工程措施,使技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的功能安全、固有安全性能最大化,使生产系统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所、任何过程、任何环节,其“物态”始终处在安全运行的状态,即设备达标,无危险、无故障;原料保质,无失效、无危害;工具良好,无缺陷、无风险。相对非本质安全,技术的本质安全化优势及特点在于变被动技术为主动技术、变数据技术为信息技术、变冗余技术为容错技术、变危险报警为风险预警、变故障检测为健康监测、变事故预警为事故预控、变能级控制为失效监控、变人工测控为自动测控、变单元模式为系统模式。技术的本质安全为人机环系统的安全协调提供“物本”的基础和条件。
(3)环境的本质安全化。环境本质安全包括空间与时间、自然与人工、物理与化学等环境因素的本质安全。环境本质安全化就是通过附加的安全监测、安全防护、安全警示等环境和技术外在条件,建立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安全监测监控有效,人境系统和谐,并具自愈能力的安全生产环境条件。空间环境的本质安全要求企业生产区域、平面布置、安全距离、道路设施等环境条件符合安全规范及标准;时间本质安全要求基于人体工程学的作业时间设计科学合理、设备的运行时态达标;物理化学环境因素的本质安全,就要以科学的标准为据,实现采光、通风、温湿、噪声、粉尘及有害物质控制达标,实现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健康保障、身心舒适、作业高效。
(4)管理的本质安全化。通过安全标准体系、制度体系的全面、科学建立,实施合理、系统、超前、动态、闭环的本质预防型安全管控模式,并能够长期有效运行,持续改进提升,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能够改变传统的非本质安全管理方式,即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变事后追责为事前管控、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成本管理为价值管理、变效率管理为效益管理、变因素管理为系统管理、变管理的对象为管理的动力、变约束管制为激励管理、变人治管理为法治管理。本质安全管理做到管控的超前预防、系统全面、科学合理、能动有效,使自律、自责、自我规管成为普遍和自然,最终实现安全管理的零缺项、零宽容、零追责。
建立在“人本”“物本”“环本”“管本”和谐统一基础上的本质安全型企业能够有效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促进企业安全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本质安全型企业是企业安全生产长效的治本策略,也是当今现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创新、提升、优化的新思路、新模式、新对策。以系统安全思想和安全系统理论指导下的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具有如下现实的意义。
(1)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是一项可持续的治本之策。国际工业安全和国内安全生产的发展潮流表明,实现系统安全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和策略。依赖于审核、验收的形式安全,只管一时;根据检查、评价的表面安全,只管一事;通过查处、追责的结果安全,只管一阵。通过科学、系统、源头、根本、长远的本质安全建设才能使企业安全生产可持续。
(2)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最高境界。企业的成败在安全,发展的基础在安全,没有安全,生产、效益、利润一切无从谈起。企业要实现生产过程中的零事故、零伤亡、零损失、零污染结果性指标,必须通过零隐患、零三违、零故障、零缺陷、零风险等本质安全性目标来实现。实现企业生产“全要素”“全过程”的本质安全,是全面预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根本保障安全生产的科学性、有效性措施,因此,任何企业如果能够做到真正的本质安全,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最高境界。
(3)追求企业本质安全是实现企业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安全生产的基本公理告诫我们:危险是客观、永恒的,安全是相对的、可及的,事故是可防的、可控的。因此,仅仅立足企业外部的评级、认证,以及发生事故后的发文件、突击式、运动式、临时性的被动作为,显然是不够的,至少是暂时的、短效的。企业只有朝着本质安全的目标和方向去谋划、去努力,通过长期不懈、持续追求科学的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形势和长治久安的局面才有可能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4)通过企业本质安全途径是实现“安全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想法宝。社会、企业的安全发展需要本质安全的强力支撑;“以人为本”既是本质安全目标,也是本质安全的手段。本质安全重视内涵发展,追求安全的科学性、事故防范对策的系统性、安全方法的有效性,因而,与科学发展一脉相承;本质安全突出安全本质要素,除了技术因素、环境因素,更重视人的因素,因此,与“以人为本”(为了人、依靠人)殊途同归。
我们期望通过本书介绍的本质安全理论、方法和范例,能够使我国的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方法论逐步从传统的事后型、经验型、制度型向科学型、系统型、本质型的方向转变,最终为实现我国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稳固可靠的安全生产基础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编写本书一是得益于我们团队数十年的安全科学理论研究基础,二是受益于国家、部门、行业诸多的科技项目赞助与支持,三是来源于诸多行业企业长期安全科学管理工程的应用实践。具体的素材、资料和案例取自于近年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科学监管关键技术”、国家科技专项“承压类重大危害源宏观安全风险理论及预警模型研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综合标准化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特种设备安全科技平台项目“战略系统方法在国内外安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如泰山的安全生产科学预防体系”等政府科技项目,以及国家电网、某集团、北京地铁总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航油等央企的“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风险预警预控关键技术”等诸多科研项目的成果。在此,对给予我们信任和支持的部门、组织、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思想智慧,还得到山东泰安市展宝卫常务副市长、分管安全生产的袁久党副市长,国家电网新源公司彭吉银副总,国家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刘三江副院长等,以及参考书资料中涉及的领导、专家、同仁的引导和启发,对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化学工业出版社对本著作的选题表现出的信心和理解,并为全书的编辑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深表谢意。
参加本书编写、研究和贡献的团队成员有山东省泰安市、国家电网新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等政府和组织的领导专家展宝卫、彭吉银、刘三江、袁久党、仇元青、丁克勤、李峰、李华、宋绪国、李显等同志,还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研究中心的同事和学生裴晶晶、许铭、樊运晓、黄西菲、王新浩、王冠滔、龙爽、戴英、高聿德、李佳妮、王禹哲、罗斯达、常嘉曦、王阳、王博雅、张茂鑫、李平等。有了团队长期的协作、努力和积累,才有今天本书的成果和智慧的展现。
由于本质安全的理论和实践还处于发展的过程,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创建还处于探索之中。书中错漏在所难免,谬误不可避免,期望指正。
我们坚信,十年后企业本质安全的理论和实践将会大行其道、大放异彩,将为我国安全生产事业的系统化(系统性)、科学化(科学性)、现代化(先进性)、国际化(普适性)、精准化(经济性)、合理化(持续性)发挥重要的作用。
罗云
2017年盛夏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