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虚无主义与技术(虚无主义批判译丛)

書城自編碼: 399950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荷]诺伦·格尔茨 著, 张红军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76048551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9.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没有世界观的世界(第2版)(守望者)
《 没有世界观的世界(第2版)(守望者) 》

售價:HK$ 113.6
成为母亲:一场心灵的奇异旅行
《 成为母亲:一场心灵的奇异旅行 》

售價:HK$ 66.7
金融赋能:使命驱动的银行和金融的未来
《 金融赋能:使命驱动的银行和金融的未来 》

售價:HK$ 68.9
时刻人文中国梦境:公元前300年公元800年
《 时刻人文中国梦境:公元前300年公元800年 》

售價:HK$ 89.7
出去一趟,还是家里舒服
《 出去一趟,还是家里舒服 》

售價:HK$ 56.4
阿根廷史:从昔日辉煌到现代迷思
《 阿根廷史:从昔日辉煌到现代迷思 》

售價:HK$ 112.7
神话学理论
《 神话学理论 》

售價:HK$ 98.9
返璞归真:考古纠错的中国史
《 返璞归真:考古纠错的中国史 》

售價:HK$ 101.2

 

編輯推薦:
著名哲学家孙周兴推荐,尼采视角下定义人与机器的边界、探讨人与技术的关系,思考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智能穿戴设备是对生命的量化?
增强现实游戏蕴藏着什么危险?
网络喷子和人肉搜索因何猖獗?
搜索引擎已成为新的人类主宰?
尼采视角下,定义人与机器的边界!
塑造技术,而不仅仅被技术所塑造!!
献给在现实和虚拟中徘徊的每个人!
这是一本轻松又沉重的哲学书:行文是轻的,论题是重的,因为涉及虚无主义难题。作者采纳尼采视角,结合伊德的技术哲学,对技术虚无主义诸现象做了有趣的讨论,并且试图在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之间走出一条中间道路。对于身处技术困境的当代人来说,本书的思考是有启发意义的。
——孙周兴,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这是一项极其重要、发人深省、引人入胜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在透过虚无主义之眼考察当代技术的过程中,格尔茨就人与技术的相互影响问题提供了许多新的洞见和思考方式。这本书可读性极强,应该成为技术哲学和伦理学课程的组成部分。
——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计算机伦理学教授韦克特(John Weckert)
《虚无主义与技术》发出了一种具有争议性且令人不安的呼吁,
內容簡介:
我们是生活在技术世界中的技术性存在者,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问题是,技术能否解决一切问题?海德格尔、马尔库塞和埃鲁尔都曾提醒我们警惕技术性大众文化的兴起。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出现更是让我们产生怀疑:技术究竟是在为我们赋能,还是在奴役我们?技术会扭曲我们的目标、价值观和判断吗?技术进步是否等同于人类进步?
技术始终事关人类如何生活的问题,虚无主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则无处不在,因此本书关注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性。作者诺伦·格尔茨没有参与“技术让我们变得更好还是更糟”的无尽争论,而是考察了我们所想的“更好”和“更糟”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这种想法在我们创造技术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借助尼采的虚无主义哲学,本书探讨了人与技术的关系,试图揭示虚无主义与技术如何相互纠缠,从而创造一个充满技术催眠、数据驱动活动、快乐经济学、牧群网络和点击狂欢的世界。
關於作者:
诺伦·格尔茨,荷兰特温特大学应用哲学副教授,荷兰四大理工大学联盟伦理与技术中心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政治哲学、存在主义现象学和技术哲学的交叉地带。著有《战争与流放哲学》(2014)、《虚无主义与技术》(2018)和《虚无主义》(2019)等,曾经在《华盛顿邮报》《大西洋月刊》、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网站、英国广播公司全球广播部采访栏目、半岛电视台、奥地利公共广播电台、爱尔兰国家独立天台和法国《哲学杂志》发表过文章和观点。
译者简介:
张红军,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西方哲学与美学研究,在《哲学研究》《文艺研究》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译著有《虚无主义的平庸化——20世纪对无意义感的回应》(2016)、《现代主义与虚无主义》(2017)、《狄奥提玛的孩子们——从莱布尼茨到莱辛的德国审美理性主义》(2019)、《荒诞的幽灵——现代虚无主义的根源与批判》(2020)、《虚无主义》(2022)、《尼采之前的虚无主义》(2023)等。
目錄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尼采与放松
第二章 求ˉ\\_(ツ)_/ˉ的意志
第三章 众神之锤
第四章 瞧,这个葫芦
第五章 热爱乐活
第六章 超人
第七章 扎克伯格如是说
第八章 对偶像的网喷
第九章 谷歌死了
参考文献
索引
內容試閱
从自我催眠到技术催眠
技术催眠是我用以描述我们越来越转向技术手段进行自我催眠这一现象的名词。这种对我们的人性的逃避、对我们的脆弱的逃避、对我们的有限性的逃避,今天仍然与我们同在,并且与尼采的预言相一致,只是相较于尼采时代变得更加严重而已。今天我们也许不太感兴趣佛教的精神层面或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层面,但仍然对自我催眠非常感兴趣,并且赋予自己大量的技术手段来让自己入眠,以达到今天我们可能描述为拖沓(procrastination)或更常见的“发呆”(zoning out)状态。
利用技术来达到发呆状态的想法可能与看电视最有关。电视最初作为一种奢侈品可能旨在娱乐观众、传播信息,最重要的是向观众宣传产品,但现在已经稳步发展成一件普遍存在的家具,我们打开它并且让它在那里开着,就像一盏灯那样,我们可能使用也可能不使用。
一觉醒来,打开电视,一片除了寂静和你的思想以外一无所有的空间,立刻被声音、某些东西或任何东西所占据。关掉电视,离开。回来,重新打开电视。在这期间,你还可以在公交车、火车、飞机、商场、广告牌、电脑、手机甚至手表上看电视。
这个世界充满了屏幕。从尼采式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种令人震惊的发展。屏幕占据了我们的时间、我们的空间、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感受。也许令人震惊的是,我们虽然已经意识到了盯着屏幕看的僵尸效应,但还是会继续花几个小时一直盯着屏幕。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嘲笑电视是“笨蛋匣子”和“白痴盒子”,嘲笑电视观众是“沙发土豆”,但这并没有阻止我们到处放置屏幕,尽可能多地盯着它们看。事实上,固定播出的当地晚间新闻节目通常是关于看电视对我们有害的故事,而这种讽刺并没有让我们关掉电视。
如果有什么要说的话,那就是我们之所以会喜欢屏幕,恰好是因为它们的僵尸效应。我们筋疲力尽——无论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孩子,还是我们的政治领袖——因此,我们认为对着屏幕发呆几小时是我们应得的东西,它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特权。换句话说,我们知道看电视就是逃避现实,而这正是我们喜欢它的原因。
我们知道技术可以催眠我们,而我们认为这种催眠不仅令人愉快还很正当,这一点对于理解技术催眠设备、网站和应用程序的激增来说很重要。我们完全有能力——由于技术的多稳态性——将几乎任何技术变成技术催眠的工具,不管它是否有意被这样使用。然而,由于技术催眠并不是我们羞于承认的一种追求,所以设计师们可以将技术催眠视为其创造物的一种特征,而不是缺陷。
“网飞与放松”(Netflix and chill)一开始是一种委婉的说法,但很快就变成了一个梗。网飞公司最初并没有把自己作为一种约会工具来推销,但当这个梗走红后,网飞充分利用了这一新获得的成功,把这个梗变成了一场营销运动。对强调潜在用户的网飞公司来说,重要的不再是其光盘出租库的大小,而是流媒体服务的算法能力,后者可以发现你想看什么,继续为你提供这样的服务,并且尽可能少地干预用户,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了。
于是,“刷剧”(binge watching)现象就诞生了。再一次地,就像在“白痴盒子”前的“沙发土豆”,这个描述听起来很消极。不间断的流媒体电视,一集接一集,一小时接一小时,这让人想起“酗酒”(binge drinking),一种老式的自我催眠,它会导致呕吐、昏迷和死亡。当然,如果有人批评另一个人是沙发土豆时,这种批评隐含或明确的建议是,他应该出去走走,见见人,说说话,或者去酒吧。于是,这种批评关心的并不是一个人正在进行自我催眠,而是一个人在进行错误的自我催眠,他应该让他的自我催眠更具社交性些。
这种不是对发呆而是对纯粹的发呆的批评,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流媒体服务和刷剧会变得如此流行。再一次地,屏幕无处不在。由于屏幕的普遍存在,我们可以在一个屏幕上观看流媒体服务,同时又在另一个屏幕上发布对我们正在观看的内容的推特评论。看电视不再是一种孤独的逃避现实的消遣,因为流媒体服务和社交媒体一起把发呆变成了一种社交性的参与活动。
这里人们可能会说,如果看电视已经成为一种社交性的参与活动,那么它就不应该被视为发呆、技术催眠或虚无主义,而是生活中有意义的一部分。当然,人们也可以这样谈论佛教。然而,在这两种情况下,重要的都不是人们是否从该活动中获得了意义,而是该活动是否可以被用作一种逃避现实的形式。
的确,对尼采来说,自我催眠之所以是虚无主义的,正因为我们从逃避现实中获得了意义。我们从追求涅槃和网飞刷剧中发现的意义,指出了我们贬低自己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和重新授予另一个世界价值的能力,我们创造的这个虚构的世界,让我们不再必须成为我们所是。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