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源来如此:跟着考古学家去探源

書城自編碼: 399912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 王巍 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136320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3.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道德自我的伦理根基——教化论视野下的现代性道德哲学批判
《 道德自我的伦理根基——教化论视野下的现代性道德哲学批判 》

售價:HK$ 101.2
投诉是礼物:从投诉中学习经验并恢复客户忠诚度的101个活动、练习及工具(实践版)
《 投诉是礼物:从投诉中学习经验并恢复客户忠诚度的101个活动、练习及工具(实践版) 》

售價:HK$ 67.9
白酒风云录 中国白酒企业史(1949-2024):清香风起
《 白酒风云录 中国白酒企业史(1949-2024):清香风起 》

售價:HK$ 101.2
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增订版)(上下册)
《 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增订版)(上下册) 》

售價:HK$ 331.2
博弈论与社会契约(第1卷):公平博弈
《 博弈论与社会契约(第1卷):公平博弈 》

售價:HK$ 124.2
海外中国研究·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
《 海外中国研究·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 》

售價:HK$ 101.2
信息、生命与物理学
《 信息、生命与物理学 》

售價:HK$ 90.9
士仕之间:汉代士人与政治
《 士仕之间:汉代士人与政治 》

售價:HK$ 78.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21.8
《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Ⅰ》
+

HK$ 118.6
《听首席专家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

HK$ 70.2
《溯源中华文明(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

HK$ 116.2
《文明探源:考古十讲》
+

HK$ 433.2
《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会志(中文版)》
+

HK$ 3748.8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全12册》
編輯推薦:
考古学家王巍,亲自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大发现。
400余位知名考古学家耗时20余年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每一处遗址都是举世瞩目的重大发现。本书解析该工程立项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成果,覆盖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重要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zhu名考古学家王巍亲自讲述,全局中的细节呈现,细节中的全局把控,中华文明考古中的点线面系统呈现。
內容簡介:
一书直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尖端考古学不再遥不可及。
著名考古学家王巍,用大师级笔法再现隐于地层中的五千年古老文明,亲自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大发现:
浙江余杭良渚,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山西襄汾陶寺,地层记忆中的尧舜时代;
陕西神木石峁,早期国家形态的城市;
河南偃师二里头,城邦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
二十余个塑造地方文化根基的区域性中心遗址。
400余位知名考古学家,20多年的田野探寻,珍贵的di一手考古资料,庞大豪华的科研阵容,从地层中见证中华文明的兴起、勃发与繁盛。
關於作者:
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zhu名考古学家。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东亚地区古代文明起源研究、东亚地区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等。曾主持多项国家重点考古项目,并多次获得国家田野考古奖。在2022年5月2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为中央政治局讲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
目錄
前言:真与假,五千年,证中华文明 001

第一章 万年农业,文明奠基
一、 栽培稻,古陶罐,玉蟾岩和仙人洞 006
二、 万年米,红彩陶,上山桥头新发现 013
三、 稻谷壳,古村落,彭头山和八十垱 019
四、 清水河,栽粟黍,门头沟有东胡林 023

第二章 文化发展,文明起源
一、 跨湖桥下独木舟 029
二、 河姆渡口古稻田 035
三、 神人凤鸟出高庙 043
四、 骨笛龟甲出贾湖 048
五、 玉器初现兴隆洼 054

第三章 分化加剧,古国初现
一、 中原古国铸鼎原 064
二、 最早古城城头山 070
三、 首领大墓东山村 076

第四章 古国四起,文明初成
一、 河洛古国双槐树 083
二、 宏伟殿堂大地湾 090
三、 陇东宫城看南佐 096
四、 礼韵东方大汶口 102
五、 神坛庙冢牛河梁 107
六、 豪门大宅鸡叫城 116
七、 玉料争夺在黄山 121
八、 长河古城城河城 126
九、 玉礼祭坛凌家滩 133

第五章 古国文明,高潮迭起
一、 草鞋山,良渚大墓初现 145
二、 赵陵山,最早人殉墓葬 149
三、 良渚城,旷世巨大工程 153
四、 寺 墩,繁荣堪比良渚 170
五、 石家河,盛大仪式遗留 174
六、 宝 墩,古蜀文明初始 182
七、 城子崖,精美蛋壳黑陶 186
八、 西朱封,曾经玉映红颜 191
九、 清凉寺,人殉触目惊心 195
十、 陶寺城,鼓磬礼乐初创 198
十一、柳 湾,绝世彩陶风华 209
十二、石 峁,陕北巨型山城 214
十三、芦山峁,四合院落人家 224

第六章 三代王朝,王国文明
一、 二里头,中原首座王都 229
二、 郑州城,继往开来商都 241
三、 殷 墟,青铜文明顶峰 250
四、 三星堆,神秘古蜀信仰 260
五、 大洋洲,江南虎方寻踪 274
六、 周 原,西周都邑风貌 279
七、 琉璃河,燕国定都北京 288

后记 294
参考文献 296
內容試閱
前言
真与假,五千年,证中华文明
东说西说
东升西落—— 岁移几千秋?
四海之内,华人皆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这五千年究竟有什么根据呢?是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还是有考佐证?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相信很多人答不上来。
中华文明究竟有多么久远的历史,在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观点,中国学者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在日本留学,阅读当时日本学者撰写或翻译出 版的研究世界文明的著作。其中,看到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文明都有5000多年 的历史,古印度文明有约4500年的历史,而讲到中华文明则只有3300年的历 史——从商代晚期以河南安阳殷墟作为都城开始。为什么?因为那时流行以 “文明的三要素”作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也就是冶金术、文字的使 用及城市的出现。以殷墟为都城的商王朝晚期,青铜器、甲骨文、城市三要 素齐备,所以,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那是中华文明的起始。
长期以来,我们中国史学界认为中华文明是从“禹传子、家天下”的 夏王朝诞生开始的,大约有4000年的历史。关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根据, 有一种说法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 ·五帝本纪》,从黄帝、炎帝存在的 时间算起。关于黄帝、炎帝活动的年代,史学界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在距今4600年左右,也有人认为是在距今5000年左右,但这毕竟是基于古史 传说的推论,缺乏明确的证据,没有说服力。因此,在国际上,长期以来 并不认可中国有5000年文明。
那么,作为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之一的中华文明究竟有多么久远的历 史?她是怎样起源、形成的?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这不仅是一 个重大的学术问题,也是每一个华人都希望了解而且应该知道的。于是, 探究我们祖先创造的文明发展历程这一重大任务就摆在了学者面前。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从21世纪初开始, 在国家的支持下,启动了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探源工程秉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 位”的理念,集中了20个学科的400多位学者,围绕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 和发展的过程及原因,围绕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历史格局的形成过程这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问题开展了联合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探源工程通过对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和河南 偃师二里头等四个都邑遗址和20几个区域性中心遗址的考古调查、发掘和 多学科研究,对各个地区的文明起源、形成的过程、各区域间的文化交融 而形成中华文化圈的过程,以及随着夏商周王朝在中原的建立,中华文明 由各区域文明的起源、形成到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历史格局的形成,都取 得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成果。
本书就是想把这些认识和成果以及支撑这些认识和成果的各地比较重 要的考古发现,用尽可能轻松的形式介绍给广大读者朋友。全书按照时间 顺序分为六章,以文明发展的进程为线索,以长江、黄河、辽河三大流域 中典型遗址为代表,讲述了中华文明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第一章是10000多年前,制陶术的发明、稻作和粟作农业以及定居村落 的出现; 第二章讲述了约8000年前,农业初步发展、人们精神逐渐丰富、 社会出现分化端倪,开始了文明起源的进程;第三章展现了6000—5500年 前时,由于农业的发展,各地人口增加,社会出现了分化的现象;第四章 描绘了5500—5300年前,信仰和祭祀盛行,社会分化加剧,接近或开始迈 进文明社会门槛的情形;第五章则是5000年前后, 各地阶级分化加剧,多 元化区域性文明形成; 第六章从4300年前开始,夏王朝建立,从众多文明 中脱颖而出,中华文明从各区域文明多元起源转向中原引领的一体化的初 期王国文明。再经过商王朝将政治理念和青铜冶铸技术传给各地方国,形 成以商王朝为核心,各地方国构成的商代王国文明。最后到了西周时期, 周王朝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在继承夏商王朝的基础上创造了一整套礼乐 制度,实现了对王畿(jī)地区之外广大地区的统治,为秦代以后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希望广大读者们通过这本书,不但知晓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缘由, 也能够了解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启动探源 工程20年来,中国学者围绕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考 古发现和多学科研究的成果,了解中华文明取得的这些成果和对人类文明 的贡献,从而加深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民族认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 气、骨气和底气。
请大家跟随着图文,沿着中国学者近20年的研究线索,开始一场文明 探源之旅吧!

万年农业,文明奠基
稻米对壳说
我们的绿衣——
是不是变成了稻草人?
栽培稻,古陶罐,玉蟾岩和仙人洞
一粒两粒
浮出水面—— 文明的种子
打开一座千年大墓,发现那些素未谋面的稀世珍宝,固然让考古人兴 奋,但有时,一片陶片、一件石器,陶罐中的一粒黍、一粒稻,反而更令 人震惊,因为这些不起眼的发现很可能改写历史。
稻米——人造“珍珠”
民以食为天,生存离不开食物,哪怕是今天,温饱问题一直是人类社 会的头等大事。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更是如此,如何获取足够的食物是 人类能否延续繁衍的关键。我们的祖先最开始通过采集和狩猎的方式获取
食物。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劳动经验、知识的累积,人类不再满足 于“大自然的馈赠”,开始研究“人造食物”的方法。
水稻是人类培育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我们的祖先通过不断选育 野生稻,将其驯化成了栽培稻。如今,水稻是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 物,世界上约有60%的人以水稻为主食。白花花的大米饭、香喷喷的米粉 等都是由稻谷加工烹饪而成的。那么,栽培稻起源于哪里?
欧洲文明的源头在希腊,希腊文明的源头在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水稻从印度传入,其语言体系中“稻”这个词便源于 梵语。后来西方的学者在印度发现了大量的野生稻,便认定印度是水稻的 起源地,甚至认为中国的水稻也是从印度传入的。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 前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水稻起源于印度成了学界的主流观点。
然而,这个观点明显缺乏直接证据。到了20世纪中期,学者们在水稻 起源问题上展开了激烈地争论,有人认为栽培稻起源于印度,也有人认为 起源于中国南方。随着考古学的兴起,确定水稻起源的接力棒逐渐传到了 考古学家手里。
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炭化水稻。 几年之后,印度也在距离孟买100多公里处的遗址中找到了8500年前的水稻 遗存。此后,中国和印度又相继发现了时间相近的水稻遗存,水稻起源的 “中印大战”更加胶着了。直到1988年,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发现了玉蟾岩 遗址,其后,经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多次考古发掘,在遗址的一处洞
穴里发现了四枚上古稻 壳,才打破了僵局。该 洞穴前后有两个洞口, 前洞悬挂有莹白色的巨 大钟乳石,远看像青蛙 的鼻子,当地居民将其命名为蛤蟆洞,文人则美其名为玉蟾岩。
玉蟾岩遗址处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之间,由中美合作 发掘,集中了那时世界上研究农业起源的最权威的专家。遗址中发现的这 两枚上古稻壳经专家鉴定为具有从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原始性 状,其年代不晚于14000年前。
以目前的证据来看,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及其附近是稻作农业起源 的中心。在10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萌生了 研究“人造植物”的想法,迈出了改造世界的第一步。
这几粒不起眼的稻壳很可能是古人丢弃的垃圾,却成为考古学家的珍 宝,他们从“垃圾”中寻找蛛丝马迹,还原出上万年以前的人类历史,他 们绝对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侦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