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维特根斯坦与伦理反应

書城自編碼: 400756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贺敏年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44089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9.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红楼有三味
《 红楼有三味 》

售價:HK$ 66.7
吞海.大结局
《 吞海.大结局 》

售價:HK$ 63.3
算力芯片——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构分析
《 算力芯片——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构分析 》

售價:HK$ 148.4
漫长的调查:重走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
《 漫长的调查:重走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 》

售價:HK$ 89.7
历史的温度1-7(典藏版套装全7册)
《 历史的温度1-7(典藏版套装全7册) 》

售價:HK$ 687.7
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一本金融初学者建立交易系统的实用工具书)
《 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一本金融初学者建立交易系统的实用工具书) 》

售價:HK$ 66.7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华学术·有道  精装)
《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华学术·有道 精装) 》

售價:HK$ 170.2
美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九讲
《 美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九讲 》

售價:HK$ 193.2

 

編輯推薦:
维特根斯坦的人生与思想,对20世纪哲学史来说可谓举足轻重。在逻辑之下,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具有深刻的伦理指向。《维特根斯坦与伦理反应》关注维氏哲学的伦理特质,认为维特根斯坦就逻辑与伦理之间张力的持久运思表明,人的实践本性植根于某种深沉持久的自我调适,即一种旨在精神与语用、事实与关系、表征与内省等层面获得深度平衡的内在反应。反应即本质。
內容簡介:
维特根斯坦呈现在“感觉-心理”语法探究中的实践品格,经由经验之规范秩序的理论扩容,最终深化为现代性话语实践所依赖的诸生活形式及其伦理表征,后者作为一种“伦理反应”,致力于对日常生活实践的伦理省察,并从中肩负一种恢复自我理解与重启人际尊严的实践吁求。
關於作者:
贺敏年,甘肃武威人。浙江大学-卑尔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卑尔根大学维特根斯坦档案馆(WAB)、挪威科学论中心访问学者,现就职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研究方向:维特根斯坦哲学、当代实践哲学、哲学语用学等。在《哲学分析》《道德与文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自然辩证法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若干。
目錄
第一章? 心灵规范的语用确证
第二章? “内在性”与心理批判
第三章? 经验场及其概念运作
第四章? 实践逻辑的客观性
第五章? 实践反思的伦理限度
第六章? 符号场域下的情境认定
第七章? 生活形式与伦理反应
附 录? 维特根斯坦著作缩写列表
內容試閱
前 言
伴随纷繁浩渺的引证,循环往复的转译,以及难辨虚实的流传,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未及展露的魅力正在展露隐匿自身的魅力。那些在其手记中俯拾即是,却无从测度的隐喻、图像、过渡、转换、断语等,无不印证这种理解的晦暗。此外,还有他因充满张力而极具传播能量的生活动态。

对于世俗的遵循与择取总是受制于某种铺向异质状态的无形轨迹,步态的矫正难抵稍纵的眩晕,逻辑与伦理的相互侵入促使生活本身最终形变为生活的界限。这一切似乎使得“理解维特根斯坦”成为一个纯粹的逻辑表述:作为自身的逻辑形式,并且“照料自身”。

不过,这一关乎自我理解的疏离恰恰反衬出维特根斯坦的重要洞见:通往逻辑的言说之路最终融汇于语言实践的自行显示。他预言思想的魅惑在其急促的飞旋中落定于我们的生活河流,并最终沉淀为生活本身的种种困惑。这些支离破碎、难以尽述的困惑既预示思想与行动的统一性,也预警达成统一性的漫长险途。

从魅惑步入困惑,既是哲学的归宿,也是生活的源泉。在其严格凌厉的逻辑思考、持重多面的哲学操练、坚实深沉的虔敬生活中,
维特根斯坦致力于将一种异质于日常的逻辑纯粹性经由语言与生活的淬炼最终形塑为一种严肃而忠实的伦理状态,一种真正“对待灵魂的态度”。正是这一关乎人类生活实践之伦理本性的哲学省察蕴含着某种深刻的实践哲学基调,而维特根斯坦在“何为人”这一康德式的根本问题上启动了一个深刻但仍晦暗的思想契机:人的实践本性植根于某种深沉持久的自我调适,一种旨在“逻辑—伦理”之间铸就动态平衡的“人的反应形式”。要言之,反应即本质。

本书在此语境下解析维特根斯坦“实践哲学”的基本意蕴,并在其后实证光芒中追踪当代话语实践的内在反应形式。就此而言,本书无意建构任何特定形式的“维特根斯坦主义实践理论”,而毋宁说是一种有关维特根斯坦哲学之当代效应的谱系学侦测。鉴于此,本书的策略在于将维特根斯坦的实践哲学内涵与他关于 “逻辑—伦理”之联动品格高度相连,并且深化为以下依次递进的三项要求:审视哲学家个体生活与哲学行动之间的统一性;剖析塑成这种统一性的内在要素及其在日常话语实践中的转换形式;详细测定这些转换形式的内在反应逻辑及其外部效应。对维特根斯坦而言,个体生活与哲学行动的统一性既是确立运思逻辑的基本条件,亦构成一项关乎哲学本性的伦理诫命。因此,一种实践效应的生成、扩展与哲学的伦理品格紧密相连,并且深刻地呈现为“逻辑—伦理”的持久张力;所谓实践哲学的内核,即一种植根其中,并分化为“语用—精神”“言说—显示”“表征—内省”“结构—功能”等之间张力的自主反应。重要的是,这种伦理张力与自主反应既是促发个体思想形变的动力,也是编制哲学统一性的关键符码。

鉴于此,本书首先聚焦内嵌于维特根斯坦生活史的那个著名“转折”,通过解析“转折”自身特殊的伦理品质,为呈现潜存其中的实践哲学意蕴提供一种微观界面。对于“感觉—心理”秩序的关切构成“转折”时期的关键主题,而促成“转折”的契机就源自基于感觉心理分析的有关哲学行动之“精神地缘性”的觉识,后者促动维特根斯坦从早期关于阐明表达结构的客观化诉求逐渐转向对刻画具体言语实践的规范性诉求,从而将阐明心理秩序的确证策略在很大程度上锚定在话语实践之复杂、多重的语用规范及其秩序想象。进一步,这一探究逻辑内在地要求必须突破作为心理秩序之特定例示的日常感觉经验,实现关于一般心理语汇的语法扩展,而这点密切关联于对“内在性”观念及其秩序特性的识别与解析。因此,第二章将着重评析维特根斯坦针对基于“内在性”框架的各种内省式推定模型的批评,尝试厘清前述心理秩序的规范内涵在“内在—外在”“心理—社会”“逻辑—伦理”等概念张力的可能转译中所包含的深刻的实践哲学启示。

进一步,关于心理秩序的语用学考察在方法论上提出了两个至关重要的衍生问题:其一,如何从更一般意义上理解概念秩序的规范特性?其二,如何评估这种探究的有效性与基于因果解释的客观性之间的内在关联?这两个问题分别构成第三章与第四章的主题。第三章将接续维特根斯坦关于感觉心理语法的讨论,将概念范畴的疆域进一步锚定在更具认知意蕴的知觉经验的层面上,着力剖析知觉经验的语用表达在何种意义上与概念秩序的规范内涵相互关联。对此,我们将借助麦克道威尔(J. McDowell)对维特根斯坦的一个重要转化来尝试阐明这一点。第四章聚焦于将前述概念张力置于因果解释机制之客观性视角下加以审视,正是因果与意向的关系问题引发了一种有关维特根斯坦实践哲学的全新审视,并且系统地呈现在对一种“实践推理”及其客观有效性的探究中;通过“实践推理”这一特殊端口,关于实践逻辑之内在特性的理解视角从以“因果—意向”为主轴的传统视角,在维氏哲学的淬炼下转换为以“日常性—现成性”“相似性—陌生性”等为基点的当代视角,后者在哲学方法论上激发了一种具体的“日常实践分析”。

日常实践的介入将“逻辑—伦理”的传统冲突置于话语实践的本体环境中。因此,第五章将在哲学语用学视域下结合“实践学”这一特殊模型,深入分析话语实践的崛起在现代性实践中的具体表达,尝试探究处在话语关系中的日常实践的复杂性内涵及其背后的维特根斯坦哲学影响。实际上,在塑造和规定日常实践规范性的过程中,话语实践本身的自反化倾向使其在关于社会结构与功能的解释中形成了某些理论变体。在此,我们将着重考察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话语理论模型:“交往模型”与“权力模型”。在社会哲学语境下,造成两种理论对峙的关键在于对社会关系之决定性层面的不同强调。尽管交往与权力的焦点均指向对社会空间之动态平衡特征的呈现方式,但是对于“社会关系之决定性层面”的分歧促使两者就话语实践提出了不同的整合策略:要么是基于交往有效性要求的“言语行为”,要么是交织在权力关系中的“话语事件”。但是,两种模型在社会解释层面上均面临困境,两者均试图通过承诺某种实质的、绝对的本体因素来规定话语实践的本性,因而均仅着眼于社会关系的局部面相,忽视了现代性实践之复杂的内在联动性。

基于维特根斯坦的实践哲学启示,有关概念扩容的新要求引出一个重要的反思视角,即符号场域中的实践规范。由此,第六章将转向一种布尔迪厄(P. Bourdieu)所推荐的特殊的经济学转喻,尝试厘清在“符号资本”的微观界面上的融通交往与权力的符号化的实践逻辑。正是这种符号化的实践逻辑,一方面促使话语实践的符号化进程逐渐从“普遍—情境”的语用学对峙中实现跃迁,并使交往关系与权力关系在此符号实践中转化为复杂的符号增殖与符号暴力;另一方面,在虚拟的社会关系中植入了一种真实性,并且在习性和场域的整体实践中被塑造为一种趋向未来的“游戏感”。于是,源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及作为其运行背景的“生活形式”,在符号资本场域的淬炼中获得了某种崭新的理解形态。在实践逻辑的运行中,这种新的理解力求在一种实践经济的整体趋向性与个体行动的自主性之间保持某种深刻的平衡,后者在资本镜像下映照着一种流转于日常生活的自主反应的实践逻辑。

因此,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实践哲学内涵最终将落定在关于“逻辑—伦理”关系的崭新理解上,这点植根于关于“生活形式”及其实践本性的详细阐明。于是,第七章将重返维特根斯坦,通过对“生活形式”的语法考察显明蕴含其中的高度的实践品格。作为一种实践策略的生活形式,一方面为基于“意向—规则”叙事的日常实践的内在规范提供了概念支撑;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解析维氏哲学中的行动伦理内涵赋予了新的方法论视角。我们尝试将这种作为生活形式之实践指引的伦理表征刻画为一种“伦理反应”(ethical response),后者作为一种非范导的、情境导向的实践筹划,从根本上着眼于对当下实际生活经验的伦理省察,并且肩负着一种恢复自我理解与重启人际尊严的实践吁求,从而为权衡一种基于维特根斯坦实践哲学的行动伦理提供了新的思考契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