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安娜.卡列尼娜(插图珍藏本)

書城自編碼: 401265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世界名著
作者: 托尔斯泰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789191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46.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短视频Vlog全流程:镜头脚本+运镜技巧+场景主题+后期剪辑
《 短视频Vlog全流程:镜头脚本+运镜技巧+场景主题+后期剪辑 》

售價:HK$ 89.7
英国小史
《 英国小史 》

售價:HK$ 94.3
影响力原则
《 影响力原则 》

售價:HK$ 78.2
德川家康(全十三册)(他用30年活了下来,建立起300年基业)
《 德川家康(全十三册)(他用30年活了下来,建立起300年基业) 》

售價:HK$ 918.9
新知文库·动人的北平
《 新知文库·动人的北平 》

售價:HK$ 34.3
萧条中的生存策略
《 萧条中的生存策略 》

售價:HK$ 57.4
银色瀑布:美国兵工厂与中途岛海战
《 银色瀑布:美国兵工厂与中途岛海战 》

售價:HK$ 79.4
乔丹法则
《 乔丹法则 》

售價:HK$ 80.3

 

編輯推薦: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了托尔斯泰乃至长篇小说这一领域的最高艺术成就。《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活着”的书,在书中自成了一个完整运行的社会,尽管故事的背景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人物和情节却永远不会过时。本次插图珍藏本《安娜·卡列尼娜》以匠心独具的装帧设计和材料工艺对这一不朽经典进行一次全新的阐释。在封面的设计上,我们选择了黑玫瑰这一独特的意象,用以象征安娜暴风雪般席卷一切并最终将她推向毁灭的爱情。黑玫瑰以植绒工艺制成,正如安娜每次出场都身着黑色,如黑天鹅一般优雅。书壳以浅米色麻布和酒红色棉布平拼包裹,书脊烫印玫瑰金色电化铝,黑、红、白和绒、棉、麻,不同色彩,不同材质的碰撞,仿佛多层次展现着生活的复杂与多变。正文纸使用了80g高端木浆纯质纸,可以长期保存不泛黄发脆,色泽始终保持米白色,带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环衬使用高克重艺术纸,双专色精印玫瑰图案,凸显典雅气质。全书配有8幅辑封图和16幅彩色水粉图插画,均经过AI数码还原复制技术精修,同时插图印刷于专业画册级的涂层艺术纸,力求使印刷品最大限度还原原作神韵,同时展现出最佳的印刷效果。书口三面喷色处理,起到防尘作用,同时正面切口处用激光雕刻工艺雕
內容簡介: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故事以安娜和列文两个看似天差地别却具有相似精神内核的人物为线索分别展开。这两条线索看似泾渭分明、齐头并进,其实互为表里、相互印证,一方面涵盖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以及广袤的俄国乡村,还原了一个完整而逼真的俄国社会全貌,另一方面也清晰地展示了托尔斯泰本人,或者说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必将遇到的精神危机及其背后的原因。
安娜是俄罗斯上流社会的贵妇,在一次旅途后偶遇符朗斯基,她强大的爱情力量开始觉醒,这股力量如暴风雪一般席卷着周围的一切,并最终将她推向毁灭。然而,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场爱情的悲剧,而是反映着所有社会施加于个体的桎梏,体现着所有多数与少数间的压制与反抗。列文是一个乡村地主,他衣食无忧,生活本该幸福,但他却对社会和人生有着不解的疑问,因此而陷入几乎自毁的恐惧之中。在列文身上,更加具象地映射出托尔斯泰本人的困境,也在思想和哲学范畴拆解着世界运行和每个个体自洽的根本逻辑。通过安娜和列文两条线索,托尔斯泰构成了一个无比完整的社会结构,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外部世界一同进步,使得《安娜·卡列尼娜》成为了一部永远不会过时的经典。
關於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伟大的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他的三部代表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将俄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时,托尔斯泰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学的界限,在长达近两百年的时间里,他始终是俄罗斯民族毋庸置疑的精神象征,俄国著名文史学家米尔斯基将托尔斯泰称为“行走在俄国大地上的最近几代人中最大的一位”,这里的“大”即指托尔斯泰思想之博大。或许托尔斯泰作品的现实意义总是随着时代变化而潮起潮落,但是托尔斯泰之永恒毫无疑问。
內容試閱
《安娜 · 卡列尼娜》中的细节
刘文飞
安娜从彼得堡去莫斯科调解兄嫂的家庭矛盾,却在莫斯科车站下车时迷倒与她偶遇的符朗斯基,在舞会上与符朗斯基热情舞蹈之后,安娜有些乱了方寸,她赶紧逃离莫斯科,返回彼得堡,符朗斯基则乘上同一趟列车,一路紧随。
到了彼得堡,火车一停下来她就下车了,首先吸引她注意的就是丈夫的脸。“啊呀,我的天!他两只耳朵怎么变成这样了?”看着他冷冰冰和神气的形象以及这时特别使她吃惊的那两只支着圆礼帽边沿的耳朵,她心里想。
纳博科夫注意到了这个场景,他在给美国学生讲解《安娜 · 卡列尼娜》时特意提及这一细节:
在卡列宁于彼得堡车站迎接安娜归来的那个著名场景中,她突然发现他那两只平平常常的耳朵大得出奇,支棱着的样子令人生厌。之前安娜从未注意到卡列宁的耳朵,因为她从未带着批判的目光看待丈夫,因为他是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她早已无条件地接受了这种生活。但是现在,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她对符朗斯基的激情就像一束耀眼的白光,原先的生活在这束强光的照耀下就像是死亡星球上的死亡风景。
安娜发现了卡列宁的大耳朵,托尔斯泰发现了安娜的发现,纳博科夫又发现了托尔斯泰的发现,于是,我们也就发现并记住了小说《安娜 · 卡列尼娜》中的这个著名细节。
细节描写是托尔斯泰最得心应手的小说写作方式之一,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他自然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而细节描写对于典型性格的塑造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小说中的所谓“细节”,就是被作家强烈关注的某个细微之处,人物或环境的某个局部。作家像是拿着一个放大镜,甚至架起一台显微镜,把这些他认为无比重要的细部放大,并将其置于叙事的焦点,就像置于舞台的追光之下,以使读者更快、更多、更敏感地注意到它。细节是文学叙事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细节就没有鲜活的形象和具体的场景,没有细节也就没有小说叙事。
《安娜 · 卡列尼娜》中的细节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即人的细节和物的细节;而这两大类细节又可再做细分,与人相关的有肖像细节、动作细节和心理细节等,与物相关的则有物件细节、场景细节和风景细节等。
《安娜 · 卡列尼娜》的故事围绕三对夫妻展开,即安娜和卡列宁夫妇、列文和吉蒂夫妇以及斯吉瓦和陀丽夫妇,而符朗斯基作为一个交叉性人物将这三对关系勾连起来,他是斯吉瓦的朋友,又先后插足另外两对夫妻的关系。这七个主要角色都活灵活现,都具有其性格独特性和生命力,而他们的性格逻辑往往就是通过他们的相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的。在这七个人物中,安娜、卡列宁、符朗斯基和列文四人又是主角中的主角。
安娜是这部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小说中的一号女主角,是托尔斯泰这部小说中最光彩照人的女主人公,但是,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安娜的相貌描写其实着墨并不太多,仅突出了她身上的三个细节,或者说是三个“亮点”:眼中的亮光,黑色的鬈发,轻盈的步态。安娜的首次出场是在小说第一卷第十八章,对于一位小说女主角来说,这样的出场可谓姗姗来迟。对安娜的第一次相貌描写是借助符朗斯基的眼睛来完成的(这也是托尔斯泰的惯用手法,他小说中的人物肖像描写几乎全都从其他人物的视角来展开),符朗斯基去火车站迎接从彼得堡返回莫斯科的母亲,在车厢门口遇见与他母亲乘坐同一个包厢来到莫斯科的安娜,安娜的美貌和气质让他忍不住回头多看了一眼,安娜恰好也在同时回头,于是,符朗斯基在安娜“那双浓密睫毛下显得昏暗的闪闪发亮的灰眼睛”里看到了“一道闪光”,“她故意使自己的目光变得暗淡,但那光辉还是违背她的旨意,流露在微微的笑容里”。在这之后,托尔斯泰一次又一次地写到安娜眼中的“闪亮”(блеск)、“光”(свет)或是“火”(огонь)。
符朗斯基结识安娜之后,“她的眼睛和微笑时闪耀的光辉使他的心燃烧起来了”。符朗斯基追随安娜回到彼得堡,在彼得堡车站的站台上再次看到安娜,发现“她的一双眼睛里有某种东西闪烁了一下,尽管它立刻就熄灭了,他已经为此感到了幸福”。而在安娜意识到自己完全不爱丈夫卡列宁之后,“她睁开眼睛一动不动地躺着,仿佛觉得在黑暗中看到了自己眼睛的光芒”。然而,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陷身于生活漩涡中的安娜却开始不时眯起眼睛,这与她眼睛近视不无关系,但托尔斯泰也在强调,这是安娜的一个“新习惯”。小说第六卷第十八至十九章写安娜与嫂子陀丽谈心,在这一个章节之内,托尔斯泰就三次写到安娜的眯眼(щуриться):“安娜的一双眼睛离开了自己朋友的脸,并眯起眼睛(这是陀丽所不知道的她的一种新习惯)”;“安娜说着,眼睛眯得只让人看到连接成一道的睫毛”;“安娜眯起眼睛,像在凝视远处的什么东西似的”。
陀丽“不知道怎么突然想起了安娜的那种眯起眼睛的古怪新习惯。接着,她回想起来了,安娜总是在接触到她内心问题时眯起眼睛”。安娜在自杀前最后一次拜访陀丽时,陀丽问她什么时候离开莫斯科去乡下庄园,“安娜眯起眼睛望着前方,没有回答她”。安娜眼中的光芒,是她激情的自然流露和投射,这是丘比特的箭,是一团烈焰,到她开始遮蔽自己眼中的这道光芒时,她可能已经意识到,这道目光已经点燃了一场终将吞噬一切的大火。
安娜身上的第二个细节特征,就是她优美的黑色鬈发(черные курчавые волосы)。符朗斯基第一次见安娜时,并未看到她的黑发,可能因为安娜当时戴着帽子,但在后文,托尔斯泰却多次让安娜这头鬈发从帽子里钻出来,翘出来,以展现安娜这满头鬈发的任性和不服帖。陀丽去符朗斯基家的庄园做客,在马车上远远地就看到骑在马上、英姿飒爽的安娜,“她那美丽的头上,高筒礼帽下露出卷曲的黑发,肩膀丰满,黑色骑马服显出她纤瘦的腰身”。安娜的儿子谢廖沙在思念母亲时,满大街找妈妈,认为“任何一位丰满、优雅和留黑色头发的女人,都是他的母亲”。俄国当代作家巴辛斯基新近出版一本讨论《安娜 · 卡列尼娜》的新书,书名是《安娜 · 卡列尼娜的真实故事》,他在书中谈及安娜这头黑色鬈发的来历:托尔斯泰在一次聚会上被普希金的长女玛丽娅的美貌所惊倒,因为玛丽娅作为具有八分之一非洲人血统的普希金的女儿,生有一头鬈曲的黑发,这给托尔斯泰留下深刻印象,托尔斯泰后来就把这头黑色鬈发留给了安娜。此外,在俄国人的心目中,黑发也往往具有某种东方的异国情调,具有某种神秘色彩和诱惑力。出现在莫斯科舞会上的安娜,没有如吉蒂所预料的那样身着紫色长裙,而是一袭黑色长裙,她最终迷倒符朗斯基,或者说诱惑了符朗斯基。黑色的鬈发和黑色的长裙一样,都构成安娜肖像的基本色调。小说中关于安娜头发的另一个细节也很传神:安娜在生孩子时得了产褥热,在病中被剃去秀发,她的脑袋于是似乎成了一把黑色的刷子。这是安娜的禁欲阶段,是她的忏悔期,她的黑色鬈发也因此消失,但待她逃离丈夫,逃离家庭,她的黑发也就更自由地飘逸起来,如陀丽在符朗斯基庄园看到的那样。直到她卧轨自杀之后,符朗斯基还注意到,躺在车站一张大桌子上的安娜,“盘着浓密发辫的完整的脑袋向后仰着,鬓角和美丽的脸上粘着一缕缕鬈发”。
安娜的第三个相貌细节特征就是她“轻盈的步态”(быстрая, лёгкая походка)。小说中的安娜既丰满又庄重,走起路来却迅捷轻快,动作也很干脆有力,比如在与人握手的时候,这应该是她丰盈的、甚至过剩的精力和活力的外溢。在安娜刚出场不久,托尔斯泰就写道:“安娜快速地走出车厢。她的身材那么丰满,脚步竟那么轻盈,真是让人惊奇不已。”而在生命的最终时刻,她依然“步子矫捷地下到从加水站通向铁轨的阶梯上,然后停在了紧挨着车轨的地方”。
可怜的卡列宁,自从他那对无辜的大耳朵被安娜盯上之后,他就在安娜眼中乃至所有《安娜 · 卡列尼娜》读者的眼中失去了任何魅力,并被涂抹上某种漫画色彩。在安娜开始有些见异思迁之后,她曾回顾她与丈夫持续了八年之久的共同生活,她的内心里响起两个声音,一个在说丈夫的好话,一个在反驳这些好话:“毕竟他是个好人,诚实、善良并在自己的领域里很出色。”但就在此时,卡列宁的耳朵再次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因为安娜突然想到:“不过,他的两只耳朵,为什么这样奇怪地支棱出来!还是因为他剪过头发?”在这之后,安娜就要被迫每天面对卡列宁“支棱着的大耳朵”(торчащие уши)了。卡列宁的耳朵原本可能并不十分难看,可自从它成了安娜心目中丈夫的种种不可爱之处,即虚伪、枯燥、冷淡和一本正经等性格特征的象征物之后,安娜就再也无法忍受这对耳朵及其主人了。除此之外,卡列宁的另一个习惯动作也让安娜忍无可忍,这就是扳手指(пожимать пальцы)。看到妻子在晚会上与符朗斯基当着众人的门躲在角落的小桌子旁长时间私聊,卡列宁提前回家,并决定等妻子回家后好好与她谈一谈。这时,他“双手交叉,手心向下地扳手指,指关节便咯吱咯吱响起来”,“这个成了坏习惯的动作——双手交叉扳得指头咯吱咯吱响——往往使他安下心来”。听到安娜上楼的脚步声,卡列宁“站着,同时扳着自己交叉的手指;等待着什么地方还有咯吱声”,结果,“一个关节咯吱响了一声”。在与安娜谈话期间,卡列宁再次扳响指头,这响声与卡列宁那些“谆谆教诲”一样令安娜厌恶,她忍不住喊道:“哎呀,请你别再弄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来,我不喜欢这样。”之后,每逢遇到什么棘手的事情,卡列宁依旧会扳指头。但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他的这个“怪习惯”却似乎逐渐变得有底气了。比如,在安娜请求卡列宁让她见符朗斯基最后一面时,卡列宁“扳了两下指头,垂下了头”。这一次,安娜没有再表示反对。(第四卷第19章)比如,面对十分欣赏卡列宁的丽季娅伯爵夫人,卡列宁扳起指头来也很放松,甚至像在炫耀:“皱起眉头,弯曲起手掌,弄得手指咯吱咯吱响。”(第五卷第二十二章)
与一些电影和戏剧舞台上的符朗斯基形象不同,也与许多《安娜 · 卡列尼娜》的读者想象中的符朗斯基形象不同,托尔斯泰笔下的符朗斯基其实并非一个十足的美男子,他“身材不高,体格壮实的黑发男子”,还早早地有些“谢顶”。但是,符朗斯基外貌上的两个细节却在小说中被反复提及,即他“结实密集的牙齿”(крепкие сплошные зубы)和“笔挺的身体”。笔挺的身体来自他的军人身份,他毕业于武备学校,又是宫廷侍卫,终日戎装,自然有此身姿,但作者一次又一次写到他的牙齿,则让人有些不解。在第一卷第三十四章结尾,符朗斯基听战友讲了一个笑话,他笑得前仰后合,之后很久,一想起这个笑话,他就“发出朗朗的笑声,露出一嘴结实密集的牙齿”。在第二卷第四章,他在剧院中与表姐贝特西说话时面带微笑,同样“露出密集的牙齿”。第四卷第3章,他与安娜谈话时也“露出自己一嘴洁白整齐的牙齿”;第四卷第23章,在符朗斯基自杀未遂之后,安娜决定离开家庭,跟符朗斯基出国旅行,大难不死的符朗斯基再次“微笑着露出自己结实密集的牙齿”。有人发现,符朗斯基“结实密集的牙”很像马的牙齿,符朗斯基爱马,也善于骑马,他在障碍赛马中的落马却歪打正着,迫使安娜最终向丈夫坦白了她的背叛。符朗斯基无疑有着比赛用马一样的标致和英俊,也有着比赛用马一样的大胆和莽撞。让人意外的是,在小说结尾,当列文的哥哥柯兹内舍夫在站台上遇见以志愿兵身份前往塞尔维亚战场的符朗斯基时,却发现后者正被牙痛所折磨,“牙齿的剧痛,使他嘴里满是口水,妨碍他说话”。符朗斯基一口密实的白牙最终成为他的痛苦之源,这无疑也是某种暗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