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編輯推薦: |
各种文献里靠谱、有趣、有效的本草养生说法、用法,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既想尝试简便的经验方,又想了解中医药文化,还希望看起来赏心悦目的,这本非常合适。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围绕瓜果蔬菜和日常菜点,对中药和食物的主要功用进行比较系统的表述。
每篇文章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故事,是每篇文章的引子,也是文化与知识融汇的看点。故事大都是有根有据的真人真事,从有记载的文献中而来,而非个人杜撰。
功用,是每篇文章的重心。包括古今中外的论述、典型案例和用法、现代研究成果等,立足于存真、保真,确保中医药学术的原汁原味。
健康小方,精选各种健康养生和疾病防治的简便方法,既有来源于先贤医案精华的,也有来源于老百姓生活实践的,靠谱、有效、实用,且便于操作,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
關於作者: |
温长路 中医主任医师、教授、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医学科普创作,已在各类报刊发表相关文章1500余篇,出版科普著作十几本,部分获得国家相关奖项和入选农村书屋。现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名誉主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会长等。
|
內容試閱:
|
一纸经方传千载,一缕药香跨古今。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结着古人的生活经验,闪耀着文化传承的智慧之光。中医药理论系统而复杂,非寻常百姓可掌握,但其中的药食同源、经方验方等内容,却是人人可以触摸到的,广大群众尤其感兴趣。
药物的发现和人类的觅食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在“神农尝百草”等典故上。在千百年的流传中,有些药食本草和使用方法被保存下来,有些则被淘汰了;近年伴随着养生保健热的兴起,国家也制定了规范的药食同源目录,并持续修订。一般人不了解这些历史上的变化和专业上的更新,经常被社会上养生宣传乱象误导,笔者深感不安。
《故事里的养生本草》这套书,就是为读者们筛选出历史上“声名显赫”,至今也“根正苗红”的药食本草一一介绍,帮助大家用得放心、用得有效。写作上,借助历史故事和传说典故为引子,把传统文化与中医药串联起来,打开一扇风景独特的窗,和读者们共同分享具有中国味道的中医药宝藏。
前一本书,我们已经介绍过群众熟悉、喜爱的花草苗木,本书主要围绕果实种子、蔬菜水果、食品饮品等品类展开,带读者领略美味、实用的药食同源宝藏。书中每篇文章的故事引子,如上所述,是文化与知识融汇的看点。这些故事大多是有根有据的真人真事,其中虽然有些是带有神话或传说的元素,但也是来自老祖宗们的“编排”,都是从有记载的文献中找来的,绝没有个人随心所欲的杜撰。
“古今功用”板块是每篇文章的专业知识点,是对药食本草主要营养健身作用、防病疗疾功能及其古今临床应用的概括性介绍。由于这部分内容的源头,均来自历代本草著作和相关的教科书,因此无法有太多的出新,只能立足于存真、保真,并尽量写入一些在历代传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内容、新成果。
“健康小方”板块,是健康养生和疾病防治简便方法及技巧的介绍,既有来源于先贤们医案精华的,也有来源于老百姓生活实践积累的,还有来自笔者本人几十年医疗实践感悟的,总以靠谱、有效、实用和便于操作为标准,力图让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笔者一直强调,有四项原则是中医在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中必须坚持的:第一是方向求稳,传播要朝着稳定社会、稳定人心、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第二是文化求本,传播要本在文化自身、本在文化传承和本在文化推进三个环节。第三是学术求真,要讲真实的中医、真实的经验、真实的价值,要守正创新。第四是表述求亲,传播方法必须能亲近百姓、亲近生活、亲近实际,要接地气。这四项原则,始终贯穿在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中。
在全书的构思中,还有个愿望是笔者想要强烈表达的:如何实现文化与科普的有机结合,写出与西医不同的中医科普作品的特点,为形成中医科普创作的风格作一些尝试。这也是近年来笔者在进行文化、科普教育和传播中一直努力呼喊的话题。
《易传》云:“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中”,上可以通道(文化),下可以达器(科学),基本是属于混沌的中间状态,因此是具有文化和科学双重属性的。可以说,中医学是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复杂性科学,是人类文化多样性与科学多元化并行的典范。
有鉴于此,中医的科普,不能舍弃其显著的文化学背景,只按照普通的要求去传播狭义的知识。回看如今接触到的对受众普及的大量养生知识,哪些是中医的、哪些内容根本没有中医,或者是仅仅贴了中医膏药的,很值得我们深思。中医人要把自己的特色表现出来,就必须研究文化与知识一体的表现轴心、表现手段和表现技巧。离开这一主导,自己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悲剧迟早会发生。
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知识普及,如何才能具有“合二为一”“融二化一”的特点?如何才能打造出中医的传播普及学?这是广大中医药人,尤其是热爱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需要去积极探索的问题。
中医文化传播与科学普及的特点,强调中和思维,机体正气决定生命盛衰。在中医的认知方法中,整体思维、辩(辨)证思维、直觉思维、中和思维、意象思维,无一不有,中国哲学的各种思维方法在中医学中都可以找到例证。但体现最充分的莫过于中和思维,中医认识论中的“天人合一”、治疗原则上的“执中致和”、药物应用上的“补偏救弊”等,无不是中和思维的具体应用。
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中和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是理解中医、运用中医、正确传播中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离开这一点去讲中医,就不是真中医;离开这一点去看中医,与西医没什么两样。“和”与“顺”,是《黄帝内经》集中体现出的智慧,是中医养生的基本法则。《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的话,就是对“和”“顺”理念的基本诠释。按照这一法则,中医的养生,就是要建立一套适合于每个人自己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但愿本书能够体现以上思想,帮助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养成获益终身的生活习惯。
这套书在制作过程中获得各方友人的支持。生药摄影、本草插图由香港浸会大学陈虎彪教授、浙江中医药研究院王恒苍医师鼎力相助,健康小方由王丹瑶、李森担纲制作,在此一并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