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里齐奥·吉拉尔迪(Fabrizio Gilardi),瑞士苏黎世大学政治学系政策分析教授,数字民主实验室联合创始人兼主任。研究兴趣包括政策传播、性别与政治、数字技术与政治。主持开展“数字民主中的问题定义”(PRODIGI)项目,该项目研究有关数字技术对政治和民主的影响。王翔,毕业于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后,高校教师,政企学三界亲历者,跨学科研究实践者。
富瑜,浙江大学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哲学博士,浙大城市学院英语系副教授。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访问学者。国际期刊Interreligious Studies and Intercultural Theology责任编委;Sophia、Journal of Ecumenical Studies审稿人。美国亚洲研究学会(AAS)、美国宗教学会(AAR)、澳大利亚宗教学会(AASR)成员。
引言
数字技术的崛起意味着人们身处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大众的心情如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一方面充满希望,另一方面又饱含恐惧。这是因为“至少在公众想象中,社交媒体从支持民主反对独裁摇身一变成为从外部攻击民主的推手”(Tucker et al.,2017:47)。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导致人们对互联网与民主是否适配的根本问题提出质疑(Persily,2017)。大众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收益与风险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价,部分原因在于如今数字技术的应用无所不在。总体而言,数字技术对民主过程和机制是福是祸取决于人们的特定关注点,此外,这种评价也并非价值中立,因为数字技术已经和政治密不可分。几年前学者法瑞尔(Farrell,2012:47)提出,“由于互联网技术变得政治规范化,我们就更不能从孤立角度研究数字技术,而应该更清晰、更谨慎地反思政治和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普遍而言,媒体报道与互联网相关的新闻时更关注戏剧化事件,有时带有偏见,因此,对两者关系的思考应该超越新闻事件本身。媒体的报道缺乏硬核事实,并且数字技术和政治的关联性研究也非常具有挑战性,两者结合加剧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数字技术几乎影响政治和决策的方方面面,因此许多文献从不同角度分别研究数字技术的本质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例如,基于特定学术研究领域各自为政的特质,对虚假信息和社交媒体的研究通常不认可公共管理领域人工智能(AI)应用的研究。与此相似,媒体往往关注最值得报道的新闻,如脸书(Facebook)在竞选中的作用,而不是将新闻与其他相关现象关联。诚然,我们可以理解学术和公共领域各自为政,但这种做法消除了不同领域间的关联。更进一步,学术界和媒体的关注不同步或将使决策者在问题本质和规模不能达成科学共识的情况下直接关注解决方案。例如,在学术界还没有对假新闻能造成何种政治后果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决策者或将强调采取措施阻止“假新闻”(fake news)的出现。
本书将在文献综述基础上表明数字技术如何影响民主政治的整个过程,重点关注三个方面:政治沟通、政治参与和政治决策。“政治沟通”是指“在政治行为者、公民和媒体之间流动与交换信息”(Esser and Pfetsch,2020:336);“政治参与”则是指“大众和政治精英之间建立联结”(Kitschelt and Rehm,2020:318);“政治决策”涉及“探讨并完善解决社会问题策略”的过程(Knill and Tosun,2020:361)。这三个领域和民主政治的关键因素相关,参见图1的程式化模型。三个领域的集合体涉及诸如选举、全民投票、政治行为、集体行动、政治沟通、政治决策以及政府和公共管理等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