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宗教经验之种种:“美国心理学之父” 威廉·詹姆斯宗教心理学里程碑式的作品

書城自編碼: 399988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宗教
作者: [美]威廉·詹姆斯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366304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8.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千秋堂丛书002:北洋之乱——一本书讲清武夫治国、军阀混战的北洋时代
《 千秋堂丛书002:北洋之乱——一本书讲清武夫治国、军阀混战的北洋时代 》

售價:HK$ 112.7
声学手册 第7版 声学设计与建筑声学实用指南
《 声学手册 第7版 声学设计与建筑声学实用指南 》

售價:HK$ 218.3
掼蛋入门到精通(礼盒版)
《 掼蛋入门到精通(礼盒版) 》

售價:HK$ 193.2
中国书法散论(熊秉明文艺三书)
《 中国书法散论(熊秉明文艺三书) 》

售價:HK$ 71.3
战争事典083:细说靖难之役 : 明成祖朱棣的戎马征程
《 战争事典083:细说靖难之役 : 明成祖朱棣的戎马征程 》

售價:HK$ 114.8
时尚箱包及配饰   [英]达拉-简·吉尔罗伊
《 时尚箱包及配饰 [英]达拉-简·吉尔罗伊 》

售價:HK$ 170.2
当代历史学新趋势:理论、方法与实践(论世衡史丛书,当下历史学在研究什么?未来历史学的趋势是什么?)
《 当代历史学新趋势:理论、方法与实践(论世衡史丛书,当下历史学在研究什么?未来历史学的趋势是什么?) 》

售價:HK$ 112.7
晋国600年(全四册)
《 晋国600年(全四册) 》

售價:HK$ 250.7

 

編輯推薦:
★本书是宗教心理学领域里程碑式的一本书,也是20世纪宗教论著中很有影响力的一本书,开启了宗教与心理学漫漫对话历程。

★本书从个人经验方面讨论宗教作用,被誉为宗教研究和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对我们认识宗教现象和人类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威廉·詹姆斯是美国近代心理学创始人,对于美国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也开创了美国本土研究心理学的新领域。所著《宗教经验之种种》自1902年出版以来,旋即登上畅销书榜,并被誉为“心理学领域最著名的一本书”。

★通过对多个经验主题的探讨,以及对众多思想家如伏尔泰、惠特曼、爱默生、路德等的宗教体验与开悟状态的真实记录,探寻人性的奥秘以及内心深处2的不同面貌。

20世纪有关宗教题材的著作,就最初轰动和持续影响而言,没有哪一部与威廉·詹姆斯的《宗教经验种种》相媲美。
——约翰·斯密,美国宗教哲学家

这是心理学领域最著名的一本书,也是二十世纪论著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
——华特·克拉克(Walter H.Clark),《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
內容簡介:
这是一部百年经典之作,也是宗教心理学的里程碑作品。作者是美国近代哲学、宗教学与心理学的第一人,当之无愧的思想大师。他在书中认真思考了宗教的作用,并以伏尔泰、惠特曼、爱默生、路德等东西方100余位思想家的宗教体验与开悟状态的真实记录作为说明,同时还对皈依、悔改、神秘主义等普遍宗教经验进行了探讨。詹姆斯的创新研究,极大地开阔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借助“潜意识”的发现,揭示出在人们世俗的理智精神世界之外,还有更广大的精神新世界。全书语言通俗,叙述生动,情节跌宕,充满了趣味,发人深省。
關於作者: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875年建立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著有《心理学原理》(1890)、《对教师讲心理学和对学生讲生活理想》(1899)、《实用主义》(1907)、《多元的宇宙》(1909)、《真理的意义》(1909)。
目錄
读者导读 宗教与心理学对话的开端 / 001

前 言 / 009

第一讲 宗教与神经学 / 001
这些宗教天才也常常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比起其他天才,宗教的领导者也许更容易罹患病态的心理疾病。他们常常是天生善感的人,往往过着不协调的内在生活,在他们生涯的某个阶段还活在忧郁之中。他们不知节度,容易有强迫观念与僵固的想法;而且他们常常陷入出神状态,例如幻听、幻视等,表现出所有通常被称为病态的特殊行为。而且,这些在他们生涯中出现的病态表现,往往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宗教权威与影响力。

第二讲 主题界说 / 017
这世界因为魔鬼的存在而显得更丰富,只要我们把它的颈项踩在我们的脚底。在宗教意识中,这正是魔鬼法则,或者说是负性法则与悲剧法则所被赋予的位置;也正因为如此,从情绪的观点来看,宗教意识显得十分精彩。

第三讲 不可见的实在 / 036
原初真理永远是建立于出自冲动的信仰;可以用言语道出的哲学,只是把它转化为华丽的公式而已。那非理性而直接的确信是我们内心较为深刻的部分,可以用理性来辩驳的部分只是一种表面的展示。

第四讲、第五讲 健全心态的宗教经验 / 054
可以说,我所有的成长都是朝向自私心态的消泯。我指的不只是那些较粗糙、属于感官的自私形式,而是更幽微、更难以察觉的形态,例如表现为难过、悲叹、后悔、嫉妒等形式的自私。成长的方向在于实际地、有效地实现神的内在性,以及人的内在自我真实的神圣性。

第六讲、第七讲 病态的灵魂 / 089
疯人对于可怕事物的幻象完全由日常事实取材。我们的文明建立于屠宰场上,而每个人都是在无助的痛苦、孤单的抽搐中离开这个世界。朋友,如果你反对这个说法,等你自己到了那个时刻再说。

第八讲 自我分裂与统合 / 116
宗教只是达到合一的许多方式之一。弥补内心的不完全并减少内在的不和谐是一个普遍的心理过程,可以在各式各样的心理材料中发生,不一定要以宗教的形式出现。古老的医学曾经提到疾病的恢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逐渐痊愈,一种是快速痊愈。在精神的领域中,内存的合一也有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另一种是突然。

第九讲 皈依 / 133
要达到某种心智结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觉、有意的;另一种是不知不觉、无意的。在皈依的历史上,这两种方式都可能发生。因此,可以说有两种皈依历程,斯塔巴克分别称为立意型与自我交付型。

第十讲 皈依(结论) / 151
皈依的效果为皈依者带来一种“人生态度的改变,虽然情感起起伏伏,这种改变是相当恒定而持久的……换言之,经过皈依的人,曾经采取宗教生活之立场的人,无论他们宗教的热情消减多少,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倾向于认同这个宗教”。

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十三讲 圣徒性的特质 / 179
宗教在性格上成熟的结果可以总称为圣徒性。圣徒性以宗教情绪为个人力量的恒常核心,具有普遍而特定的构成形态,对所有的宗教都相同,我们很容易勾勒它的特征。

第十四讲、第十五讲 圣徒性的价值 / 227
就其效果而言,圣徒的这些素质对于世界的福利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伟大的圣徒得到立即的成功;比较一般的圣徒至少是先驱与前行者,而且他们也可能是促进俗世变得更好的酵母。

第十六讲、第十七讲 神秘主义 / 260
固然,神秘状态并不能单纯地由于是神秘状态,就获得任何权威。但较高层次的神秘状态指出了甚至是非神秘者都会倾向的宗教情怀。它们诉说至高的理想,诉说广大,诉说合一,诉说安全,也诉说平静。

第十八讲 宗教哲学 / 296
宗教学也要以个人经验的事实为原始材料,它整个批判的重建过程也都要与个人的经验相合。它永远无法从具体的生活离开,也不能在概念的真空中运作。它永远必须承认,就像每一种科学都承认的,自然的微妙之处总是飞在它的前头,它的公式只是一个近似值。

第十九讲 宗教经验的其他特征 / 315
在宗教里,我们有一部分的人类本性与意识之外或是阈下意识的领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直觉、假设、幻想、迷信、信仰、信念以及所有一般非理性的作用,都由它而来。它是我们梦的来源,而且很明显,梦也会回到它的区域。这个区域也是培养宗教生活的多数泉源。

第二十讲 结论 / 334
我们所经验的世界总是包含两个部分:客观部分与主观部分。客观部分也许比主观部分宽广无数倍,但主观部分却是永远不能被抹杀或是压抑的。客观部分是我们任何时刻所思考的总和,主观部分是这个思考发生时的内在“状态”。我以客观的方式看到的人类经验的全貌,都以无敌的力量逼迫我超越这种狭隘的“科学”限制。真实世界无疑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是比物质世界更复杂的构作。

后 记 / 356

译名对照表 / 360
內容試閱
[读者导读] 宗教与心理学对话的开端
关于威廉·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出生于美国纽约市,有三个弟弟与一个妹妹。他的祖父由爱尔兰移民到美国,多年经商后成为巨富,也是长老教会的重要人物。 他的父亲爱好读书与写作,经常举家到美国与西欧各大城市旅行,并有意地培养孩子认识各种西方文化与公众事物,因此詹姆斯家的孩子从小就经历了西方社会文化的洗礼。
詹姆斯从小就有艺术与科学两方面的天赋。他在18岁时想当艺术家,因此到纽波特(Newport)师从威廉·亨特(William Hunt)学习绘画,但不到一年却转到哈佛劳伦斯科学学院(Lawrence Scientific School)研读化学与生理学。在1863年至1869年间就读医科,其间他深为眼疾、消化不良、失眠、背痛以及忧郁所苦,因此他于1867年到德国休养,并在柏林大学旁听生理学与心理学的课程,在这期间他有机会大量阅读神经学、心理学、哲学以及文学的作品。1869年他完成医科考试后,回到家一边继续养病,一边广泛阅读,但在精神与肉体上却数度濒临崩溃,只能靠阅读《圣经》章节来维持意志力。虽没有完全恢复健康,但他于1872年回到哈佛大学教授生理学,开始思考哲学与宗教领域里的重要问题。他怀疑科学的研究方法无法研究心灵状态,而由其生活经验体会到唯有直接自我观察才能深入了解心灵,因此逐渐转向心理学与哲学的领域。
可能是源于长期受病痛的折磨,詹姆斯一直非常关注宗教的问题,尤其对个人的宗教经验怀有高度的兴趣。由于幼年经常搬家,他并没有固定参加教会活动,也没有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习惯,但他喜好宗教音乐,对于别人的宗教生活也充满同情与理解。这与他在科学或医学上的权威有时产生冲突,但也使得他为人知晓。1898年,他接到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吉福德讲座(Gifford Lectures)的邀请,讲授自然宗教,但因为健康的因素1900年才履职。为该讲座所进行的演讲,便成为《宗教经验之种种》的主要内容。《宗教经验之种种》最早于1902年出版。本书译自1961年的版本,由伦敦的克罗威尔 - 科利尔出版公司(Crowell-Collier)出版。

对宗教心理学之影响

从威廉·詹姆斯在爱丁堡大学演讲至今已经一个世纪,当我们重新阅读这本书时,会发现它仍然相当具有魅力。详细地描述、分析文献资料的心理学研究,目前已经几近绝迹,这是由于当代心理学追求因果关系理论,而对于主体经验反思的资料则多有怀疑。当代心理学家想要以物理科学客观测量的方式,来取得对研究者而言较可靠的资料,客观量化的研究透过精巧设计的测量工具与谨慎的施测程序,较容易取得具有可比较性的资料,而且量化的分析技术越来越成熟,得到有意义的结果也比较快速,研究者在先定好的理论范围与严谨的研究程序下也较容易觉得心安;但是这类研究必须冒着过度简化人实际经验的危险,也往往是研究者的盲点所在。詹姆斯对于个人经验的重视以及所采用的描述分析取向,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行为学派的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于进步主义的不信任,基要主义“fundamentalism”的重新崛起,继神学之后对于宗教意识的忽视)而逐渐没落。等到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对主观经验之实证研究重新兴起,宗教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学或性格心理学实证研究中的一个研究变项,或者只是心理学理论(例如归因理论、依附理论或因应理论)中的一部分。
宗教心理学的发展可以说是宗教与心理学这两门学科互动的历程。从其发展来看,詹姆斯的宗教心理学流行于1880年到1930年,即两门学科互动的发轫阶段,称为“宗教的心理学”阶段。在这个阶段,心理学与宗教的互动是一种方法(心理学)与探究对象(宗教)的互动。前者是思考分析的工具,后者则是有待考察的对象;前者是客观、价值中立的科学概念工具,后者则是主观、充斥着种种价值取向的文化心理现象。在这个脉络下,宗教心理学成为对宗教观念与实践之心理意义、起源与形态的分析,包括弗洛伊德与荣格的深层心理学、詹姆斯的描述分析与实用判断、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的民俗心理学,以及其他欧洲与北美学者的研究。研究的主题涵括祈祷、皈依、超自然现象、神秘主义,以及宗教与社会的关系。随着心理学理论—例如心理学的实证研究,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现象学心理学、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人本心理学以及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宗教心理学的面貌也越来越丰富。另外,与其他社会科学—例如社会学、人类学与政治—的整合,也使得宗教心理学跨学科取向的色彩越来越鲜明。最后,随着心理学理论后设思考的深化,心理学反省到自身的理论建构并不是纯然客观、不落言筌的过程。此时,心理学与宗教的互动也就不再是研究工具与研究对象的关系。既然二者的建构同样牵涉到繁复的诠释历程,“对话”于是成为描述二者关系较为贴切的用词。
宗教与心理学的对话又包括:(1)心理学与神学的对话。(2)心理学与比较研究的对话。(3)心理学自身的宗教化。这些对话都有其支持者,也分别都在蓬勃发展中,其中詹姆斯的影响依稀可见。詹姆斯在本书中引用了佛教与印度教神秘经验的文献,讨论佛教的“禅那”(dhyana)与印度教的“三摩地”(samadhi)的神秘状态。以今日的眼光来看,詹姆斯的引述与分析或有“东方主义”之嫌,亦即把西方的理解范畴(尤其是基督新教)以及重视个体直接经验甚于传统影响的倾向套在东方宗教上。从心理学与比较研究的对话来看,詹姆斯的作品代表了这个对话生涩的开端。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