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破晓之钟

書城自編碼: 400008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據通信
作者: 田渊栋
國際書號(ISBN): 9787121478543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2.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虚无主义与崇高的后现代: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段艰难关系的历史(故事)
《 虚无主义与崇高的后现代: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段艰难关系的历史(故事) 》

售價:HK$ 90.9
图解昆虫学
《 图解昆虫学 》

售價:HK$ 572.7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典藏本)
《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典藏本) 》

售價:HK$ 147.2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售價:HK$ 78.2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售價:HK$ 227.7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售價:HK$ 194.4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售價:HK$ 135.7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售價:HK$ 62.1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51.0
《亿级流量系统架构设计与实战》
+

HK$ 62.3
《IPv6技术与应用(锐捷版)》
+

HK$ 132.3
《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分析与实现》
+

HK$ 78.2
《不平衡网络异常数据代价敏感模型及研究》
+

HK$ 108.7
《图解IT基础设施》
+

HK$ 142.8
《现代商用卫星通信系统(第二版)》
編輯推薦:
· 第一部由杰出华人青年人工智能科学家创作的纯正科幻小说,将智能体、数字人、元宇宙、基因复制、纳米自组织机器人等热点融入融入地球存亡与人类生存挑战,技术设定与演进逻辑扎实严谨又充满想象力。
· 探讨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路线选择与科技伦理,引入意识与身体的关系等深刻话题,可以引发读者对人类及其文明独特性与优势的思考与辨析。
· 这部独属于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幻想,基于大模型带来的机器智能大跨越,开创性地描绘出一种全新的人类终极命运走向,将会对未来科幻作品的故事架构产生深远影响。
· AI、数字人、机器人等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及科研工作者能从书中得到启发,普通人也会因为这些技术的公共话题性而轻松找到共鸣,并深受震撼。
內容簡介:
我们都想过外星人开着大炮巨舰,向地球人类宣示武力——可那是真正可能发生的未来,或只是我们这些浅薄二维生物,扛着锄头的臆想?当平静的生活被诡谲的彗星所打破,当艰难的抉择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当虚拟世界成为最后的避风港,在无解的阳谋之下,顶尖的头脑们如何破局?《破晓之钟》,一个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幻想。
關於作者:
田渊栋博士,Meta AI人工智能研究院(FAIR)研究员及高级经理,研究方向为大模型高效训练及推理、表示学习、智能决策与优化。2023年长故事生成项目负责人,2018年围棋开源项目OpenGo研究及工程负责人和第一作者。曾以一作身份获2021年国际机器学习大会(ICML)杰出论文奖提名及2013年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ICCV)马尔奖提名。历任机器学习国际会议ICML、NeurIPS、AAAI、AIStats领域主席。2013—2014年在Google无人驾驶团队任软件工程师。2005年及2008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本硕学位,2013年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目錄
第 1 章 落日 / 08
第 2 章 困局 / 10
第 3 章 彻夜 / 15
第 4 章 回家 / 20
第 5 章 后浪 / 25
第 6 章 伤逝 / 28
第 7 章 彗星 / 33
第 8 章 歼星花 / 38
第 9 章 告别 / 41
第 10 章 担忧 / 45
第 11 章 灵界 / 49
第 12 章 任命 / 52
第 13 章 碎议 / 56
第 14 章 立方 / 60
第 15 章 撤退 / 63
第 16 章 盛名 / 69
第 17 章 崇拜 / 73
第 18 章 兴趣 / 77
第 19 章 笔记 / 82
第 20 章 疑问 / 86
第 21 章 反戈 / 91
第 22 章 辞职 / 96
第 23 章 波及 / 100
第 24 章 小聚 / 103
第 25 章 意图 / 108
第 26 章 现实 / 113
第 27 章 搬家 / 116
第 28 章 风雪 / 120
第 29 章 应对 / 124
第 30 章 比赛 / 127
第 31 章 邂逅 / 134
第 32 章 相亲 / 136
第 33 章 心路 / 141
第 34 章 破晓之梦 / 147
第 35 章 入职 / 151
第 36 章 宴会 / 158
第 37 章 风起 / 165
第 38 章 追忆 / 170
第 39 章 谜团 / 173
第 40 章 真相 / 178
第 41 章 阳谋 / 183
第 42 章 破绽 / 187
第 43 章 巧合 / 192
第 44 章 同盟 / 197
第 45 章 实验 / 202
第 46 章 深海 / 207
第 47 章 交锋 / 213
第 48 章 猜测 / 219
第 49 章 援救 / 227
第 50 章 连接 / 233
第 51 章 大难 / 238
第 52 章 惊惶 / 246
第 53 章 宣言 / 253
第 54 章 争辩 / 261
第 55 章 温暖 / 265
第 56 章 不归 / 269
第 57 章 撤退 / 277
第 58 章 行动 / 280
第 59 章 火传 / 284
第 60 章 挣扎 / 291
第 61 章 道路 / 300
第 62 章 赌命 / 306
第 63 章 临界 / 314
第 64 章 幽灵 / 321
第 65 章 转折 / 326
第 66 章 意识 / 331
第 67 章 商议 / 335
第 68 章 死斗 / 339
第 69 章 豪赌 / 346
第 70 章 黎明 / 352
第 71 章 抉择 / 357
第 72 章 终点 / 365
第 73 章 集合 / 370
第 74 章 直播 / 376
第 75 章 复刻 / 382
第 76 章 囚笼 / 384
第 77 章 大梦先觉 / 390
第 78 章 重逢 / 396
第 79 章 揭秘 / 401
第 80 章 星星之火 / 408
后 记 / 414
內容試閱
【推荐序 1:困境的意义】
因采访结缘,我有幸提前拜读了田渊栋老师的新作,这是一部始于困境、终于突围的科幻小说。
故事始于末世压力,终于求仁得仁。其草灰蛇线的精神内核,恰与我心中人工智能所剩的皇冠议题暗合——意识是否会被 AI 控制?人类最终独剩的意义系统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在小说中不时能觅得踪影。因为作者的主业就是人工智能研究。
这部小说是关于意识的。基于鲜活、直接的构想,书里刻画的“临界状态”和“灵界”等,用一种具象的形式白描了诸多在科学世界中还很模糊的意识命题。而小说中构建的可以不停进化的智能,在如今的世界里正在真实呈现。
这部小说是关于意义的。对于这个在今天很容易被解构的话题,追问本身就带着抗争的意味。在“内卷”带来的消耗感之下,虚无主义和躺平主义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倾向,真实的科研工作者必须自己构建意义,从而支持自己的行动——比如,个体永生没有意义,但文明永生很有意义。这可能是田渊栋这部小说中一个设定的来源。
真实世界里的田渊栋,似乎一直在用自己构建的意义驱动自己的科研实践。他的长期研究主线可以被定义为“我们最终能理解模型到底是如何被训练出来的”,换句话说,是让人工智能成为可解释的。在黑盒模型、暴力美学、规模法则几乎成了相关人士言必谈之的信仰,以及资本、人才之引力源的今天,田渊栋的选择是一条少数人选的路,也是一次充满试错风险的旅行。
2024 年 3 月,我在硅谷和田渊栋共进晚餐,其间聊到“意识”这个 AI 的终极地带,田渊栋提供了一个我听过的最易懂的答案。
我问:在人与 AI 的结合中,谁的意识会占主导?
田渊栋答:我觉得自我意识起源于人类大脑对自己的建模。从进化上来看,这很有必要。因为人要根据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比如,看到一只老虎是要逃跑,还是要跟它搏斗?身体素质好,有称手的武器,再加上周围有帮手,可能会选择搏斗;但要是孤身一人或身上有伤,那肯定得逃跑。这可以用来说明,要有对自身的建模,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动。做得好就活下来了,做不好就被自然界淘汰了。久而久之,这个“自我”模型就会慢慢扩展,也会被慢慢细化。如果一件物品和人本身的联系足够紧密,那么自我模型在计算的时候就会自动把它纳入,这在武侠小说里就是所谓的“人剑合一”。如果 AI 和人类完全融合,可能会形成一个整体意识,你分不清某个念头到底是 AI 产生的还是自己产生的,也不会有一方控制另一方的问题。现在,手机已经算是每个人的一个器官了,手机弹出一条信息,你据此决策,那么是手机控制了你吗?现在也有研究发现,人体肠道菌群会改变人的情绪,那么,是菌群控制了你吗?所以,我们应该放弃“大脑是人类的控制器”的执念。我们身体的每一部分对我们的行为表现都有投票权,以后接入的 AI 只是也有一票而已。当然,现在的 AI 还只是工具。
以上仅是田渊栋关于 AI 科研工作众多思考中的一个片段,类似的片段当然还有很多。关于自我是什么、AI 是什么、人与 AI 的关系是什么,田渊栋在认知上有着难得的“稳固底盘”。虽然我曾采访过数以千计的 AI 从业者,但是有这种“稳固底盘”的并不多见。
回到这部小说,细数里面的各个片段,都和田渊栋的工作积累密不可分。小说往往是作者底层思想源代码的派生,这部小说中的博士生群像显然也有田渊栋和身边人日常生活的投影。
虽然这是一个理工科生占大多数的群像,但他们的情感浓度是足够的。置身方向判断十字路口的如临大敌感、坚持很久却不见希望的漫长等待感、反复检查却不知错在何处的无解崩溃感、狷狂想象力与小心翼翼印证的大开大合感……这是小说的人物体验,也是真实的科研写照。用田渊栋的话说,这是一种串联和注脚,也是对自己博士生活的总结。
我遇到的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经历过苦苦追寻或匹配节奏的过程。每当自己与世界重叠的瞬间来临,想象力便会连同渴望被无限放大,而与此同时,陷阱往往也星罗棋布——憧憬与不安永远如影随形。
我仍记得读田渊栋在知乎上所撰写的《求道之人,不问寒暑》时的共鸣感:“做数学证明实在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任务,前一刻你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后一刻却被刚发现的一个错误否定全盘,立即如坠冰窟,像天塌下来似的。刚刚还像孙猴子腾挪得舒爽了,觉得自己厉害无比,突然间发现一直在如来的五指山下兜圈子,从没有踏出一步。如此几次,才觉察自我的渺小、自然的恐怖。这种感觉,书上教不来,别人传达不到,唯有自己遇到了,方才悟得。而一旦悟得,就锋芒尽敛,再也没有傲慢的底气。”
科幻创作者可以活在百年之后,科技评论者可以活在五年之后,科研工作者和AI 工程师必须活在当下,把未来一步一个“齿轮”地变成现实。这条道路在漫长的时间线上周而复始,置身困境的夜晚是一种再熟悉不过的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我看到书名的第一刻还有一些其他的感受。“破晓”和“钟”都是与时间息息相关的名词,不知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一种本能的体现。章名中也有多个与时间相关的名词,如“落日”“彻夜”“黎明”,一个个时间切片串联起剧情,砌筑成了关于时间紧迫的隐喻和对不朽的执念。
星光生于长夜,长夜生生不息。还有什么比构建不朽更能撩拨人心的工作呢?科研工作者对困境几乎是痴迷的。外在的困境是资源短缺,内在的困境是欲望不灭。正是内外双重困境构成了生而为人的意义命题和行动原力,从而有了突围之路的精彩。唯有抽丝剥茧众里寻他,才有刹那间的共鸣和万物肇始的野心。
今天,科技世界看似进入了一个动态分叉的连续光谱,却又轻易在高处相逢。在人类命运何去何从的大议题下,所有攀登心中“珠峰”的人都走向了同一个秘密王国,在这个王国中,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能源技术等学科界限从未如此模糊,人们的关系如此错综交叉,相遇和分离的路径是那么千回百转,以至于一个人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另一个人的花园。
因此,我仍记得那顿饭给我带来的一种舒适感——我自以为独特的“脑回路”他也有过,我问出的问题他恰好能回答,更难得的是,他不习惯人云亦云,每一个答案背后都有着足够具体和能够落地的细节。
我在面对许许多多个田渊栋时,偶尔会感慨:人们竟有如此相似的经历但感受却如此不同,人们竟有如此不同的经历但感受却如此相同。正如电影《一代宗师》中的那句话:“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一些颇为深刻的末世命题和一些狷狂粗粝的想象构思,又何尝不是命运一次次柔软的眷顾呢……
这是相遇的意义,也是阅读的意义。希望这部小说也带给你相似的体验。
张一甲 科技智库甲子光年创始人、CEO 2024 年 6 月 12 日晚于北京
【推荐序 2:反模式的探索】
科技发展和星际战争一直是硬科幻永恒的主题。然而,这样的想象不免受到时代的局限。从阿西莫夫的《基地》到弗兰克的《沙丘》,再到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太空歌剧尽管精彩纷呈,但往往基于以下假设。
◎ 缓慢的科技进步和微小的技术代差。
◎ 局势仍然被人类水平的智能所掌控。
这样的假设导致“星际战争照搬地球模式”,在宇宙空间中呈现出的就是大炮巨舰,在行星上呈现出的就是登陆作战。这个模式的潜力已经被无数科幻作品榨干,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很难再出现。
事实上,如果放大到宇宙尺度,这两个假设其实都不合理。毕竟外星人没有任何理由将和我们的技术差距控制在 50 年以内,更没有任何理由在智能和战略上逊色于人类。《三体》之所以震撼人心,就是因为它完全突破了“微小的技术代差”这个假设。然而,它在战争的具体形式上仍无法完全摆脱大炮巨舰模式和人类水平智能掌控的局限。这也可以理解,对于任何创作者来说,幻想远超自己的智能如何运作,以及会有什么样的行为,都是一件非常反直觉的事。
今天,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其战略游戏水平已远超人类,而在编程、信息整合和文书工作等智能场景中,人工智能也呈现出达到甚至超越人类水平的趋势。正因如此,科幻作品的读者迫切需要让自己耳目一新的想象。现在,这样的作品问世了!
《破晓之钟》的作者是世界上推动 AI 围棋革命的几个人之一,现在活跃在 AI研究的前沿领域。可以说,他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亲身经历过 super-human intelligence(超人智慧)的人。他所拥有的刻骨铭心的体验,我能感同身受——创造出一个智能体,并目睹其快速进步,仅需几个月甚至几天时间,就能在某些特定能力上实现对人类的超越。依托于这些独特的技术背景和人生经历,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打破了所有的假设,从能量和信息的第一性原理出发,重新构想了在迅速发展的技术革命下,在远超人类的智能和创造力的主导下,星际战争将如何展开——“在我们还懵懵懂懂的时候,这一场星际战争早已拉开序幕。
在每一立方纳米的空间里,早就开始,从未结束。”
让我们一起踏入这个由想象力开拓出的未来,跟随作者的脚步,探索那些我们从未思考过的可能性。
李达梁 AI 初创公司 Anthropic 研究员、谷歌大脑前员工
【自序: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幻想】
每个时代都有独属于那个时代的幻想。
农业时代的人们,会幻想成为用弓箭射落太阳的英雄、用金锄头种菜的皇帝,和炼丹求长生的仙人;工业和电气革命的号角吹响之后,人们对电灯、火车、飞机和轮船习以为常,并憧憬着带着这些简陋的装备,去探索星空和宇宙;计算机和信息时代到来之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到,精密设计、按照固定程序运行的机器,具有在思维上辅助人,甚至代替人的可能性。
伴随着人工智能(AI)领域在七十多年间的几次起落,每一次热潮带来的都是不一样的思考。在科幻世界里,我们囿于过去的经验和常识,想象着开着大炮巨舰入侵太阳系的外星人,描绘着语音单调但有情感的机器人,断言 AI 只能重复却无法创造,沉醉于人类与生俱来的独一无二。然而真实的世界会如此发展吗?自2023 年起,深度学习和大模型的浪潮,终于超脱学院里形而上的争论,展示了它大规模改变现实世界的可能性,而改变的方式,可能和我们的想象完全不同。再用惯性思维去预测一个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将来,并描绘在这种物质基础之上的幻想故事,恐怕会错得离谱。
作为一个一线 AI 研究员,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我在无数个宁静的夜晚,一直思考 AI 将带来思维格局上怎样的改变。做学术研究和写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共通的,都是找出一条条新的路径——乍看之下出乎意料,但每一步都遵循规律可能实现。通过将多个“可能的一小步”连接起来,“不可能的一大步”便会诞生,从而扩展人类知识的边界。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严谨的学术研究要遵循大自然的铁律,而写小说则更具弹性,能拥抱更大、更宽广的想象空间。
在这部小说里,我想要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去思考人类未来的可能性。在可预见的将来,重复性劳动,特别是重复性脑力劳动会被逐渐取代,趁手的工具将会变得极大丰富,只要运用得当,就能迸发出不可思议的生产力。
在此背景下,很多事情都会发生变化,人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评判方式,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模式,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将产生巨大的改变。
在这个新的时代中,每个个体的“独一无二”不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把握先机,以极大的勇气去开辟的。找到个人化道路,是每个人都要做的功课。这些功课做得好坏是没有标准的,因为评判它的老师尚不存在,遑论教材和指南,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发挥想象力罢了,在具体技术还不成熟之前,描绘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这正是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幻想”的意义所在。
这部小说,也是对一个博士生的生活总结。成长的历程,细微的感悟,人生有很多有意思的瞬间,单独写下来不一定好,但要是将它们串联起来,配上合适的背景和机缘,就会变得很有趣。写下来,也算是为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写下一段注脚吧。
本书作者 田渊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