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暗黑历史书系·伦敦血色历史(从公开处决到隐秘谋杀,伦敦街头奇闻异事录。16开全彩印刷,200余幅精美图片)

書城自編碼: 400244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英]约翰·莱特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18175300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9.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清团练
《 大清团练 》

售價:HK$ 112.7
活着的自由:罗伯特·哈特曼自传
《 活着的自由:罗伯特·哈特曼自传 》

售價:HK$ 89.7
安妮女王时代的英格兰:和平之境(安妮女王时代三部曲之三)
《 安妮女王时代的英格兰:和平之境(安妮女王时代三部曲之三) 》

售價:HK$ 89.7
OKR战略:流程管理+绩效提升+组织赋能
《 OKR战略:流程管理+绩效提升+组织赋能 》

售價:HK$ 101.2
蓝色的雪
《 蓝色的雪 》

售價:HK$ 51.8
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
《 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 》

售價:HK$ 126.3
Java编程问题
《 Java编程问题 》

售價:HK$ 171.4
尚书:华夏的曙光
《 尚书:华夏的曙光 》

售價:HK$ 66.7

 

編輯推薦:
1.暗黑历史书系:内容丰富,涵盖民族群体、史诗传奇、兵器战争、历史人物、灾难事件;收录历史文物图、场景还原图、人物关系图、事件逻辑图…… 2.暗黑历史书系:从维京人、凯尔特人到美洲原住民,从角斗士到中世纪战士,从特洛伊到亚瑟王,与暗黑历史书系一同探寻传奇背后的广阔历史世界。 3.暗黑历史书系:历史学家、军事学家、国防顾问等专业学者撰写,图书内容权威、客观。 4.暗黑历史书系:历史现场的精美绘画、丰富有趣的图例解说、清晰简明的历史呈现,为读者带来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 5.暗黑历史书系:图文结合,内容丰富,篇幅适中,围绕主题成篇,既有严肃讨论又有野史八卦,即使零碎时间也可以阅读。 6.暗黑历史书系:外国文化的经典常谈,中文语境的传奇故事,迎合爱好某一主题的小众圈子,也吸引单纯对外国文化好奇的普通大众。 7.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都市传说,这本书讲述世界上建城较早的城市伦敦从古至今真实的都市奇闻。 8.按时间顺序讲述伦敦城的历史:罗马时代伦敦建城、中世纪的战乱和公开处决、17世纪的瘟疫和火灾、18世纪的消费、享乐和金融危机以及从古至今各种暴力犯罪和恐怖事件。 9.展现伦敦普通市民生活中不普通的事
內容簡介:
《伦敦血色历史》深入探讨了伦敦自罗马时代以来的悠久历史,广泛涉及这座大都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文中讲述了罗马时代伦敦建城,中世纪的战乱和公开处决,17 世纪的瘟疫和火灾,18 世纪的消费、享乐和金融危机以及从古至今各种暴力犯罪和恐怖事件。这本书配有180多幅彩色和黑白插图,揭示了伦敦底层社会生活的亮点和上流社会的堕落,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關於作者:
约翰·莱特,作家,现居英国,在伦敦担任《时代》和《人物》杂志记者,关注犯罪、政治和社会福利等话题。著有《至暗与巅峰: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与世界》《伦敦血色历史》《牛津内战引语词典》《罪案调查与悬案》等。
目錄
伦敦血色历史
[英]约翰·莱特?著
张潇月 译

目录
001 引言
007 古代时期
039 中世纪时期
079 都铎时期
117 17世纪
159 18世纪
197 19世纪
231 现代时期
內容試閱
伦敦血色历史
[英]?约翰·莱特?著
张潇月?译


引?言
伦敦的漫长历史充满光荣与痛苦。市民目睹了众多征服者的来来去去,也见证着这座城市逐步成为世界帝国的中心。但这荣耀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血腥的历史。

世界上很少有大城市能与伦敦的美丽与力量相抗衡。作为英国的首都,伦敦在自己的非凡历史中向来都是文化、贸易、工业和金融的中心。活力四射的伦敦城从罗马人的定居地发展成地球上最大帝国的“心脏”,一直以来鼓舞着国王,也同样鼓舞着人民。英国作家、幽默大师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有一句名言:“当你厌倦了伦敦,你就厌倦了人生。”
然而,伦敦的生活也时常充斥着野蛮、暴力和紧张。在两千年的历史中,伦敦人经历过瘟疫、火灾、暴乱、革命和数不尽的谋杀。死亡的方式有很多种,从王法之下用斧头、尖桩和绳子处决,到黑暗后街的连环杀人案,再到放射性毒物与恐怖主义袭击的现代谋杀。
丑闻也从未退出过这座城市的历史舞台。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带来一场恣意的享乐放荡。1720年,内幕交易产生了“南海泡沫”,许多人的生活因为它的破灭而毁于一旦。犯过罪的名人包括1868年的未来国王爱德华七世(Edward VII)、1895年的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以及1963年(彼时伦敦人正尽情享受着“摇摆60年代”)的陆军大臣约翰·普罗富莫(John Profumo)。
早期战争
公元43年,罗马帝国大举入侵并击溃了早期伦敦的当地部落,这是最早有记载的暴力事件。在此期间,部落女王布狄卡(Boudica)带领爱西尼人(Iceni)的反抗愈战愈勇,但这场起义在公元61年落下血腥的帷幕,以失败而告终。此后的起义都很快遭到镇压,直到罗马在公元410年撤军。之后几个世纪里,当地部落为争夺权力而不断征战,进入9世纪后又得抵御维京人的进犯。
1066年,伦敦再次陷落。“征服者”威廉击败了英格兰军队,于圣诞节那天在城市中加冕为王。
王冠的残暴
英国的君主为伦敦带来了财富与美誉,但也行使着残暴、致命的统治权力。在中世纪,伦敦见证了1170年亨利二世(Henry II)下令刺杀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Thomas Becket)。据说在1483年,理查三世(Richard III)在以酷刑著称的伦敦塔中杀害了自己两名年幼的侄子。16世纪,有过六任妻子的亨利八世(Henry VIII)将两任妻子送上了伦敦塔的断头台,其成为英格兰最为声名狼藉的国王。
但并非只有国王才是残暴的统治者。1554年,玛丽·都铎(Mary Tudor)将“九日女王”简·格雷(Lady Jane Grey)斩首,从此得名“血腥玛丽”(Bloody Mary)。作为玛丽一世的她下令以火刑处决了大约280名新教徒,其中还包括当时的坎特伯雷大主教。
1649年,查理一世(Charles I)的公开被斩标志着这段残暴统治历史的终结。但二十年后,伦敦人发现他们面临着更大的灾难——大瘟疫夺去了六万人的性命;著名的伦敦大火灾整整肆虐了四天四夜,几乎只留下这座城市的五分之一。
最为恶劣的谋杀
统治者已经残暴至极,但普通的伦敦市民更要提防来自身边的威胁。1888年骇人听闻的“开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谋杀案揭露了在城市街道上市民遭遇的危险。乔治·马可夫(Georgi Markov)与罗伯托·卡尔维(Roberto Calvi)的死亡也是如此:一个是保加利亚的异见人士,1978年在滑铁卢大桥上被尖端带毒的雨伞刺中了大腿;一个是与梵蒂冈关系密切的“上帝的银行家”,1982年被人吊挂在黑衣修士桥(Blackfriars Bridge)下。
暴乱也贯穿了整个城市的历史,从1189年理查一世(Richard I)加冕时的犹太人大屠杀和1780年反对天主教的戈登骚乱,到1985年至2011年间工人阶级在街头反抗警察,还有此间发生在1990年伦敦市中心反对人头税的大规模动乱。
然而有更多鲜血洒在了伦敦市民的家庭之中,如臭名昭著的克里平医生(Doctor Crippen)案和鲁肯勋爵(Lord Lucan)案。霍利·克里平是美国一名顺势疗法医生与药剂师,他毒杀妻子后与情人一同逃往加拿大。1910年,克里平被捕,成为首个因为一份无线电报而被缉拿的罪犯。鲁肯勋爵是一个伯爵,据说他将自己孩子的保姆错认成他的妻子并杀害了她,此后他人间蒸发,或许是得到了有钱朋友的帮助,除了各种各样的目击报告,再未留下任何踪迹。
维护伦敦治安
想在早期的伦敦对付罪犯绝非易事,这项任务最终交由罗马军团负责。他们实行了诸如斩首与钉刑的严酷制裁,但定罪一般基于无端怀疑或某些目击证词,还经常采取严刑逼供,因此导致“伦底纽姆”(Londinium)有太多人枉死。
直到1829年,伦敦才有了第一个规范的警察组织。这一年,罗伯特?皮尔爵士(Sir Robert Peel)建立了伦敦警署(Metropolitan Police Force),其总部设在苏格兰场(Scotland Yard),警队成员则根据他的名字被称为“伯比”。此外,皮尔爵士还废除了经常判给轻罪(如偷窃食物)的残酷死刑。规范的警察组织的诞生正好赶上了维多利亚时代,此时的大众化报刊业日益发展,大肆渲染着骇人听闻的血腥犯罪。一名杀手在伦敦东区(East London)将5名受害者杀害并开膛,各大报纸的头版纷纷大幅刊登起“开膛手杰克”的故事,这使民众的恐慌达到了极点。
虽然皮尔爵士建立的是现代化的警察队伍,但警方在工作中依然时常依靠猜测,直到19世纪末的科学发展为警察的工作提供了巨大帮助。19世纪60年代,摄像技术已经被用来记录犯罪现场;80年代,指纹技术开始协助警察抓捕罪犯;一个世纪后,现代的DNA技术出现,而如今的DNA数据库为伦敦警方在打击当地及国际犯罪活动时提供精准帮助。

1 古代时期
罗马建立的伦底纽姆处在混乱边缘,这座城市也永远是当地部落的潜在受害者。这些部落决意要摧毁统治他们土地,危及他们文化、宗教和价值观的外来文明。

罗马人抵达之前,伦敦这座城市尚未形成。考古学家发现,在彼时水位更低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沿岸,到处分布着小型的史前定居点。凯尔特人(Celt)的部落,比如来自高卢(Gaul)北部的贝尔格族(Belgic),掌管着东南地区的大部分土地。这些部落农业发达,内有战士保护,却也不敌组织严明的罗马军团。
罗马人在公元1世纪确定了伦底纽姆的选址,城中包括政府、商贸建筑与私人建筑,还有一座港口和军事基地,统治者还派遣军队镇压那些制造麻烦的部落。未来的皇帝维斯帕先(Vespasian)指挥第二奥古斯塔军团在泰晤士河沿岸及南部地区赢得了多场胜利。然而公元61年,部落女王布狄卡联合其他部落发动了起义,攻陷并摧毁了伦底纽姆,彼时军队正在威尔士(Wales)北部平定叛乱,城内并无军队驻守。他们最终返回并终结了这场起义,伦敦从此迎来了很多年的和平,直到罗马军团在5世纪初为处理帝国内部的政治危机而永久撤离。被留下来自谋生路的伦敦人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衰退,它最终成为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的定居地。到了7世纪,伦敦的地位随着贸易的扩张而越发重要,但另一场占领将要到来,这次发起入侵的是更加恐怖的维京人。
混乱与征服
登上如今被称作不列颠的土地后,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与他的军团发现有大约二十个部落混乱地占据着这里的土地。面对强大的入侵者,这些部落的抵抗毫无意义。公元前54年,恺撒击败了卡图维劳尼(Catuvellauni)部落,英伦列岛从此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取得这些令人瞩目的胜利的罗马军队,却没有在今日的伦敦范围内留下任何定居地,直到公元43年,克劳狄乌斯(Claudius)带领大约四万名士兵成功入侵,初步建立起伦底纽姆和卡姆罗杜努姆[Camulodunum,即如今的科尔切斯特(Colchester)]。伦敦定居地逐渐发展成型,建起了教堂、广场和横跨泰晤士河的大桥。罗马军团将多数部落镇压,又劝说其他部落归顺罗马,终结了卡图维劳尼人在部落混乱局势中的优势地位。
皇帝的大象
公元43年,克劳狄乌斯皇帝入侵英格兰,带来一支由据估计为12?~?38头大象组成的军队以威慑当地的部落。这群大象横渡英吉利海峡,据说也途经了未来的伦底纽姆与泰晤士河。它们是克劳狄乌斯胜利进入卡姆罗杜努姆时颇为壮观的一部分,彰显了罗马帝国的强大力量。古希腊罗马作家波吕亚努斯(Polyaenus)在2世纪记载道,当地反抗军在一头披盔戴甲、载有弓箭手的大象面前落荒而逃(但他误将当时的皇帝说成恺撒)。数周后,克劳狄乌斯便带着他的大象军团凯旋了。
布狄卡
布狄卡——凯尔特爱西尼部落的战士女王——不愿懦弱地接受罗马帝国的统治。她的丈夫在公元60年前后去世,她目睹了丈夫生前在罗马人的扶持下统治王国,然后被其掠夺、吞并,尽管他把所有财产都给了家人及尼禄皇帝(Emperor Nero)。布狄卡试图组织反抗,但被脱光衣服后鞭打,她的两个女儿遭到侮辱,其他亲人也沦为奴隶。
布狄卡将所受的屈辱转化为对罗马的仇恨。公元61年,她带领一支由两万凯尔特人组成的军队在今天的伦敦、科尔切斯特与其他城市横冲直撞、烧杀抢掠。由于凯尔特人的数量太过庞大,罗马驻不列颠总督苏埃托尼乌斯·保利努斯(Suetonius Paulinus)起初决定舍弃伦敦,但他最终还是护送所有想要离开的居民逃出了这座没有城墙的城市,那些被留下的人则遭到了无情的屠杀。
布狄卡的军队将这片土地上的所有居民屠杀殆尽,所有房屋都被夷为平地。她的军队,包括来自东安格利亚(East Anglia)的其他部落,杀害了大约七万罗马人与布立吞人[①]。他们不保留俘虏,而是将敌人吊死、烧死,甚至钉死。他们专门挑选贵族女性,经过一番折磨后将其残忍杀害。此外,布狄卡还打败了从林肯(Lincoln)赶来支援的罗马第九军团。
然而,布狄卡女王的这场起义,其结局非常凄惨。苏埃托尼乌斯集结起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在大约位于英格兰中部地区(Midlands)的战场上,以少胜多击败了布狄卡的大军。罗马军团在仅损失四百人的情况下,用标枪、弓箭和刀剑击杀了大约八万名凯尔特人。在军中和女儿一同驾驶战车的布狄卡说道:“此刻我们别无选择,要么征服敌人,要么光荣战死。我虽为女人,却意志坚决。”布狄卡的命运迄今不明,有人说她服毒自尽,有人说她因战伤或疾病而亡,但也有人说她逃到了别处。

爱西尼人是谁?
爱西尼人是一支发源于铁器时代的凯尔特部落,居住在今英格兰东部诺福克(Norfolk)和萨福克(Suffolk)一带的土地上。他们以农业社会为主,生产大量的手工陶器,管理着羊群、牛群和马群,使用羊毛进行交易。
这个部落并不贫穷。公元43年克劳狄乌斯率领罗马人登陆时,爱西尼人已经开始制造金币、银币。他们与入侵者达成了和平协议,但四年后因为罗马人命令部落解除武装而奋起反抗。罗马军队平定了这场短暂的叛乱,允许布狄卡的丈夫普拉苏塔古斯(Prasutagus)以代理国王的身份实行统治。普拉苏塔古斯去世、布狄卡起义失败后,罗马为了维持地区的和平,在如今的诺威奇(Norwich)附近为爱西尼人建立了一座新城,但这座城市并非他们的归属。爱西尼从此衰落,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部落,再也没能重拾王国曾经的辉煌。

架桥横跨泰晤士
公元52年,罗马人在伦敦临时修建了第一座桥梁——可能是将木板盖在船上搭成的浮桥——用来调动军团以镇压敌对的部落,距离如今的伦敦桥(London Bridge)仅有数米。彼时的泰晤士河河道更宽、河水更浅。公元55年,罗马人用圆木将大桥重建并派出士兵把守。公元61年,布狄卡的手下在烧毁这座城市的同时,无疑也烧毁了大桥。公元80年前后,大桥得以重建,连接起萨瑟克的定居地与泰晤士河北岸。伦底纽姆便从这里崛起,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中心。最后一座由罗马修建的桥梁在公元300年通向了城墙的城门。有记载称,罗马撤退后的公元984年,一名疑似女巫的人在这座当时依然存在的木桥下被处决(即溺死)了。

战士女王
这位凯尔特女性一头红发、身材高大,她的名字“布狄卡”在凯尔特语里意为“胜利”。因为反抗罗马人分裂丈夫的王国而遭到鞭打时,她已年过三十。布狄卡的聪颖众人皆知,她的嗓音粗哑,目光尖锐凶猛;她的长发披散腰间,平日身穿彩色的短袍与用胸针别住的斗篷,脖子上是誓死作战的凯尔特战士所佩戴的金丝项圈。在发声鼓舞部落人民时,布狄卡会手持一根长矛。1902年,女王和她女儿们的铜像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桥(Westminster Bridge)旁落成,其中的布狄卡在战车上紧握长矛。

[①] 布立吞人(Britons):6世纪以前居住在不列颠群岛的凯尔特民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