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作为人间之学的伦理学

書城自編碼: 399364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日]和辻哲郎,汤恺杰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88396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4.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明律(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 大明律(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

售價:HK$ 57.5
广州:向海而生的商业之都
《 广州:向海而生的商业之都 》

售價:HK$ 89.7
做自己的靠山:用接纳承诺疗法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 做自己的靠山:用接纳承诺疗法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

售價:HK$ 68.8
技术封建主义(数字经济前沿)
《 技术封建主义(数字经济前沿) 》

售價:HK$ 79.4
尤物:太平洋的丝绸全球史
《 尤物:太平洋的丝绸全球史 》

售價:HK$ 102.4
吴语百年面貌与变化研究——以嘉兴吴语为例
《 吴语百年面貌与变化研究——以嘉兴吴语为例 》

售價:HK$ 227.7
众生百态:清代刑科题本里的“打工人”
《 众生百态:清代刑科题本里的“打工人” 》

售價:HK$ 66.7
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
《 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227.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3.6
《启蒙与古今伦理转型》
+

HK$ 482.8
《傅佩荣的西方哲学课(全3卷)》
+

HK$ 101.2
《意义的逻辑(《千高原》作者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

HK$ 46.8
《形而上学导论(汉译名著本)(新版)》
+

HK$ 54.0
《单独中的洞见》
+

HK$ 82.8
《神套路:为什么我们总被带节奏(狂热与网红时代醍醐灌顶之作,教》
內容簡介:
本书是和辻哲郎的代表作之一,可以视作其皇皇巨著《伦理学》的绪论和方法论预备。在本书中,作者首先厘清了“伦理”“人间”“间柄”“世间”“存在”等关键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伦理”是人间共同态的存在与根底、伦理学是“人间之学”的观点;接着,和辻回溯了从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的西方伦理学史体现出的人间观,尤其展现出他对于人的“共同态”(相对于近代西方个人主义之“个人态”)的侧重;最后,通过与西方现象学、诠释学的对话,和辻试图以诠释学方法为伦理学体系的塑造开辟道路。本书被认为是日本伦理学的革新之作,其对伦理学基本概念的诠释、对西方伦理学史及现象学、诠释学方法的审视,都富有学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经典。
關於作者:
和辻哲郎(1889-1960)
日本兵库县人,哲学家、伦理学家、文化史学家,曾任日本伦理学会会长,其伦理学体系被称为“和辻伦理学”,他在日本文化史、文化人类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代表作有《风土》《孔子》《古寺巡礼》(以上三书皆有汉译本)、《作为人间之学的伦理学》《伦理学》等,有《和辻哲郎全集》(日本岩波书店,全20卷,1961-1963)存世。

汤恺杰
男,1992年12月出生,广西桂林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现任职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日本哲学、民间信仰、基督教神学、中国景教等。译作有《上帝之痛的神学》(北森嘉蔵著,香港:道风书社,2021)。
目錄
序001
上编作为人间之学的伦理学的意义
1. “伦理”一词的含义003
2. “人间”一词的含义011
3. “世间”或“世之中”的意义022
4. “存在”一词的含义031
5. 作为人间之学的伦理学之构想039
6.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043
7. 康德的人学058
8. 柯亨的人间的概念之学071
9. 黑格尔的人伦之学087
10. 费尔巴哈的人间学128
11. 马克思的人间存在141
下编作为人间之学的伦理学的方法
12. 人间之问157
13. 被问的人间165
14. 作为学科的目标172
15. 通向人间存在的道路187
16. 诠释学方法204
索引224
译后记243
內容試閱
译后记

本书是和辻哲郎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的作者和辻哲郎是日本著名的伦理学家、文化史学家。他于1889出生于兵库县姬路市的一个医生家庭。他先后毕业于旧制第一高中和东京大学哲学科。他的学术生涯起步于研究尼采和克尔凯郭尔研究,后转向伦理学、日本文化史等等领域。在1927—1928年,他赴德国留学,期间游历欧洲各国,尤其是在意大利待了三个月。这些经历不仅扩大了他的视野,也对他的哲学思想有着重大影响。在欧洲,他读到了柏格森、狄尔泰、胡塞尔等人的著作,甚至第一时间读到了海德格尔刚刚出版的巨著《存在与时间》。他在欧洲各国的游历也成为了他后来的《风土》和《意大利古寺巡礼》等文明史著作的灵感来源。正如《风土》的副标题“人间学的考察”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出版的《风土》汉译本之中,副标题似乎被省略,且文中的“人间”都被翻译为“人”,诚为遗憾。所言,《风土》可以被看作是对人间之学的一种应用,阐明了世界各地的人间存在受到的“历史的、风土的制约”(本书第199页),这本书可以被视为本书的姊妹篇。回国后,他历任日本东洋大学、法政大学、龙谷大学、京都大学、大谷大学、东京大学教职,最后以教授职退休。他于1932年以《原始佛教的实践哲学》在京都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紧接着的1934年3月,《作为人间之学的伦理学》出版,同年7月,和辻即升任东京大学伦理学教授。日本战败后,他一直担任日本伦理学会会长,直至1960年去世。和辻一生笔耕不辍,有《和辻哲郎全集》二十卷存世,内容涵盖哲学(佛教哲学、古希腊哲学、近代西方哲学)、文化(东洋文化和西洋文化)、文学(小说、散文和随笔)、宗教(佛教、神道教和基督教)、历史(日本史、思想史、世界史等等),涉猎范围极广,足可见他学养之深厚。
本书是和辻哲郎的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之中,和辻首先对传统的一系列伦理学基础概念如“伦理”“人间”“间柄”“世间”“存在”“有”等作了重新厘定,认为它们都指示出同一种人间存在的“个别性与整体性的辩证关系”(本书第50页)。其中,如同题目所示那般,最受到关注的词语自然是“人间”“伦理”和“伦理学”。对此,可作如下解释:第一,“人间”就是在间柄之中的人——毋宁说“间柄”才是最为根本地规定人的特性,所以人在根本上是具有主体间性的人间(ningen)。“人间”是既个别又整体的“人”,所谓人间是“世之中”本身,同时也是在世之中的“人”。因此,“人间”既不仅仅是人,也不仅仅是社会,在“人间”之中,人和社会两者被辩证地统一起来(本书第19页)。第二,“伦理”是人间共同态的存在与根底、伦理学是“人间之学”。和辻试图与以往把伦理定义为“当为(Sollen)之学”的说法商榷,认为应把“伦理”一词看作使用此词的人的历史的、社会的生命之表达,理解“伦理”应以理解人们生命的表达为前提。所谓“伦理”是被种种共同态实现的、人间共同态的存在根底,它是人们的间柄的道路和秩序(本书第10页)。第三,“伦理学”则是问“所谓伦理是什么”的学问,它想要阐明人间关系,从而明确作为人间共同态根底的秩序和道理。(本书第10页)。这三个概念的解释连同其他相关的解释,共同构成了本书的“骨架”,也成为全书展开论证的基础。
接着,通过重审欧洲伦理学史,和辻试图找出重构“伦理学”的道路。回溯了亚里士多德、康德、柯亨、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中体现出的人间观是复杂而多样的,但和辻试图描摹出一条在他的诠释之中,不仅展示出他对西方哲学的深刻把握,更展示出他对于人之间柄所形成“共同态”(相对于近代西方个人主义之“个人态”)的侧重。他试图将西方伦理学的水流引入日本伦理学的河道当中,试图把“伦理”从“Ethics”的窠臼之中解救出来,使它成为“りんり”(Rinri),其内涵也从西方的个人的道德与良心之学、“当为(Sollen)之学”蜕变为日本式的“人间之学”。
更进一步,通过与西方现象学、诠释学的对话,和辻试图以诠释学方法建立起他独具特色的伦理学体系。例如,他把海德格尔的“此在”(Dasein,在本书中则颇有深意地表达为現にあること即“现有”)看作道具式的、原子式之“人”的体现,实际上,海德格尔所谓“在世之中的有”必须依靠“间柄”形成的“共界”(Mitwelt)才有可能(本书第196页);“上手”(zuhanden)的、“现成在手”(vorhanden)的物之所以为“物”,甚至“有”(Sein)之为“有”(ある)其前提是它乃“间柄的表达”(本书第197页)。与此相应,和辻试图以诠释学方法为伦理学体系的塑造开辟道路,试图用诠释学方法挖掘“人间之学”的内涵,把它视作人间存在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基础。在岩波书店1963—1965年出版的《和辻哲郎全集》第十卷《伦理学(上)》(以下简称“全集版《伦理学(上)”》)的第三章(相当于岩波书店1937—1949年出版的三卷版《伦理学》中卷),和辻哲郎正是用这类人间的生命表达作为诠释学方法,论述了人间共同态的丰富内容,例如二人共同体(夫妻,见全集版《伦理学(上)》,第336—381页)、三人共同体(核心家庭,同上书,第382—402页)、同胞共同体(同上书,第403—411页)、家庭结构、亲属、地缘共同体、经济组织、文化共同体、国家(同上书,第411—626页)等等,都贯穿了和辻对人间存在“时间性”和“空间性”两种特性的充分思考,这些思考的基础是和辻与西方现象学和诠释学的对话与交锋,进而对构建出独特伦理学体系的尝试——这样的尝试业已在本书体现出来。
本书被认为是日本伦理学的革新之作,其对伦理学基本概念的诠释、对西方伦理学史及现象学、诠释学方法的审视,都富有学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但正如和辻在序中所言,这本书仅仅是伦理学体系的绪论,真正的体系恐怕要等待三年后岩波书店出版的《伦理学》。纵观本书,和辻未能展开如他在后者之中那般详细的、结构完整的、成体系的论证。但是,本书与《伦理学》一道,都体现出和辻把东方、西方的不同经典融于一炉,“为我所用”的特征。读者可以在本书正文中多次看到这一点:例如,在解释“伦”时,既引用《礼记》,又引用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的观点(本书第4页);在论述“间”时,既分析印度哲学的loka,又引中国古代诗文(例如李白和苏轼的诗句)来印证观点;在讲到黑格尔的“人伦体系”时,又提及京都学派代表人物西田几多郎的“场所观”,暗示黑格尔的人伦体系可以通过“空”的概念与日本哲学融合、对接。如此做法使本书更具思想上的厚度、更加耐读。另一方面,相较于数十万字规模、一千多页厚度的《伦理学》,本书更为短小精悍,仅有十余万字,便于读者快速而深入地理解这位日本伦理学大师的伦理学系统。对于有一定西方哲学基础但没有日本哲学基础的读者来说,本书无疑十分友好,可阅读性较强,相信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之中有所获得。

作为《风土》的姊妹篇,在前书汉译本出版18年后,本书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汉译本,实在令人遗憾。我认为,就日语原书出版的顺序和论证逻辑而言,甚至应当是本书出版(1934年)在前,而《风土》(1935年)在后——没有“人间之学”作为一种学科基础的讨论,哪里有对世界气候、地理、人种和文化的风土之“人间学的考察”呢?这体现出本书汉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翻译一向是吃力不讨好的难事。在此译本出版之际,我也要借此机会回顾本书的翻译和出版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
本书的翻译源于2017年10月我在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读硕士时与本所査常平研究员的一次闲聊。当时,我已经翻译完北森嘉蔵的《上帝之痛的神学》,手头已无翻译可做。于是,我请教查老师手头是否有值得翻译的日语学术书籍,他给我推荐了和辻哲郎的《人間の学としての倫理学》一书。在交流中,他不仅论述了本书在日本伦理学界的奠基地位,更感叹在日本家喻户晓的伦理学经典,竟没有汉译本出版。他于是把书借给我,希望我好好阅读、好好翻译,早日出成果。拿到书后,我如获至宝,近乎疯狂地阅读和翻译,终于在2018年2月完成译稿。此后,我广泛联系出版社,期待能够早日出版。没想到这一等竟是4年时间,其间,我虽联系了许多出版社,但都没有回音。
时间来到2022年3月,当时我的博士论文在外审阶段,又是找工作的关键时期,苦于没有学术成果,求职四处碰壁。突然想起在电脑里“压箱底”、尘封已久的译稿。几经推荐和辗转,最后联系到上海人民出版社,随后开始立项申请、签翻译合同。自当年6月起合同生效,我正式开始译稿的校对、勘误工作。直到此时我方才发现,四年前的译稿遍布错、漏,诸多译名也未得到统一,彼时读来流畅之极的译笔至今竟佶屈聱牙,部分句子甚是难懂。所以,摆在我面前的工作名为校勘,实际无异于重译。2022年8月,我入职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备课、申请项目、辅导论文等等工作又占据了部分时间,导致校对工作一拖再拖,直到2023年10月方才完成,进入出版社审校流程。接着,在2024年3—4月,按出版社要求,我又一次进行审读和校对,写了大量译者注,尤其是对原文所引用的相关西方哲学原著进行了处理:如果这些西方哲学著作已有汉译本出版,就尽量从汉译本中找出相应段落,摘抄到脚注之中,以供读者参考。校对和注释的工作需查找不少资料,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每每为此挑灯夜战,总会感到疲惫不堪、难以为继,心里打退堂鼓,但终于还是坚持完成了整本书的校对和注释工作。
本书从翻译到出版历经6年有余,时间可谓非常充裕。恐怕拿到书就先读译序或译后记的读者会感到“失望”:对于本书的翻译,我不会说“时间仓促,难免出错”一类客套话来展示自己的谦逊;同样,也不会自吹自擂,夸赞自己的翻译历经时间打磨,达到了“信达雅”的水准,几近无可挑剔。凡翻译难免出错。虽然我尽力翻译,但本书仍有一部分错、漏,这既不能归咎于时间的短促、也不能归咎于和辻半文半白的日语难以理解的特性,更不能归咎于和辻古今中外无所不通的知识储备以及他旁征博引的行文风格。虽然以上种种因素客观上会导致我在查阅资料、选取译文时面临诸多困难,但再多困难都不能成为我翻译出错的理由。在此,我要向读者大方承认,这些错、漏都是我对日语的生疏和学术水平的不足导致的:一来我一直自学日语,没有经受过日语专业翻译课程的严格训练,更遗憾未曾赴日留学;二来我硕士和博士的研究方向也不是伦理学,而分别是基督教神学和解经学;三来我现在从事民间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与伦理学亦相去甚远。所以,无论语言方面还是学术方面,我都有所亏欠。为此,我衷心期待有识之士有理有据且不留情面的批评和指正。

如和辻所说,“个人”只是具有公共性之“人间共同态”的缺失状态(参全集版《伦理学(上)》,第330—336页)。在本书的翻译和出版过程中,我自然不是形单影只地、作为“个人”并处在孤立状态,进而完成翻译的。与此相反,在翻译的过程之中,我受到了很多帮助,在此需要一并致谢。首先要感谢的是用爱支撑我走到现在的人们:感谢我的父母和妻子,他们在生活上,尤其是在心理上为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感谢我在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事和学生们,他们让我感受到作为学者和教师肩负的重任。其次要感谢的是对本书的翻译和出版提供帮助的人们:感谢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的查常平研究员慷慨提供原书供我阅读、翻译。如果没有他,我断然不会接触到和辻,甚至不会踏入日语学术翻译的窄门。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毛衍沁编辑为本书的内容和排版提出诸多意见,她耐心细致的审读使得本书更为完善。感谢东京大学的张政远教授和格拉斯哥大学的谭家博研究员,在一次线上学术会议中,两位老师为我澄清了诸如“人间”和“间柄”一类词语的翻译选择。感谢山东大学哲学系的王丁教授,他为我解答了本书中有关康德的部分德语术语的翻译疑问。感谢和辻《孔子》一书的汉译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刘幸老师,他在诸如合同、版权等细节等细碎的事情上帮助我很多。最后,需要特别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的朱东华教授,他不仅关注本书的翻译与出版,还一直鼓励我继续做日本哲学和基督教神学研究。他是我的学术榜样和精神领袖。
我受到的这些帮助,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人与人“间柄”的紧密,也让我深切体会到“共同体”的本质。至此,我方才能够相信自己一直坚持的日语学术翻译不是“冷门绝学”,在我身边,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支撑我不断前进。
汤恺杰2024年4月27日于桂林市家中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