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內容簡介: |
《医用化学》共二十三章,内容涉及无机化学的溶液与氧化还原、分析化学的酸碱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物理化学的热力学与动力学以及有机化学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本书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内容层次深浅适宜,突出医学专业特色。此外,本教材根据近年来化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增加了“阅读材料”,提高教材的趣味性。《医用化学》适用于基础、临床、预防、口腔等医学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
目錄:
|
第一章绪论001
第一节化学的地位与作用001
一、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001
二、化学与医学、药学的重要关系002
第二节医用化学的内容、任务与学习方法003
一、医用化学的内容与任务003
二、医用化学的学习方法004
第二章溶液005
第一节溶液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006
一、物质的量006
二、物质的量浓度006
三、质量浓度007
四、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007
五、其他浓度表示法008
第二节溶液的渗透压009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009
二、渗透压的计算010
第三节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011
—、渗透浓度011
二、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011
三、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012
阅读材料013
本章小结015
习题015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017
第一节电解质溶液理论018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018
二、强电解质溶液理论018
第二节酸碱质子理论020
一、质子酸碱的概念021
二、水溶液中的质子传递平衡023
第三节酸碱溶液pH的计算028
一、计算酸碱溶液[H+]的思路028
二、一元弱酸或弱碱溶液028
三、多元弱酸或弱碱溶液030
四、两性物质溶液032
第四节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034
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034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036
阅读材料040
本章小结041
习题042
第四章缓冲溶液044
第一节缓冲溶液及缓冲机制045
一、缓冲溶液及其组成045
二、缓冲机制046
第二节缓冲溶液的pH046
一、缓冲溶液pH的计算公式046
二、缓冲溶液pH计算公式的校正048
第三节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049
一、缓冲容量049
二、缓冲范围051
第四节缓冲溶液的配制051
一、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和步骤051
二、标准缓冲溶液054
阅读材料055
本章小结056
习题057
第五章酸碱滴定法059
第一节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060
一、酸碱指示剂060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062
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067
第二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067
一、NaOH的测定067
二、乙酰水杨酸的测定068
三、食醋总酸度的确定068
第三节分析结果的误差和有效数字068
一、误差的产生和分类068
二、误差的减免方法069
阅读材料071
本章小结071
习题072
第六章分光光度法073
第一节基本原理074
一、光的基本性质074
二、朗伯-比尔定律074
三、吸收光谱076
第二节可见分光光度法076
一、可见分光光度计076
二、测定方法077
三、可见分光光度法的误差079
第三节显色反应079
一、显色剂的选择079
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080
三、测定条件的选择082
第四节紫外分光光度法083
一、定性分析083
二、定量测定083
阅读材料084
本章小结086
习题086
第七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方向和限度088
第一节热力学系统和状态函数089
一、系统、环境、过程089
二、状态函数090
三、热和功090
第二节能量守恒和化学反应热092
一、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092
二、系统的焓和等压反应热093
三、热化学反应方程式094
四、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094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和推动力097
一、自发过程及其特征098
二、熵与混乱度098
三、系统的吉布斯自由能099
第四节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平衡常数102
一、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标准平衡常数102
二、用标准平衡常数判断自发反应的方向103
三、实验平衡常数103
四、多重平衡104
五、化学平衡的移动104
阅读材料105
本章小结106
习题106
第八章化学动力学109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110
一、反应进度110
二、化学反应速率111
三、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111
四、化学反应的瞬时速率111
第二节反应机理和基元反应112
一、简单反应与复合反应112
二、基元反应和反应分子数112
三、质量作用定律与速率方程式113
第三节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及其特点114
一、一级反应114
二、二级反应115
三、零级反应116
第四节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116
一、碰撞理论与活化能116
二、过渡态理论简介118
第五节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119
第六节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20
一、催化剂及催化作用120
二、生物催化剂——酶121
阅读材料121
本章小结122
习题123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125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126
一、氧化值126
二、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电对127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27
第二节原电池与电极电位128
一、原电池128
二、电极电位的产生131
三、电极电位的测定131
第三节电极电位的能斯特方程及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133
一、电极电位的能斯特方程134
二、电极半反应中各物质浓度对电极电位的影响135
第四节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136
一、电池电动势的能斯特方程137
二、原电池的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137
三、电池电动势的应用137
第五节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140
一、常用参比电极140
二、指示电极141
三、测定方法141
第六节化学电源与生物化学传感器142
一、新型电源及其发展趋势142
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143
阅读材料145
本章小结146
习题147
第十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49
第一节原子的结构150
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性150
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51
第二节元素周期系154
一、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154
二、核外电子分布的三个原理156
第三节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和原子结构的关系157
一、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式和外层电子分布式157
二、多电子原子结构与周期系160
阅读材料163
本章小结166
习题167
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168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69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169
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169
三、配位化合物的命名170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171
一、价键理论要点171
二、价键理论应用实例172
第三节配位平衡174
一、配离子的稳定常数174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176
第四节螯合物179
一、螯合物与螯合剂179
二、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180
阅读材料180
本章小结184
习题184
第十二章有机化学概述186
第一节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在医学中的重要性186
一、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186
二、有机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188
第二节共价键188
一、路易斯共价键理论188
二、现代价键理论189
三、杂化轨道理论192
第三节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间作用力195
一、分子的极性195
二、分子间作用力196
第四节有机化合物分类和有机反应类型197
一、有机化合物分类197
二、有机反应类型198
第五节路易斯酸碱理论199
阅读材料199
本章小结200
习题200
第十三章烷烃和环烷烃201
第一节烷烃202
一、烷烃的结构202
二、碳原子的类型203
三、烷烃的命名203
四、烷烃的异构206
五、物理性质208
六、化学性质210
第二节环烷烃213
一、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213
二、结构与稳定性214
三、性质215
四、构象215
阅读材料218
本章小结219
习题220
第十四章烯烃和炔烃221
第一节烯烃221
一、结构222
二、异构和命名222
三、物理性质224
四、化学性质224
五、二烯烃230
第二节炔烃232
一、结构232
二、同分异构和命名233
三、物理性质233
四、化学性质234
阅读材料236
本章小结236
习题237
第十五章立体化学239
第一节手性、手性分子和对映体240
一、手性240
二、手性分子和对映体241
三、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242
第二节物质的旋光性243
一、偏振光和旋光性物质243
二、旋光度和比旋光度243
第三节费歇尔投影式244
第四节构型标记法245
一、DL构型标记法245
二、RS构型标记法246
第五节外消旋体、非对映体和内消旋化合物247
一、外消旋体247
二、非对映体247
三、内消旋化合物248
四、外消旋体的拆分249
第六节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249
第七节手性分子的来源及生理作用250
一、手性分子的来源250
二、手性分子的生理活性250
阅读材料251
本章小结252
习题252
第十六章芳香烃254
第一节苯及其同系物255
一、苯的结构255
二、命名256
三、物理性质257
四、化学性质257
五、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260
第二节稠环芳香烃263
一、萘263
二、蒽和菲265
三、致癌稠环芳香烃266
第三节芳香性266
一、休克尔规则266
二、非苯型芳香烃267
阅读材料267
本章小结268
习题269
第十七章醇、酚、醚271
第一节醇272
一、结构、分类和命名272
二、物理性质273
三、化学性质274
第二节硫醇276
一、结构与命名276
二、物理性质276
三、化学性质276
第三节酚277
一、分类和命名277
二、结构278
三、物理性质278
四、化学性质278
第四节醚280
一、分类和命名280
二、结构281
三、物理性质281
四、化学性质282
第五节与医学有关的代表物282
阅读材料283
本章小结284
习题284
第十八章醛和酮286
第一节分类和命名287
第二节结构和物理性质288
第三节化学性质289
第四节与医学有关的代表物294
阅读材料296
本章小结296
习题297
第十九章羧酸和取代羧酸299
第一节羧酸300
一、分类、命名和结构300
二、物理性质301
三、化学性质302
四、重要的羧酸307
第二节取代羧酸308
一、羟基酸308
二、酮酸311
阅读材料312
本章小结313
习题313
第二十章羧酸衍生物315
第一节命名315
一、酰卤315
二、酸酐316
三、酯316
四、酰胺317
第二节物理性质317
第三节化学性质318
一、亲核取代反应319
二、酯缩合反应321
第四节重要的羧酸衍生物321
一、碳酸衍生物321
二、碳酸的酰胺322
三、丙二酰脲323
阅读材料323
本章小结325
习题325
第二十一章胺和生物碱327
第一节胺328
一、分类和命名328
二、结构329
三、物理性质330
四、化学性质331
五、代表化合物335
第二节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336
一、芳香族重氮盐的结构及制备336
二、芳香重氮盐的性质337
第三节生物碱339
一、生物碱概述339
二、生物碱的一般性质和提取方法339
三、常见生物碱339
阅读材料340
本章小结341
习题341
第二十二章糖类343
第一节单糖344
一、结构和命名344
二、葡萄糖的变旋现象与环状结构345
三、化学性质347
四、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350
第二节双糖和多糖350
一、双糖351
二、多糖352
阅读材料354
本章小结355
习题355
第二十三章氨基酸和蛋白质356
第一节氨基酸357
一、分类357
二、结构与构型357
三、化学性质359
第二节蛋白质360
一、元素组成、分类361
二、结构361
三、性质362
阅读材料363
本章小结364
习题364
附录365
附录一平衡常数表365
附录二一些物质的基本热力学数据368
附录三常见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298.15K)370
附录四官能团优先顺序371
附录五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的鉴定372
参考答案374
参考文献388
|
內容試閱:
|
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本教材在坚持“三基”“五性”“三特性”的同时,特别注重对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医学的联系。编者们参阅国内外近年出版的相关学科的教材,并借鉴先进的理念、经验和成果,编写了这本《医用化学》教材。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
1.直观性。全书主要的图和结构式采用双色显示,增强了直观感。
2.基础性。本书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反应和基本计算的学习与掌握。
3.实用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阅读能力。除绪论外,每章设置“阅读材料”,简要介绍与医学相关的一些化学知识,紧跟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科学最新发展前沿,既凸显了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4.课程思政。本教材加入课程思政内容,在国内外医用化学类教材中尚不多见。
全书共二十三章,其中第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化学与现代医学的密切关系,第二章至第二十三章为具体内容,主要涉及:溶液,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酸碱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热力学,化学动力学,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配位化合物,有机化学概述,烷烃和环烷烃,烯烃和炔烃,立体化学,芳香烃,醇、酚、醚,醛和酮,羧酸和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胺和生物碱,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等。使用本教材时,各院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保证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内容斟酌取舍。
本教材编写分工为:湖北医药学院张爱女编写第一、十二、十三章;湖北医药学院胡扬根编写第二、五章;湖北医药学院郑爱华编写第三章;湖北医药学院徐靖编写第四章;湖北医药学院冯春编写第六、十章;湖北医药学院马俊凯编写第七、八章;湖北医药学院罗伦编写第九章及附录;汉江师范学院周明华编写第十一章;湖北医药学院陈小保编写第十四、十七、二十二章;湖北医药学院王红梅编写第十五、十六、十八章;湖北医药学院张琼瑶编写第十九章;湖北医药学院吴丰旭编写第二十章;湖北医药学院樊靓编写第二十一章;湖北医药学院曾小华编写第二十三章。本教材在编写时参考了部分已出版的高等学校的教材和有关著作,从中借鉴了许多有益的内容,化学工业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本书难免有不当之处,恳切希望各位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
编者
2024年3月
|
|