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运用图像学和方志学的理念研究中国传统戏剧,是一种新的尝试。
|
內容簡介: |
《中国传统戏剧图像志》(全十卷)是浙江音乐学院戏剧学研究所申报、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编号21BB028)的最终成果,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前言、综述、戏曲的渊源、北曲杂剧、南戏传奇、近现代地方戏概述、戏曲舞台美术、戏曲演出场所、戏曲与民俗、戏曲与传统美术、中国戏曲中外文化交流等22章及中国传统戏剧大事年表、参考文献组成。全书十卷,图片7595张,文字70余万。全书用图像反映中国传统戏剧的历史风貌,辅以文献资料揭示中国传统戏剧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
|
關於作者: |
刘文峰,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工作,从事戏曲史论研究和教学 40 多年。曾担任中国戏曲志编辑部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原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推荐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志》《北京戏剧通史》《清代戏曲发展史》《中国近代戏曲史》《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发展史》《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报告集》《中国戏曲音像资料数字化工程》《京剧大典》《中国大百科全书 戏曲学》第三版等编纂工作。
|
目錄:
|
总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综述
003?一、中国戏曲的基本特征
008?二、中国戏曲的多样性
018?三、中国传统戏剧保护、传承特点
第二章?戏曲的渊源
026?一、先秦歌舞
043?二、汉代与南北朝时期的百戏
068?三、隋唐乐舞与歌舞戏
第三章?北曲杂剧
100?一、宋金杂剧
111?二、元明杂剧
112?元代杂剧作家及作品
141?明代杂剧作家及作品
146?三、北杂剧的艺术形式
第四章?南戏传奇
155?一、南戏的早期作品
163?二、传奇作家作品
213?三、南戏的声腔与特点
213?海盐腔
216?余姚腔
216?弋阳腔
218?青阳腔
219?昆山腔
第五章?近现代地方戏概述
241?一、雅部的衰落与花部的崛起
254?二、花雅之间的竞争与融合
264?三、戏曲改良运动的得失
281?四、戏曲改革与传统戏剧保护传承
第六章?祭祀仪式剧与古老剧种
325?一、祭祀仪式剧
325?目连戏
337?赛戏
341?队戏
348?锣鼓杂戏(跳戏)
357?人偶戏
360?傩戏
375?打城戏
378?海州童子戏
379?二、南方的古老剧种
379?莆仙戏
387?梨园戏
395?潮剧
399?高甲戏
405?正字戏
409?白字戏
411?西秦戏
413?调腔
419?琼剧
423?三、北方的古老剧种
423?柳子戏
427?丝弦
430?越调
433?老调
435?耍孩儿戏?
第二卷
第七章?梆子腔及其主要剧种
003?一、梆子戏的源流与形成
011?二、梆子戏兴盛原因及其影响
020?三、梆子腔的主要剧种
020?秦腔
057?同州梆子
060?汉调桄桄
062?蒲州梆子(蒲剧)
101?中路梆子(晋剧)
147?北路梆子
192?上党梆子
226?河南梆子(豫剧)
244?宛梆
248?河北梆子
272?山东梆子
275?莱芜梆子
277?章丘梆子
277?枣梆
278?西调
279?淮北梆子
281?徐州梆子
283?四、梆子剧种的相互关系
第八章?多声腔剧种
289?一、西南地区的多声腔剧种
289?川剧
337?滇剧
349?二、华南地区的多声腔剧种
349?湘剧
365?祁剧
368?辰河戏
372?常德汉剧
375?桂剧
380?粤剧
402?三、华东地区的多声腔剧种
402?婺剧
422?绍剧
435?瓯剧
443?赣剧
462?东河戏
464?闽剧
第三卷
第九章?皮黄声腔剧种
003?一、皮黄的源流
007?二、皮黄声腔的主要剧种
007?汉剧
016?徽剧
024?汉调二黄
028?宜黄腔
030?广东汉剧
第十章?皮黄声腔剧种之京剧
039?一、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075?二、京剧代表人物
075?生脚及其擅演剧目
第四卷
001?旦脚及其擅演剧目(上)
第五卷
001?旦脚及其擅演剧目(下)
107?净脚及其擅演剧目
192?丑脚及其擅演剧目
256?三、京剧代表剧目
256?传统戏
289?新编历史故事戏
298?现代戏
第十一章?民间小戏
325?一、花鼓滩簧戏
354?二、采茶戏
366?三、花灯戏
377?四、秧歌戏
393?五、道情戏
402?六、二人台、二人转
417?七、眉户曲子戏
第六卷
第十二章?新兴剧种
003?一、评剧
024?二、越剧
036?越剧代表人物
079?越剧代表剧目
122?三、沪剧
127?四、淮剧
133?五、锡剧
137?六、扬剧
139?七、甬剧
146?甬剧代表人物
150?八、苏剧
159?九、芗剧
163?十、姚剧
165?十一、庐剧
168?十二、黄梅戏
169?黄梅戏代表人物
174?黄梅戏代表剧目
182?十三、吕剧
183?吕剧代表人物
184?吕剧代表剧目
188?十四、河南曲剧
192?十五、楚剧
197?十六、吉剧
201?十七、龙江剧
206?十八、北京曲剧
209?十九、黔剧
210?二十、青海平弦戏
217?二十一、陇剧
218?二十二、滑稽戏
第十三章?少数民族剧种
227?一、少数民族剧种概述
231?二、戏曲的民族特征
239?三、代表剧种
239?藏戏
264?蒙古剧
267?维吾尔剧
272?白剧
286?傣剧
294?彝剧
304?侗剧
311?壮剧
329?布依戏
334?苗剧
339?唱剧
340?毛南戏
342?新城戏
350?佤族清戏
353?章哈剧
第十四章?木偶戏
359?一、木偶戏概述
362?二、木偶戏造型
第七卷
第十五章?皮影戏
008?一、陕西皮影戏
008?华县皮影戏
036?西路皮影戏
043?二、山西皮影戏
043?晋南皮影戏
059?孝义皮影戏
072?三、环县道情皮影戏
078?四、唐山皮影戏
080?明清及民国时期皮影造型
099?皮影头茬造型
108?皮影人物造型
123?演出场面
128?五、复州皮影戏
135?六、凌源皮影戏
141?七、海宁皮影戏
146?八、陆丰皮影戏
148?九、江汉平原皮影戏
第十六章?戏曲表演
155?一、脚色行当
158?二、人物扮相
158?清宫昇平署戏曲扮相图谱
434?齐如山编梅兰芳访美画轴中的扮相
446?郝寿臣净脚扮相
第八卷
001?其他剧种扮相
044?少数民族戏曲装扮
063?三、表演身段和特技
125?齐如山编梅兰芳访美画轴中的舞蹈身段
第十七章?戏曲舞台美术
197?一、脸谱
197?脸谱的形成和发展
206?梆子声腔剧种的脸谱
240?皮黄声腔剧种与京剧的脸谱
274?其他地方戏脸谱
307?二、脸谱的色彩与图案构成
313?三、脸谱图案的程式化与标识性
314?净脚脸谱谱式
323?丑脚脸谱的谱式
330?历代戏曲脸谱藏家
340?齐如山编梅兰芳访美画轴中的脸谱
401?四、面具
402?面具的起源与流变
462?少数民族传统戏剧面具
471?中国传统戏剧面具的功能
第九卷
001?五、布景装置
001?布景
049?装置
051?清平署道具
052?齐如山编梅兰芳访美画轴中常用砌末装置
057?六、服饰
058?承德避暑山庄宫廷戏衣
068?传统戏曲服装
091?少数民族戏曲服饰
104?齐如山编梅兰芳访美画轴中的服饰
第十八章?戏曲音乐
133?一、戏曲音乐的构成及类型
133?二、戏曲声腔的流变
139?三、伴奏乐器及乐队建制
139?伴奏乐器
139?乐队建制
172?齐如山编梅兰芳访美画轴中的戏曲常用乐器
176?四、曲谱
第十九章?戏曲演出场所
185?一、概述
185?剧场的变迁
195?齐如山编梅兰芳访美画轴中的戏台
204?二、戏曲剧场经典案例
204?庙宇剧场
267?宫廷王府剧场
281?会馆剧场
313?宗祠剧场
327?园林和过街剧场
335?临时性剧场
339?三、演出场所的形制与观演关系
第二十章?戏曲与民俗
359?一、节庆演出习俗
374?二、庙会演戏习俗
401?三、戏班规章习俗
401?组班
402?班规
405?演出流程
418?四、民俗对戏曲审美的影响
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戏曲与传统美术
003?一、清代宫廷戏画
179?二、《点石斋画报》中戏曲相关作品
191?三、戏曲壁画
197?四、戏曲年画
222?五、戏曲瓷画
227?六、戏曲彩塑
236?七、山西平遥纱阁戏人
245?八、戏曲雕刻
245?木雕
282?砖雕、石雕
291?九、戏曲剪纸
299?十、戏曲刺绣
303?十一、戏曲动画
第二十二章?中国戏曲中外文化交流
375?中国传统戏剧大事年表
481? 参考文献
489?摄影和图片提供单位和个人
490?后记
|
內容試閱:
|
后记
《中国传统戏剧图像志》是一部反映中国传统戏剧的形象史,集中了我国戏剧孕育、形成、发展五千多年重要的形象资料,是一部凝聚着古今中外众多戏剧专家学者、戏剧爱好者心血的劳动成果。其图片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为编撰者在40多年戏曲研究工作中到各地考察、看戏拍摄的照片;二为在编纂《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文化图典》《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发展史》《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京剧大师程砚秋》《中国京剧图史》等项目时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戏曲志编辑部、艺术研究院所提供的有关戏曲图片;三为一些戏曲表演团体、研究机构、戏曲摄影者提供的戏曲剧照;四为在相关戏曲报刊、图书选录翻拍的图片。由摄影者提供的剧照,在本书中均作署名。因无法确定具体摄影者的图片,根据方志学的惯例,在附录《摄影和图片提供单位和个人名单》中列出。如有遗漏,请与编撰者联系为感,我方将按照相关规定,付相应图片资料使用报酬。
因各地戏曲活动的历史、剧种、表演团体、艺术家的情况千差万别,所收录的图片数量、质量亦存在很大差异。尽管课题组做了很大努力,但地区之间、剧种之间、艺术家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依然明显。本书遵循图像学和志书纪实的原则,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力求通过图像反映戏曲在历史长河中的真实瞬间。如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在将来再版时修改。
编者
2023年5月2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